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缺乏对小鼠烟曲霉角膜炎的影响
1
作者 吴赛男 齐晓暄 +3 位作者 杨雅淳 熊丹瑜 林步云 张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6-454,共9页
目的研究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在烟曲霉性角膜炎中的作用,以及Card9缺乏对巨噬细胞抵御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1)选择6~8周的C57BL/7小鼠,分别用Card9 siRNA和Blank siRNA进行预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各组Card9的表... 目的研究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rd9)在烟曲霉性角膜炎中的作用,以及Card9缺乏对巨噬细胞抵御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1)选择6~8周的C57BL/7小鼠,分别用Card9 siRNA和Blank siRNA进行预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各组Card9的表达;siRNA预处理72 h后刮去角膜上皮,注射烟曲霉孢子悬液,在感染后第1、3、5、7天记录角膜评分,通过RT-PCR、免疫组化检测法(IHC)检测各组Card9、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2)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HCECs)、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细胞),使用RT-PCR检测两种细胞的Card9基因的表达;使用shRNA载体对THP-1细胞构建稳转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Card9的表达,诱导成巨噬细胞,烟曲霉刺激后用RT-PCR检测Card9、NF-κB、IL-1β、IL-6、TNF-α的表达。结果小鼠烟曲霉性角膜炎中Card9表达增加,主要分布在免疫细胞的细胞质中;使用Card9 siRNA处理后的小鼠角膜中Card9表达明显减少;在抑制Card9基因的表达后,IL-1β、IL-6、TNF-α、NF-κB的表达明显减少,其中以IL-1β的变化最为显著。体外实验中,HCECs中几乎不表达Card9,而THP-1细胞中大量表达;诱导后的巨噬细胞在烟曲霉刺激下,Card9、NF-κB、IL-1β、IL-6、TNF-α均显著上调,抑制Card9表达后,刺激后的表达明显减少,以IL-1β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Card9参与烟曲霉性角膜炎的炎症发展及愈合过程,Card9缺乏可引起巨噬细胞功能受损,并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其中IL-1β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9 烟曲霉菌 巨噬细胞 炎症因子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角切开术围手术期前房出血及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管理方案专家推荐意见
2
作者 张秀兰 潘晓晶 +8 位作者 柯敏 唐莉 谢琳 陶黎明 范肃洁 唐广贤 段宣初 原慧萍 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1-886,共6页
房角切开术(G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适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尽管GT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前房出血和一过性眼压升高仍然是G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然而,在处理... 房角切开术(G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适用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中晚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尽管GT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前房出血和一过性眼压升高仍然是GT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然而,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临床医生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规范。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影响临床医生对手术效果的判断,还可能对手术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详细、完整的围手术期前房出血及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管理方案,指导临床医生合理、规范地处理并发症,推动MIGS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此国内部分青光眼治疗专家及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相关专家共同回顾既往文献,通过反复讨论,对GT围手术期前房出血和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的管理方案达成一致性推荐意见,包括围手术期前房出血的定义、高危因素、转归,术前预防出血的方法、术中减少出血的方法、术后前房出血的管理,及一过性眼压升高的定义、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处理及转归等方面,以供临床医生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治疗方案 并发症 前房出血 一过性眼压升高 微创青光眼手术 房角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透明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郑雨薇 郭斌 +3 位作者 魏升升 张慧芹 张佳媚 王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6-721,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透明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0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104眼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3例46眼,分别作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透明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0日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104眼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3例46眼,分别作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DR组。采用Pentacam对角膜光密度(CD)进行评估。依据Pentacam仪器自带程序将角膜分为前、中、后层,并以角膜顶点为圆心分为0~2 mm、>2~6 mm、>6~10 mm和>10~12 mm区,仪器自动计算角膜各层和各区域CD值和总CD值。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糖尿病组总CD值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受检眼总CD值为20.24±3.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79±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3,P=0.011)。糖尿病组患者受检眼角膜前层、中层、0~2 mm、>2~6 mm区CD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DR组和DR组受检眼前层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无DR组受检眼角膜中层和后层CD值和总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2 mm和>2~6 mm环区无DR组和DR组受检眼CD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0 mm环区无DR组受检眼CD值明显高于DR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是CD值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β=0.266,P<0.001;β=0.423,P=0.003)。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角膜透明度下降先于DR出现,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控制不佳可引起角膜透明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角膜 光密度 PENTA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镜矫正屈光不正的安全性
