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周恒 李俊 王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8-472,共5页
长期饮酒是全世界导致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缺乏能够完全模拟人类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限制了酒精性肝病病理机制的研究。因此,建立或者改进酒精性动物模型对于研究酒精性肝病机制,进而提出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 长期饮酒是全世界导致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缺乏能够完全模拟人类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限制了酒精性肝病病理机制的研究。因此,建立或者改进酒精性动物模型对于研究酒精性肝病机制,进而提出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有急性酒精灌胃模型、Lieber-De Carli模型、Tsukamoto-French模型和Gao-binge模型等,该文总结并评价了这些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这些动物模型为研究酒精性肝病和开发新的治疗性药物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动物模型 脂肪肝 肝损伤 炎症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理和新的治疗靶点 被引量:17
2
作者 常彬霞 王华 +2 位作者 邹正升 李保森 高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酒精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缺少靶向治疗的方法。总结了最近一些阐述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并且讨论了酒精性肝炎的几个新的治疗靶点。认为迫切须要将这些靶点转化为酒... 酒精性肝病是世界范围内慢性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缺少靶向治疗的方法。总结了最近一些阐述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和诊断的研究,并且讨论了酒精性肝炎的几个新的治疗靶点。认为迫切须要将这些靶点转化为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发病机制 治疗靶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对HSC-T6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小霞 谢娟 +2 位作者 黄成 孟晓明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表达沉默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及其部分调控机制。方法应用EZH2的抑制剂DZNep(3-Deazaneplanocin A)作用于TGF-β1诱导活化的HSC-T6细胞,采用We...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表达沉默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及其部分调控机制。方法应用EZH2的抑制剂DZNep(3-Deazaneplanocin A)作用于TGF-β1诱导活化的HSC-T6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EZH2、p-ERK、p-AKT和α-SMA的表达;根据EZH2的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到HSC-T6细胞内,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SC-T6细胞的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EZH2、p-ERK、p-AKT和α-SMA的表达。结果将DZNep加入TGF-β1诱导活化的HSC-T6细胞后,EZH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p-ERK、pAKT和α-SMA蛋白水平亦明显降低;将EZH2-si RNA转染活化的HSC-T6细胞内,HSC-T6细胞的增殖可明显被抑制,同时EZH2、p-ERK、p-AKT和α-SMA蛋白水平亦明显降低。结论抑制EZH2的表达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活化,EZH2可能是潜在的治疗肝纤维化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甲基化 肝星状细胞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 DZNep 肝纤维化 P-ERK P-AKT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高糖环境下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欢 汪应红 +5 位作者 田远耀 孙仕伟 黄蒙蒙 李小枫 孟晓明 黄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389,共6页
目的研究ASIC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对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的病理影响及高糖环境下PDGF-BB刺激的HSC-T6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糖尿病组、... 目的研究ASIC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对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的病理影响及高糖环境下PDGF-BB刺激的HSC-T6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糖尿病组、单纯肝纤维化组及糖尿病并发肝纤维化双模型组肝组织损伤程度及ASIC1a的表达变化;体外实验,利用ASIC1a阻断剂阿米洛利(amiloride)预处理HSC-T6细胞,然后加入高糖处理HSC-T6细胞24 h,再添加重组小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刺激24 h,观察HSC-T6的活化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SIC1a、α-SMA和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和STZ加CCl4联合诱导的糖尿病肝纤维化双模型大鼠肝组织较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其中双模型大鼠的损伤最为严重,且3组大鼠肝组织较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ASIC1a表达明显升高,双模型大鼠肝组织中ASIC1a升高最为明显;阿米洛利预处理HSC-T6,明显降低了高糖环境下ASIC1a的表达,并抑制了高糖环境下PDGF-BB诱导的HSC-T6中α-SMA、Collagen I的表达。结论高糖环境加剧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及PDGF-BB诱导的HSC活化,其可能与高糖环境下ASIC1a的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糖尿病 肝星状细胞 ASIC1a 肝纤维化 活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Caspase-12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逆转恢复模型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艳 李晓慧 +5 位作者 吴正升 王欢 汪应红 李海迪 孙仕伟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标志性蛋白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与逆转恢复病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标志性蛋白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与逆转恢复病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肝纤维化标志性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钙激活蛋白酶(Calpai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期肝脏组织中Calpain、Cleaved-Caspase-12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测提示肝纤维化逆转恢复模型成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α-SMA和Calpain抗原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着色明显加深,且多分布在肝实质肝细胞区域。逆转恢复期,α-SMA抗原表达阳性细胞与模型组比较逐渐下降。