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T2对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丽婵 刘芷言 +6 位作者 刘震宇 刘鹏 毛遂 张云森 胡宪文 李锐 陶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9-595,603,共8页
目的探讨去乙酰化酶2(SIRT2)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下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方法对1~2 d内的C57BL/6乳鼠心脏进行无菌摘取,碎化为组织匀浆、消化、过滤后提取分离的CFs。CFs贴壁生长至70%~80%汇合度后,加入An... 目的探讨去乙酰化酶2(SIRT2)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下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方法对1~2 d内的C57BL/6乳鼠心脏进行无菌摘取,碎化为组织匀浆、消化、过滤后提取分离的CFs。CFs贴壁生长至70%~80%汇合度后,加入AngⅡ诱导构建体外CFs活化增殖模型,AngⅡ刺激24 h后分别向各组CFs转染空载质粒及SIRT2过表达质粒,后继续培养1~2 d。应用RT-qPCR方法检测SIRT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骨膜素(POSTN)和Ⅰ型胶原A1(Col1A1)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方法探测SIRT2、PCNA、POSTN和Col1A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CCK-8法与EdU法探测CFs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CFs迁移能力。结果与CFs空白对照组相比,AngⅡ导致CFs的SIRT2表达量减少与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增多,同时CFs的活化增殖明显增高。使用质粒过表达SIRT2上调AngⅡ诱导环境下CFs SIRT2表达后,与空载组相比,过表达组SIRT2表达上调,胶原纤维蛋白表达量降低,同时CFs的增殖与活化明显减少。结论过表达SIRT2能抑制AngⅡ诱导的胶原纤维沉积与CFs活化增殖,SIRT2通过调节AngⅡ诱导环境下CFs活化与增殖,也为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2 心肌成纤维细胞 AngⅡ 增殖 迁移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4
2
作者 王红仙 张野 +1 位作者 李云 王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对照(C)组,D组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中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术后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对照(C)组,D组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维持为0.4μg/(kg·h),直至术毕前40min,C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气管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1min(T4)、切皮时(T5)、探查时(T6)、拔管后即刻(T7)的脑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4h内的镇静评分Ramsay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T2时D组BIS值明显低于T,和C组(P〈0.01);与C组比较,T2、T4-T7时D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P〈0.01);D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术后1h和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VAS评分明显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可产生明显的镇静,镇痛效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了患者术后的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胃癌根治术 镇静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对骨科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胡宪文 张野 +5 位作者 谢春林 吴云 翁立军 蒋玲玲 陈齐 李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骨科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帕瑞昔布钠20 mg组(P1组)、帕瑞昔布钠40 mg组(P2组),采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舒芬太尼—...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骨科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帕瑞昔布钠20 mg组(P1组)、帕瑞昔布钠40 mg组(P2组),采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舒芬太尼—罗库溴铵全麻诱导,七氟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手术结束后采用舒芬太尼2μg/kg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1(T1)、4(T2)、8(T3)、12(T4)、24(T5)、48 h(T6)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记录上述各时间点患者自控镇痛(PCA)总次数、总有效次数;上述各时间点舒芬太尼用量;并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P1组T2、T3时VAS评分降低,P2组T2~T6时VAS评分降低(P<0.05),P1组T2、T3时患者PCA总次数、总有效次数减少,P2组T2~T6时PCA总次数、总有效次数减少(P<0.05),P1组T2、T3时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2组T2~T6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与P1组比较,P2组T2-T6时VAS评分降低(P<0.05),T2~T6时患者PCA总次数、总有效次数减少(P<0.05),T2~T6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P2组较C组和P1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减少(P<0.05)。结论切皮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能明显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多模式镇痛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容量填充对沙滩椅位下骨科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翁立军 张野 +1 位作者 胡宪文 李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评价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常规容量填充和目标靶控容量填充对沙滩椅位(beach chair position,BCP)下骨科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肩部关节镜手术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体重49~68kg,AS... 