4
作者 闻郁 刘东伟 陶黎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19-723,共5页
目的 探讨硬性巩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96例(192眼)近视患者(度数-20.00~0 D,散光度数0~3.50 D)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配戴硬性巩膜接触镜)和对照组[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每组48例,分别于戴... 目的 探讨硬性巩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96例(192眼)近视患者(度数-20.00~0 D,散光度数0~3.50 D)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配戴硬性巩膜接触镜)和对照组[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GP)],每组48例,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时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眼部相关参数指标[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泪膜破裂时间(BUT)、眼压、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评分],观察是否出现眼部异常改变。结果 戴镜前至戴镜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1.00;戴镜后3个月时,与戴镜前比较,试验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轻微下降,六角形细胞比率轻微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比率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BU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戴镜当天、戴镜后1周、戴镜后1个月及戴镜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前及戴镜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角膜荧光染色评级、结膜充血及睫状充血评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均未出现结膜及角膜水肿等异常改变。结论 硬性巩膜接触镜与RGP具有一致的安全性与矫正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巩膜接触镜 硬性角膜接触镜 屈光不正 安全性 眼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的表达以及新生血管生成情况 被引量:12
5
作者 彭畅 蒋正轩 +1 位作者 梁坤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促进血管生成因子以及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促进血管形成和抑制血管生成的情况。方法手术获得正常的结膜组织35例(对照组)及翼状胬肉组织40例(实验组),用免疫组化及W... 目的通过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促进血管生成因子以及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促进血管形成和抑制血管生成的情况。方法手术获得正常的结膜组织35例(对照组)及翼状胬肉组织40例(实验组),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两组样本中新生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表达情况。其中,CD31是标记组织MVD的指标。结果①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在翼状胬肉组织中MVD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VEGF在正常球结膜组织中仅有少量阳性表达,在翼状胬肉组织中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着色显著加深;翼状胬肉组织中上皮细胞基底细胞层中的Endostatin抗原阳性表达则明显少于正常球结膜组织。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人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中VEGF及Endostatin蛋白表达存在差异。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蛋白/β-actin(1.46±0.59)显著高于正常球结膜组/β-actin(0.46±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组织中Endostatin蛋白/β-actin(0.58±0.11)显著低于正常球结膜组/β-actin(1.5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中发现其MVD及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而血管抑制因子的表达含量降低,这一血管平衡的打破可能是翼状胬肉的发病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血管平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陶玉林 蒋正轩 陶黎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具有非接触性、可重复性好、获取眼部图像快等优点,随着OCT图像分辨率和扫描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从时域OCT(TD-OCT)到频域OCT(SD-OCT)的发展,使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中,OC... 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具有非接触性、可重复性好、获取眼部图像快等优点,随着OCT图像分辨率和扫描速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从时域OCT(TD-OCT)到频域OCT(SD-OCT)的发展,使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中,OCT从对视野出现损害的中晚期青光眼的诊断已经发展到可以对视野损害前的青光眼进行诊断,尤其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病程进展的随访检查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结构参数以及对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进行测量,SD-OCT对青光眼的检测和诊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对SD-OCT检测以上参数在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盘 神经节细胞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丁碧青 程萍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回顾性分析35例(37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采用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后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12个月,完全成功率为72.97%(27只眼),部分成功率为16.22%(6只眼),总成功率为89.19%。术前平均眼压为(5.4±1.2)kPa,术后1... 回顾性分析35例(37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采用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后的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12个月,完全成功率为72.97%(27只眼),部分成功率为16.22%(6只眼),总成功率为89.19%。术前平均眼压为(5.4±1.2)kPa,术后1、3、6、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8±0.7)、(2.1±1.0)、(2.3±0.9)、(2.6±0.5)kPa。