Calpain抗原表达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肝脏的小叶中央静脉、汇管区、肝窦间隙等部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Calpain、Cleaved-Caspase-12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逆转恢复2、4和8周组肝组织Calpain、Cleaved-Caspase-12和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 ERS标志性蛋白Caspase-12诱导的细胞凋亡存在于大鼠肝纤维化病程中,可能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和恢复逆转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内质网应激 凋亡 CALPAIN CASPASE-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通过内质网应激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调控及部分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慧 李俊 +5 位作者 黄艳 黄成 王雅蕊 王欢 孙仕伟 黄蒙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3-86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凋亡的影响及内在联系。方法体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再分别加入TRAIL与ERS诱导剂衣霉素(TN)处理后,...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与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凋亡的影响及内在联系。方法体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再分别加入TRAIL与ERS诱导剂衣霉素(TN)处理后,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RT-PCR法检测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PDGF诱导活化的HSC组作为对照组比较,荧光显微镜观察到TRAIL与TN分别处理的HSC,Hoechst 33258染色细胞呈核固缩等凋亡形态变化,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RAIL组与TN组细胞凋亡基因Bax mRNA、凋亡蛋白C-Caspase-3的表达明显上调,而且ERS蛋白C-Caspase-12、CHOP、GRP78的表达均明显上调。结论 TRAIL能通过明显上调凋亡基因Bax mRNA、凋亡蛋白C-Caspase-3的表达,诱导PDGF活化的HS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ERS相关蛋白CHOP、GRP78、Caspase-1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肝星状细胞 内质网应激 凋亡 CASPASE-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1在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变化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培杰 李俊 +2 位作者 黄成 孟晓明 蔡双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06-1610,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1(PICK1)在小鼠肝纤维及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PICK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结合蛋白1(PICK1)在小鼠肝纤维及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对人肝星状细胞株(LX-2)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PICK1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LX-2活化,Western blot测定PICK1的蛋白表达情况;转染PICK1过表达质粒至LX-2中,再以TGF-β1诱导活化,Western blot检测PICK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Col1a1)和Smad2、3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小鼠肝脏中PICK1表达较高,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PICK1的表达逐渐递减。TGF-β1诱导活化的LX-2细胞中PICK1表达降低。转染PICK1过表达质粒后,TGF-β1诱导的α-SMA、Colla1的表达明显减少,且Smad2、3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PICK1在纤维化肝组织及活化的HSC中表达下调。过表达PICK1可抑制TGF-β1诱导的LX-2活化,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通路而发挥作用,为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1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Ⅰ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蔡双朋 李俊 +2 位作者 黄成 孟晓明 陈培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Ⅰ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高浓度胰岛素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MTT法确定丹参酮Ⅰ的给药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丹参酮Ⅰ对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 目的探讨丹参酮Ⅰ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高浓度胰岛素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MTT法确定丹参酮Ⅰ的给药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丹参酮Ⅰ对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蛋白络氨酸磷酸酶1B(PTP1B)、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AKT)、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以10-7mol/L胰岛素诱导24 h成功建立了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MTT筛选出了78、156、312 ng/ml丹参酮Ⅰ给药浓度;丹参酮Ⅰ呈浓度依赖地增加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TP1B表达升高、P-AKT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Ⅰ给药组PTP1B的表达浓度依赖性地降低、P-AKT的表达浓度依赖性地升高。结论丹参酮Ⅰ能改善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TP1B的表达,进而促进了P-AKT/AKT信号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蛋白络氨酸磷酸酶1B 丹参酮Ⅰ 胰岛素抵抗 HEP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沈文文 赵斌 +4 位作者 黄成 孟晓明 陈昭琳 吴小琴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22-1227,共6页