目的评价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常规容量填充和目标靶控容量填充对沙滩椅位(beach chair position,BCP)下骨科肩关节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肩部关节镜手术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体重49~68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容量填充组(R组)和FloTrac/Vigileo指导下目标靶控容量填充组(S组),每组15例。R组麻醉诱导后30 min内予以10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快速静滴行容量填充;S组使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MAP、每搏变异度(SVV)、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和心脏指数(CI),当SVV〉13%时,5min内静注3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后观察各项指标变化,当SVV〈13%,观察CI变化(1)CI〈2.5L·min-1·m-2时,给予多巴胺0.5~1μg·kg-1 min-1,至CI〉2.5L·min-1·m-2;(2)若CI〉2.5L·min-1·m-2,不予处理,观察SVV、MAP、CI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3min(T2)、BCP时(T3)、BCP后5 min(T4)、30 min(T5)以及手术结束平卧位(T6)的MAP、HR、CI、SVI、SVV;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术中用于容量填充的胶体液用量、胶体液总量以及液体总量;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T3~T5时两组MAP、CI、SVI明显降低(P〈0.05);与T2时比较,T3~T5时R组SVV明显升高(P〈0.05)。T3~T5时S组MAP、CI、SVI明显高于R组,而SVV明显低于R组(P〈0.05)。S组术中用于容量填充的胶体液用量、胶体液总量以及液体总量明显多于R组(P〈0.05),两组晶体液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术中麻黄碱、多巴胺用量、尿量明显少于R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P〈0.05)。结论以MAP、CI、SVV为目标靶控容量填充模式较传统容量填充可更为安全有效稳定BCP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填充 目标导向 液体管理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麻醉期严重过敏反应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利国 柴小青 +9 位作者 梅斌 顾尓伟 蒋玲玲 张野 姚卫东 金孝岠 张颖 李晓红 孙盈盈 汪幸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6,共3页
过敏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由于围麻醉期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加之近年来围术期合成药物的广泛应用,麻醉药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国外报道发生率约为1/10 000,并有升高的趋势[1... 过敏反应是指某种物质触发的威胁生命的全身反应。由于围麻醉期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手术过程中使用多种药物,加之近年来围术期合成药物的广泛应用,麻醉药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也逐渐增大,国外报道发生率约为1/10 000,并有升高的趋势[1,2]。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过敏反应 围麻醉期 多中心 合成药物 全身反应 手术过程 药物诱发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或尼卡地平联合容量填充对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云 顾尔伟 +3 位作者 张雷 翟明玉 程新琦 刘训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或尼卡地平联合诱导期容量填充对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三组:艾司洛尔组(E组)于诱导前2min静注艾司洛尔1mg/kg,继之以100μg·kg-1·min-1微量泵输注至术毕;...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或尼卡地平联合诱导期容量填充对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三组:艾司洛尔组(E组)于诱导前2min静注艾司洛尔1mg/kg,继之以100μg·kg-1·min-1微量泵输注至术毕;尼卡地平组(N组)于诱导前2min静注尼卡地平10μg/kg,继之以1μg·kg-1·min-1微量泵输注至术毕;生理盐水组(C组)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三组患者均于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开始20min内快速静滴羟乙基淀粉130/0.410ml/kg行容量填充。麻醉诱导和维持均采用TCI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调节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使术中BIS值维持在40~60。记录丙泊酚用量,清醒和拔管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E组和N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P<0.05),清醒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艾司洛尔或尼卡地平联合诱导期容量填充不仅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而且能够明显减少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用量,缩短清醒和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尼卡地平 丙泊酚 容量填充 全凭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情共舞:共情与麻醉医患沟通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朵朵 赵跃 刘伟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9期64-66,共3页
麻醉医生所面临的沟通挑战是临床科室中所特有的,将共情应用于麻醉医生临床工作中,可以促进医患情感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阐述了共情的概念,共情在麻醉医患沟通中的作用以及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探讨了将共情应用于... 麻醉医生所面临的沟通挑战是临床科室中所特有的,将共情应用于麻醉医生临床工作中,可以促进医患情感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阐述了共情的概念,共情在麻醉医患沟通中的作用以及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探讨了将共情应用于麻醉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中。同时就术中的医患沟通从诱导前、麻醉维持中和苏醒期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此外,共情需要麻醉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参与,可以让医患双方共同获益,让医患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共情与麻醉工作相互交织,使麻醉工作不仅充满科学还充满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 麻醉医师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的影响 被引量:72
8