术前与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med青光眼引流阀 难治性青光眼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早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贺新征 陶黎明 +3 位作者 李岩 王静 李军 简春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50-1152,1156,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急性发作患者45例,在病程2周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双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急性发作患者45例,在病程2周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双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将发作眼与对侧眼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RNFL厚度与治疗前眼压、高眼压持续时间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眼RNFL厚度为(118.80±38.45)μm,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为(148.67±58.59)μm、(159.80±57.82)μm、(89.60±31.37)μm、(79.47±27.54)μm;对侧眼RNFL厚度为(98.20±16.89)μm,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为(120.13±23.61)μm、(131.60±27.41)μm、(74.01±18.07)μm、(67.80±13.41)μm。急性发作眼比对侧眼的RNFL厚度增加,且发作眼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各个象限的RNFL较对侧眼均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急性发作眼的RNFL厚度与治疗前眼压呈正相关(r=0.370,P<0.05),与高眼压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603,P<0.01);与年龄无关(r=-0.317,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急性发作后,RNFL明显水肿,这种变化可持续到发作后2周,且治疗前眼压越高、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RNFL水肿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β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康玉 蒋正轩 +3 位作者 刘超 夏洋 鲍颖超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2-917,共6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确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硅胶组和新材料组,分别于球结膜下植入硅胶和聚一氯对二苯(Parylene C)涂层包裹的聚甲基丙烯...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确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硅胶组和新材料组,分别于球结膜下植入硅胶和聚一氯对二苯(Parylene C)涂层包裹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于术后1、4、8周取球结膜至巩膜全层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组织中炎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情况,于高倍镜下计数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检测IL-1β蛋白的表达及组织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IL-1β蛋白与成纤维细胞的相关系数。结果 HE染色显示:硅胶组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数量明显高于新材料组;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术后1、4及8周硅胶组的IL-1β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新材料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IL-1β主要位于近巩膜面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周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8周组织中IL-1β的表达水平与成纤维细胞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IL-1β可能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的瘢痕化形成中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阀 白细胞介素-1Β 硅胶 PMMA PARYLENE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原受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玮 梁坤 +2 位作者 蒋正轩 彭畅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1-765,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肾素原受体(PRR)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表达水平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阐明PRR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肾素原受体(PRR)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表达水平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阐明PRR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4及8-羟脱氧鸟苷分子的表达,检测糖尿病及对照组视网膜AT2R、PRR mRNA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病程SD大鼠视网膜AT2R和PRR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病程的延长表达量随之增多。病程越长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阶段病程CD14染色未见明显新生血管。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PRR和AT2R表达水平与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各病程大鼠视网膜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PRR和AT2R的表达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可能通过增加ERK的磷酸化水平发挥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E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超 陶黎明 +3 位作者 梁坤 蒋正轩 张康玉 刘贺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受体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激活是否能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以及HGF在慢性青光眼大鼠模型中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慢性高眼压组、慢性高眼压HGF注射...