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三角锚复位钳与点式复位钳在髓内钉治疗长斜形或螺旋形胫骨远端骨折中的复位效果:一项前瞻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鑫 许新忠 +1 位作者 吴钟汉 李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981-1987,共7页
目的比较三角锚复位钳和点式复位钳在髓内钉治疗长斜形或螺旋形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8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复位方式,分为点式复位钳复位组(n=26)和三角锚复位钳复位组(n=... 目的比较三角锚复位钳和点式复位钳在髓内钉治疗长斜形或螺旋形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58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复位方式,分为点式复位钳复位组(n=26)和三角锚复位钳复位组(n=3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末次随访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参加了1年以上随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受伤机制的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角锚复位钳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明显低于点式复位钳组(P<0.05),而骨折复位质量则高于点式复位钳组(P<0.05),其余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三角锚复位钳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踝关节功能也优于点式复位钳复位组(P<0.05)。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三角锚复位钳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使用三角锚复位钳可以提高骨折复位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有所减少,局部未见明显感染增加,是一种有效、可靠的复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复位钳 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熊斌 周云 +5 位作者 詹俊锋 黄晶晶 李凯 王永召 荆珏华 吴建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25-2129,共5页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0足)跟骨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体位摆放、冰敷消肿、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肢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阳性所需时间、术后切口恢复情况、术后肿胀、踝周径差值、疼痛、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转阳性所需时间为(6.4±0.7)d,短于对照组的(8.2±1.2)d(t=-5.794,P<0.001)。观察组切口治愈率为70%(14/20),高于对照组的35%(7/20)(χ^2=4.912,P=0.027)。观察组Ⅱ度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84,P=0.018)。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踝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术后切口愈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红外线 气压治疗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5
3
作者 田大胜 朱斌 +3 位作者 刘建军 陈磊 王其飞 荆珏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8月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31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MRI判断髄核来自L2/31例,L3/41例,L4/55例,L5/...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8月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31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MRI判断髄核来自L2/31例,L3/41例,L4/55例,L5/S124例。25例髄核向尾侧脱出,6例向头侧脱出(其中3例游离至头侧椎弓根水平,1例游离至椎间孔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4~79 min,(65.2±7.8)min。术中硬膜囊撕裂1例。随访3~12个月,(6.4±2.9)月。术前腰腿痛VAS评分(5.9±0.7)分,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4±0.7)分、(1.2±0.6)分、(0.6±0.5)分(F=653.970,P=0.000)。术前ODI(53.1±6.5)%,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8.6±4.6)%、(15.2±2.4)%、(11.3±3.6)%(F=856.115,P=0.000)。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优2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5%(29/31)。结论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镜下视野清晰开阔,操作空间大,可用于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 脱出游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治疗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田大胜 王其飞 +3 位作者 钟华璋 陈磊 朱斌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91-1794,共4页
回顾使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共219例,以分析使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的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对比,统计学分析不同节段术前、术后即刻与术后半年随访的ODI、JOA量表以及VAS指数和Macnab... 回顾使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共219例,以分析使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的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对比,统计学分析不同节段术前、术后即刻与术后半年随访的ODI、JOA量表以及VAS指数和Macnab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节段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使用TESSYS治疗在术后即刻就能得到明显的症状改善,并在术后半年的随访调查中疗效得以保持。对比L4/5及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术后的症状改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但与L3/4及以上节段的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程度相比较,L4/5及L5/S1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在术后疗效上均有显著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技术 TESSY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人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三维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军 荆珏华 +1 位作者 史占军 詹俊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 目的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graphics NX软件中测量其胫骨内外侧平台的后倾角。结果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左侧(8.47±3.42)°,右侧(7.84±3.30)°;男性(7.69±2.89)°,女性(8.62±3.74)°;平均(8.16±3.37)°;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左侧(6.89±3.42)°,右侧(6.82±2.78)°;男性(6.84±2.82)°,女性(6.87±3.01)°;平均(6.85±2.90)°。