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及预后生物标志物分析
1
作者 费习昌 彭瑶 +2 位作者 李思雨 王涛 张明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0-546,共7页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接受化疗或抗PD-1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接受化疗或抗PD-1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分化程度、相关血液学指标等],具体治疗情况与PFS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治疗方案和线数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化疗加免疫治疗组患者的PFS显著优于单独化疗组(P<0.05),两者的中位PFS分别为7.17个月(95%CI 5.85~8.49)和5.33个月(95%CI 3.96~5.70)。联合用药组中,总体ORR为27.5%,DCR为94.8%。单独化疗组中,总体ORR为9.7%,DCR为69.4%。在化疗加抗PD-1组中,高预后营养指数(PNI)水平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PFS,与低PNI水平相比,进展风险降低了47%[HR 0.53(95%CI 0.30~0.96),P<0.05]。高PNI水平患者的中位PFS为7.47个月(95%CI 5.83~9.11),而低PNI水平的患者中位PFS为6.00个月(95%CI 4.45~7.55)。化疗联合抗PD-1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单独化疗,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在可控范围内,经临床处理后均可好转。结论抗PD-1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疗效优于化疗,不良反应可控。在化疗联合抗PD-1治疗组中,高PNI水平的患者有着更高的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晚期胃癌 疗效 不良反应 预后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肿瘤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悄 李国政 +1 位作者 张博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164-2167,共4页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一种长度大于200 nt且不具备编码潜能的转录本,因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MALAT1作为最早发现的lncRNA之一,可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是一种长度大于200 nt且不具备编码潜能的转录本,因其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MALAT1作为最早发现的lncRNA之一,可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以及转移等,影响肿瘤的发展进程。本文即针对MALAT1在多种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为今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AT1 lncRNA 肿瘤 诊断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癌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婧婧(综述) 孙妩弋(综述) 魏伟(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1-1905,共5页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因素作用下,可以向经典激活型巨噬细胞(M1型)或选择性激活型巨噬细胞(M2型)极化。TAM主要具有M2型巨噬细胞表型,在肝癌的生长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因素作用下,可以向经典激活型巨噬细胞(M1型)或选择性激活型巨噬细胞(M2型)极化。TAM主要具有M2型巨噬细胞表型,在肝癌的生长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AM在促进肝癌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等过程的相关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肝癌 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脂肪细胞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航 李晶晶 +3 位作者 曹亚男 董翔 高聪 李烦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1-357,共7页
背景与目的脂肪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可通过提供代谢燃料或信号传导媒介等方式以促进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但其在肺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肪细胞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 背景与目的脂肪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可通过提供代谢燃料或信号传导媒介等方式以促进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但其在肺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肪细胞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采用显微镜成像、油红O染色试验观察细胞形态;应用MTT、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检测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与成熟脂肪细胞共培养后,肺腺癌A549细胞的形态变得更加纤长,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P<0.05);此外,成熟脂肪细胞亦可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P<0.05)、侵袭(P<0.01)以及胞内脂质的累积(P<0.05)。结论肿瘤微环境中的脂肪细胞可促进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且这一促进作用可能与脂质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脂肪细胞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组学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盛大平 汪雅婷 +5 位作者 乐建军 张艳丽 江鑫垚 李玉锋 王欣 李超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K^(+)、Na^(+)、Ca^(^(2+))、Fe^(^(2+))、Mg^(^(2+))含量变化,并研究其与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关系。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入院时或体...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K^(+)、Na^(+)、Ca^(^(2+))、Fe^(^(2+))、Mg^(^(2+))含量变化,并研究其与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关系。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入院时或体检时收集的抽血样本进行临床生化分析,比较两组间血清K^(+)、Na^(+)、Ca^(2+)、Fe^(2+)、Mg^(2+)含量,采用判别方程、主成分分析法(PCA),判断分析哪种金属离子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大。结果表明,AMI患者的血清中Ca^(2+)和Fe^(2+)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血钙、铁水平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它们为基础进行判别分析,获得判别函数式。将血清中K^(+)、Na^(+)、Ca^(2+)、Fe^(2+)、Mg^(2+)的数据代入进行PCA,绘制并分析PCA载荷因子图,可以判断发现Fe^(2+)对于诊断的价值最大。AMI患者的血清中Ca^(2+)和Fe^(2+)含量较低,同时Ca^(2+)和Fe^(2+)对于诊断心肌梗死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金属组学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组学在肝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艳丽 毕鹏伟 +4 位作者 江鑫垚 王永安 蒋婷婷 王欣 李超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2,共7页
