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全基因组测序及黏菌素耐药分析
1
作者 储雯雯 刘周 +4 位作者 李昕 叶乃芳 龚真 曾晓娇 周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黏菌素耐药基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2023年安徽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57株CRKP,对所有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全基...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黏菌素耐药基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2023年安徽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57株CRKP,对所有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全基因测序技术分析CRKP菌株多位点序列分型、荚膜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并对所有菌株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与黏菌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57株CRKP对除替加环素外的14种抗菌药物均为耐药。测序结果显示,93.0%(53/57)的CRKP携带bla KPC-2,ST11型CRKP菌株检出率最高(51/57,89.5%)。单核苷酸多态性聚类分析表明,57株CRKP分为11个克隆群,其中有4个克隆群均为ST11-KL64型CRKP。40株(70.2%)CRKP携带多种毒力基因。5株黏菌素耐药CRKP,其耐药机制是在mgr B基因70位点处插入一个ISKpn26元件。结论CRKP菌株以产KPC-2 ST11-KL64型为主要流行型,在重症监护病房有播散性流行。ISKpn26元件插入引起mgr B基因突变与该地区CRKP黏菌素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全基因组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黏菌素 耐药 ISKpn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rvicin LG6对不同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
2
作者 唐伟 翁胜男 +4 位作者 王亚武 姚杰 李昕 周强 徐元宏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索格氏乳球菌SHAMU-LG6所分泌的细菌素(初步命名为garvicin LG6)对不同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分离自2021—2023年安徽某医院临床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点接种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表型,并根据药敏... 目的探索格氏乳球菌SHAMU-LG6所分泌的细菌素(初步命名为garvicin LG6)对不同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分离自2021—2023年安徽某医院临床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三点接种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表型,并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将各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进一步划分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不同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拮抗活性。对格氏乳球菌SHAMU-LG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使用antiSMASH 7.0和BAGEL4在线数据库,寻找garvicin LG6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经过大孔树脂吸附、梯度乙醇洗脱、旋转蒸发干燥和旋干物复溶,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garvicin LG6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格氏乳球菌SHAMU-LG6能够明显拮抗不同溶血表型的MSSA和MRSA。格氏乳球菌SHAMU-LG6的染色体基因组上存在garvicin LG6生物合成基因簇。格氏乳球菌SHAMU-LG6单个菌落或6 mL发酵液所分泌的garvicin LG6抗菌活性至少相当于30μg头孢西丁药敏纸片。结论Garvicin LG6能够高效杀伤不同溶血表型MSSA和MRSA,具有开发成新型抗菌药物的潜力,临床应用前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乳球菌 细菌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表型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溶血表型研究
3
作者 高菊 翁胜男 +4 位作者 冷贵云 李昕 姚杰 周强 唐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2-1319,共8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溶血表型。方法采用三点接种法检测105株临床样本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表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4种溶血素基因(hla、hlb、hlc和hld)mRNA表达量;VITEK 2 GP639药敏卡检测常用抗生素...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溶血表型。方法采用三点接种法检测105株临床样本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表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4种溶血素基因(hla、hlb、hlc和hld)mRNA表达量;VITEK 2 GP639药敏卡检测常用抗生素耐药性;DNA凝胶电泳法检测mecA、sea、tst和pvl基因携带率;微孔板成膜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毒性。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中检出7种溶血表型。不同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在溶血素基因mRNA表达量、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率、生物膜形成能力、小鼠巨噬细胞毒性作用等方面均有差异(P<0.05)。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溶血表型多样,应当引起微生物检验、临床治疗和院感防控等多维度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分离株 溶血表型 溶血素 耐药性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葡萄球菌的拮抗活性研究
4