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受体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激活是否能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以及HGF在慢性青光眼大鼠模型中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慢性高眼压组、慢性高眼压HGF注射组;灼烧3条巩膜上静脉制备慢性青光眼模型;烧灼巩膜上静脉术后立即在玻璃腔内注射4μl HGF(1μg/μl);iCare眼压计检查大鼠的眼内压变化;ELISA法测定前房内HGF水平;免疫染色检查c-met在视网膜细胞中的分布;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 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早期眼压显著升高,并维持2周;与正常组相比,慢性高眼压大鼠组前房HGF明显升高;与慢性高眼压组相比,慢性高眼压注射HGF组TUNEL标记的RGC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网膜中,c-met主要在神经节细胞(RGC)层的细胞中表达;在视网膜样本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高眼压组p-Akt、Bcl-2和Bcl-x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慢性高眼压组相比,慢性高眼压HGF注射组p-Akt、Bcl-2和Bcl-xl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HGF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以及增加其下游的相关抗凋亡蛋白表达而发挥对慢性高眼压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AKT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RAQ法分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浆中蛋白组学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倩 张立宇 +2 位作者 蒋正轩 沈兵 许育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0-644,共5页
通过分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血浆中蛋白组学的变化,找出血浆差异蛋白(DEPs),发现该病可能存在的血浆蛋白标志物。采集实验对象血浆,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标记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后... 通过分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血浆中蛋白组学的变化,找出血浆差异蛋白(DEPs),发现该病可能存在的血浆蛋白标志物。采集实验对象血浆,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标记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后对DEPs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EGG分析),根据DEPs的主要作用途径找出关键蛋白。质谱分析共筛选出14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DEPs(P<0.05),其中49个上调,94个下调。GO分析明确DEPs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3个部分的分布情况。KEGG分析显示DEPs主要与代谢通路和补体凝集联级反应有关,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以下3类:①调节青光眼视神经节细胞相关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激动剂(HGFA);②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3)、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2);③免疫反应相关蛋白:补体4(C4)、补体4结合蛋白(C4BP)。这些DEPs可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血浆标志物,为明确CPACG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ACG iTRAQ法 LC-MS/MS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ERG二阶kernel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龚铠 徐国旭 +2 位作者 刘东伟 魏静 黄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二阶kernel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特点,评价其发现糖尿病早期视功能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散瞳眼底镜检查均未见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进...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二阶kernel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特点,评价其发现糖尿病早期视功能变化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经散瞳眼底镜检查均未见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进行mf-ERG二阶kernel反应检查,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mf-ERG二阶kernel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已有异常:在5个环中,1-2环a波潜伏期延迟,1-5环b波潜伏期延迟,1-3环b波振幅总和、振幅密度减低,5环b波振幅密度减低;在4个象限中,鼻上象限b波振幅密度减低,颞下象限b波潜伏期延迟,振幅总和减低,颞上象限a波、b波潜伏期延迟,b波振幅总和、振幅密度减低。结论mf-ERG二阶kernel反应可较敏感地检测出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功能异常,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二阶kernel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ZNF292靶向miR-23b-3p/SIRT1轴调节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媛 鲍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究circZNF292在调节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眼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ARC组)和排除眼部疾病眼球捐献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对照组)各3例,进行RNA提取及... 目的探究circZNF292在调节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眼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ARC组)和排除眼部疾病眼球捐献者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对照组)各3例,进行RNA提取及转录组学测序。应用qRT-PCR检测两组样本中circZNF292、miR-23b-3p和SIRT1 mRNA表达水平。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验证circZNF292、miR-23b-3p、SIRT1之间的靶向关系。体外培养人永生化LECs细胞系HLE-B3,分为空白对照组、NC siRNA组、circZNF292 siRNA组、NC inhibitor组、miR-23b inhibitor组、NC mimics组、miR-23b mimics组、circZNF292 siRNA+miR-23b inhibitor组。使用Lipo2000试剂转染,48 h后收获细胞。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探针示踪法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率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ROS)含量。结果ARC组和对照组晶状体前囊膜组织样本之间鉴定得到469个下调circRNA和1231个上调circRNA,对前10位变化最明显的circRNA进行qRT-PCR验证,最终确定circZNF292在ARC组样本中下调最明显;且circZNF292与miR-23b-3p表达、miR-23b-3p与SIRT1 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r=-0.935,-0.951,均为P<0.05)。NC siRNA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ROS、MDA、SOD、GSH-Px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应用H_(2)O_(2)刺激后,与NC siRNA组相比,NC siRNA组+H_(2)O_(2) HLE-B3细胞凋亡率及ROS、MDA含量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细胞活力及SOD、GSH-Px含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而circZNF292 siRNA组+H_(2)O_(2)细胞凋亡率及ROS、MDA含量则较NC siRNA组+H_(2)O_(2)均进一步升高(均为P<0.05),细胞活力及SOD、GSH-Px含量均进一步降低(均为P<0.05)。此外,circZNF292 siRNA+miR-23b inhibitor组上述指标较circZNF292 siRNA组则被逆转(均为P<0.05)。结论circZNF292可通过miR-23b-3p/SIRT1轴调节人LECs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有望为ARC提供新的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ZNF292 miR-23b-3p SIRT1基因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知觉训练与传统综合训练对改善弱视患儿视力和立体视功能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15