金属组学与医学的交叉结合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以肝癌为例,首先介绍了金属组学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常用的检测设备和诊断方法;最后介绍了金属组学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除了传统的铂类药物,还发展了钒复合物、钌... 金属组学与医学的交叉结合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以肝癌为例,首先介绍了金属组学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常用的检测设备和诊断方法;最后介绍了金属组学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除了传统的铂类药物,还发展了钒复合物、钌复合物及砷类药物。金属组学除了用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也可以预测疗效,如血清Zn与Fe含量的上升,Cu含量下降,提示预后较好。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组学将会在肝癌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金属组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基因相关的结直肠癌预后模型的构建分析及药物筛选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伟 赵佳佳 +2 位作者 程祥 谭泓鑫 黄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796,共8页
目的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预测结直肠癌(CRC)患者的预后。方法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建立了一个免疫相关基因的结直肠癌预后模型。通过利用表达数据估算恶性肿瘤... 目的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预测结直肠癌(CRC)患者的预后。方法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建立了一个免疫相关基因的结直肠癌预后模型。通过利用表达数据估算恶性肿瘤组织中的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ESTIMATE)软件包以及通过估算RNA转录本的相对子集识别细胞类型(CIBERSORT)软件包比较了高低风险组患者的免疫浸润特征。此外,还分析了不同风险组患者的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水平。通过癌症药物敏感性基因组学(GDSC)数据库比较了两个风险组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结果显示,基于免疫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CR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结果显示1年、3年和5年OS的曲线下与坐标轴面积(AUC)值分别为0.764(95%CI:0.751~0.793)、0.773(95%CI:0.761~0.779)和0.760(95%CI:0.742~0.774)。低风险组患者的免疫检查点表达水平更高和免疫细胞更丰富如T细胞(P<0.001)、树突状细胞(P<0.001)、巨噬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P<0.001)。高风险组患者可能对于阿昔替尼、伊马替尼、甲氨蝶呤、帕唑帕尼、雷帕霉素、舒尼替尼和他普西加金等一些化疗药物更敏感。结论基于19个免疫基因的预后模型能够有效的预测CRC患者的预后。不同患者中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数量和活跃程度可能是影响其对免疫检查抑制剂和化疗药物响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微环境 预后模型 免疫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秒脉冲电场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8
作者 郑伟 陈新华 +1 位作者 胡深 黄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0-1376,共7页
目的 初步探究微秒脉冲电场引起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现象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CCK-8检测不同参数的微秒脉冲电场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L-O2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电场强度下微秒脉冲消融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利... 目的 初步探究微秒脉冲电场引起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现象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CCK-8检测不同参数的微秒脉冲电场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细胞L-O2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电场强度下微秒脉冲消融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消融后的HepG2细胞形态改变;通过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消融组和对照组细胞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实验和蛋白质印迹实验验证HepG2细胞经脉冲消融后差异表达基因的RNA和蛋白表达改变。结果 CCK-8实验显示,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微秒脉冲电场消融对肝癌细胞HepG2和人肝细胞L-O2的增殖和抑制能力也逐渐增加。但微秒脉冲电场对二者之间的消融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电压增加至1 600 V/cm时,微秒脉冲电场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凋亡(P<0.000 1),凋亡细胞比率近80%。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微秒脉冲电场消融后,HepG2细胞膜发生破碎,其中线粒体形态不规则,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小体。转录组学分析揭示参与微秒脉冲消融的主要基因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TAOK1),卷曲蛋白家族受体3(FZD3),钙蛋白酶10(CAPN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转录本(TGFB1)等。qPCR实验证实在1 600 V/cm微秒脉冲消融后,HepG2细胞内TAOK1(P<0.05)、FZD3(P<0.01)的RNA表达水平上调,CAPN10(P<0.001)、MMP-9(P<0.01)和TGFB1(P<0.05)的RNA表达水平降低。