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驱动治疗在髓系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肖慧 吴凡 +2 位作者 潘莹 安福润 翟志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探究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驱动治疗在髓系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驱动治疗的91例髓系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用药分... 目的:探究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驱动治疗在髓系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驱动治疗的91例髓系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用药分为卡泊芬净组44例,伏立康唑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卡泊芬净组与伏立康唑组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7.4%、60.0%。在预防性或经验性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启动诊断驱动治疗的患者中,卡泊芬净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伏立康唑组(76.9%vs 35.3%,P<0.05)。两组共9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均未发生Ⅲ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卡泊芬净组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伏立康唑组(2.3%vs 17.0%,P<0.05)。结论:在髓系血液肿瘤患者中,使用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进行IFD诊断驱动治疗的总体临床疗效相当,但卡泊芬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当预防性或经验性使用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启动诊断驱动治疗时,卡泊芬净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血液肿瘤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驱动治疗 卡泊芬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X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对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影响
2
作者 周晓晓 徐彩仙 +5 位作者 汪桂琴 洪强 陶千山 李丛 王会平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7-139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X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对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3 Gy组(n=9)、4 Gy组(n=9)、5 Gy组(n=10)。3 Gy、4 Gy、5 Gy组指经过相应剂量的X射线辐照并在辐照后4 h...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X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对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3 Gy组(n=9)、4 Gy组(n=9)、5 Gy组(n=10)。3 Gy、4 Gy、5 Gy组指经过相应剂量的X射线辐照并在辐照后4 h内尾静脉输注0.2 mL DBA/2小鼠胸腺、脾脏细胞混合悬液,浓度为1×107个/mL。对照组不经过X射线辐照,并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BALB/c小鼠经眼眶静脉丛采血,用小鼠血常规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每日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统计各组生存率。实验终点,取小鼠胫骨做苏木精-伊红染色(HE),同时取股骨做骨髓涂片进行形态学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5 Gy组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3 Gy组,全血细胞减少,但血小板恢复较快,造模第17天恢复正常水平。观察期内小鼠无死亡。实验终点,骨髓形态学表明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比值正常,各阶段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HE结果表明对照组骨髓组织致密,组织中充满血细胞。4 Gy组,全血细胞减少且一直维持到观察终点。观察期内生存率为90%。实验终点,骨髓形态学表明骨髓增生降低。HE结果表明骨髓组织较少脂肪浸润。5 Gy组,全血细胞减少,但红细胞在24 d恢复正常水平。观察期内生存率为50%。实验终点,骨髓形态学表明骨髓小粒空虚,造血细胞减少,多呈非造血细胞。HE结果表明5 Gy组骨髓组织严重脂肪浸润,几乎无幼稚细胞和造血前体细胞。流式检测结果显示CD4+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比例增加。ELISA结果显示负造血调控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升高。结论不同剂量的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均可导致小鼠外周血RBC、WBC、PLT降低。结合骨髓形态学、骨髓HE染色和免疫学相关指标,5 Gy X射线联合2×106个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可用于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体淋巴细胞 X射线 外周血 生存率 骨髓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黄可可 王极宇 +1 位作者 王会平 翟志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2-1107,共6页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对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初诊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对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初诊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百分比与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COG评分、血红蛋白(HB)相关;初诊时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3.85±0.22 vs 5.15±0.31,P=0.007);根据初诊时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将DLBCL患者分为高Treg组和低Treg组,低Treg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高Treg组(P=0.035);ECOG评分(P=0.040)和治疗前低Treg(P=0.014)是影响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B症状(P=0.028)、ECOG评分≥2分(P=0.041)和治疗前低Treg(P=0.036)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低Treg组PFS(P=0.020)和OS(P=0.036)均显著低于高Treg组。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低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N1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陶千山 薛婉莹 +5 位作者 谢蓓蓓 张青 王会平 翟志敏 秦慧 董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3-1488,1494,共7页