作者 翁胜男 冷贵云 +5 位作者 刘颖 王亚武 李昕 姚杰 周强 唐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索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葡萄球菌的拮抗活性。方法利用VITEK 2 GP鉴定卡、Microflex LT MALDI-TOF质谱分析仪和16S rDNA扩增测序3种方法共同鉴定菌株种属。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不同葡萄球菌的拮抗活性;XA... 目的探索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葡萄球菌的拮抗活性。方法利用VITEK 2 GP鉴定卡、Microflex LT MALDI-TOF质谱分析仪和16S rDNA扩增测序3种方法共同鉴定菌株种属。牛津杯法抑菌试验检测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不同葡萄球菌的拮抗活性;XAD16非离子型大孔树脂吸附、梯度乙醇洗脱和旋转蒸发干燥初步分离纯化抗菌活性成分。结果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路邓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等均具有拮抗效应,抑菌指数分别为3.3、3.0、4.3、2.0、4.0、3.5、3.8和3.5。格氏乳球菌SHAMU-LG6分泌的抗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70%和80%乙醇洗脱物中。结论格氏乳球菌SHAMU-LG6对葡萄球菌具有强拮抗效应,其分泌的抗菌活性成分有望成为新型抗菌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乳球菌 葡萄球菌 拮抗活性 抗菌活性成分 分离纯化 16S rDNA 牛津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1580株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方亚平 刘周 +3 位作者 童杨 周强 管世鹤 沈继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和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CLSI 2011年版标准判读。结果 2012年共分离1 580株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和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CLSI 2011年版标准判读。结果 2012年共分离1 580株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主,分别占51.3%、26.4%和12.2%;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和痰标本。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不同菌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呈敏感,耐药率<5%;其次为对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2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均>50%。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虽最敏感,但已出现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碳青霉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环境及临床分离MRSA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周 姚杰 +2 位作者 杨凯 周强 管世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研究医院环境及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子流行病特征,为MRSA的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使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医院环境与临床分离MRSA进行鉴定。通过多重PCR扩增特异基因片段进行SC... 目的研究医院环境及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子流行病特征,为MRSA的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使用MicroScan 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医院环境与临床分离MRSA进行鉴定。通过多重PCR扩增特异基因片段进行SCCmec基因分型,并应用spa分型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SCCmec分型结果显示,环境分离的7株MRSA分为两型:其中SCCmecⅢ型6株;SCCmecⅣ型1株。临床分离44株MRSA分为四型:其中SCCmecⅡ型8株、Ⅲ型22株、Ⅳ型12株、Ⅴ型1株,未检出Ⅰ型菌株,并有1株未能分型。SCCmecⅢ型MRSA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和神经外科。对MRSA进行spa基因分型可见:NICU主要流行株为t437型,呼吸内科主要流行株为t030型,而ICU和神经外科流行株均为t034型,且上述科室环境与临床分离株高度同源。结论医院环境与临床分离的MRSA均以SCCmecⅢ型为主。spa分型结果显示两类MRSA同源性较高,科室之间存在同型MRSA的交叉传播。MRSA定植于医院环境是导致其医院感染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医院环境 SCCMEC spa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筛查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内CRE监测的多中心研究
7
作者 吕贻雨 戚少云 +13 位作者 沈诗华 刘璐 田真 徐志伟 方涛 郭翠英 李志萍 丁韧 孟凡祥 李若洁 胡小骞 王雪萍 吴德全 吴贻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6-911,共6页
目的评估主动筛查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率的效果。方法于2023年7月—2024年6月对10所医院ICU患者进行直肠拭子CRE主动筛查。将2023年7月—2024年6月实施主动筛查的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2022年7月... 目的评估主动筛查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率的效果。方法于2023年7月—2024年6月对10所医院ICU患者进行直肠拭子CRE主动筛查。将2023年7月—2024年6月实施主动筛查的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2022年7月—2023年6月未实施主动筛查的ICU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RE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纳入ICU患者7803例,检出CRE 744株,检出率为9.53%;其中常规检测检出CRE 304株(检出率3.90%),主动筛查患者3707例,检出CRE 440株(检出率11.87%)。对照组纳入ICU患者7561例,常规检测检出CRE 250株,检出率为3.31%。两组患者CRE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8,P<0.001)。研究组主动筛查的CRE检出率(11.87%)高于常规检测的CRE检出率(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26,P<0.001)。研究组共检出CRE菌株17种,常规检测组中肺炎克雷伯菌(80.92%VS 73.41%)和黏质沙雷菌(2.30%VS 0.23%)占比高于主动筛查组,而常规检测组中大肠埃希菌占比低于主动筛查组(8.22%VS 19.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U内CRE流行率较高,细菌种类广泛,主动筛查可提高CRE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 主动筛查 重症监护病房 检出率 定植 C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败希瓦菌致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石榴 杨翔 +1 位作者 储雯雯 朱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4-867,共4页