蛋白质印迹实验进一步证实TAOK1和FZD3在微秒脉冲处理后表达水平出现上升,而CAPN10、MMP-9和TGFB1的表达水平出现下调。结论 微秒脉冲电场消融可以有效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CAPN10、FZD3等基因可能参与微秒脉冲消融促进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秒脉冲消融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后抑郁情绪对其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明慧 程怀东 +2 位作者 陈振东 黄忠连 王小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患者合并抑郁情绪与其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成套认知神经心理学量表分别对68例乳腺癌术后未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进行化疗前和化疗后测查,比较化疗前后抑郁评分及认知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变化。...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患者合并抑郁情绪与其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成套认知神经心理学量表分别对68例乳腺癌术后未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进行化疗前和化疗后测查,比较化疗前后抑郁评分及认知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变化。结果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患者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延迟记忆和数字广度倒背成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合并抑郁患者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词语流畅性测验量表、即刻记忆、延迟记忆及数字广度倒背得分低于化疗后无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后合并抑郁患者存在总体认知及记忆功能下降,推测抑郁可能进一步加重乳腺癌术后化疗后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认知障碍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3DE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伍婷婷 姜凡 +3 位作者 张新书 张博 卢业伟 方思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于不同心脏基础情况乳腺癌患者的左室收缩同步性影响。方法选取40例乳腺癌症患者,分为心脏正常组和心脏高危组,每例分为化疗前、化疗6周期后2个阶段;并选取20例未化疗乳腺癌患者为...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于不同心脏基础情况乳腺癌患者的左室收缩同步性影响。方法选取40例乳腺癌症患者,分为心脏正常组和心脏高危组,每例分为化疗前、化疗6周期后2个阶段;并选取20例未化疗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每组在各阶段行RT-3DE检查,应用QLAB软件获得左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并定量分析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结果化疗前,3组检查者的左室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形态较为一致,起伏有序;心脏正常组及心脏高危组的RT-3DE各测量参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后,心脏正常组及高危组的曲线形态改变明显,走形高低不一,同时这两组患者中部分测量参数较化疗前有所增高,这两种改变均以高危组改变更为明显(P<0.01)。结论蒽环类药物对于左室心肌的收缩同步性有影响,特别是对于已经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超声心动图 蒽环类 乳腺癌 收缩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宫颈癌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超 姚莉 +3 位作者 宗玲 刘泽岩 张冕冕 王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1-504,共4页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宫颈癌治疗效果好,但晚期宫颈癌预后欠佳,治疗面临困境。目前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疗、生物治疗等。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物治疗亦迅速发展,部分新药有效率高且不良...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宫颈癌治疗效果好,但晚期宫颈癌预后欠佳,治疗面临困境。目前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疗、生物治疗等。近年来,放射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物治疗亦迅速发展,部分新药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小,放射治疗、化疗、生物治疗联合是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新方向。该文就近年来晚期宫颈癌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宫颈癌 生物治疗 化疗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aco计划系统的最小子野面积设置值对宫颈癌调强放疗计划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娜 张明军 +4 位作者 吴翠娥 费振乐 刘苓苓 李兵兵 李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Monaco计划系统的最小子野面积(MSA)在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中的最优设置值,以提高宫颈癌放疗计划精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例宫颈癌患者,使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固定五个射野静态调强计划,MSA分别为1、2、4、10、20... 目的探究基于Monaco计划系统的最小子野面积(MSA)在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计划中的最优设置值,以提高宫颈癌放疗计划精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0例宫颈癌患者,使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固定五个射野静态调强计划,MSA分别为1、2、4、10、20、50、80和100 cm^(2),每个患者得到8个放疗计划。以MSA为2 cm^(2)的放疗计划为对照组,比较其他MSA设置值的放疗计划,在其他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相同前提下,只改变MSA设置值,利用方差分析和事后比较的统计学方法来研究MSA对放疗计划产生的影响。结果当MSA在10~20 cm^(2)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变化不明显,但是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开始下降。当MSA从50 cm^(2)开始,与对照组相比,靶区内最大剂量(D 2%)和平均剂量(D_(mean))均增加,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性指数(CI)开始变差。除了小肠平均剂量D_(mean)随MSA变化不大外,其余危及器官受量都随着MSA增大而不同程度地增加(P<0.05);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总体随着MSA增大而减少。