目的研究蜂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和HDAC2及Hedgehog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给予不同浓度蜂毒素,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变化,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变化;qRT-PC... 目的研究蜂毒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和HDAC2及Hedgehog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给予不同浓度蜂毒素,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变化,Hoechst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变化;qRT-PCR检测SHH、PTCH1、SMO、Gli1、HDAC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HH、PTCH1、SMO、Gli1、HDAC2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蜂毒素在作用48 h后,能明显抑制Hep G2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PTCH1、SMO、Gli1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并与蜂毒素浓度呈负相关。同时检测到细胞内HDAC2 mRNA及蛋白水平均降低,与蜂毒素剂量呈负相关。结论蜂毒素可明显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作用与抑制HDAC2,下调Hedgehog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素 HDAC2 HEDGEHOG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p70S6K对HSC-T6增殖活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占书箱 黄成 +2 位作者 马陶陶 陈培杰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研究抑制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的表达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磷酸化p70S6K在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利用雷帕霉素抑制p70S6K蛋白表达,及靶向p70S6K基因... 目的研究抑制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的表达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磷酸化p70S6K在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利用雷帕霉素抑制p70S6K蛋白表达,及靶向p70S6K基因的siRNA预处理HSC-T6,再添加重组小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诱导,观察HSC-T6的增殖活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p70S6K、P-p70S6K、α-SMA、Collagen I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组磷酸化p70S6K蛋白明显升高;雷帕霉素预处理HSC-T6,明显降低了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并抑制了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及α-SMA、Collagen I的表达;siRNA转染HSC-T6,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抑制了p70S6K的表达,同时减少了PDGF-BB诱导的α-SMA、Collagen I、P-p70S6K的表达。结论用siRNA和雷帕霉素阻断p70S6K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HSC-T6的增殖和活化,为肝纤维化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株 P70S6K SIRNA 雷帕霉素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Ⅰ对2型糖尿病ICR小鼠抗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胜 蔡双鹏 +2 位作者 李小枫 黄成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86-1291,共6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Ι对高脂高糖饮食结合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模型ICR小鼠肝脏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小鼠T2D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酮Ι(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二甲双胍(Met)... 目的观察丹参酮Ι对高脂高糖饮食结合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模型ICR小鼠肝脏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小鼠T2D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酮Ι(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二甲双胍(Met)组和吡格列酮(Pio)组,随后这6组继续给于高脂高糖饲料喂养3周,每天注射相应浓度的药物,同时,对7组(包括正常组)小鼠每周测一次空腹血糖和体重。3周末,取小鼠肝脏,运用HE染色观察各组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蛋白激酶B(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Ι高剂量组可以降低T2DM ICR小鼠的血糖(P<0.05),增加其体重(P<0.05)。丹参酮Ι3个剂量组肝组织中未见明显细胞质肿胀和细胞核固缩现象,且组织中炎症较轻。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丹参酮Ι高剂量组可以降低T2DM ICR小鼠肝脏组织中PTP1B蛋白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丹参酮Ι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可以降低T2DM ICR小鼠肝脏组织中PTP1B蛋白的表达(P<0.05),各组中Akt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丹参酮Ι高剂量组可以提高T2DM小鼠肝脏中P-Akt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高剂量的丹参酮Ι可以降低STZ诱导的T2DM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肝损伤,同时降低肝脏PTP1B的表达,提高肝脏P-Akt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丹参酮Ⅰ 链脲佐菌素 动物模型 PTP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3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进展和逆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夏家露 严醒 +2 位作者 刘亚如 黄成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15-1221,共7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对肝纤维化进展和逆转过程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建立C57BL/6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纤维化模型成功后正常饮食喂养1个月...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对肝纤维化进展和逆转过程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建立C57BL/6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纤维化模型成功后正常饮食喂养1个月为纤维化逆转模型,以同体重、同性别的正常小鼠为对照组。分别在1、2、3、4、5、6、7、8周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l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和SOCS3蛋白表达。体外用TGF-β1刺激HSC-T6细胞株形成纤维化体外模型,MDI培养基逆转纤维化过程,SOCS3过表达质粒作用于逆转过程,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OCS3、Colla-1、α-SMA、TGF-β1表达情况。结果 SOCS3和TGF-β1在小鼠纤维化模型中随着纤维化加重而表达增加,逆转过程中减少,过表达逆转过程,纤维化指标降低,有利于逆转的进行,TGF-β1表达也相应降低。结论SOCS3可能通过调控TGF-β1的表达参与肝脏纤维化的形成和逆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S3 肝脏纤维化 肝脏纤维化逆转 TGF-β1 HSC-T6 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瑞雪 孙国平 王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9-472,共4页