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在不同性别、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明显大于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P<0.05)。结论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个体差异较大,均值小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和国外大多数同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倾角 三维测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9抑制剂对SD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卢伟 李德芳 +1 位作者 朱斌 吴靖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caspase-9抑制剂对低胎牛血清培养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方法取3月龄SD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序贯消化法获取细胞原代培养,以1%FBS培养48 h为诱导凋亡条件。实验分为1%FBS凋亡组、caspase-9抑制剂组(Z-LEH... 目的探讨caspase-9抑制剂对低胎牛血清培养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方法取3月龄SD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序贯消化法获取细胞原代培养,以1%FBS培养48 h为诱导凋亡条件。实验分为1%FBS凋亡组、caspase-9抑制剂组(Z-LEHD-FMK)及DMSO对照组,分别处理细胞48 h,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rocaspase-9,active caspase-9及active caspase-3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aspases-9抑制剂组细胞凋亡率(26.3±2.56)%与1%FBS组(40.8±0.84)%及DMSO组(40.2±1.56)%相比凋亡率较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s-9抑制剂组active caspase-9及active caspase-3较1%FBS凋亡组及DMSO对照组表达均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pase-9抑制剂能明显抑制低胎牛血清培养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有望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9抑制剂 胎牛血清 软骨终板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评估斜外侧椎间融合术通道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田大胜 钟华璋 +2 位作者 荆珏华 钱军 王龙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探讨CT在评估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通道大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方法搜集骨科门诊的68例患者MRI和CT资料。在位于椎间盘中点的图像内定义椎间盘中心点为O(MRI)/O'(CT);A(MRI)/A'(CT)点以及B(MRI)/B'... 目的探讨CT在评估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通道大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方法搜集骨科门诊的68例患者MRI和CT资料。在位于椎间盘中点的图像内定义椎间盘中心点为O(MRI)/O'(CT);A(MRI)/A'(CT)点以及B(MRI)/B'(CT)点为∠AOB(MRI)/∠A'O'B'(CT)达到最小值时主动脉或髂血管左侧壁以及腰大肌前内侧壁上的点。记录L2~L5节段AB及A'B'的距离表示OLIF通道值,同时测量各椎间盘水平左侧腰大肌横截面积,观察左侧肾动静脉走行、主动脉分叉、髂静脉合流的位置。将两种影像学资料测得的各节段OLIF通道值及左侧腰大肌横截面积进行比较,评价CT扫描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将测得的OLIF通道值及左侧腰大肌横截面积进行节段间比较,了解与OLIF通道相关的解剖特点。结果在CT与MRI上观察左侧肾动静脉主要走行于L1椎体中下部、L1/2椎间盘以及L2椎体上半部前方,主动脉分叉及髂静脉合流多位于L4/5椎间盘及L5椎体上半部前方;L2~L5节段通过CT与MRI所得OLIF通道值以及左侧腰大肌横截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与MRI所得OLIF通道值以及左侧腰大肌横截面积L2~L5各节段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具有密度分辨力高、检查方便迅速安全、图像清晰等优点,能作为OLIF术前评估手术通道大小、了解通道周围毗邻结构的常规手段,与MRI联合应用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 影像学 腰大肌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大胜 荆珏华 +2 位作者 钱军 陈磊 朱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后路保留椎弓根下壁的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在电生理监护下经后路行保留椎弓根下壁的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患者均有严重的慢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后路保留椎弓根下壁的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在电生理监护下经后路行保留椎弓根下壁的经椎弓根+椎间盘截骨术,患者均有严重的慢性背部疼痛,无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Suk标准观察截骨区融合情况,记录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平均随访(15.47±7.40)个月,术后3个月Cobb角与术前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丢失,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截骨融合区均达到有效融合,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1例,未出现神经损害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达到了伤椎与上位椎体的骨性融合又保留了椎间孔的高度,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截骨术 脊柱后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99a-3p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楠 张积森 +2 位作者 荆珏华 钱军 仇汪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99a-3p(miR-199a-3p)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合成的成熟miR-199a-3p序列模拟物(miR-199a-3p mimics)转染人骨肉瘤细胞(U2-OS),以阴性对照物序列(NC mimics)转染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转染后应用实时定量逆... 目的:探讨microRNA-199a-3p(miR-199a-3p)对人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合成的成熟miR-199a-3p序列模拟物(miR-199a-3p mimics)转染人骨肉瘤细胞(U2-OS),以阴性对照物序列(NC mimics)转染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转染后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99a-3p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剪切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99a-3p mimics的实验组细胞中,miR-199a-3p的表达量明显升高,MCL-1蛋白的表达降低,PARP蛋白的剪切水平增加,细胞的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99a-3p可以有效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凋亡 microRNA-199a-3p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带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肩关节功能的重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游木荣 荆珏华 +3 位作者 于秀淳 刘晓平 田大胜 钱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的切除分型、保肢治疗的方法及其结果。