结论在基于Monaco治疗计划系统宫颈癌静态调强计划的设计中,MSA设置值的最佳范围为10~20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最小子野面积 调强计划 Monaco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KRT1和PI3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磊 王弦 +1 位作者 黄山 吴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KRT1和PI3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KRT1及PI3K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KRT1及PI3K在乳... 目的探讨KRT1和PI3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0例乳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KRT1及PI3K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KRT1及PI3K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3,P<0.05);KRT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ER、PR状态、术后2年是否复发有关;PI3K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ER状态、术后2年是否复发有关(P均<0.05)。结论乳腺癌中KRT1和PI3K的异常表达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KRT1 PI3K 激素受体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COMT、APOE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文 甘辰 +1 位作者 张博 程怀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患者COMT、APOE基因多态性的差异,从而解释化疗后认知障碍发生。方法对60例TNBC和60例NTNBC化疗后的患者进行COMT(rs165599、rs4680、rs737865),APOE(rs429358、rs7412)5个单核苷酸...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患者COMT、APOE基因多态性的差异,从而解释化疗后认知障碍发生。方法对60例TNBC和60例NTNBC化疗后的患者进行COMT(rs165599、rs4680、rs737865),APOE(rs429358、rs7412)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检测。结果单位点分析结果表明,与NTNBC相比,TNBC在COMT(rs737865)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分布(P=0.013),基因型分布(P=0.01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APOE(rs429358,rs7412)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TNBC患者COMT基因的多态性可能是其化疗后认知障碍发生的易感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T APOE 基因多态性 化疗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氮平治疗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自身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明军 孙彤 +4 位作者 王年飞 洪艳艳 轩涵 杨扬 陈振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23-1524,共2页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下周期化疗入试验组,止吐治疗方案:与上周期相同的5-羟色胺阻滞剂等常规止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30 mg口服每晚,化疗前1 d、化疗当天和化疗结束后1 d,连用3 d,共入组54例患者。不良...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的患者下周期化疗入试验组,止吐治疗方案:与上周期相同的5-羟色胺阻滞剂等常规止吐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氮平30 mg口服每晚,化疗前1 d、化疗当天和化疗结束后1 d,连用3 d,共入组54例患者。不良反应参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 3.0。结果显示试验组发生恶心呕吐46例,发生率85.2%,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米氮平 恶心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携带KAI1/CD82基因对人鼻咽癌细胞裸鼠模型肺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庚明 周燕 +5 位作者 孙谦 徐洪波 查从亮 江浩 项平 陈振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KAI1/CD82基因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分析转染KAI1/CD82基因的内皮祖细胞在鼻咽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过表达KAI1/CD82基因的慢病毒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获得高表达KAI1/CD82基因的稳转细胞(KAI1/CD82-EPCs);构建荷... 目的探讨KAI1/CD82基因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分析转染KAI1/CD82基因的内皮祖细胞在鼻咽癌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过表达KAI1/CD82基因的慢病毒转染血管内皮祖细胞,获得高表达KAI1/CD82基因的稳转细胞(KAI1/CD82-EPCs);构建荷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通过裸鼠尾静脉注入KAI1/CD82-EPCs;观察KAI1/CD82-EPCs对裸鼠腋下移植瘤及其转移灶的影响。结果 EPCs组、空白组和KAI1/CD82-EPCs组成瘤时间(天)分别为14.70±3.81、15.05±3.85、14.20±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EPCs组、空白组和KAI1/CD82-EPCs组移植瘤的重量(g)分别为1.388±0.204、1.487±0.223、1.485±0.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EPCs组、空白组和KAI1/CD82-EPCs组肺转移灶生成率分别为55%、45%和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三组肺脏的转移灶数目分别为34.27±5.35、38.44±9.63、17.50±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注射KAI1/CD82-EPCs的实验组肺转移灶KAI1/CD82呈阳性,EPCs组和空白组肺转移灶KAI1/CD82呈阴性。结论转染KAI1/CD82基因的EPCs对鼻咽癌裸鼠模型的肺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转移抑制基因 KAI1/CD82 血管内皮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喹替尼不良反应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林静 王年飞 +3 位作者 吴秀伟 杨震 许苗苗 陈振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3-947,共5页
