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药师在心胸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
1
作者 刘建军 安益国 +3 位作者 吕敏 刘俊 蒋磊 陈飞虎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心胸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对完善和改进临床药学服务进行探讨。方法结合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总结如何促进心胸外科在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先心病患者以及特殊人群等方面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临床药师...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在心胸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对完善和改进临床药学服务进行探讨。方法结合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总结如何促进心胸外科在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先心病患者以及特殊人群等方面药物的合理使用。结果临床药师在心胸外科的药物使用中只有充分发挥药学专业特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同时临床药学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结论临床药师需要继续丰富自己的药学知识,才能更胜任于临床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服务 临床药师 心胸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枯草总三萜调控ERK、TGF-β1/Smad通路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章圣朋 何勇 +4 位作者 徐涛 黄成 谢加力 邓子煜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研究夏枯草总三萜(TTP)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TP(25、50、100 mg·kg-1)组和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0.1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大鼠背... 目的研究夏枯草总三萜(TTP)对四氯化碳(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TP(25、50、100 mg·kg-1)组和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0.1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CCl40.1 ml·(100 g)-1,每周2次,连续12周,自造模第5周起开始给药,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媒,每天1次。实验结束后,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放免法测定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同时取固定部位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制备100 g·L-1肝匀浆,进行丙二醛(MDA)、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RT-PCR法检测α-SMA、Procollagen I、Smad2、Smad3和Smad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TP(25、50、100 mg·kg-1)给药组不仅能降低肝纤维化大鼠ALT、AST、HA、CⅣ、PCⅢ、Hyp水平,改善肝脏病变程度,降低MDA水平,增强SOD以及GSH-Px活性,还可抑制肝组织中α-SMA、Procollagen I、Smad2、Smad3及p-ERK表达,升高Smad7表达。结论夏枯草总三萜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ERK表达,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总三萜 肝纤维化 四氯化碳 脂质过氧化 TGF-Β1/SMAD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衍生物抗炎活性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彭磊 张茜 +1 位作者 李荣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筛选橙皮苷衍生物1~9的抗炎活性。方法放射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橙皮苷衍生物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LTB4)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 目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筛选橙皮苷衍生物1~9的抗炎活性。方法放射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橙皮苷衍生物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LTB4)生物合成的影响,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模型对系列衍生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并观察抗炎活性较好的衍生物2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衍生物2和5均能显著抑制AA大鼠PMΦPGE2和LTB4的合成,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体内筛选实验结果表明衍生物2和5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作用与萘普生相当;进一步研究发现衍生物2对AA大鼠的继发性炎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衍生物2(100mg/kg)组优于母体橙皮苷(80mg/kg)。结论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筛选得到的橙皮苷衍生物2和5抗炎活性较强,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类似物和衍生物 药物评价 临床前 抗炎药(中药)/药理学 关节炎 实验性 巨噬细胞 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熙 刘丽萍 +2 位作者 胡伟 杨婷 杨雅茹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5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所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住院患者共124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利奈唑胺...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所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筛选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住院患者共124例。依据用药情况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各62例。观察利奈唑胺组患者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转归。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同时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利奈唑胺组发生PLT减少21例(33.87%),Hb减少17例(27.42%),未观察到患者因PLT或Hb减少停用利奈唑胺。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利奈唑胺[OR=7.699,95%CI(1.408,42.090),P=0.019]、疗程>14 d[OR=7.639,95%CI(1.162,50.226),P=0.034]、基础肾小球滤过率(e GFR)<80 m L·min-1[OR=6.150,95%CI(1.604,23.577),P=0.008]、基础白蛋白(ALB)<25 g·L^(-1)[OR=4.078,95%CI(1.017,16.351),P=0.047]及基础PLT<200×109·L^(-1)[OR=6.148,95%CI(1.705,22.172),P=0.006]为PLT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利奈唑胺[OR=4.335,95%CI(1.308,14.365),P=0.016]和基础ALB<25 g·L^(-1)[OR=5.424,95%CI(1.824,16.129),P=0.002]为Hb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利奈唑胺引起PLT和Hb减少的情况并不少见,但多可恢复正常。使用利奈唑胺时,应关注引起PLT和Hb减少的相关危险因素,注意监测血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血小板 血红蛋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1a在酸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晨晨 唐杰 +3 位作者 胡伟 葛金芳 林梅英 陈飞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92-1098,共7页
