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皮瓣在颜面部常见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鲍琼 曹东升 +3 位作者 李红红 谢娟 娄寅 朱邦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854-1856,共3页
皮肤肿瘤好发于颜面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颜面部恶性肿瘤常见为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治疗时需要扩大切除以达到根治效果,防止肿瘤复发[1];而肿瘤切除后的创面修复则需兼顾颜面部五官的外形,避免继发严重畸形,从而严重影响患... 皮肤肿瘤好发于颜面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颜面部恶性肿瘤常见为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治疗时需要扩大切除以达到根治效果,防止肿瘤复发[1];而肿瘤切除后的创面修复则需兼顾颜面部五官的外形,避免继发严重畸形,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肿瘤切除后面部组织的缺损有多种修复手段,其中局部皮瓣因设计多样化,操作简单、方便,且术后效果满意,在颜面部常见肿瘤扩大切除后的创面修复中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式[2]。本研究对52例行颜面部肿瘤根治切除患者,术中创面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观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切除 颜面部 局部皮瓣 根治效果 扩大切除 肿瘤复发 基底细胞癌 皮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明 曹东升 +5 位作者 池征璘 谢娟 李红红 陈增红 朱邦中 鲍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59-1261,共3页
对8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改良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背创丽,切取最大皮瓣面积19cm×8cm,最小为6cm×4cm结果显示,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兀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皮瓣质地良... 对8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改良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背创丽,切取最大皮瓣面积19cm×8cm,最小为6cm×4cm结果显示,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兀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修复 足背 皮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丁涛 曹东升 +5 位作者 谢娟 李红红 陈增红 朱邦中 鲍琼 娄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38-1241,共4页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人增生期血管瘤裸鼠种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手术切除的1例儿童增生期毛细血管瘤瘤体组织分切成组织块,分别植入16只幼小裸鼠(BALB/c nu/nu)的皮下,每只4处。建立人增生期血管瘤裸鼠模型,于第45天随机分成两组:普萘...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人增生期血管瘤裸鼠种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手术切除的1例儿童增生期毛细血管瘤瘤体组织分切成组织块,分别植入16只幼小裸鼠(BALB/c nu/nu)的皮下,每只4处。建立人增生期血管瘤裸鼠模型,于第45天随机分成两组:普萘洛尔组的每只裸鼠用0.01%普萘洛尔溶液0.4 ml灌胃,每天1次,连续1周;给予同样体积的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1周灌胃作为对照组。密切观察裸鼠及移植瘤体的生长情况并做相应记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情况。结果普萘洛尔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在干预期内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瘤体体积增加。使用普萘洛尔后,移植血管瘤VEGF、IGF-2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普萘洛尔可以有效地抑制人血管瘤移植瘤生长速度,抑制VEGF和IGF-2的分泌,从而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加速肿瘤转化为消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瘤 普萘洛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在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切除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涛 曹东升 +3 位作者 谢娟 李红红 陈增红 娄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LVSS)在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32例患者,采用常规缝扎止血者共15例(对照组),采用LVSS者共17例(LigaSureT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 目的探讨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LVSS)在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32例患者,采用常规缝扎止血者共15例(对照组),采用LVSS者共17例(LigaSureT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对患者评估中,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上具有可比性。LigaSureTM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LigaSureTM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igaSureTM在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切除中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及围手术期输血的需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 神经纤维瘤 失血量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瘢痕挛缩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红红 曹东升 +7 位作者 李小静 张志华 谢娟 鲍琼 陈增红 朱邦中 娄寅 丁以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术后早期医疗干预及心理指导对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50例患者根据术后恢复期是否以随访的形式定期接受医疗干预情况分为目的组和对照组,使用SF-36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QOL变化,量化评分后... 目的探讨四肢瘢痕挛缩畸形患者术后早期医疗干预及心理指导对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50例患者根据术后恢复期是否以随访的形式定期接受医疗干预情况分为目的组和对照组,使用SF-36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QOL变化,量化评分后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4个维度较术前有所提高;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目的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7个维度较术前明显提高,躯体疼痛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对比,生理职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四肢瘢痕伴有功能障碍患者总体生理健康水平。术后恢复期间相关因素对总体精神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可通过增加术后随访次数,及时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及医学、心理辅导的方式改善,对患者术后QOL的进一步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挛缩 医疗干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引流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6
