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医疗风险预警预控指标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晴 许苹 +2 位作者 绳慧峰 李世东 秦峰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3-45,70,共4页
目的 筛选医疗风险预警指标,为医院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系统提供参考。方法 将某军队三甲医院2010—2015年发生的60例手术纠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时期入院、未发生医疗纠纷的120名手术患者作为对照,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患者年龄、... 目的 筛选医疗风险预警指标,为医院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系统提供参考。方法 将某军队三甲医院2010—2015年发生的60例手术纠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时期入院、未发生医疗纠纷的120名手术患者作为对照,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患者年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资料,筛选22个医疗风险关键指标,运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χ^2检验结果显示,入院方式、住院日、住院费用、4周内手术次数等16个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天数、四周内手术次数、输血总量、病情危重、手术并发症和出院病情等6个指标是医疗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 所选指标均为可量化、灵敏度高的指标,可以为医院建立医疗风险预警信息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风险 风险预警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ET后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侯丽 郑剑兰 汪文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43-2345,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263例IVF-ET后双胎妊娠(IVF组)和65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自然组)的妊...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263例IVF-ET后双胎妊娠(IVF组)和65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自然组)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平均孕周低于自然组(P<0.05),IVF组初产妇多于自然组(P<0.05);IVF组剖宫产率(202例,76.8%)高于自然组(40例,61.5%,P<0.05);IVF组晚期先兆流产、早产(孕28~31^(+6)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率高于自然组(P<0.05)。结论:加强对IVF-ET术后双胎妊娠妇女的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合理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自然受孕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影像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曾辉 邹德威 +3 位作者 吴继功 马华松 姬勇 张乐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观测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面的形态及其三维空间角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正常人行颈椎CT检查,螺旋CT三维重建后在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上观察颈椎关节突关节面形态特点,并测量关节面的曲度、关节突关节角。结果:横轴面,C... 目的:观测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面的形态及其三维空间角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正常人行颈椎CT检查,螺旋CT三维重建后在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上观察颈椎关节突关节面形态特点,并测量关节面的曲度、关节突关节角。结果:横轴面,C3上关节面及C7的下关节面直面形多见。C3、C4、C5Ⅱ型关节面曲度比较无显著差异,C5~C7关节突关节面曲度逐渐变小(P<0.05)。C3-C4、C4-C5、C5-C6、C6-C7、C7-T1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91.98°±9.92°、96.64°±9.01°、99.46°±7.66°、94.20°±8.72°、94.83°±10.88°,C4-C5、C5-C6夹角较大(P<0.05)。冠状面,C6/7节段椭圆形多见,C2/3、C3/4节段圆形多见。矢状面,下颈椎C3~C7关节突关节倾角分别为52.09°±6.28°、48.14°±4.75°、45.81°±4.07°、55.65°±4.15°、58.32°±5.77°,C3、C6、C7与C5关节突关节倾角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常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在诸节段及横轴面、冠状面不尽相同。横轴面上,C3~C7的上关节面的方向逐渐从朝向正中矢状面转向外侧,渐渐与胸椎的小关节相适应,矢状面上,C3~C7的关节倾角均为锐角,且以C5为中心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突关节角 小关节面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佩杰 罗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是一种评估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新方法,主要反映前庭一眼动反射,可以对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临床上可以用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上半规...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VEMP)是一种评估前庭耳石器功能的新方法,主要反映前庭一眼动反射,可以对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临床上可以用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综述oVEMP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的临床应用。 1 oVEMP概述 强大的声音刺激和骨导振动可以兴奋人类的前庭末梢感受器,经过特定的反射通路引起躯体部分浅表骨骼肌收缩,这种电反应过程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电极在保持一定张力的骨骼肌表面记录下来,称为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临床应用 眼性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 骨骼肌收缩 皮肤表面电极 鉴别诊断 反射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芳 苏晓明 +4 位作者 任晔 单改仙 戴卓捷 崔迪 王宗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82-3085,共4页
