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急性胰腺炎各期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疗效 被引量:16
1
作者 贺炜 耿小平 +3 位作者 黄帆 谢坤 陈江明 孙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时机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1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CT及床边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结果首次穿刺引流时间距发病1~46(1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时机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1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CT及床边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引流术。结果首次穿刺引流时间距发病1~46(11.0±7.9)d,每例置管次数0~11次,平均3.2次,留置引流管时间0~128(27.1±16.6)d。共107例(107/125,85.6%)患者接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或后期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后康复,18例(18/125,14.4%)死亡。21例(21/117,17.9%)在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3~32(19.8±9.0)d接受开放手术治疗、16例(16/21,76.2%)最终获得治愈、5例(5/21,23.8%)死亡。穿刺置管引流总体有效率为70.9%(83/117),1周内为79.4%(27/34),1~2周为75.9%(22/29),2~4周为63.2%(24/38),4周后为62.5%(10/16);各阶段置管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5、8、7、4(P=0.595);各阶段死亡例数为5(14.7%)、4(13.7%)、7(18.4%)、2(12.5%)(P=0.932)。结论在遵循指南的基础上,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置管引流有效性等更为重要;早期穿刺置管引流的最终有效率较高,安全、不增加感染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期不排斥中转开放手术治疗,但指征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8评分与糖尿病的关系及甲基丙二酸的中介效应分析
2
作者 凌炳睿 黄琪惠 +2 位作者 华天凤 杨旻 唐伦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5-1311,共7页
目的评估生命八要素(LE8)评分与糖尿病(DM)之间的关联,并探讨甲基丙二酸(MMA)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2011—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横断面数据,采用加权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LE8评分与DM的关联,并构建中介模型评估MMA的中介作... 目的评估生命八要素(LE8)评分与糖尿病(DM)之间的关联,并探讨甲基丙二酸(MMA)的中介效应。方法基于2011—2014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横断面数据,采用加权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LE8评分与DM的关联,并构建中介模型评估MMA的中介作用。结果加权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E8评分与DM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调整混杂因素后,LE8每增加1分,DM风险降低7%(OR=0.93,95%CI:0.92~0.93,P=0.0001);循环MMA水平与DM之间无相关性(OR=0.99,95%CI:0.89~1.10,P=0.8868),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60岁以下人群中,循环MMA水平与DM呈正相关(OR=1.39,95%CI:1.19~1.62,P<0.0001);中介分析表明循环MMA水平在LE8与DM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比率为1.5%(P<0.0001)。结论LE8高评分能显著降低DM风险,循环MMA水平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尤其对特定人群(<60岁个体)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生命八要素 甲基丙二酸 中介分析 加权多变量Logistic回归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利军 张频捷 +1 位作者 杨翔 郑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3-615,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将253例患者随机分为PDT组(n=127)与FBPDT组(n=12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通过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FBPDT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将253例患者随机分为PDT组(n=127)与FBPDT组(n=126),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DT组和FBPDT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62±2.14)min和(6.98±3.45)min,皮下气肿分别为5例和1例,气管食管瘘分别为1例和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6.7%和95.4%,导丝弯折率分别为35.4%和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术后渗血>48 h 7例,FBPDT组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PDT与PDT相比(同为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经皮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动态预测模型开发与验证
4
作者 宋昭光 吴平宇 +2 位作者 温思聪 张维华 鹿中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7-1105,共9页
目的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代谢动态监测的临床需求,开发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时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入院24 h乳酸清除率。方法采用多阶段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2018年1月—2024年9月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通过... 目的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乳酸代谢动态监测的临床需求,开发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时序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入院24 h乳酸清除率。方法采用多阶段回顾性队列设计,纳入2018年1月—2024年9月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ASSO联合特征筛选,从多维临床数据中提取预测因子。