外泌体(又称外秘小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多种活细胞分泌,直径为30~100nm,并广泛分布于多种体液中的微囊泡结构。近10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富含蛋白质、DNA、RNA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这些物质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侵袭与转移中发... 外泌体(又称外秘小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多种活细胞分泌,直径为30~100nm,并广泛分布于多种体液中的微囊泡结构。近10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富含蛋白质、DNA、RNA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这些物质在肿瘤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外泌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包裹着核酸和蛋白质,在细胞间有效稳定地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外泌体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该文将对外泌体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以及在肿瘤微环境中如何影响肿瘤发生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肿瘤 信息交流 浸润与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PIP2在自身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瑶 黄成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1-1344,共4页
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2(PSTPIP2),是一种骨架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参与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先天性免疫和自身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自身炎症性疾病中,PSTPIP2属于F-BAR蛋白家族,可以参与抑制炎... 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2(PSTPIP2),是一种骨架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参与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在先天性免疫和自身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自身炎症性疾病中,PSTPIP2属于F-BAR蛋白家族,可以参与抑制炎症反应、巨噬细胞活化、中性粒细胞运动和破骨细胞分化。PSTPIP2还可以与SHIP1和CSK结合,从而抑制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就PSTPIP2在自身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TPIP2 自身炎症性疾病 破骨细胞 巨噬细胞 生物学功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体外扩增的技术及其抗肿瘤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晨文 王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52-1357,共6页
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 cell,MAIT)细胞是参与抗菌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治疗方面,MAIT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和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激活其他免疫效应细胞间接发挥抗... 黏膜相关恒定T(mucosal-associated invariant T cell,MAIT)细胞是参与抗菌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治疗方面,MAIT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和免疫监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激活其他免疫效应细胞间接发挥抗肿瘤效应,因此它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然而这些细胞的稀缺性和低效率的扩增阻碍了对其详细的分析和应用。研究MAIT细胞活化扩增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更高效的效应细胞,也为临床上应用MAIT细胞治疗肿瘤打下基础。该文就MAIT细胞体外扩增研究进展及其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机制、作用与应用潜力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体外扩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相关蛋白 肿瘤 肿瘤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酒精致小鼠肝细胞损伤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李星 黄成 +1 位作者 孟晓明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7-480,共4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酒精致小鼠肝细胞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正常肝细胞株AML12为研究对象,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点酒精对AML12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酒精对AML12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PC...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酒精致小鼠肝细胞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正常肝细胞株AML12为研究对象,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点酒精对AML12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酒精对AML12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法检测酒精致AML12细胞损伤中HDACs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酒精浓度100 mmol/L刺激24 h,AML12细胞的存活率为84%,可以明显抑制小鼠正常肝细胞AML12的增殖(P<0.05);酒精浓度100 mmol/L刺激24 h,AML12细胞的凋亡率为16%,可以增加AML12细胞的凋亡(P<0.05)。在酒精致AML12细胞损伤中,HDAC1、2、3、4、5、6、7、8的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HDAC9的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HDAC10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酒精致肝细胞损伤中,HDACs的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和HDACs相关的表观修饰可能参与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酒精性肝损伤 表观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柏皮汤及含栀子配伍组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扬 吴小琴 +3 位作者 李小枫 李晚霞 黄成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64-1769,共6页