目的研究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在体外培养的酸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鉴定后传代培养,观察在不同pH条件下诱导的细胞自噬情况以确定胞外... 目的研究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在体外培养的酸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鉴定后传代培养,观察在不同pH条件下诱导的细胞自噬情况以确定胞外酸化条件;将软骨细胞分为pH7.4环境下培养的正常组、pH 6.0的酸化组、以及经ASIC1a非特异性阻断剂Amiloride和特异性阻断剂PcTX1处理的酸化组,RT-PCR法检测细胞自噬基因Beclin-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及ERK1/2、p38MAP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观察自噬小体数量的变化;通过使用ERK1/2、p38MAPK磷酸化抑制剂(PD98059、SB203580),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观察ERK1/2及p38MAPK对酸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 pH 5.5和pH 6.0胞外酸化刺激均能明显升高软骨细胞自噬水平(P<0.01);与pH 7.4组比较,酸化组软骨细胞Beclin-1 mRNA及LC3、磷酸化的ERK1/2和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自噬小体数量增多,ASIC1a阻断剂组自噬水平及ERK1/2、p38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较酸化组明显降低(P<0.01),且自噬体数量减少;与pH 6.0组相比,ERK1/2磷酸化抑制剂处理后,Beclin-1 mR-NA和LC3蛋白的表达均下调(P<0.05,P<0.01),而p38磷酸化抑制剂组自噬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胞外酸化环境下能诱发软骨细胞自噬,阻断ASIC1a能明显减弱酸化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1a 胞外酸化 自噬 关节软骨细胞 LC3 ERK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介导MeCP2基因沉默对HSC-T6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陶辉 黄成 +7 位作者 杨晶晶 马陶陶 张磊 卞尔保 李政通 章慧 吕雄文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介导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沉默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MeCP2的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 目的探讨RNA干扰介导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沉默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MeCP2的碱基序列设计并合成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通过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到HSC-T6细胞内,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转染效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SC-T6细胞增殖变化;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α-SMA、MeCP2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HSC-T6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α-SMA、MeCP2蛋白的表达。结果将MeCP2-siRNA转染进HSC-T6细胞内,MeCP2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同时α-SMAmRNA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靶向封闭MeCP2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的活化增殖。结论靶向封闭MeCP2的表达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活化增殖,MeCP2可能是潜在的肝纤维化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肝星状细胞 甲基CpG结合蛋白2 细胞周期 肝纤维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大鼠血脑屏障上P-糖蛋白表达和转运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丽萍 吴晶 +4 位作者 王建青 王颖玉 张茜 洪浩 季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329-1334,共6页
目的: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胰岛素抵抗大鼠血脑屏障(BBB)上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转运功能。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备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评价大鼠胰岛素抵抗。用伊文思蓝检测... 目的: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观察胰岛素抵抗大鼠血脑屏障(BBB)上P-糖蛋白(P-gp)的表达和转运功能。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制备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评价大鼠胰岛素抵抗。用伊文思蓝检测BBB通透性,用透射电镜观察BBB的完整性,用Westernblot测定BBB上P-gp的蛋白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BBB上mdr1a/mdr1b的mRNA水平,用Rh123累积实验测定BBB上P-gp的转运功能。结果: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6周后,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明显异常,空腹胰岛素含量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大鼠BBB上P-gp表达水平和转运功能显著下降,但BBB通透性和完整性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胰岛素抵抗下调BBB上P-gp表达和转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糖蛋白 血脑屏障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成芳 涂珍珍 +3 位作者 周利利 苏超 王德光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K-2细胞,以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的细胞模型,并联合R...