建立端到端LSTM架构(双层64/32单元,dropout率=0.3),采用滑动窗口策略(6 h步长)进行动态预测,并与传统logistic模型进行校准度(Brier score)、区分度[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临床实用性(决策曲线分析)三维度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乳酸清除率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估预测准确性。结果共纳入11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65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7.35±7.28)岁。乳酸清除率≥10%的良好组65例,<10%的不良组47例;训练集78例,验证集34例。时间依赖性AUC分析显示,LSTM模型在6、12、24 h时间窗的预测性能分别为0.89(0.85~0.93)、0.91(0.88~0.95)、0.92(0.89~0.96),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ΔAUC=0.085,P<0.01)。核心预测因子包括APACHEⅡ评分(OR=1.38)、入院时乳酸水平(OR=1.65)、血管活性药物剂量(OR=1.42)和6 h液体复苏量(OR=1.35)。模型预测值与实际24 h乳酸清除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3(P<0.001),平均绝对误差为8.2%。决策曲线分析证实,当阈值概率在15%~60%时,LSTM模型可提升27.3%的临床净收益。各亚组验证显示,模型在肺部感染亚组(n=16)中保持最优预测效能(AUC=0.87)。结论基于LSTM的乳酸清除率动态预测模型通过整合入院早期指标预测24 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为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乳酸清除率 长短期记忆网络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DE在ICU评价瓣膜置换术后PASP的准确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胡蕾 姜凡 +3 位作者 解翔 孙昀 赵旭东 张新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评价床边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BTDE)在重症监护室(ICU)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准确性。方法 72例心脏瓣膜病需手术换瓣患者,术前放置右心导管,术后48 h内在ICU同时接受BTDE和右心导管对PASP评价。将BTDE... 目的评价床边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BTDE)在重症监护室(ICU)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准确性。方法 72例心脏瓣膜病需手术换瓣患者,术前放置右心导管,术后48 h内在ICU同时接受BTDE和右心导管对PASP评价。将BTDE估测的PASP与右心导管法实时监测PASP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72例受试对象中,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例,二尖瓣置换术后38例,双瓣置换术后22例。两种方法所得PASP按主动脉瓣置换术后(A组)、二尖瓣置换术后(B组)及双瓣置换术后(C组)分组进行t检验,两种方法对3组中测定PA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对3组所受试患者测量的PASP呈中度相关。BTDE与右心导管测量PASP差值在1.3 kPa以上者31例(43.0%),BTDE低于右心导管测量者22例(30.5%),高于右心导管测量者9例(12.5%)。结论 BTDE在ICU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快速提供可靠的PASP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动脉收缩压 右心导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昀 张新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7-470,共4页
感染性休克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有利于改善预后。血管容量状态、容量反应性是决定补液量恰当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就超声心动图、特别是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进展作一... 感染性休克是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有利于改善预后。血管容量状态、容量反应性是决定补液量恰当与否的关键因素。本文就超声心动图、特别是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容量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结石合并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2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大明 丁德茂 +4 位作者 肖文艳 苏晓伟 孙伟 谢栋栋 于德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6-698,共3页
感染为上尿路结石微创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耐药菌的感染,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研究指出引起肾结石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1],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原因,耐碳青霉烯... 感染为上尿路结石微创手术常见并发症,尤其耐药菌的感染,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研究指出引起肾结石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1],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原因,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日益增多,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极大困难[2].本研究报道2例肾结石合并CRE感染的治疗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肾结石 血流感染 输尿管软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ADAM10通过Notch/Akt信号通路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浩 左和平 +1 位作者 刘泽岩 丁旵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7-942,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Notch/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空载腺病毒组(Ad-NC)和ADAM10腺病毒组(Ad-ADAM10)。除... 目的探讨过表达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Notch/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空载腺病毒组(Ad-NC)和ADAM10腺病毒组(Ad-ADAM10)。除sham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构建AMI大鼠模型,于心肌梗死区原位注射腺病毒进行干预。