作者 李云 张野 +3 位作者 左友梅 孔令锁 胡宪文 翁立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观察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C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 目的观察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C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3min(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3min(T7)的BIS、MAP、H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变化;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麻醉恢复情况,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T2时D组BIS明显低于T1时和C组(P<0.01);与D组比较,T2、T4、T6时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或P<0.01);T4、T6时C组的E、NE浓度明显高于T3时和D组(P<0.01),而D组则无明显变化;D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D组拔管期间体动、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预先静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阿霉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8
9
作者 吴运香 张野 +4 位作者 谢春林 张书杰 解翔 姜凡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ON组,n=8)和阿霉素心力衰竭组(ADR组,n=20)。ADR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1,每周1次,计6周,累积剂量达12 mg.kg-1;CO... 目的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ON组,n=8)和阿霉素心力衰竭组(ADR组,n=20)。ADR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1,每周1次,计6周,累积剂量达12 mg.kg-1;CON组静脉注射等容积0.9%的氯化钠溶液,周期同前。末次注射2周后图测定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收缩末内径(LVESD)并计算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射血分数(LVEF);病理学检测包括HE及VG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浆BNP浓度。结果与CON组相比,ADR组大鼠LVEDD和LVESD增加,LVFS和LVEF明显下降(P<0.01);HE染色可见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VG染色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及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明显增加(P<0.01),心肌纤维化明显;血浆BNP水平升高(P<0.01)。结论静脉多次注射阿霉素能够导致SD大鼠心功能降低和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成功建立可靠的非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大鼠 阿霉素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61
10
作者 李明峡 胡宪文 +5 位作者 张琪 肖建军 刘松 李熹 何淑芳 张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0-854,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择期全麻下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等分为5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组(S1、S2组)...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择期全麻下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等分为5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组(S1、S2组),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1、M2、M3组)。于手术结束即刻行 PCIA,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首次剂量均为舒芬太尼0.1μg/ kg,静脉镇痛泵背景输注速度2 ml/ h,自控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于术后1(T1)、3(T2)、6(T3)、12(T4)、24(T5)和48 h(T6)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及 Ramsay 镇静评分评价患者镇静程度;记录患者术后48 h 内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并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S1、M1组比较,S2、M2、M3组 T1~ T6 VAS 评分降低(P 〈0.05),M3组 T1~ T6 Ramsay 评分升高(P 〈0.05),S2、M2、M3组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消耗量均减少( P 〈0.05)。M2组未出现并发症,S2组较 S1、M1、M2、M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2、M3组较 S1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减少(P 〈0.05);M3组较 M2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3组较 S1、S2、M1、M2组低血压发生例数增加(P 〈0.05)。结论2μg/ kg 舒芬太尼联合2μg/ kg 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少,是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较佳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患者自控静脉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1
作者 宋永生 张野 +1 位作者 胡宪文 梅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择期ASAⅠ或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1min后,A组以肺活量法吸入8%.七...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方法择期ASAⅠ或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5μg/kg,1min后,A组以肺活量法吸入8%.七氟醚和8L/min氧气,入睡后推注罗库溴铵0.6mg/kg,维持吸入七氟醚使其呼气末浓度达6%;B组以靶控输注丙泊酚3mg/L行麻醉诱导,入睡后推注罗库溴铵0.6mg/kg,BIS值达50并维持5s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入睡时间、BIS值达到50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达到插管条件时(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10min(T6)时SBP、DBP、HR和BIS值的变化,并在各时点抽动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A组患者诱导入睡时间、BIS值下降至50的时间均短于B组(P〈0.05),两组插管期间均无不良记忆反应。与Tc时比较,两组T1时SBP、DBP明显下降(P〈0.05),B组HR明显减慢(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1时SBP、DBP明显升高(P〈O.05),B组HR明显增快(P〈0.05),T5、T6时SBP、DBP和HR基本恢复到插管前水平。B组T1时SBP、DBP和HR下降幅度较A组明显(P〈0.05)。两组T1~T6时BIS均小于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比较,B组T3~T5时血浆E和NE浓度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麻醉可以达到良好抑制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足够的麻醉深度,且比复合靶控输往丙泊酚麻醉诱导更为平稳和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七氟醚 丙泊酚 NS 全麻诱导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雷 顾尔伟 +4 位作者 刘训芹 吴云 朱燕 陈立建 张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22-1326,共5页