作者 汤玮玮 王潇潇 陶黎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6-431,共6页
背景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空间视觉发育障碍,可引起单眼及双眼视功能缺陷,传统的治疗仅能改善单眼视力,关于双眼视功能立体视觉的训练研究仍然较少。目的评价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知觉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同时与传统的弱视训练方法进... 背景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空间视觉发育障碍,可引起单眼及双眼视功能缺陷,传统的治疗仅能改善单眼视力,关于双眼视功能立体视觉的训练研究仍然较少。目的评价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知觉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同时与传统的弱视训练方法进行比较,探讨治疗弱视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弱视患儿107例17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视知觉训练组和传统综合训练组。视知觉训练组采用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知觉训练方法,在计算机终端登录该系统,患儿配戴矫正眼镜完成每日训练任务,30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根据患儿视力及视功能情况以及云服务器中的训练反馈数据调整下一个疗程训练方案,共实施5~6个疗程,训练时遮盖优势眼。传统综合训练组按照同样的训练周期给予健眼遮盖和弱视眼精细目力训练。分别于训练后1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比较2个组视力和立体视锐度的改善情况。结果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知觉训练组患儿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68,P=0.012)。视知觉训练组和传统综合训练组患儿训练后平均立体视锐度分别为(127±53)”和(174±67)”,均较训练前的(273±95)”和(311±103)”明显改善,且视知觉训练组的立体视锐度变化幅度明显高于传统综合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29、9.557、15.649,均P〈O.05)。不同程度弱视患儿训练后立体视锐度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重度及中度弱视患儿的立体视锐度改善幅度大于轻度弱视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屈光不正型弱视患儿训练后立体视锐度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屈光参差型弱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知觉训练及传统健眼遮盖联合弱视眼精细训练均可改善弱视患儿的视力和立体视锐度,但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知觉训练方法能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适用于弱视患儿的临床治疗,尤其是对传统疗法依从性较差的患儿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病理生理 双眼视/生理 视力/生理 弱视/治疗 儿童 随机对照试验 云服务技术 视知觉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秦渊 章嘉伟 +4 位作者 李粲哲 高翔 赵德宣 蒋正轩 鲍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视网膜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在DR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32例260眼糖尿病患者,依据DR的国际分期标准,分为非增生期糖...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视网膜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在DR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32例260眼糖尿病患者,依据DR的国际分期标准,分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轻度NPDR组(63眼)、中度NPDR组(64眼)、重度NPDR组(66眼)及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Ⅳ期组(67眼),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60眼)。应用OCTA获得各组黄斑血流密度图、测量黄斑FAZ、MVD;同时检测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统计分析浅层视网膜及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的FAZ、MVD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相关性,以及HbAlc、FPG与MVD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OCTA检查各组患者显示FAZ面积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大,MVD逐渐降低,出现无灌注区;HbAlc、FPG亦逐渐加重。统计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各组以及糖尿病各组间结果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视网膜、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的FAZ、MVD的变化与糖尿病病情的进展具有正相关性,HbAlc、FPG与MVD亦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OCTA检查能显示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微循环障碍变化,可以作为DR分期的一个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心凹无血管区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远期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夏洋 周吉林 +2 位作者 黄永健 邹茜 陶黎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分析并评估影响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远期视力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眼科查确诊的缺血型BRVO继发ME(BRVO-ME)患者30例30眼纳入研究。... 目的分析并评估影响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远期视力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眼科查确诊的缺血型BRVO继发ME(BRVO-ME)患者30例30眼纳入研究。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均进行裂隙灯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同时测量治疗前后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网(SCP)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和周长,并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定义随访6个月之后的BCVA为远期视力,分析远期视力与基线视力、CMT和OCTA检查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患眼BCVA明显提高,CMT下降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7、11.334,均为P=0.000);SCP血流密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6,P>0.05);FAZ面积和周长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4、-6.394,均为P<0.05)。