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治疗糖尿病肾病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K-2细胞,以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化(EMT)的细胞模型,并联合RAPA处理HK-2细胞,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观察HK-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等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通过RT-PCR、Western blot法观察EMT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变化;结合前期建立的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的肾组织及通过腹腔注射RAPA[1mg/(kg·d)]处理后的模型小鼠肾组织,利用HE染色分析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检测EMT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 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TGF-β1诱导HK-2细胞发生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加;联合应用RAPA后,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抑制。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可以促进间质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的表达,而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的表达明显降低;联合应用RAPA后可以抑制TGF-β1诱发的EMT作用。HE染色显示,RAPA治疗后,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形态病变。结论 RAPA具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EMT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转化生长因子β1 糖尿病肾病 上皮-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酸化对体外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及组织蛋白酶K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荣超 陈飞虎 +4 位作者 江晟 胡伟 葛金芳 张晨晨 吴繁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胞外pH环境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与胞外酸化的关系。方法: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大鼠关节软骨中分离软骨细胞;细胞传代培养后分为4组分别在pH 7.4、pH 6.5... 目的:探讨不同胞外pH环境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与胞外酸化的关系。方法: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大鼠关节软骨中分离软骨细胞;细胞传代培养后分为4组分别在pH 7.4、pH 6.5、pH 6.0、pH 5.5不同的胞外酸化环境下培养3h,MTT法检测软骨细胞活力,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蛋白酶K基因的表达。结果:与pH 7.4组比较其他各组软骨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其中pH 5.5、pH 6.0与pH 7.4相比差异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P<0.01),pH5.5和pH 6.0组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且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率明显高于pH 7.4组(P<0.01);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与酸性程度成正相关。结论:胞外酸化环境下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细胞凋亡,并且酸性环境能增加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这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关节软骨的破坏发生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酸化 细胞凋亡 类风湿关节炎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羟氯喹浓度监测及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婷婷 高贝贝 +5 位作者 宋帅 金超 帅宗文 潘梦璐 杨春兰 孙璇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99-1206,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羟氯喹(HCQ)浓度,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疾病活动度(SLEDAI)、眼部等不良反应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血浆样本加入内标物(奎宁,QN)后乙腈...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羟氯喹(HCQ)浓度,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稳态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疾病活动度(SLEDAI)、眼部等不良反应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血浆样本加入内标物(奎宁,QN)后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取上清液于氮气流下吹干,再用0.1%甲酸-甲醇(75:25,V/V)复溶。以Poroshell 120 EC-C18(2.1 mm×100 mm,2.7μm)为固定相,0.1%甲酸溶液(A)、0.1%甲酸甲醇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0.25 m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检测HCQ(m/z 336.4→247.2)和QN(m/z 320.2→247.2)浓度。运用该法检测53例SLE患者血浆HCQ浓度,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给药剂量、SLEDAI、炎症、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血浆HCQ浓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浆HCQ浓度在5~4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5 ng·mL^(-1)。各浓度水平的批内、批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准确度为90%~110%,提取回收率为(89.42±2.27)%,稳定性良好。53例SLE患者HCQ平均血浆谷浓度为(591.10±288.05)ng·mL^(-1);高血药浓度患者SLEDAI较低,眼部不良反应出现较多。疾病缓解组(SLEDAI≤4)患者HCQ平均血药浓度高于疾病活动组(SLEDAI>4)(P<0.05)。治疗组(HCQ>500 ng·mL^(-1))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较亚治疗组(HCQ:10~500 ng·mL^(-1))低(P<0.05),血小板计数(PLT)高(P<0.01),其他临床指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简便、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血浆HCQ浓度监测,为其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维持高水平血浆HCQ浓度,可有效降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及AST、ALP,升高PLT;可能增加眼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血药浓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氨苄缓释片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磊 张茜 +1 位作者 李荣 臧洪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6-880,共5页