腐败希瓦菌是条件致病菌,临床上引起肺部感染少见。本文报告1例在糖尿病基础上以发热、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证实为腐败希瓦菌感染,并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 腐败希瓦菌是条件致病菌,临床上引起肺部感染少见。本文报告1例在糖尿病基础上以发热、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证实为腐败希瓦菌感染,并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该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药物治疗,以期提高对此病原体的认识,为其抗感染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希瓦菌 肺部感染 肺炎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CAMP阴性无乳链球菌的全基因测序分析
9
作者 王秀 姚杰 +2 位作者 冷贵云 唐伟 周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4株CAMP阴性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的全基因组测序分子特征。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筛选可疑菌株。对于确认为S.agalactiae的菌株,进一步开展CAMP试验。针对CAMP阴性菌株,利用MGI DNBSEQ-T... 目的探讨4株CAMP阴性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的全基因组测序分子特征。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筛选可疑菌株。对于确认为S.agalactiae的菌株,进一步开展CAMP试验。针对CAMP阴性菌株,利用MGI DNBSEQ-T7和MinION Flow Cell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重点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采用全自动Phoenix M50药敏仪对CAMP阴性菌株进行药敏检测。结果4株CAMP阴性S.agalactiae被纳入研究。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4株CAMP阴性菌株均为ST862型;携带22种与荚膜多糖、β-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相关的毒力基因,以及7种与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多肽类和氨基糖苷类相关的耐药基因。药敏结果显示,4株CAMP阴性菌株对青霉素G、头孢吡肟、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氯霉素均敏感;其中3株对红霉素耐药;1株对克林霉素耐药。结论4株CAMP阴性S.agalactiae均为ST862型,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对红霉素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CAMP阴性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a介导双氢青蒿素对肺腺癌B7H3分子调控
10
作者 朱亚玉 凌惠娟 +2 位作者 牛可 唐静 陈礼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究microRNA-29a(miR-29a)介导双氢青蒿素(DHA)对肺腺癌(LUAD)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B7H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采用小干扰RNA(siRNA)敲减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HCC827中B7H3分子,CCK-8法... 目的探究microRNA-29a(miR-29a)介导双氢青蒿素(DHA)对肺腺癌(LUAD)免疫检查点分子B7H3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B7H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采用小干扰RNA(siRNA)敲减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HCC827中B7H3分子,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将梯度浓度的DHA(0、5、10、25、50、100μmol/L)处理A549与HCC827细胞48 h,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以IC_(50)浓度DHA处理A549和HCC827细胞1、2、3 d,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miR-29a inhibitor转染A549、HCC827细胞,DHA处理后RT-qPCR检测miR-29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7H3表达水平。结果B7H3在肺腺癌中过度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敲低B7H3后A549、HCC82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均P<0.001)。DH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形式抑制A549、HCC827细胞增殖,IC_(50)分别是30.16μmol/L和7.50μmol/L。DHA上调A549、HCC827细胞miR-29a表达(P<0.001,P<0.01),同时下调B7H3表达(P<0.01,P<0.001)。A549、HCC827细胞转染miR-29a inhibitor后,B7H3表达上调,并且部分逆转DHA对B7H3的下调作用。结论miR-29a介导DHA对肺腺癌B7H3分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双氢青蒿素 B7H3 miR-29a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阴性无乳链球菌的鉴定及耐药特征
11