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瘤疼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评估患者放疗前后疼痛缓解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放射性损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疼痛缓解率为8... 目的:观察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脊柱转移瘤疼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评估患者放疗前后疼痛缓解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同时监测放射性损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疼痛缓解率为87.5%,疼痛缓解伴随强阿片类止痛药使用量下降(P<0.05);平均起效时间为放疗后4.25 d。放疗前后疼痛NRS评分分别为(6.21±1.41)和(1.96±1.33)分(P<0.01)。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放疗后Frankle分级得到改善。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能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及脊髓神经功能,放射性损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脊柱转移瘤 疼痛 神经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7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赵丹 蒋丽娜 +3 位作者 刘树红 魏海燕 鲍春梅 赵景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儿童慢性乙型肝炎(pCHB)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及其比值与肝组织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为pCHB患者治疗优势人群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0年1月—2022年8月入院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pCHB患者1267... 目的通过比较儿童慢性乙型肝炎(pCHB)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及其比值与肝组织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为pCHB患者治疗优势人群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0年1月—2022年8月入院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pCHB患者1267例,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常规、血生化、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肝穿刺活检资料。根据肝穿刺活检炎症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炎症活动组(G0~G1)和显著炎症活动组(G2~G4),比较各组的血清转氨酶及其比值水平,分析其与pC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同时,按照不同年龄分层,分析在不同年龄亚组中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1267例pCHB患者中G0~G1组468例(36.9%),G2~G4组799例(63.1%)。两组相比,AST、ALT、AST/ALT、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HBeAg定量、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与血小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HBeAg滴度呈正相关(P值均<0.05),但与患者血清ALT、AST、AST/ALT比值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在0~12岁组、13~18岁男性组及13~18岁女性组患者中,肝脏炎症程度随着血清ALT、AST表达水平升高而加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0~12岁组AST/ALT>1与AST/ALT≤1相比,肝脏显著炎症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67例中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患者447例(35.28%),其中G≥2有196例(43.85%),占所有入组患儿的15.47%。结论pCHB患者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与血清ALT、AST、AST/ALT比值无显著相关,血清转氨酶水平不能真实反映转氨酶<2×ULN的pCHB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转氨酶<2×ULN的患儿,建议行肝穿刺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转氨酶类 活组织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B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缓解银屑病小鼠皮肤损伤和炎症
7
作者 张一健 王雪婷 +8 位作者 杨扬 赵龙 涂辉阳 张译予 胡国亮 田宠 张贝贝 柏兆方 张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8-436,共9页
目的基于环状GMP-AMP合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探索葫芦素B(CucB)对银屑病小鼠皮肤损伤和炎症的作用。方法分析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银屑病患者皮损与非病变皮肤的cGAS-STING信号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细胞计数CCK-... 目的基于环状GMP-AMP合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探索葫芦素B(CucB)对银屑病小鼠皮肤损伤和炎症的作用。方法分析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银屑病患者皮损与非病变皮肤的cGAS-STING信号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评估CucB的细胞毒性,Western blot法、实时定量PCR、ELISA检测不同浓度CucB处理组细胞的cGAS-STING通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建立咪喹莫特(IMQ)诱导的BALB/c小鼠银屑病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CucB低剂量组[0.1 mg/(kg·d)]、高剂量组[0.4 mg/(kg·d)],每组5只,给药6 d后,PASI评估银屑病程度,HE染色检测皮肤损伤情况,实时定量PCR、ELISA检测炎性相关mRNA表达及炎症因子浓度。结果cGAS-STING通路在银屑病患者病变皮肤中上调,hallmark基因集功能富集分析提示上调的基因富集在炎性相关通路;CucB抑制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MDM)和THP-1细胞经dsDNA诱导的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STING蛋白的磷酸化,抑制THP-1细胞经dsDNA诱导的干扰素β1基因(IFNB1)、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干扰素诱导蛋白含四肽重复序列1基因(IFIT1)、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0基因(CXCL10)、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mRNA的表达以及上清中干扰素β(IFN-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CucB组小鼠的银屑病皮肤损伤及炎性浸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ELISA结果提示CucB组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降低,实时定量PCR表明CucB组IL23A、IL1B、IL6、TNF和IFNB1的mRNA水平降低。结论CucB抑制dsDNA诱导的细胞cGAS-STING信号的活化;CucB显著改善银屑病小鼠皮肤损伤和炎症,潜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CucB下调cGAS-STING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CucB) 银屑病 咪喹莫特(IMQ) cGAS-STING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评估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杨金侠 周洋 陈晶晶 《卫生经济研究》 2014年第5期44-46,共3页