干预72 h后,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功能;取心肌组织,TCC染色评估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ADAM10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ADAM10、凋亡相关蛋白以及Notch/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大鼠心功能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凋亡率均增加,并且心肌组织中ADMA10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Bcl-2、Notch1、Hes1、p-Akt等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而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组比较,Ad-ADAM10组大鼠心功能得到改善,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降低,心肌组织中ADMA10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Bcl-2、Notch1、Hes1、p-Akt等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NC组以上指标与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M10过表达可改善AMI大鼠心功能,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Notch/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 急性心肌梗死 凋亡 Notch/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脏骤停后行心肺复苏对海马脑组织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夏威 戴锦辰 +3 位作者 周文瀚 陈萌檬 杨旻 陈晓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术对大鼠海马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心肺复苏组、依达拉奉治疗组,采取窒息法使大鼠心脏骤停造模,缺血组大鼠心脏停跳10 min;复苏组实施心脏骤停/心肺...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术对大鼠海马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心肺复苏组、依达拉奉治疗组,采取窒息法使大鼠心脏骤停造模,缺血组大鼠心脏停跳10 min;复苏组实施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即使大鼠心脏停跳3 min后,再行心肺复苏7 min。10 min后处死各组大鼠,留取静脉血检测氧化应激指标,HE染色和电镜观察海马脑组织结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中Nrf2、Keap1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缺血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海马内神经细胞尼氏体减少,线粒体嵴破坏,Nrf2、Keap1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与缺血组比较,心肺复苏组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水平降低,海马内神经细胞尼氏体增多,线粒体嵴破坏减轻,Nrf2、Keap1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术对大鼠海马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改善氧化应激损伤Nrf2/Keap1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氧化应激 线粒体 Nrf2/Keap1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41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欢 孙昀 +3 位作者 余维丽 薛彬华 刘昂 刘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96-1499,1504,共5页
目的:研究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患者血液标本中,MicroRNA141(miR-141)、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Beclin-1和LC3的表达,探讨其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 目的:研究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患者血液标本中,MicroRNA141(miR-141)、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Beclin-1和LC3的表达,探讨其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的HLAP 60例及同期体检中心30例体检健康人血样本,按照2012年修订的亚特兰大国际共识将患者分为高脂血症中重症急性胰腺炎(HLMSAP)组和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组各30例。运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血标本中miR-141、HMGB1、Beclin-1及LC3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他们的差异。结果:RT-PCR结果显示miR-141的表达量在HLSAP组低于HLMSAP组,且两者均低于正常组(P <0. 05);而HMGB1 mRNA的表达量在HLSAP组中高于HLMSAP组,且两者均高于正常组(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MGB1、Beclin-1和LC3在HLSAP组中的表达均高于HLMSAP组,且两者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 <0. 05)。结论:本研究证实miR-141在HLAP患者血清中表达下降,且随着病情加重下降更明显。并可能通过影响HMGB1的表达从而影响自噬水平,进而导致了HLAP的发生发展,故miR-141可能为HLAP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急性胰腺炎 miR-141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对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郭茂松 余维丽 孙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0-483,490,共5页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对复杂性腹腔感染(c IAI)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4例c IAI患者给予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考察替加环素给药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水平,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CD3、CD4和CD8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替加环...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对复杂性腹腔感染(c IAI)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4例c IAI患者给予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考察替加环素给药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水平,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CD3、CD4和CD8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替加环素治疗c IAI总有效率为70.8%,可显著下调患者PBMC增殖水平,降低PBMC上清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IL-8的含量水平。