目的观察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7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心脏30min缺血/180min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0组:缺血对照组(CON,n=8)、缺血后处理组(IPO,n... 目的观察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76只♂新西兰白兔,建立心脏30min缺血/180min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10组:缺血对照组(CON,n=8)、缺血后处理组(IPO,n=8)、1.0MAC吸入异氟醚后处理组(ISO,n=8)、1.0MAC乳化异氟醚后处理组(EPO,n=8)、脂肪乳组(INT,n=7)、Glibenclamide组(GLI,非选择性KATP通道阻滞剂,0.3mg.kg-1,n=7)、5-hydroxy-decanoate组(5-HD,线粒体KATP通道阻滞剂,5mg.kg-1,n=8)、0.3mg.kg-1GLI+1.0MAC EPO组(GLI+EPO,n=8)、5mg.kg-15-HD+1.0MAC EPO组(5-HD+EPO,n=7)、Dimethylsulfoxide组(DMSO,GLI的溶剂,n=7)。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缺血区(AAR)重、梗死区(IS)重,心肌梗死面积(以IS/AAR表示),再灌注180min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与CON组比较,IPO组、ISO组和EPO组IS/AAR及血清CK、LDH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EPO组比较,EPO+GLI组、EPO+5-HD组IS/AAR明显增加,血清CK、LDH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乳化异氟醚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兔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线粒体KATP通道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异氟醚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斌 张野 +5 位作者 朱海娟 黄春霞 谢春林 吴运香 胡宪文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6-960,共5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阿霉素心衰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60只成年♂SD大鼠(250±20)g,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μg·g-1,每周1次,共6周,制成阿霉素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将阿霉素心衰大鼠分为6组:对照组(Sham组)...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阿霉素心衰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60只成年♂SD大鼠(250±20)g,尾静脉注射阿霉素2μg·g-1,每周1次,共6周,制成阿霉素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将阿霉素心衰大鼠分为6组: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10μg·L-1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 1组)、30μg·L-1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 2组)、60μg·L-1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 3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肌灌注模型。除Sham组为持续灌注165 min外,所有心脏予以30 min缺血,90 min再灌注。IPC组在缺血前结扎左冠状动脉5 min,松开5 min,共3个循环。RPC组在缺血前给予含浓度分别为10、30、60μg·L-1的瑞芬太尼的K-H液灌注5 min后改用不含瑞芬太尼的K-H液灌注5 min,共3个循环。记录各组心脏在平衡末、再灌5 min、再灌30 min、再灌90 min时的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和左室压力升高或降低最大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并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再灌末TTC法计算心肌缺血梗死区(IS/AAR)。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p-Akt和总Akt的含量。结果平衡灌注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基础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5、30、90 min时,RPC 2组和RPC 3组的LVDP、±dp/dtmax、CF较I/R组高,LDH值较I/R组低(P<0.05)。灌注结束后,见RPC 2组、RPC 3组的IS/AAR较I/R小,p-Akt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IPC组和RPC 1组的各项指标较I/R组无差异。结论 RPC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阿霉素心衰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缺血预处理对阿霉素心衰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阿霉素 心力衰竭 心肌保护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吗啡预处理对心脏缺血后大鼠海马CaM、血浆CGRP以及下丘脑室旁核和心肌P物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陆姚 范礼斌 +4 位作者 张野 翁立军 李锐 程新琦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2-1077,共6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注射吗啡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建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两个部分:①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内,侧脑室内微量泵注射0.9%生理盐水5 min,停止注射...