目的 探讨PTPN1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经医院初次诊断、治疗并行二代测序(NGS)检测的成人AML患者115例,收集包括疾病特征、治疗效果、长期预后、免疫细胞亚群以及白血病干细胞等数据,分析PTP... 目的 探讨PTPN1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经医院初次诊断、治疗并行二代测序(NGS)检测的成人AML患者115例,收集包括疾病特征、治疗效果、长期预后、免疫细胞亚群以及白血病干细胞等数据,分析PTPN11基因突变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初诊成人AML中PTPN11基因突变率为9.57%,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3号外显子区域,突变类型均为点突变。与PTPN11基因野生型组相比,PTPN11基因突变组首次诱导治疗期间早期病死率高(18.18%vs 4.00%,P=0.048),完全缓解率低(33.33%vs 67.71%,P=0.039),复发率高(83.33%vs 42.31%,P=0.043),中位总生存时间短(9月vs 20月,P=0.026),效应性T细胞比例低[(1.39±0.12)%vs(3.56±0.46)%,P=0.038],白血病干细胞比例高[(13.82±3.66)%vs(3.87±1.40)%,P=0.021]。结论 PTPN11基因突变是AML的不良预后标志物,该类患者早期病死率高、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高、中位总生存时间短,且体内效应性T细胞比例低、白血病干细胞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PTPN1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体内MAIT细胞的表达和功能
5
作者 彭谦 王芝涛 +3 位作者 黄仁华 王会平 肖浩 翟志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4-1650,共7页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数量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AM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75例初诊AML患者临床样本以及48例健康对照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参数流式... 目的: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黏膜相关恒定T(MAIT)细胞数量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AM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75例初诊AML患者临床样本以及48例健康对照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样本中的MAIT细胞数量、膜表面标志物、效应表型以及功能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初诊AML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占CD3^(+)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01)。患者骨髓中的MAIT细胞占全部CD3+T细胞比例与外周血类似(P>0.05)。AML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多为效应记忆型T细胞,且与健康对照相比,效应记忆型MAIT细胞比例降低(P<0.05),而终末分化效应记忆型MAIT细胞与PD-1+MAI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均P<0.05)。AML患者外周血MAIT细胞表达颗粒酶B、穿孔素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均P<0.05),分泌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均P<0.001)。结论:AML患者体内MAIT细胞比例降低且功能标记物表达异常,提示其功能受损,可能参与AML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细胞 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表面脱糖效应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线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陶莉莉 汪嘉佳 +5 位作者 潘莹 王会平 陶千山 曾庆曙 倪合宇 翟志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0-464,共5页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标记物——鸡冠刺桐凝集素(ECL)、蓖麻凝集素(RCA-1)的结合水平,并与ITP一线治疗疗效进行相关性比较。方法: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室温条件下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脱糖水平(ECL...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标记物——鸡冠刺桐凝集素(ECL)、蓖麻凝集素(RCA-1)的结合水平,并与ITP一线治疗疗效进行相关性比较。方法: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室温条件下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脱糖水平(ECL、RCA-1)。结果:糖皮质激素和(或)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一线治疗疗效不同的各组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水平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脱糖的相关性分析提示二者呈负相关(P<0.01),即脱糖水平越高,一线治疗疗效越差。结论:ITP患者的血小板脱糖程度与一线治疗疗效相关,脱糖越显著的患者疗效越差,这间接提示了ITP患者血小板清除存在非FcR依赖途径,血小板脱糖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ITP患者的一线治疗效果,为难治性ITP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脱糖效应 一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磊 王会平 +4 位作者 熊术道 张翠 杨冬冬 郭进京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发性骨髓(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62例初诊MM患者和81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NLR的差异;并以均值2.61为临界值,将MM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61)和高NL...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多发性骨髓(MM)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62例初诊MM患者和81例正常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得出NLR,比较NLR的差异;并以均值2.61为临界值,将MM患者分为低NLR组(NLR≤2.61)和高NLR组(NLR>2.61),然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血清钙(Ca)、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国际分期标准(ISS)和总体生存期(OS)方面的差异。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MM患者NLR水平高于对照者(t=2.54,P<0.05)。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血清β_2-MG和Cr偏高、ISS分期偏晚、总体生存期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2.6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结论 MM患者外周血NLR升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坷 马礼坤 +3 位作者 李庆 翟志敏 张世阳 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166-41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high)Treg)水平的变化。同时对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WBC)的情况,探讨免疫反应、炎症与冠...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T细胞(CD4^+CD25^(high)Treg)水平的变化。同时对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WBC)的情况,探讨免疫反应、炎症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CHD患者9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7例。