文章探讨了影响评估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意义,确定了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行影响评估的步骤:界定项目及相关结果变量;构造变化理论界定评估问题;使用结果链描述变化理论;建立具体评估假设;选择绩效指标来完善监督和评价。
关键词 影响评估 县级公立医院 变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正常反应患者拮抗剂方案新鲜胚胎移植与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敏 姜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比较卵巢正常反应(normal ovarian response,NOR)患者拮抗剂方案新鲜胚胎移植与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行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 目的比较卵巢正常反应(normal ovarian response,NOR)患者拮抗剂方案新鲜胚胎移植与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行体外受精/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治疗的7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鲜胚胎移植(A组)578例,全胚冷冻后首次FET(B组)204例。按获卵数分为两个亚组:a1组(4~9枚)和a2组(10~15枚),并根据移植胚胎发育阶段将A、B两组进一步分为卵裂胚移植组(A1组,B1组)和囊胚移植组(A2组,B2组),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助孕结局。结果获卵数4~9枚时,B2组胚胎种植率(51.52%)显著高于A1、B1组(31.8%、26.77%),B2组临床妊娠率(65.22%)显著高于B1组(41.18%);获卵数10~15枚时,B2组胚胎种植率(55.38%)显著高于A1、B1组(37.87%、34.43%)。结论NOR患者拮抗剂方案新鲜周期移植可获得与FET相似的临床结局,同时冻融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优于冻融卵裂胚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剂方案 卵巢正常反应 新鲜胚胎移植 全胚冷冻 冻融胚胎移植 卵裂胚 囊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PRR模式构建医院突发疫情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秦梦杰 马悦 杜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以危机管理PPRR模式为基础构建医院突发疫情应对能力。方法应用PPRR模式,采用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等,初拟医院突发疫情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采用Excel 2019、SPSS 25.0软件对函询数据进行处理... 目的探讨以危机管理PPRR模式为基础构建医院突发疫情应对能力。方法应用PPRR模式,采用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等,初拟医院突发疫情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采用Excel 2019、SPSS 25.0软件对函询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专家权威系数以及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均值、变异系数等。结果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3.75%,权威系数分别为0.845、0.863,协调系数分别为0.403、0.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终筛选出包括3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51项三级指标的医院突发疫情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可靠性和科学性,可用于客观评价医院突发疫情应对能力,为提高医院应急处置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疫情 应对能力 医院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异常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秦梦杰 马悦 杜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8-401,共4页
目的 体重异常能够增加ccRCC发病的风险。文中探讨体重异常与ccR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就诊的97例ccR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29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比... 目的 体重异常能够增加ccRCC发病的风险。文中探讨体重异常与ccRC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就诊的97例ccR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29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2组人群在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体质异常(BMI≥25 kg/m^(2))等差异。通过Logistics回归法分析高血压、糖尿病、体质异常与ccRCC的关系。将97例ccRCC患者分为非超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比较三组患者在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资料的差异。结果 肾癌组与对照组的高血压、糖尿病、体质异常人数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与ccRCC发病有关(OR=2.283,95%CI:1.359~3.837)。97例ccRCC患者中,非超重组、超重组、肥胖组三组间临床分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病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体质异常与ccRCC发病相关,可能会增加ccRCC发病风险。体重异常可能降低ccRCC的分期。肥胖可能降低ccRCC病理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肾透明细胞癌 病理特点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切除术患者的预后分析
12
作者 于书敏 常秀娟 +4 位作者 谷月月 贾晓东 黄加干 宫嫚 曾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34-1143,共10页