BRVO-ME眼患者注药次数为(2.40±0.89)次。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远期BCVA与治疗前BCVA、治疗后1个月BCVA降低值以及治疗后1个月CMT下降值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而与治疗后1个月SCP血流密度下降值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治疗前SCP血流密度、治疗前CMT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治疗前BCVA、黄斑血流灌注情况、首次治疗后CMT下降程度可作为评估BRVO-ME患者远期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NF在Lewis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鲍颖超 高翔 +2 位作者 徐龙 蒋正轩 陶黎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观察中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方法用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Lewis大鼠,制造EAU模型。实验组在免疫后第3、7、11天通过玻璃体腔给予MANF,对照组给予磷酸盐... 目的观察中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方法用感光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免疫Lewis大鼠,制造EAU模型。实验组在免疫后第3、7、11天通过玻璃体腔给予MANF,对照组给予磷酸盐溶液(PBS)作为阳性对照,正常组不做处理。采用Caspi的方法进行炎症程度评分。在炎症高峰期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法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炎症反应情况和组织结构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干扰素-γ(INF-γ)的表达。结果大鼠在免疫后第3天开始出现炎症,第14天为炎症高峰期。免疫后第14天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提示,实验组大鼠的眼部炎症、病理组织学改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实验组致炎因子IL-17和INF-γ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MANF玻璃体腔给药减轻大鼠EAU的炎症程度,降低IL-17和INF-γ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一部分作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 动物模型 人中脑胶质细胞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外显子组测序联合SnaPshot技术分析华南地区汉族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洁 蒋正轩 +4 位作者 张良 崔颖 王军 张爱平 孟倩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4-779,共6页
目的研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在东莞眼病研究中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相关患者共220例,其中100例糖尿病患... 目的研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在东莞眼病研究中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相关患者共220例,其中100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PDR患者。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22例不伴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3例PDR患者(PDR组)的外周血样本DNA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InDel等鉴定,筛选出其中具有显著差异的9个外显子区域位点,采用SnaPshot技术对78例不伴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97例PDR患者进行9个位点的SNP分型,并分析其单倍型和连锁不平衡性。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75个位点SNP与PDR相关联(P<0.01),涉及53个基因,其中11个位点位于外显子区,7个突变属于非同义突变。SnaPshot SNP分型技术验证其中9个显著差异的位点,发现其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PDR组和糖尿病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7种单倍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ap1和Hap4可能会降低PDR的患病风险[均比值比(OR)<1,P<0.05)],Hap2可能会增加PDR的患病风险(OR>1,P<0.05)。结论华南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PDR的发生存在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汉族 遗传易感性 外显子组测序 SNAPSH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下调JAML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VEGF的表达及其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段梅 曹凡 +3 位作者 桂衍超 陈可洋 陶黎明 蒋正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3-1299,共7页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R组、塞来昔布干预DR(DR+C)组。腹腔注射1%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DR+C组给予塞...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DR组、塞来昔布干预DR(DR+C)组。腹腔注射1%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DR+C组给予塞来昔布(50 mg/kg)灌胃(1次/d)。2个月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胰岛素(Insulin);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特征;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连接黏附分子样蛋白(JAML)、VEGF及其信号通路各蛋白的表达;检测视网膜白介素(IL)-10、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等蛋白分布。HUVEC细胞分为正常葡萄糖组(NG)组、高糖(HG)组和高糖加药塞来昔布(HG+C)组,检测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R组相比,DR+C组大鼠视网膜变薄;与NC组比较,DR+C组大鼠视网膜增厚。DR+C组视网膜JAML、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激酶-3(P-PI3K)、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VEGF等蛋白低于DR组,高于NC组。DR+C组与DR组比较视网膜IL-10、VCAM-1表达下降。DR+C组和DR组TC含量高于NC组(P<0.01);DR+C组和DR组Insulin含量低于NC组(P<0.001)。与HG组相比,HUVEC细胞中HG+C组JAML、P-PI3K、HIF1-α、VEGF等表达下降(P<0.05),但高于NG组(P<0.05);三组细胞PI3K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塞来昔布能降低DR大鼠视网膜VEGF和炎症因子IL-10、VCAM-1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JAML介导的PI3K/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JAML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磷脂酰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