另外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和健康体检者2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 Treg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受检者的hsCRP和PWBC计数。结果:AMI组和UAP组患者体内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较SAP组和对照组极其显著减少(P<0.01)。各组的CD4+CD25^(high)Tre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的hsCRP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P<0.05)。PWBC计数以AMI组为最高,与另外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UAP组次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D患者PWBC计数和hsCRP呈正相关(r=0.307,P<0.01),CD4^+CD25^+Treg和PWBC计数呈负相关(r=-0.181,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与炎症和免疫反应有关。ACS患者外周血液具有免疫负调节作用的CD4^+CD25^+Treg的水平显著减低,打破了自身免疫平衡,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调节性T细胞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P-选择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潘莹 周碧蓉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血小板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P-选择素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最直接标志,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就血小板P-选择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及进展中的作用及将其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 血小板活化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P-选择素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最直接标志,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现就血小板P-选择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启动及进展中的作用及将其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P-选择素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流式细胞积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进京 王会平 +2 位作者 熊术道 孙磊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3-906,共4页
筛选94例患者评价改进的流式细胞术(FCM)积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诊断效能。用抗体组合CD34/CD19/CD33/CD45分析四参数流式积分,通过CD19和CD33将B系和髓系前体细胞分离。对疑为MDS的患者行流式积分,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参数... 筛选94例患者评价改进的流式细胞术(FCM)积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诊断效能。用抗体组合CD34/CD19/CD33/CD45分析四参数流式积分,通过CD19和CD33将B系和髓系前体细胞分离。对疑为MDS的患者行流式积分,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参数。改进的积分有更高的诊断参数。11例通过改进的方案改变积分,其中5例因积分改变获得正确诊断。改进积分实用方便,更好地分离B系和髓系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在判断慢性丙型肝炎RNA水平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夏 杜丹丹 +1 位作者 翟志敏 郭进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07-1310,共4页
以78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丙肝RNA载量。HCV-RNA阳性组PLT和PCT减低,PDW和MPV增高(P<0.001);RNA阳性组中低HCV-RNA载量组有更高的PLT和PCT... 以78例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丙肝RNA载量。HCV-RNA阳性组PLT和PCT减低,PDW和MPV增高(P<0.001);RNA阳性组中低HCV-RNA载量组有更高的PLT和PCT,更低的PDW和MPV(P<0.05);HCV-RNA的高低和各参数间相关性分析显示HCV-RNA载量和MPV呈正相关性(r=0.306,P=0.026),和PLT(r=0.493,P<0.001),PCT(r=0.444,P=0.001)呈负相关性,和PDW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r=0.258,P=0.063)。血小板参数能辅助判断丙肝病毒复制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血小板参数 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1型糖尿病中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西凤 王勇 +1 位作者 王芝涛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检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表达及功能变化,探讨Tregs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6例初诊T1DM患者(T1DM组)和20例青年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留取血浆,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目的检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表达及功能变化,探讨Tregs在1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6例初诊T1DM患者(T1DM组)和20例青年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留取血浆,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Cs)。以CD4+CD25+CD127low/-作为Tregs的分子标记,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法及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regs的比例、FoxP3 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浓度。采用CCK-8法检测Tregs对效应性T细胞(Teffs)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初诊T1DM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FoxP3 mRNA表达水平及血浆细胞因子IL-10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T1DM患者外周血Tregs对Teffs的增殖抑制作用较对照组显著减弱(P<0.05)。结论 Tregs的表达和调控功能降低可能是T1DM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调节性细胞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表面激光熔覆处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屠姗姗 夏荣 +3 位作者 吴先友 左杨 孙磊 秦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采用激光熔覆技术构建钛片表面微米级多孔形貌并探讨钛表面多孔形貌对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筛选预置式铺粉粘结剂,寻求激光熔覆最佳参数,在氩气保护环境中应用脉冲式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Nd:YAG)激光熔覆45μ... 