目的观察呋喹替尼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影响因素以及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5例参加呋喹替尼临床研究患者,给予呋喹替尼5 mg·d^(-1),口服,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者减量至4 mg·d^(-1),自服药起观察不良反应,直至患者死亡或随访结... 目的观察呋喹替尼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影响因素以及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35例参加呋喹替尼临床研究患者,给予呋喹替尼5 mg·d^(-1),口服,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者减量至4 mg·d^(-1),自服药起观察不良反应,直至患者死亡或随访结束。结果呋喹替尼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治疗最初的2个月内,多为1~2级不良反应,常见为高血压(57.1%)、手足皮肤反应(37.1%)、腹泻(37.1%)、蛋白尿(31.4%)、发声困难(31.4%)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40%,多为高血压(20.0%)、手足皮肤反应(14.3%);肿瘤部位对严重不良作用发生有影响(P=0.045);年龄、性别等对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影响,腹痛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发生率较肺癌患者中高(14.3%比0%,P=0.019),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患者对呋喹替尼不良反应总体耐受良好;肿瘤部位可能影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未发现不良反应与疗效之间有明确相关性。参加临床研究患者体能状态和脏器功能相对较好,真实世界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喹替尼 不良反应 肺癌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PDGF-BB表达及其与骨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任鹏飞 王弦 +5 位作者 李晶晶 琚倩 孟晨旭 龙其河 金像婷 李烦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骨转移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骨转移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87例初诊NSCLC患者血清中PDGF-BB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SCLC骨转移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2例NSCLC手术标本中PDGF-BB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骨转移,以及骨转移患者无骨转移生存时间(bone metastasis-free survival,BMFS)的相关性。结果PDGF-BB在初诊NSCLC骨转移组及除外骨转移的远处转移组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均高于无转移组患者(P<0.05);在既往行根治性手术NSCLC患者原发灶中,Ⅲ期患者的PDGF-BB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区域淋巴转移者PDGF-BB的阳性率高于无区域淋巴转移者(P<0.05)。骨转移组PDGF-BB的阳性率为75.41%,高于除外骨转移的远处转移组(40.00%)和无转移组患者(32.14%)(P<0.05);骨转移组中,PDGF-BB阳性患者的中位BMFS为11个月(8.78~13.22个月),小于PDGF-BB阴性患者(中位BMFS 22个月,16.32~27.68个月)(P<0.05)。结论PDGF-BB与NSCLC患者骨转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对NSCLC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PDGF-BB 骨转移 无骨转移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和转移灶中LCN2和PDGF-BB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亚男 李晶晶 +5 位作者 张航 高聪 董翔 任鹏飞 孟晨旭 李烦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在肺癌患者血清、癌组织和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方法应用蛋白芯片筛选19例(9例仅发生骨转移和10例无远处转移)肺癌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在肺癌患者血清、癌组织和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方法应用蛋白芯片筛选19例(9例仅发生骨转移和10例无远处转移)肺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例无远处转移的肺癌原发灶和12例仅发生骨转移的骨转移灶中LCN2和PDGF-BB因子的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LCN2和PDGF-BB在骨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 <0. 05);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P> 0. 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CN2和PDGF-BB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骨转移灶中呈高表达,高于肺癌原发灶组织(P <0. 05)。结论 LCN2、PDGF-BB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及骨转移灶中高表达,可能在骨髓微环境中参与肺癌骨转移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肺癌骨转移的重要检测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继发性 LCN2 PDGF-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实质细胞中PD-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银丽 程中乐 +1 位作者 吴正升 吴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6-479,共4页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低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PD-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高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低侵袭性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PD-1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71例乳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及其与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MDA-MB-231中PD-1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CF-7(P<0.05)。PD-1在乳腺癌实质中的阳性率为61.2%(44/71),乳腺癌间质中浸润淋巴细胞PD-1阳性率为71.3%(51/71),两者表达有相关性(P<0.05),PD-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D-1阳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61.3%)低于阴性患者(94.1%)。但与乳腺癌患者年龄、ER、PR、HER-2及Ki-67水平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D-1可能成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D-1 转移 5年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