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注射吗啡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建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两个部分:①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内,侧脑室内微量泵注射0.9%生理盐水5 min,停止注射5 min,重复3次;预处理组(MPC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内,侧脑室内注射吗啡(1μg.kg-1)5 min,停止5 min,重复3次;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预处理组(TFP+MPC组),在吗啡预处理前10 min一次侧脑室内给予TFP(浓度为20 g.L-1)5μl;另设TFP自身对照组(TFP组)。②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CON组和MPC组均同第一部分。观察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计算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乘积(RPP);心肌缺血危险区(AAR)、梗死区(IS)的体积、心肌梗死面积以IS/AAR表示;检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测定海马组织钙调蛋白;测定下丘脑室旁核、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P物质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MPC组的IS和IS/AAR均明显下降(P<0.01),TFP+MPC组分别与TFP组和CON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均明显高于MPC组(P<0.01);CON组分别与Sham组和MPC组相比,其下丘脑室旁核、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P物质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P<0.05);MPC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与海马钙调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侧脑室内注射吗啡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钙调蛋白介导释放CGRP和痛觉的干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侧脑室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钙调蛋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云 顾尔伟 +3 位作者 方卫平 朱燕 张雷 刘训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A)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B)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前5 mi...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A)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B)组:缺血30min,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前5 min单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缺血后处理(C)组:缺血30 min末行缺血10 s,再灌注10 s,重复3次后再灌注120 min;舒芬太尼后处理(D~H)组:再灌注前5 min分别单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0.3、1、3、10μg/kg,5 min后再灌注120 min。于结扎线缝好后平衡30 min(T0)、缺血30 min末(T1)、后处理末(T2)、再灌注120min末(T3)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心肌梗死面积(IS)与缺血危险区(AAR)比值(IS/AAR)。选取A、B、C、最佳剂量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于T3时取颈动脉血2 m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B组比较,C、E、F、G、H组IS/AAR降低(P<0.05),其中舒芬太尼后处理组中F组降低最为明显。舒芬太尼ED50为0.031 74μg/kg。与A组比较,其余3组血清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B组比较,C、F组MDA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可模拟缺血后处理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诱导期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余骏马 张野 +2 位作者 陆姚 董春山 徐瑞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诱导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儿,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泵注生理盐水0.15 ml/kg)、右美托咪啶组(D组,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全麻诱导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儿,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泵注生理盐水0.15 ml/kg)、右美托咪啶组(D组,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之后,静脉15 s注射咪达唑仑0.06 mg/kg,2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1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5μ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情况和强度,以及全麻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和气管插管后(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C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为85%,D组无丙泊酚注射痛发生(P<0.01);两组患儿均无芬太尼诱发呛咳发生;与C组比较,T1时D组MAP升高,T2时D组MAP降低(P<0.01);与T0时比较,T1时C组MAP降低,T2时C组MAP、HR升高(P<0.01);与T1时比较,T2时C组MAP、HR均升高(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咪达唑仑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无丙泊酚注射痛及芬太尼诱发呛咳发生,且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注射痛 芬太尼诱发呛咳 血流动力学 右美托咪啶 全身麻醉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cGMP信号通路在鞘内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军 张野 +2 位作者 陆姚 蒋玲玲 何淑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讨NO/cGMP信号通路在鞘内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建立鞘内置管的模型。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SHAM组(假手术组)、CON组(对照组,生理盐水)、ITMP组(鞘内吗啡预处理,3μg·kg-1)、L-NAME+ITMP... 目的探讨NO/cGMP信号通路在鞘内吗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建立鞘内置管的模型。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SHAM组(假手术组)、CON组(对照组,生理盐水)、ITMP组(鞘内吗啡预处理,3μg·kg-1)、L-NAME+ITMP组(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鞘内吗啡预处理)、ODQ+ITMP组(鸟苷酸环化酶阻断剂+鞘内吗啡预处理)、KT5823+ITMP组(蛋白激酶G阻断剂+鞘内吗啡预处理)、L-NAME组、ODQ组、KT5823组。