目的采用激光熔覆技术构建钛片表面微米级多孔形貌并探讨钛表面多孔形貌对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筛选预置式铺粉粘结剂,寻求激光熔覆最佳参数,在氩气保护环境中应用脉冲式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Nd:YAG)激光熔覆45μm钛粉颗粒于钛片表面。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钛片表面微观形貌,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检测钛片表面成分;采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评价光滑钛片组(A组)、激光轰击组(B组)和激光熔覆组(C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SEM观察BMSCs在钛表面的黏附状况,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法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检测评价钛片对B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选择九水硅酸钠做为旋涂粘结剂,在电流110 A、峰值功率2.2 kW的条件下Nd:YAG激光熔覆钛粉于钛片表面形成了互相连通的多孔结构,表面成分主要为钛。与A、B组比较,C组钛表面有较多BMSCs黏附,细胞增殖和分化,OD值较高。结论激光熔覆处理钛片表面可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及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激光熔覆 骨髓基质干细胞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6^+单核细胞对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瑞 张成鑫 +5 位作者 王会平 李鑫 沈志明 孙飞 储诚豪 葛圣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76-1481,共6页
以155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冠心病(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检测外周血CD16^+单核细胞,随访2年,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作为观察终点,评估CD16 +单核细胞对CHD患者OPCABG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MACE组CD1... 以155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冠心病(CHD)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检测外周血CD16^+单核细胞,随访2年,以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作为观察终点,评估CD16 +单核细胞对CHD患者OPCABG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MACE组CD16^+单核细胞占比较高( P <0.001);高CD16^+单核细胞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中、低位组( P <0.001);经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校正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CD16 +单核细胞是CHD患者OPCABG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HR =1.071,95% CI :1.040~1.104, P <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 CI :0.687~0.884, P <0.001),最佳截断值41.9%,灵敏度70.8%,特异度78.6%。CD16 +单核细胞具有预测CHD患者OPCABG术后MACE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单核细胞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白血病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倩舲 宋明珠 +2 位作者 王会平 肖浩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9-1471,共3页
采用直接荧光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收集的继发性髓系白血病(S-AML)患者不同的T淋巴细胞亚群,例如总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 cells)和活化效应性T细胞(Teff cells)。Treg和Treg/Teff在... 采用直接荧光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收集的继发性髓系白血病(S-AML)患者不同的T淋巴细胞亚群,例如总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 cells)和活化效应性T细胞(Teff cells)。Treg和Treg/Teff在S-AML、原发性髓系白血病(P-AML)和健康对照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状态存在失衡,且S-AML患者免疫失衡较P-AML更为显著,这可能为将来预防和治疗S-AML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细胞 流式细胞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程慢性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丽媛 刘亢亢 +6 位作者 储金华 杨林海 谢志伟 张坤龙 蔡华菊 吴正玉 王宁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1-88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进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判断疾病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近5年收治的ITP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按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进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判断疾病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近5年收治的ITP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按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病例328例,通过病历系统检索、门诊及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可能与ITP慢性化进程相关的临床指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评估其对ITP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28例ITP患儿中,新诊断ITP 208例(nITP,64%),持续性ITP 54例(pITP,16%),慢性ITP 66例(cITP,20%),1年内缓解率为7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发病前有感染史和/或预防接种史、抗核抗体、初诊淋巴细胞数(ALC)、治疗方案与患儿预后相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驱诱因、初诊治疗方案、ALC是儿童ITP慢性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初诊治疗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组较单独激素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更短(P <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ALC联合前驱诱因诊断c ITP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LC、前驱诱因单独诊断。ROC曲线结果显示,当淋巴细胞绝对值取值为3.80×109/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787),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65.53%(P <0.01),将其联合前驱诱因做双变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59,敏感性为77.61%,特异性为78.41%。