作者 王秀 冷贵云 +1 位作者 唐伟 周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究CAMP阴性无乳链球菌的鉴定及耐药特征。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CAMP试验,鉴定33株疑似无乳链球菌。16S rDNA验证CAMP阴性菌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CAMP阴性菌株的cfb基因;... 目的探究CAMP阴性无乳链球菌的鉴定及耐药特征。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CAMP试验,鉴定33株疑似无乳链球菌。16S rDNA验证CAMP阴性菌株;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CAMP阴性菌株的cfb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对比CAMP阴性和阳性菌株的耐药率。结果MALDI-TOF MS鉴定显示,33株均为无乳链球菌。CAMP试验表明,其中7株阴性,经16S rDNA完成菌株验证。这7株的qPCR结果显示,只有1株检出cfb,为阳性。药敏报告显示,CAMP阴性和阳性菌株对青霉素G、头孢吡肟、头孢噻肟、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前者对氯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28.57%、85.71%)略高于后者(15.38%、57.69%),对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14.29%、14.29%、42.86%)略低于后者(34.62%、34.62%、5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MP阴性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无异于CAMP阳性菌株,但传统的CAMP试验和只针对cfb的qPCR的鉴定,容易造成临床漏检。MALDI-TOF MS是一项快速、简便、准确的鉴定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CAMP试验 16S rDNA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CF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B7-H3检测在NSCLC中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
12
作者 徐晴 郑霖 +3 位作者 凌惠娟 朱亚玉 牛可 陈礼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建立血浆外泌体B7-H3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并探讨血浆外泌体B7-H3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0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36例健康对照者(HC组)血浆,先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外泌体与微囊泡(... 目的建立血浆外泌体B7-H3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并探讨血浆外泌体B7-H3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0例NSCLC患者(NSCLC组)和36例健康对照者(HC组)血浆,先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外泌体与微囊泡(MVs),Western blot方法比较经超速离心法分离的NSCLC组与HC组血浆外泌体B7-H3的表达水平,再比较NSCLC组中血浆外泌体与MVs B7-H3的表达水平。然后采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初步浓缩富集两组血浆外泌体,建立简便可行的血浆外泌体B7-H3 ELISA检测方法,检测血浆外泌体B7-H3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血浆外泌体B7-H3是否为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讨血浆外泌体B7-H3在NSCLC中的诊断价值。结果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经超速离心法分离的NSCLC组血浆外泌体B7-H3表达水平高于HC组(P=0.032),同时在NSCLC组中,其血浆外泌体B7-H3表达水平高于MVs(P=0.012)。PEG沉淀法提取的血浆外泌体B7-H3表达水平NSCLC组同样高于HC组(P=0.024)。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B7-H3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病理类型无关,与T分期(P=0.002)、N分期(P<0.001)、M分期(P=0.010)及AJCC分期(P<0.001)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定血浆外泌体B7-H3为NSCLC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血浆外泌体B7-H3用于诊断NSCLC的敏感度(0.843)高于癌胚抗原(CEA)(0.743),但特异性(0.722)低于CEA(0.833),二者联合检测(AUC=0.928,95%CI:0.877~0.979)对NSCLC的诊断性能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浆外泌体B7-H3表达水平与NSCLC的癌症分期有关,联合检测血浆外泌体B7-H3和CEA有助于NSCLC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LISA 外泌体 B7-H3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荚膜特异性解聚酶克隆表达及其相关功能研究
13
作者 闫涛 汪娜 +5 位作者 王秋妍 马成成 滕宣 余可雪 葛宏华 刘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1257,共7页
目的构建K64型荚膜特异性解聚酶重组蛋白Dep44,探讨其在对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中的应用效力。方法分离表达解聚酶的噬菌体(vB_Kpn_HF1013,GenBank:PP803128),分析其基因序列,筛选具有解聚酶活性的候选蛋白,构建重组蛋... 目的构建K64型荚膜特异性解聚酶重组蛋白Dep44,探讨其在对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中的应用效力。方法分离表达解聚酶的噬菌体(vB_Kpn_HF1013,GenBank:PP803128),分析其基因序列,筛选具有解聚酶活性的候选蛋白,构建重组蛋白Dep44并验证其解聚酶活性。通过滴板法验证Dep44重组蛋白的敏感谱,通过生物膜清除及血清杀菌实验评估Dep44抗菌活性。结果噬菌体vB_Kpn_HF1013尾刺蛋白具有解聚酶活性,能特异性裂解K64型CRKP荚膜。生物膜清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μg/mL与10μg/mL剂量的Dep44重组蛋白均可有效破坏细菌生物膜。血清杀菌实验结果显示:Dep44重组蛋白具有协同血清杀菌能力,但这种作用需要依赖补体系统的存在,Dep44本身不具备直接杀菌活性。结论Dep44重组蛋白能够特异性裂解K64型CRKP荚膜,具备破坏生物膜及协同血清杀菌能力,有望应用于K64型CRKP相关感染的控制及医疗器械表面生物膜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聚酶 噬菌体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荚膜 生物膜 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凯莉 刘周 +1 位作者 刘艳艳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分析比较2017年9月及2018年9月安徽地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毒力基因、荚膜基因和ST型分布,为制定菌株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通过黏液丝实验筛选菌株137株;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毒力基... 分析比较2017年9月及2018年9月安徽地区高黏液表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毒力基因、荚膜基因和ST型分布,为制定菌株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通过黏液丝实验筛选菌株137株;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毒力基因及荚膜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分别比较菌株毒力基因rmpA或者rmpA2的阳性组与阴性组毒力基因携带率。