方法 28例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患者按照Malawer等提出的手术分类方法切除肿瘤,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保肢治疗,对患者进行肿瘤学结果评定,切除重建后功能评价。结果 28例患... 目的探讨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的切除分型、保肢治疗的方法及其结果。方法 28例肩胛带部恶性骨肿瘤患者按照Malawer等提出的手术分类方法切除肿瘤,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保肢治疗,对患者进行肿瘤学结果评定,切除重建后功能评价。结果 28例患者中,3例失访,25例随访时间9~96个月,平均54个月,局部复发6例,死亡11例,根据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标准: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患者平均得分23分,异体骨关节移植患者平均24分,同侧锁骨翻转移植患者平均24分,人工假体置换患者平均26分。肩胛骨部分切除患者平均28.5分,全肩胛骨切除、肱骨头悬吊术患者平均25分。结论肩胛带恶性骨肿瘤可以彻底切除;其保肢方法较多,大部分患者手部功能得以保留,肩关节无痛并有一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带 骨肿瘤 切除术 重建 保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军 梁帅 王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评价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应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其保膝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应用模拟手术结合3D... 目的评价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patient-specific instrumentation,PSI)应用于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其保膝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应用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PSI辅助内侧开放楔形HTO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2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21例;年龄49~83岁,平均58.9岁;病程1~30年,平均6.3年。术前和术后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下肢负重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ratio,WBL)、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slope angle,PTSA)和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记录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VAS疼痛评分与AK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19个月,平均11.8个月。术后测量结果:WBL(57.52±3.99)%,MPTA(90.77±0.68)°,HKA(182.84±1.58)°,JCLA(0.17±0.36)°,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PTSA(8.22±1.17)°,比术前略有改善(P>0.05)。术后各影像学指标接近设计目标值(P>0.05),下肢力线矫正满意。末次随访时,截骨处均已愈合,VAS、AK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模拟手术结合3D打印PSI辅助内侧开放楔形HTO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矫正效果,精准度较高,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3D打印 胫骨高位截骨术 模拟手术 个性化导航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MFGE8对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阳 阮铭暄 +2 位作者 王震 张香路 黄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21-1926,共6页
目的探讨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MFGE8)在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FGE8蛋白在正常成骨细胞及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GEO数据库分析MFGE8 mRNA表... 目的探讨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蛋白(MFGE8)在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FGE8蛋白在正常成骨细胞及骨肉瘤细胞系中的表达;GEO数据库分析MFGE8 mRNA表达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下调MFGE8后检测其对U2OS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方法显示MFGE8蛋白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成骨细胞,且与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均P<0.05);与sh-Ctrl(转染了空载组的U2OS细胞)组相比,sh-MFGE8(转染了sh-MFGE8的U2OS细胞)组U2OS细胞的愈合率及侵袭数均降低,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FGE8在骨肉瘤细胞U2OS中高表达,下调MFGE8可以抑制U2OS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FGE8 增殖 凋亡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糖脂代谢指标、维生素D和性激素水平分析 被引量:47
13
作者 余月 刘德云 +2 位作者 杨琍琦 孙莹 叶曙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079-3083,共5页
目的探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糖脂代谢指标、维生素D与促性腺激素水平等指标,并研究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11例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共51例;另一组为特发... 目的探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糖脂代谢指标、维生素D与促性腺激素水平等指标,并研究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11例性早熟女童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共51例;另一组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共60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质量、第二性征,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25⁃羟维生素D3(25⁃(OH)D3)、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LH峰值、FSH峰值等水平,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LH峰值/FSH峰值,比较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和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在糖脂代谢、维生素D及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上述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中,BMI与LH、LH峰值/FSH峰值呈正相关(r=0.476、0.470,P<0.05),与维生素D呈负相关(r=-0.290,P<0.05)。IGF⁃1与LH、血脂、LH峰值、LH/FSH、胰岛素抵抗指数、BMI均呈正相关(r=0.553、0.355、0.351、0.459、0.531、0.330,P<0.05)。