目的以上市头孢氨苄普通胶囊为参比制剂,考察24h给药一次的头孢氨苄缓释片beagle犬体内药动学。方法 Beagle犬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HPLC法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方法学研究结果显示线性范围0.5~50μg/mL,高中低相对回... 目的以上市头孢氨苄普通胶囊为参比制剂,考察24h给药一次的头孢氨苄缓释片beagle犬体内药动学。方法 Beagle犬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采用HPLC法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方法学研究结果显示线性范围0.5~50μg/mL,高中低相对回收率均大于80%,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最低定量限0.5μg/mL。参比制剂与受试制剂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35.02±8.67)和(22.8±74.11)μg/mL,AUC0-∞为(164.59±17.79)和(201.15±89.87)μg/(h·mL),Tmax为(2.1±1.0)和(4.2±0.4)h。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4±21.4)%。结论两种制剂生物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氨苄 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改善糖尿病小鼠认知损害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萍 唐苏苏 +5 位作者 王建青 姜荔莹 张茜 王肖雲 王伟 洪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09,共5页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给小鼠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1)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挑选空腹血糖>11.1 mmol.L-1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缬沙坦高剂量组(40 mg.kg-1.d-1)及低剂量组(10 mg.kg...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给小鼠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1)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挑选空腹血糖>11.1 mmol.L-1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缬沙坦高剂量组(40 mg.kg-1.d-1)及低剂量组(10 mg.kg-1.d-1),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动物10~14只,灌胃给药,4周后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认知功能,用ELISA分析血清胰岛素水平、海马和皮层区Aβ40、Aβ42及BACE1含量,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缬沙坦(40 mg.kg-1.d-1,10 mg.kg-1.d-1)可以缩短糖尿病小鼠定位导航试验的潜伏期(P<0.05),增加空间探索试验中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百分率(P<0.05);降低糖尿病小鼠海马区Aβ40、Aβ42以及BACE1水平(P<0.05或P<0.01),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皮层Aβ40(P<0.05),而对皮层Aβ42以及BACE1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也无影响(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通过抑制糖尿病小鼠脑海马区BACE1而减少Aβ生成,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糖尿病 认知损害 Aβ40 AΒ42 BAC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条件下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酸敏感离子通道1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杰 胡伟 +4 位作者 吴繁荣 葛金芳 潘春晓 高文凡 陈飞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pH 6.0培养条件下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提取培养原代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酸性环境下观察细胞NGF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NG... 目的:pH 6.0培养条件下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提取培养原代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酸性环境下观察细胞NGF高亲和力受体TrkA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NGF刺激观察ASIC1a的表达变化;10 ng/m L NGF刺激不同时间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c-fos磷酸化的时效关系,阻断ERK1/2(PD98059 30μmol/L)后观察cfos磷酸化水平和ASIC1a的表达;RT-PCR检测ASIC1a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rk-A、ASIC1a、ERK1/2、p-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酸性环境下NGF的高亲和力受体Trk-A表达比正常环境可高出3倍,ASIC1a的表达随着NGF的浓度升高而升高,10 ng/m L时趋于稳定;NGF刺激后,ERK1/2及c-fos活化增强,4 h达到最大水平;阻断了ERK1/2之后,p-c-fos和ASIC1a蛋白表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酸性环境下,NGF促进了大鼠关节软骨细胞ASIC1a表达的上调,并且ERK1/2信号通路的活化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细胞 酸敏感离子通道 神经生长因子 酸性环境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NA3.1/ASIC1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念 陈飞虎 +4 位作者 江晟 荣超 胡伟 吴繁荣 沈际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4-518,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真核表达pcDNA3.1/ASIC1a质粒,转染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建立酸敏感通道在关节软骨细胞中过表达的模型,观察ASIC1a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ASIC1a,并用XbaⅠ和BamHⅠ进行双酶切,同... 目的通过构建真核表达pcDNA3.1/ASIC1a质粒,转染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建立酸敏感通道在关节软骨细胞中过表达的模型,观察ASIC1a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ASIC1a,并用XbaⅠ和BamHⅠ进行双酶切,同时用这两种酶双酶切质粒pcDNA3.1,将其酶切产物按常规方法连接并转化入大肠杆菌,挑去菌落培养,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然后用Lipofectamine 2 000转染试剂盒将所构建质粒转染入关节软骨细胞,使用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ASIC1a mRNA和蛋白表达,以鉴定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结果①通过对大鼠脑组织RNA的提取及逆转录,获得ASIC1a基因,并与载体连接,通过大肠杆菌培养,获得足够多的实验用转染质粒,经酶切鉴定包含目的基因,且酶切条带准确清晰。②Lipofectamine 2 000细胞转染后,获得稳定阳性克隆细胞,通过对ASIC1a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表明转染后细胞mRNA及蛋白量表达均相对上升。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ASIC1a重组表达载体,并用于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表达水平对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实验性 软骨细胞 脂质体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271靶向调控白血病细胞CYLD蛋白的表达