此外,替加环素治疗给药可以显著上调c IAI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并同时降低CD8+百分比。结论替加环素对c IAI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加环素 复杂性腹腔感染 炎症 外周血单核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F9基因沉默对雨蛙素诱导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彬华 余维丽 +1 位作者 王小蝶 刘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IRF9基因沉默对雨蛙素诱导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细胞凋亡的影响,阐述IRF9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AR42J细胞培养至对数期,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IRF9沉默组。成功转染siRNA后应用雨蛙...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IRF9基因沉默对雨蛙素诱导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细胞凋亡的影响,阐述IRF9在急性胰腺炎(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AR42J细胞培养至对数期,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IRF9沉默组。成功转染siRNA后应用雨蛙素诱导AR42J细胞构建体外急性胰腺炎模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R42J细胞中IRF9基因、Caspase 3及Caspase 9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AR42J细胞凋亡率。结果①雨蛙素诱导24 h后,各组中的IRF9基因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较雨蛙素诱导前升高,Caspase 3及Caspase 9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说明发生AP时IRF9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上调。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雨蛙素诱导后IRF9沉默组AR42J细胞的凋亡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AP时IRF9、Caspase 3及Caspase 9的表达水平均上调,细胞凋亡率增加,IRF9基因沉默降低了雨蛙素诱导的体外AP细胞模型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F9基因沉默 AR42J细胞 雨蛙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H19对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小蝶 余维丽 +1 位作者 王福贵 孙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雨蛙素刺激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体外通过用雨蛙素刺激AR42J细胞建立AP模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以及过表达H19后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及Caspase 9的mRNA...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对雨蛙素刺激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AR42J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体外通过用雨蛙素刺激AR42J细胞建立AP模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以及过表达H19后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及Caspase 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H19沉默后,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及Caspase 9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率也相对减少(P<0.05);而过表达H19后,Caspase 3及Caspase 9的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细胞凋亡率也是升高的(P<0.05)。结论沉默LncRNA H19可减少雨蛙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提示其可能成为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潜在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H19 AR42J细胞 急性胰腺炎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预防、诊断、治疗与出院管理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更新版) 被引量:16
14
作者 靳英辉 詹庆元 +59 位作者 彭志勇 任学群 尹训涛 蔡林 袁玉峰 岳冀蓉 张笑春 杨启文 纪建光 夏剑 李一荣 周福祥 高亚东 余追 徐峰 涂明利 谭力铭 杨旻 陈芳 张晓菊 曾玫 朱渝 刘新灿 杨简 赵东赤 丁玉峰 侯宁 汪付兵 陈昊 张永刚 李玮 陈文 施月仙 杨秀芝 王学军 钟燕军 赵明娟 李柄辉 马琳璐 訾豪 王娜 王云云 余绍福 李路遥 黄桥 翁鸿 任相颖 罗丽莎 范曼如 黄笛 薛竑飏 余临心 高锦萍 邓通 曾宪涛 李宏军 程真顺 姚晓梅 王行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3-1031,共29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迅速在全球蔓延,造成数以千万人感染及数十万患者死亡。基于研究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是诊治COVID-19的有力武器。在疫情早期阶段,该团队制定并发布...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迅速在全球蔓延,造成数以千万人感染及数十万患者死亡。基于研究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是诊治COVID-19的有力武器。在疫情早期阶段,该团队制定并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疫情暴发后大量相关临床研究陆续开展并发表,新的证据可能会改变以前的推荐意见,更新指南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该团队成立了由临床专家和方法学家组成的工作组,通过咨询一线临床专家提出并确定了与COVID-19管理相关的29个临床问题。通过系统检索有关COVID-19预防及诊疗的直接证据,使用GRADE方法评估证据质量并制订推荐意见,最终形成34条建议,其中6条强推荐,14条弱推荐,3条弱不推荐,11条为基于共识的建议;共涵盖4个方面,分别为药物预防,诊断(包括临床表现、RT-PCR检测、呼吸道标本、IgM和IgG抗体检测、CT检查、胸部X线片及无症状感染的CT特征),治疗方法[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朵尔、法匹拉韦、干扰素、瑞德西韦、抗病毒药的组合、羟氯喹/氯喹、白介素-6抑制剂、白介素-1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清肺排毒汤、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康复者血浆、肺移植、有创或无创通气、体外膜肺氧合支持(ECMO)]以及出院管理(包括复阳患者管理及出院标准)。此外,还制订了针对推荐意见的指南实施工具流程图,以期有力支持医护人员对COVID-19患者的照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性疾病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