ITMP组于心脏缺血前,鞘内注射吗啡10μl 5 min,间断5 min,重复3次;CON组以相同的方式注射生理盐水;L-NAME+ITMP组、ODQ+ITMP组、KT5823+ITMP组分别于吗啡预处理前10 min鞘内注射L-NAME(30 nmol,10μl)、ODQ(11nmol,10μl)、KT5823(20 pmol,10μl);L-NAME组、ODQ组、KT5823组为阻断剂自身对照组。除SHAM组行假手术操作不做其他处理,其余各组大鼠均行左冠状动脉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诱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缺血危险区(AAR)、梗死区(IS)的体积、心肌梗死面积以IS/AAR表示。结果与CON组相比,ITMP组的IS和IS/AAR均明显下降(P<0.01);与ITMP组比较,L-NAME+ITMP组、ODQ+ITMP组、KT5823+ITMP组的IS和IS/AAR均升高(P<0.01)。与SHAM组比较各组MAP和RPP在缺血30 min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MAP和RPP在缺血30 min降低(P<0.05)。结论 NO/cGMP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介导鞘内吗啡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鞘内注射 缺血 再灌注损伤 阿片样受体 一氧化氮 环GMP 环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K通路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心衰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金世云 何淑芳 +3 位作者 吴昊 朱海娟 张书杰 张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90-1595,共6页
目的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通过随机数字表将54只模型大鼠分为9组(n=6):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 目的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通过随机数字表将54只模型大鼠分为9组(n=6):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ERK抑制剂PD98059+RPC组(RPD)、p38抑制剂SB203580+RPC组(RSB)、JNK抑制剂SP600125+RPC组(RSP)以及抑制剂对照组(PD、SB和SP)。化学比色法检测再灌注5min和10 min时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再灌注末行TTC染色并计算心肌梗死面积,通过Power Lab系统记录血流动力学。结果与IR组相比,RPC可以明显降低梗死面积与缺血危险区的比值(IS/AAR),同时,也可以降低再灌注5 min及10 min LDH活性;而JNK抑制剂SP600125几乎完全取消RPC的保护作用,明显增加IS/AAR,并升高再灌注5 min LDH活性;ERK抑制剂PD98059也可部分阻断RPC的保护作用;而p38抑制剂SB203580对RPC的保护作用则无明显影响。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与IR相比,RPC及加入MAPK抑制剂后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JNK和ERK信号通路可能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心力衰竭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预处理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杉 黄春霞 +3 位作者 黄玲玲 俞婷婷 汪星辉 张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低聚葡萄籽原花青素(oligomeric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GSP)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法,BCA法测定心肌细胞总...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低聚葡萄籽原花青素(oligomeric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GSP)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法,BCA法测定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内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1×10-5 mol/L Iso能明显诱导心肌细胞肥大,GSP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so诱导心肌细胞肥大,抑制细胞内ROS的生成,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结论:GSP对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抑制ROS生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葡萄籽原花青素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细胞肥大 氧自由基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丽丽 张野 +3 位作者 李云 翁立军 陈齐 蒋玲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91-1294,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食管癌手术中单肺通气(OLV)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分压(PaO:)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左经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年龄25-65(57.2±8.5)岁,术前检查心肺功能良...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食管癌手术中单肺通气(OLV)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分压(PaO:)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左经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年龄25-65(57.2±8.5)岁,术前检查心肺功能良好,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ex组和生理盐水(Ns)组,Dex组麻醉诱导给予Dex负荷量0.6μg/kg,给药时间10min,0.4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min;NS组:给于等量生理盐水泵注。采集麻醉诱导后侧卧位双肺通气30min(T1)、OLV30min(T2)、OLV60min(T3)、OLV90min(T4)、恢复双肺通气(TLV)30min(T5)时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值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记录PaO2值。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两组T2-4时PaO2显著降低,Qs/Qt显著升高(P〈0.05);与T1时比,Ns组t5时PaO2显著降低,Qs/Qt显著升高(P〈0.05),Dex组T5时PaO2和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Dex组T5时PaO2升高,Qs/Qt降低(P〈0.05)。结论Dex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能明显改善恢复TLV后PaO2及Qs/Q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