LH与胰岛素抵抗指数、BMI、IGF⁃1均呈正相关(r=0.320,0.476,0.553,P<0.05),与维生素D呈负相关(r值为-0.266,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LH、血脂、LH峰值/FSH峰值、IGF⁃1呈正相关(r=0.320、0.298、0.430、0.531,P<0.05)。51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中有39例女童维生素D水平不足,6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中有46例女童维生素D不足。结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糖脂代谢水平可能受性激素水平影响,而缺乏维生素D,BMI增加是女童性发育提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维生素D 糖脂代谢 促黄体生成素 促卵泡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TLIF同时使用自体骨植骨与椎间融合器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的初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钟华璋 田大胜 +4 位作者 周云 荆珏华 钱军 陈磊 江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分析在应用改良TLIF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中自体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放置不同病变节段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33例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均行改良TLJF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Ⅰ组上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椎间... 目的分析在应用改良TLIF治疗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中自体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放置不同病变节段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 33例双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均行改良TLJF联合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Ⅰ组上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椎间融合器14例;Ⅱ组上位病变节段椎间融合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19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分行临床疗效评估;测量计算椎间孔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及椎间隙平均高度作为影像学评价标准;融合情况采用Suk标准判断。结果两组间性别、随访时间、病种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各项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Ⅰ组植骨节段术后与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平均高度、椎间孔高度均较Ⅱ组改善明显,两组间其余术后与末次随访的各项参数之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所有节段达到骨性融合,两组植骨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5.42±1.40)、(5.53±1.12)个月,融合器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6.86±1.61)、(6.26±1.4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TLIF同时使用自体骨植骨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其中上位病变节段自体骨植骨联合下位病变节段椎间融合器能取得更满意的初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 脊柱外科 椎间融合 植骨融合 椎间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吕剑伟 朱斌 +5 位作者 钟华璋 刘建军 尤星宇 余航 赵庆中 田大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6-594,共9页
目的 :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BE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行BETLIF治疗的腰椎... 目的 :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BE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行BE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33例(L3/4 1例,L4/527例,L5/S1 5例),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伴峡部裂6例(L3/4 1例,L4/5 3例,L5/S1 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15例(L4/5 14例,L5/S1 1例),腰椎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5例(L3/4 1例,L4/5 4例),单纯腰椎不稳1例(L4/5 1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38~70岁(56±8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2±3.0kg/m2。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腿痛和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计算术后6个月腿痛VAS、腰背痛VAS、ODI改善率;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腿痛/腰背痛VAS评分和ODI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后6个月腿痛VAS与腰背痛VAS改善率差异;两名脊柱外科医生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分级标准在X线/CT上统计术后6个月手术节段融合情况。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5.9±12.6min;术后留置引流管35例(58.3%),平均引流量为56.40ml;术后下地时间为2.9±1.0d;术后住院时间为7.8±2.7d。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术后切口皮下水肿3例。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腿痛、腰背痛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腿痛VAS改善率为(65.6±7.1)%,腰背痛VAS改善率为(62.3±7.2)%,腿痛比腰背痛改善更佳(P<0.05)。术后1、3、6个月的ODI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ODI改善率为(60.9±4.7)%。术后6个月复查X线/CT结果显示节段发生融合26例(43.4%),有融合趋势但尚未完全融合29例(48.3%),未发生融合5例(8.3%)。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为优55例(91.7%),良5例(8.3%)。结论:BE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够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椎间融合术 内镜手术 单侧双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CS对中风大鼠功能恢复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军秀 郑嵋戈 +4 位作者 穆淑花 田大胜 许新忠 贺震旦 张健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1-527,共7页