目的探讨栀子柏皮汤各及含栀子配伍组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免疫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观察栀子柏皮汤及各含栀子配伍组对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ConA,20 mg·kg^(-1))诱发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及血清中... 目的探讨栀子柏皮汤各及含栀子配伍组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免疫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观察栀子柏皮汤及各含栀子配伍组对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ConA,20 mg·kg^(-1))诱发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与免疫炎症相关的NF-κB-p65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栀子柏皮汤及各含栀子配伍组均能够降低血清ALT、AST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提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NF-κB-p65及NF-κB-p-p65的表达,其中栀子柏皮汤全方组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最佳。结论栀子柏皮汤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免疫反应的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柏皮汤 含栀子配伍组 刀豆蛋白 免疫性肝损伤 NF-κB-p65 NF-κB-p-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22融合蛋白对刀豆蛋白A诱导肝损伤病理状态下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恒 谢国敏 +3 位作者 周珂 任瑞雪 殷实 王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09-1114,共6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22融合蛋白(IL-22-FP)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肝损伤后行70%肝切除手术(PHx)的小鼠术后肝再生及肝脏保护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Con A肝损伤和PHx手术模型,术后32 h通过过量麻醉法处死小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观... 目的研究白介素22融合蛋白(IL-22-FP)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肝损伤后行70%肝切除手术(PHx)的小鼠术后肝再生及肝脏保护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Con A肝损伤和PHx手术模型,术后32 h通过过量麻醉法处死小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染色,观察小鼠肝脏再生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 D1)、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T3)及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on A+PHx+IL-22-FP组小鼠同Con A+PHx+rh-IL-22组及其他组小鼠相比,表现出更多的肝细胞增殖和更高的肝指数(肝脏重量/体重);HE染色显示Con A+PHx+IL-22-FP组小鼠肝脏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低;生化检测显示ConA+PHx+IL-22-FP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on A+PHx+IL-22-FP组小鼠的肝脏组织PCNA、Cyclin D1和p-STAT3蛋白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IL-22-FP能够促进由Con A诱导肝损伤的小鼠PHx后的肝再生,并表现出显著的肝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2融合蛋白 部分肝切除 肝损伤 肝再生 肝衰竭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转染HDAC2 siRNA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章慧 黄成 +5 位作者 卞尔保 赵斌 吴宝明 刘昌伟 陈小霞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78-1382,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hylase 2,HDAC2)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HDAC2的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到HepG2细胞内,荧光...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hylase 2,HDAC2)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HDAC2的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到HepG2细胞内,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转染效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周期变化;RT-PCR检测HDAC2、CyclinD1、CDK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DAC2、CyclinD1、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将HDAC2-siRNA转染进HepG2细胞内,HDAC2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CyclinD1、CDK4 mRNA及蛋白水平亦明显降低;靶向封闭HDAC2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结论靶向封闭HDAC2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HDAC2可能是潜在抗癌药物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 HepG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CYCLIND1 CDK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1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娟 周群 +3 位作者 刘雪姣 黄成 孟晓明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5-619,共5页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l)在肝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PICK1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qRT-PCR、Western blot、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比较人肝癌和癌旁组织中PICK1蛋白的表达;培养... 目的检测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l)在肝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PICK1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qRT-PCR、Western blot、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比较人肝癌和癌旁组织中PICK1蛋白的表达;培养HepG2细胞,体外给予不同浓度的FSC-231(PICK1的PDZ结构域小分子抑制剂),通过MTT法检测HepG2细胞的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周期变化;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原癌基因C-myc和Notch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测提示肝癌组织病变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相比癌旁组织中的PICKl抗原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5),且多分布在肝实质细胞质区域;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PICK1 mRNA及蛋白水平与癌旁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体外实验证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FSC-231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并且明显抑制CyclinD1、C-myc和Notch1同源蛋白1(Notch1)、Hes-1蛋白表达(P<0.05)。结论提示PICK1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PICK1的PDZ结构域抑制剂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此作用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1 FSC-231 HEPG2细胞 肝癌 肝细胞增殖 CYCLIND1 NOTCH-1 Hes-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