目的 探讨术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的97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HBV相关性ICC(H... 目的 探讨术前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阴性的HBV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7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手术切除的97例I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HBV相关性ICC(HBV-ICC)组(n=62)与非HBV相关性ICC(Con-ICC)组(n=35)。其中,HBV-ICC组包括HBV表面抗原阳性(HBsAg+)且HBV核心抗体阳性(HBcAb+)患者34例,HBsAg-且HBcAb+患者28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Con-ICC与HBV-I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术后无复发生存期(RFS)差异,以及Con-ICC、HBsAg-/HBcAb+HBV-ICC与HBsAg+/HBcAb+HBV-ICC患者的OS和RFS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致病因素、有无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化、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肝切除范围、有无胆囊切除和有无后续治疗等指标中影响患者OS、RFS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因素。结果 97例中位年龄56岁,其中男79例(81.4%);中位随访时间92.2个月,其中88例(90.7%)复发,73例(75.3%)死亡。HBV相关病因及CA199>37 k U/L是ICC患者术后OS(HR=0.45,95%CI 0.26~0.77,P=0.003;HR=2.10,95%CI 1.24~3.57,P=0.006)、RFS(HR=0.43,95%CI 0.27~0.68,P<0.001;HR=1.78,95%CI 1.12~2.81,P=0.014)及早期复发(HR=0.42,95%CI 0.26~0.70,P=0.001;HR=2.02,95%CI 1.20~3.39,P=0.008)的独立影响因素。AJCC分期Ⅲ期是ICC术后RFS(HR=1.81,95%CI 1.04~3.14,P=0.037)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肿瘤是ICC患者术后RFS及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3,95%CI 1.07~2.77,P=0.024;HR=1.90,95%CI 1.12~3.24,P=0.017)。HBsAg-/HBcAb+HBV-ICC患者与Con-ICC患者的OS、RFS及早期复发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sAg+/HBcAb+是ICC患者术后OS(HR=0.32,95%CI 0.16~0.62,P=0.001)、RFS(HR=0.32,95%CI 0.18~0.55,P<0.001)及早期复发(HR=0.29,95%CI 0.15~0.54,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HBV-DNA阴性HBV-ICC患者的预后优于Con-ICC患者。HBsAg-/HBcAb+HBV-ICC患者的预后较HBsAg+/HBcAb+HBV-ICC患者差,而与Con-ICC患者预后相似。应重视对HBV-ICC患者的术后分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早期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Midkine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谷月月 于书敏 +4 位作者 常秀娟 高旭东 黄加干 贾晓东 曾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8-1437,共10页
目的研究中期因子(MDK)在胆管癌(CCA)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探索MDK可能影响CCA进展的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CCA样本数据信息,分析MDK在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使用基因表... 目的研究中期因子(MDK)在胆管癌(CCA)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探索MDK可能影响CCA进展的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CCA样本数据信息,分析MDK在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使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8年6月—2021年9月经手术切除的11例C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验证。通过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进行富集分析,探讨MDK相关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肿瘤相关通路。此外,应用TIMER和TISIDB数据库分析CCA肿瘤组织中MDK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比较TCGA数据库中CCA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DK的表达水平,非配对分析结果和配对分析结果均显示,MDK在CCA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01);对纳入的11例CCA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MDK在CCA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配对癌旁组织(P<0.01)。MDK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45)和血管侵犯(P=0.044)有关。生存分析显示,MDK高表达的CCA患者总生存期(χ^(2)=5.30,P=0.028)及疾病特异性生存期(χ^(2)=6.25,P=0.019)均明显短于MDK低表达的患者。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MDK表达相关的30个基因与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过程密切相关,并影响CCA患者预后;TIMER分析结果显示,MDK表达与B淋巴细胞(r=0.356,P=0.0356)和树突状细胞(r=0.409,P=0.0147)在肿瘤组织微环境中的浸润呈正相关;TISIDB分析结果显示,MDK表达水平与CXCL16(r=0.465,P=0.00467)呈正相关,与CXCL12(r=-0.389,P=0.0197)及CXCR5(r=-0.393,P=0.0185)呈负相关;与免疫检查点调节剂VTCN1(r=-0.393,P=0.0183)、LTA(r=-0.380,P=0.0227)和PVR(r=-0.350,P=0.0373)呈负相关。结论MDK高表达提示CCA患者预后不佳,MDK有潜力成为预测CCA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其可能通过调控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过程及调控B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促进CC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中期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数分裂内切酶1高表达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王可欣 陈椿 +6 位作者 贺梦雯 李乐 刘妍 王洪波 王春艳 赵景民 纪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3-650,共8页