137株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在70~79岁分离率最高;菌株对于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所升高;两个年度中均以aerobactin携带率最高;2017年以K2、ST65型为主,2018年以K1、ST23型为主;rmpA阳性组rmpA2携带率和70~79岁感染率高于阴性组,rmpA2阳性组kfu携带率和70~79岁感染率高于阴性组。应综合菌株表型及基因来鉴定菌株类型以便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基因 高黏液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对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军放 宗茜 +5 位作者 袁亮 黎淮 包婷 许雯婷 张丹凤 唐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52-2157,共6页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o,sKlotho)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PTx+AT患者86例,收集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术前及术后第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的血清校正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及sKlotho蛋白,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腰椎L1-L4骨密度。观察tPTx+AT术前及术后FGF23、sKlotho蛋白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8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如骨痛、皮肤瘙痒等明显改善;术后血钙、磷、iPTH、ALP及FGF23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血sKlotho在术后第5天时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1个月时sKlotho水平较术前升高约24.5%,此后sKlotho趋于稳定。术后腰椎L1-L4骨密度增加,至术后12个月最高。进一步分析显示,透析龄、SHPT持续时间、ALP、iPTH及FGF23与术前腰椎L1-L4 Z值呈负相关,sKlotho与术前腰椎L1-L4 Z值呈正相关。结论tPTx+AT可显著改善SHPT患者临床症状,调节钙磷代谢平衡,增加sKlotho、降低FGF23水平,是提高骨密度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 FGF23 骨密度 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组学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盛大平 汪雅婷 +5 位作者 乐建军 张艳丽 江鑫垚 李玉锋 王欣 李超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K^(+)、Na^(+)、Ca^(^(2+))、Fe^(^(2+))、Mg^(^(2+))含量变化,并研究其与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关系。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入院时或体...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K^(+)、Na^(+)、Ca^(^(2+))、Fe^(^(2+))、Mg^(^(2+))含量变化,并研究其与心肌梗死患者之间的关系。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AMI患者3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依据入院时或体检时收集的抽血样本进行临床生化分析,比较两组间血清K^(+)、Na^(+)、Ca^(2+)、Fe^(2+)、Mg^(2+)含量,采用判别方程、主成分分析法(PCA),判断分析哪种金属离子对于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大。结果表明,AMI患者的血清中Ca^(2+)和Fe^(2+)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基于血钙、铁水平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以它们为基础进行判别分析,获得判别函数式。将血清中K^(+)、Na^(+)、Ca^(2+)、Fe^(2+)、Mg^(2+)的数据代入进行PCA,绘制并分析PCA载荷因子图,可以判断发现Fe^(2+)对于诊断的价值最大。AMI患者的血清中Ca^(2+)和Fe^(2+)含量较低,同时Ca^(2+)和Fe^(2+)对于诊断心肌梗死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金属组学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不完全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伟 冷贵云 +4 位作者 高菊 王亚武 姚杰 周强 徐元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5-1542,共8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不完全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IHP)的微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三点接种法检测溶血表型,共纳入11株新型SIHP和33株随机匹配的完全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CH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新型SIHP和SCHP的耐药特征,冻干...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不完全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IHP)的微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三点接种法检测溶血表型,共纳入11株新型SIHP和33株随机匹配的完全溶血表型金黄色葡萄球菌(SCHP)。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新型SIHP和SCHP的耐药特征,冻干兔血浆检测凝固酶活性,玻片法检测触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溶血素基因mRNA水平,微孔板法检测红细胞毒性,微孔板成膜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微量培养法监测生长曲线。结果与SCHP相比,新型SIHP的hla、hlb、hlc和hld四种溶血素基因表达谱不同;新型SIHP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更高;新型SIHP不仅具有更强的溶血毒性、血浆凝固酶活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而且对数期生长更快。