临床研究表明,在大鼠双眼眶上孔、眶下缘和鼻交点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有助于中风后的康复.然而,tDCS的潜在神经生物学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主要关注卒中后tDCS疗法对功能恢复和Notc... 临床研究表明,在大鼠双眼眶上孔、眶下缘和鼻交点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有助于中风后的康复.然而,tDCS的潜在神经生物学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主要关注卒中后tDCS疗法对功能恢复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大鼠中脑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ial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缺血组(MCAO)和缺血后治疗组(MCAO+tDCS),采用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结合动物的行为学表现对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行评估.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e chloride,TTC)染色从组织学上比较治疗前后大鼠脑缺血组织损伤的恢复情况.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缺血性脑中Notch信号通路中受体蛋白、配体蛋白及下游因子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大鼠脑缺血可以激活Notch信号通路,采用多导联脑反射仪的tDCS疗法可以提高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NICD、RBP-JK和Hes-1的mRNA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显著减少脑梗死的体积.多导联脑反射仪的tDCS疗法有望发展为一种可靠的临床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中风 经颅直流电刺激 大脑中动脉阻塞 NOTCH信号通路 神经功能评分量表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电场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先甲 张坤坤 +1 位作者 钱军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10-1712,共3页
脊髓损伤的治疗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通路再形成和重建的复杂性,使目前所取得的实际疗效仍然不乐观。振荡电场刺激在促进神经再生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被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振荡电场是... 脊髓损伤的治疗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通路再形成和重建的复杂性,使目前所取得的实际疗效仍然不乐观。振荡电场刺激在促进神经再生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被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振荡电场是使直流电场的极性每隔15 min反转1次,在阳极造成脊髓轴突退化之前将其电极转化成阴极,从而促进脊髓轴突的双向生长。现就振荡电场刺激在脊髓损伤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电场刺激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髓鞘形成 胶质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坤坤 钱军 +1 位作者 黄先甲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1-356,共6页
目的观察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 目的观察振荡电场对脊髓损伤大鼠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施加振荡电场干预,对照组只置入振荡电场刺激器而不给予干预。建模成功后分别在3、7、14 d取大鼠脊髓,行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中β-catenin蛋白表达规律,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神经元变化情况,并在取材前对两组大鼠行Basso-Beattl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分。结果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3 d时两组脊髓灰质内β-catenin蛋白均高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减少,同时实验组在各时间点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的表达在3~14 d时呈现递增的趋势,但实验组神经元在表达数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细胞形态更加规则。两组BBB评分3、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4 d时,实验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荡电场可以提高大鼠脊髓损伤区域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并促进神经元再生,从而改善受损脊髓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电场 脊髓损伤 大鼠 Β-CATENIN蛋白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白细胞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对BMSCs在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成骨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晟 方家刘 +2 位作者 方晓 王康康 尹宗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观察富白细胞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L-PR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试验中对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各组12只),均造双侧ANFH模型。后给予ANFH修复方法:A组单纯... 目的观察富白细胞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L-PRF)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试验中对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各组12只),均造双侧ANFH模型。后给予ANFH修复方法:A组单纯行髓芯减压;B组行髓芯减压联合L-PRF凝胶移植;C组行髓芯减压联合BM-SCs移植;D组行髓芯减压联合BMSCs和L-PRF凝胶移植。A、B、C、D组于术后4、8、12周摄X片后,每组随机选取4只行相关组织学检查、新生骨体积分数、新生血管计数、X射线评分。结果各组股骨头坏死中呈现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C、D组新骨的体积分数,血管计数及X射线评分较A、B组差异显著,其中D组比其余各组均高,B组强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RF凝胶在医治兔AN-FH模型中对BMSCs成骨有促进作用,并拟使用L-PRF凝胶和BMSCs兼并髓芯减压治疗ANFH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髓芯减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切口双窗入路与L形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尧 詹俊锋 +2 位作者 朱楠 孟丛鹏 荆珏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39-1342,共4页
探讨经横切口双窗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L形入路进行比较,评估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10例(12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横切口双窗入路组58例(66足),L形入路组52例(57足)。两组末次随访时影像学... 探讨经横切口双窗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并与L形入路进行比较,评估外侧横切口双窗入路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110例(12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横切口双窗入路组58例(66足),L形入路组52例(57足)。两组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横切口双窗入路组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3.0%)和距下关节僵硬率(9.0%)均低于L形入路组(21.0%和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切口双窗入路术野显露充分,能够达到与L形入路相当的复位效果和疗效,且显著降低伤口并发症及距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横切口双窗入路 L形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