结论:初诊治疗方案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降低ITP患儿慢性化的发生,且其疗效优于单独激素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更短);初诊淋巴细胞计数及前驱诱因均是儿童ITP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联合对预后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静脉丙种球蛋白 淋巴细胞绝对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细胞数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道洋 王德光 +5 位作者 刘桂凌 苏超 王凤梅 王会平 郝丽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数量变化及其与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8例住院治疗SLE患者(SLE组)及26例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应用5色流式细胞仪检测SLE组和对照组PBMCs中Th17细胞...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数量变化及其与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8例住院治疗SLE患者(SLE组)及26例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应用5色流式细胞仪检测SLE组和对照组PBMCs中Th17细胞数量。结果 SLE组CD3+CD8-IL-17+T细胞数(中位数为0.89%,范围0.27%~1.43%)高于对照组(中位数为0.26%,范围0.11%~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9,P<0.01)。SLE疾病活动患者CD3+CD8-IL-17+T细胞数(中位数为0.92%,范围0.29%~1.43%)高于无SLE活动患者(中位数为0.52%,范围0.27%~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5,P<0.01)。SLE合并肾炎患者CD3+CD8-IL-17+T细胞数(中位数为0.92%,范围0.29%~1.43%)高于不合并狼疮肾炎患者(中位数=0.51%,范围0.27%~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P<0.01)。SLE患者CD3+CD8-IL-17+T细胞数与C3、C4水平呈负相关,与狼疮活动积分(SLEDAI)、血沉(ESR)、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及Ig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SLE患者PBMCs中Th17细胞数表达升高,与SLE活动程度及狼疮肾炎相关,提示Th17数量增多参与SLE及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H17 狼疮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脱糖方法建立及意义
18
作者 汪嘉佳 陶莉莉 +5 位作者 潘莹 王会平 晏开力 张家奎 倪合宇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通过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血小板在4、25℃下,0、4、8、24 h各个时间点,血小板脱糖的两个标志物蓖麻凝集素(RCA)、鸡冠刺桐凝集素(ECL)是否有所差异,确立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脱糖水平的最佳条件。确立最佳条件后,运用流式... 目的通过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血小板在4、25℃下,0、4、8、24 h各个时间点,血小板脱糖的两个标志物蓖麻凝集素(RCA)、鸡冠刺桐凝集素(ECL)是否有所差异,确立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脱糖水平的最佳条件。确立最佳条件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血小板脱糖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正常成年人20例,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成年人不同温度(4、25℃),不同时间点(0、4、8、24 h)条件下血小板脱糖水平(RCA、ECL)是否存在差异。确立最佳条件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水平。结果4、25℃下,4个时间点脱糖水平RCA%、ECL%均不明显。常规治疗效果较好的ITP患者脱糖水平RCA%、ECL%不明显,但是治疗效果不好的ITP患者脱糖水平RCA%、ECL%明显高于治疗效果理想的患者。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脱糖水平最好在标本收集后立即处理,脱糖水平(RCA、ECL)与ITP患者治疗效果有关,即脱糖水平越低其治疗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脱糖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RCA ECL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SOX4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19
作者 范蒙蒙 李丛 +3 位作者 梁雪 张婉秋 王会平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46-1651,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稳定过表达SOX4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细胞系),探究SOX4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法将SOX4(人)基因序列构建到线性化pLV-EF1a-GFP/Puro载体中建立重组慢病毒质粒pLV-EF1a-GFP/Puro-SOX4;将慢... 目的通过构建稳定过表达SOX4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细胞系),探究SOX4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法将SOX4(人)基因序列构建到线性化pLV-EF1a-GFP/Puro载体中建立重组慢病毒质粒pLV-EF1a-GFP/Puro-SOX4;将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细胞系),以感染pLV-EF1a-GFP/Puro-NC的KGN细胞作为LV-CON组,感染pLV-EF1a-GFP/Puro-SOX4的KGN细胞作为LV-SOX4组,转染后利用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表达SOX4的KGN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V-CON组和LV-SOX4组KGN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LV-CON组和LV-SOX4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LV-CON组和LV-SOX4组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凋亡检测LV-CON组和LV-SOX4组凋亡细胞比例。结果pLV-EF1a-GFP/Puro-SOX4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基因序列与SOX4的序列完全一致;LV-CON组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7×108TU/ml,LV-SOX4组包装的慢病毒滴度为1×108TU/ml;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重组质粒成功转染至KGN细胞,转染效率达90%以上;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LV-SOX4组KGN细胞中SOX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LV-CON组均明显升高(t=3.10,P<0.05;t=14.20,P<0.05);CCK-8结果显示:LV-SOX4组细胞增殖能力较LV-CON组增强(24 h:t=45.92,P<0.01;72 h:t=25.60,P<0.01);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提示:LV-SOX4组KGN细胞迁移能力较LV-CON组增强(t=7.65,P<0.01);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显示:LV-SOX4组细胞凋亡比例较LV-CON组减少(t=25.84,P<0.01)。结论成功构建SOX4过表达的人卵巢颗粒细胞(KGN细胞系),SOX4过表达可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增殖、迁移且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4 卵巢颗粒细胞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