15
作者 张茜 王媛媛 +1 位作者 刘丽萍 倪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细胞中微小RNA(microRNA)-1271对CYLD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qRT-PCR检测microRNA-1271在不同的人白血病细胞系、临床初诊未治的几种类型原代白血病细胞、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利用Targetscan信息学...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细胞中微小RNA(microRNA)-1271对CYLD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qRT-PCR检测microRNA-1271在不同的人白血病细胞系、临床初诊未治的几种类型原代白血病细胞、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利用Targetscan信息学预测软件预测microRNA-1271靶向CYLD基因,构建携带靶基因野生型及突变型3’非翻译区(3’UTR)(缺失了整段预测的microRNA-1271结合序列)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3000包裹双荧光素酶重组质粒及microRNA-1271模拟物(mimic)或阴性对照,共转染HEK293A细胞,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FAM标记的microRNA-1271抑制物和阴性对照分别核转染至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CYLD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microRNA-1271在不同人白血病细胞系以及临床初诊未治的原代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YLD是microRNA-1271的潜在靶基因;K562细胞中转染microRNA-1271抑制物下调microRNA-1271后,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CYLD蛋白水平明显上调。结论人白血病细胞中microRNA-1271的表达上调,下调microRNA-1271后可以促进靶基因CYLD蛋白的表达,microRNA-1271有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MICRORNA microRNA-1271 CY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C1a对急性肺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月琴 潘学胜 +6 位作者 杜娜 刘敬浩 刘兰 吴县 王媛媛 胡成穆 黄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6-401,共6页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1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体质量180~220 g的SPF级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阿米洛利组和地塞米松组。观察大鼠的肺组... 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1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体质量180~220 g的SPF级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阿米洛利组和地塞米松组。观察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内切核糖核酸酶肌醇需要酶1(IRE-1)、人X盒结合蛋白1(XBP-1)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GRP78、剪切的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12(c-caspase-12)、IRE-1和XBP-1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肺泡塌陷,间质性水肿;IL-6的表达上调(P<0.01)。阿米洛利组以及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相关指标改善。Western blot结果提示,模型组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相比于对照组增加,阿米洛利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相比于模型组降低(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相比于对照组增加,阿米洛利组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相比于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中ASIC1a的上调可能介导内质网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酸敏感离子通道 脂多糖 阿米洛利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联合氯喹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研究
17
作者 史于传 何宇 +4 位作者 杨阳 范懿隽 杨芳 詹磊 卫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0-514,共5页
目的探究白杨素联合氯喹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后卵巢癌标本和正常卵巢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水平。使用CCK-8法检测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使用Western b... 目的探究白杨素联合氯喹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手术切除后卵巢癌标本和正常卵巢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和正常卵巢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水平。使用CCK-8法检测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SKOV3细胞中LC3的表达。使用电镜检测SKOV3细胞中自噬小体的数目。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LC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分别用0、20、40、60、80、100μmol/L浓度的白杨素处理SKOV3细胞24 h,随着浓度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降低。40μmol/L白杨素处理SKOV3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白杨素上调了LC3的表达(P<0.05)。与对照组比较,白杨素处理24 h的SKOV3细胞后,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其中间出现较多的自噬小体(P<0.05),在对照组则未观察到自噬小体的存在。当白杨素与CQ联合使用24 h后,联合处理组的LC3蛋白表达量高于白杨素和氯喹单独处理组(P<0.05)。白杨素可以诱导SKOV3细胞的凋亡,且白杨素+氯喹组凋亡比例最高(P<0.05)。结论白杨素能够诱导自噬进而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SKOV3细胞 自噬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