目的探讨减数分裂内切酶1(EME1)的高表达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及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对HCC肿瘤与非肿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并进行生存分析。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4... 目的探讨减数分裂内切酶1(EME1)的高表达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及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对HCC肿瘤与非肿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并进行生存分析。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癌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ME1的表达情况,进行生存分析,评估EME1对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采用基因富集分析预测EME1在HCC中的功能。结果TCGA数据库筛选出371例HCC癌组织及50例非肿瘤组织样本,分析显示EME1 mRNA在HCC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筛选GEO数据库中的107例样本(包括70例HCC癌组织,37例非肿瘤组织),癌组织的EME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织(P<0.05)。生存分析显示EME1高表达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44.1%vs.53.0%,P<0.05)。免疫组化结果半定量分析显示,EME1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32.8%vs.45.0%,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EME1高表达[风险比(HR)=2.234,95%CI 1.073~4.649,P=0.032]和中国肝癌分期(CNLC)高分期(HR=4.317,95%CI 1.799~10.359,P=0.001)是影响H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ME1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H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减数分裂内切酶1 免疫组化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0
15
作者 吴海燕 钱钧 +7 位作者 李树雯 李鲁欢 杜康 贺慧博 李成恩 杨凤娇 黄鑫 郝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累及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现临床上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仍然以支气管扩张、祛痰及氧疗等常规治疗为主,但是不能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不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累及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现临床上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仍然以支气管扩张、祛痰及氧疗等常规治疗为主,但是不能满足临床治疗及患者的需求,因此,有效治疗本病尤为重要。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肺康复运动方案的实施,有效地改善呼吸困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患者 COPD稳定期 康复运动训练 运动耐力 康复运动方案 支气管扩张 静态肺功能指标 氧疗 康复训练 不可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MDA水平、SOD活性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静 汪青松 +3 位作者 黄海丽 管叶明 刘学春 刘红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迟发性脑病(DEACMP)组、生理盐水组、高压氧(HBO)组、依达拉...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迟发性脑病(DEACMP)组、生理盐水组、高压氧(HBO)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治疗组。使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的方法制备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模型。染毒后15~28 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BO组行HBO治疗,依达拉奉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组行HBO加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结束后每组分别检测血清MDA水平、SOD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①血清MDA、SOD测定结果:DEACMP组小鼠血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与DEACMP组相比,除生理盐水组外,余治疗组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及依达拉奉组MDA含量高于联合治疗组,而SOD活性均低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对照组海马CA1区偶见少量凋亡细胞,除生理盐水组外的各治疗组凋亡指数均低于DEACMP组(P<0.05);HBO组及依达拉奉组凋亡指数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HBO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并可以显著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发生,效果优于单纯HBO或者依达拉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依达拉奉 高压氧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患者不同分娩方式的观察 被引量:29
17
作者 汪文雁 郑剑兰 +2 位作者 付景丽 张小琼 马钦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85-987,共3页
对我院2005年、2006年及2010年因羊水过少住院分娩产妇2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无引产剖宫产50例,2006年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及引产,2010年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或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2年中引产后剖宫产29... 对我院2005年、2006年及2010年因羊水过少住院分娩产妇2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无引产剖宫产50例,2006年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及引产,2010年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或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2年中引产后剖宫产29例,引产后阴道分娩122例。结果显示:①我院2005年、2006年及2010年羊水过少患者的剖宫产率分别为83%、57%和37%,其中无引产剖宫产率分别为52%、22%和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羊水过少患者中无引产剖宫产、引产后剖宫产及引产后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8%、3%和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4 h平均失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过少 促宫颈成熟 控释地诺前列酮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涛 丰浩荣 +1 位作者 张群英 王祥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3-85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同一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ISBPB)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上肢骨折术后取内固定患者45例,男28例,女1...