结论新型SIHP的微生物学特征有别于SCHP,耐药性和致病性更强,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素 溶血表型 微生物学特征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5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及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影丽 陈治东 +3 位作者 孙蓓蓓 姚杰 马凡 周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凋亡情况和对热休克蛋白(HSP)27、HSP60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分别检测miR-155在CML耐伊马替尼(IM)细胞株K562-G和CML细胞株K562中的表...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155)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凋亡情况和对热休克蛋白(HSP)27、HSP60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分别检测miR-155在CML耐伊马替尼(IM)细胞株K562-G和CML细胞株K562中的表达水平。以携带miR-155的慢病毒和阴性对照慢病毒感染K562-G细胞,分别命名为miR-155组和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miR-155对耐药细胞增殖的影响。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155对HSP27、HSP60、HSP70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155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凋亡比例。结果与K562细胞相比,K562-G细胞中miR-155呈低表达(P<0.05)。miR-155组细胞的增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从第36 h开始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155组HSP60、HSP70升高(P<0.05),而HSP27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iR-155组细胞的凋亡率高于其对照组(P<0.05)。结论miR-155促进CML细胞的凋亡,并使细胞中的HSP60、HSP70表达升高,HSP27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55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耐药 热休克蛋白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例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乃芳 龚真 +4 位作者 唐伟 李昕 储雯雯 刘周 周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7,共6页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6月某院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1例IPA患者,年龄为(68.8±12.5)岁,以男性为主(63.1%)...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6月某院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1例IPA患者,年龄为(68.8±12.5)岁,以男性为主(63.1%),主要分布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科及感染科,共占75.6%。IPA常见的曲霉为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分别占67.6%、19.8%、4.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3.7%、68.0%。111例IPA患者中,32例(28.8%)随访发现预后不良,25例(22.5%)合并病毒感染。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病毒感染[OR(95%CI):4.535(1.385~14.846),P=0.012]、连续3周使用糖皮质激素史[OR(95%CI):9.128(2.293~36.341),P=0.002]、机械通气[OR(95%CI):4.690(1.100~19.990),P=0.037]及留置导尿管[OR(95%CI):7.144(1.345~37.950),P=0.021]是IP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IPA预后不良有关,应联合多种检测手段早期识别并尽早给予合理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避免出现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曲霉病 IPA 临床特征 预后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6SS阳性CRKP临床感染特征及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莉娟 储雯雯 +4 位作者 王梦 闫涛 龚真 周强 刘周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目的分析T6SS阳性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感染特征,以及其耐药、毒力基因检出率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为临床防控CRKP感染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及患者资料,PCR法检测T... 目的分析T6SS阳性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感染特征,以及其耐药、毒力基因检出率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为临床防控CRKP感染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安徽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及患者资料,PCR法检测T6SS基因、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分子分型,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共纳入160株CRKP。标本来源以痰(46.9%)和血(26.3%)为主。CRKP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表型,以携带bla KPC(80.6%)为主,其次为bla NDM(17.5%)。根据是否携带T6SS将CRKP分为T6SS阳性组(129株,80.6%)和T6SS阴性组(31株,19.4%)。T6SS阳性组患者患慢性肺部疾病和心脏疾病比例高于T6SS阴性组(P<0.05),且预后较阴性组差(P<0.05)。T6SS阳性组中,iuc A、mrk D、rmp A2、peg 344、wab G、fim H检出率均高于T6SS阴性组(均P<0.05)。CRKP中以ST11型(68.8%)为主,其中K64-ST11型占比70.9%,K47-ST11型占比25.5%。T6SS阳性组ST11型和K64-ST11型CRKP占比均高于T6SS阴性组(均P<0.05)。T6SS阳性组CRKP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T6SS阴性组(P<0.001)。两组除bla OXA-48基因外,在携带其他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和抗菌药物耐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地区CRKP呈现多重耐药,CRKP菌株T6SS检出率高,T6SS阳性CRKP毒力基因检出率更高,且生物膜形成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T6SS 毒力基因 耐碳青霉烯类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