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同一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ISBPB)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上肢骨折术后取内固定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8~50岁,ASA Ⅰ级,随机分为 R1组(0.375%罗哌卡因40 ml),R2组(0.5%罗哌卡因30 ml)和 R3组(0.75%罗哌卡因20 ml),每组15例。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 ISBPB。应用24 h 动态心电图全程监测患者 HRV 参数(LF、HF、LF/HF、SDNN、RMSSD、PNN50%)的变化,阻滞后30 min 评价患者各主要神经痛觉阻滞效应、运动阻滞程度,记录痛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结果三组患者均取得完全阻滞,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R1组为26.7%,R2组为20%,R3组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阻滞前比较,阻滞后30 min R2、R3组 LF 值明显减小(P 〈0.05),R2组 SDNN 值明显减小(P 〈0.05), R3组 PNN50%值明显减小(P 〈0.05),R2、R3组 LF 值明显小于 R1组(P 〈0.05)。R1、R2和 R3组镇痛维持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为(598.6±32.2)min、(448.7±19.8)min、(405.1±15.9)min和(606.4±32.5)min、(553.3±19.6)min、(517.1±17.6)min,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RV 参数中变化最明显的 LF 值恢复至注药前水平,三组所需时间分别为 R1组(876.2±43.7)min,R2组(798.8±61.5)min,R3组(712.2±45.7)min,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SBPB 影响心脏血管自主活动的稳定性,可能是因为局麻药扩散,阻滞了星状神经节或迷走神经分支,降低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相对增加副交感神经功能,且剂量相等时,局麻药浓度越大,对 HRV 的影响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沟 臂丛 心率变异性 星状神经节 低血压 心动过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海水浸泡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迪 裴少保 +6 位作者 王海峰 蒋传海 朱捷 吴成如 吴健 程迅生 方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海水浸泡后的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特点,为海水浸泡脊髓损伤的救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作兔脊髓损伤模型。9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即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n=6)、B组(切除椎板并建立脊髓... 目的探讨经海水浸泡后的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特点,为海水浸泡脊髓损伤的救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作兔脊髓损伤模型。9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组(即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不损伤脊髓,n=6)、B组(切除椎板并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但不浸泡,n=30)、C组(切除椎板并建立脊髓损伤模型,生理盐水浸泡60min,n=30)、D组(切除椎板并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海水浸泡60min,n=30)。除假手术组外,后3组分别于处理后1、6、12、24、48h时间点各随机选取6只实验动物,采用Tarlov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动物并取伤段脊髓,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其余3组动物Tarlov评分均明显降低,1h时间点3组评分差异不明显,6h时间点D组评分明显高于B、C组,而12h时间点D组评分明显下降至低于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伤后均出现脊髓水肿,其中,B、C组在6h时间点即出现明显的创伤性脊髓水肿,两组在同一时间点脊髓水肿情况差异不明显,而D组在12h时间点才出现明显的创伤性脊髓水肿,D组6h时间点肿胀较B、C组轻,12h时间点较B、C组重;24、48h时间点各组脊髓肿胀、充血程度均减轻。免疫组化检测显示B、C、D组各时间点均有Bax和Bcl-2阳性表达,D组Bax表达水平在6h时间点低于B、C组,12、24、48h时间点高于B、C组,而Bcl-2表达水平在6、12、24、48h各时间点均低于B、C组(P<0.05)。TUNEL法检测显示,B、C、D组凋亡细胞均明显增多且于12h达峰值,其中D组凋亡细胞数在12h时间点明显高于B、C组,而在6、24、48h明显低于B、C组(P<0.01)。结论海水浸泡早期可抑制脊髓损伤,延迟了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但后期可加重脊髓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海水浸泡 细胞凋亡 病理过程 凋亡调节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磊 刘家传 +5 位作者 杨艳艳 王金标 张永明 张星 王春琳 黄振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HPC)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挫伤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6)、创伤组(TBI组...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HPC)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挫伤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创伤性脑损伤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6)、创伤组(TBI组,n=48)和HPC组(n=48)。HPC组大鼠首先置于低压氧舱中进行HPC(50.47kPa,3 d,3 h/d),随后HPC组和TBI组分别采用改良自由落体打击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颅脑创伤后1、4、8、12h和1、3、7、14 d,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个时间点挫伤周围脑组织HIF-1α、VEGF表达变化。结果 TBI组与Con组比较,HIF-1α表达在伤后4、8、12 h和1、3 d均明显上升(P<0.05);VEGF表达在伤后4、8、12 h和1、3、7 d均明显上升(P<0.05)。HPC组与TBI组比较,HIF-1α和VEGF表达在伤后1 h逐渐上升,伤后4、8、12 h和1、3 d显著上升,直至伤后7 d(P<0.05)。结论 HPC可提高创伤性脑损伤对缺氧耐受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活化,发挥早期脑保护,其机制可能涉及HPC在创伤性脑损伤早期促进HIF-1α、VEGF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预处理 颅脑损伤 HIF—1α VEGF 大鼠 脑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