作者 谢娟 丁浩 +2 位作者 曹东升 方颖 吕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8-481,共4页
观察闭式引流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按照随机分组法将60例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富血小板凝胶(APG)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对照组仅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DFU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3... 观察闭式引流联合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按照随机分组法将60例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富血小板凝胶(APG)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对照组仅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DFU的治愈率和愈合时间,比较3周末及6周末DFU的组织学标本。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DFU的愈合率及时间、创面细菌转阴时间明显优于封闭负压引流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 封闭负压引流 糖尿病足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下部前锯肌的侧胸皮瓣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朱邦中 曹东升 陈增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2-786,共5页
目的研究下部前锯肌血供、神经及其侧胸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解剖观测8具(16侧)尸体标本的前锯肌形态、胸背动脉、胸长神经、前锯肌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以及携带下部前锯肌的侧胸皮瓣血供特点。结果前锯肌下部的... 目的研究下部前锯肌血供、神经及其侧胸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解剖观测8具(16侧)尸体标本的前锯肌形态、胸背动脉、胸长神经、前锯肌支的走行、分支和分布以及携带下部前锯肌的侧胸皮瓣血供特点。结果前锯肌下部的血供主要来自胸背动脉的前锯肌支,直径为(1.7±0.4)mm,以前锯肌支为蒂的肌皮瓣血管蒂长为(4.2±1.1)cm。携带下部前锯肌的侧胸皮瓣血供主要来自前锯肌皮支和肋间动脉穿支。临床应用携带下部前锯肌侧胸皮瓣6例,全部采用游离皮瓣吻合血管术式,6例均成活。侧胸皮瓣切取面积最小4.5 cm×8 cm,最大10.5cm×15 cm。随访6~10个月,皮瓣外形均满意,无需二次手术修薄皮瓣。供区隐蔽,无前锯肌功能障碍。结论以胸背动脉前锯肌支为蒂的带下部前锯肌侧胸皮瓣的血管蒂长、解剖位置恒定、血运丰富,在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陈道才 谢娟 +5 位作者 李红红 朱邦中 陈增红 娄寅 方颖 曹东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2-1626,共5页
目的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80名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i-PRF组。对照组予创面清创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i-PRF组予创面清创后即行创面及... 目的探讨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i-PRF)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80名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i-PRF组。对照组予创面清创后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i-PRF组予创面清创后即行创面及创周i-PRF多点分散注射,再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 d为一周期重复上述治疗,达修复标准后修复创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7、14天的细菌培养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疼痛评分,记录达修复标准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第7、14天i-PRF组各项炎症指标及疼痛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新鲜肉芽组织覆盖率及细菌转阴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RF组达修复标准准备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RF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相比于单纯应用VSD技术,能更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减轻患者疼痛,加速创面愈合,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封闭式负压引流 慢性难愈性创面 局部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截肢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9
作者 叶蕾 邓继祥 +2 位作者 曹东升 谢娟 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8-612,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截肢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UT系统分级的287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临床生化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分为截肢组、非截肢组,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截...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截肢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UT系统分级的287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临床生化等实验室指标,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分为截肢组、非截肢组,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截肢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01例DFU患者截肢,截肢率是35.2%。总共有46个变量纳入分析,单因素分析中有22个变量截肢组与未截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T系统分级2级(OR:10.090,95%CI:2.696~37.760,P=0.001)和3级(OR:35.327,95%CI:7.648~163.678,P<0.001)、有溃疡史(OR:6.320,95%CI:2.278~17.554,P<0.001)、足趾(OR:24.880,95%CI:7.565~82.240,P<0.001)、糖化白蛋白(OR:1.156,95%CI:1.040~1.284,P=0.007)、白细胞计数(OR:1.137,95%CI:1.003~1.288,P=0.045)、有营养风险(OR:3.460,95%CI:1.348~8.878,P=0.010)是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OR:0.966,95%CI:0.941~0.991,P=0.008)是截肢的保护因素。结论DFU患者早期就诊、控制感染发展、改善营养状况、控制血糖稳定对于预防截肢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截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垂直双蒂法巨乳缩小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凤 曹东升 +4 位作者 谢娟 李红红 陈增红 朱邦中 鲍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2-844,共3页
采用垂直双蒂结合腺体旋转蒂法,对7例乳房肥大患者行改良McKissock法切除乳房下方及两侧的乳腺组织,且保留乳头外上方部分腺体共同为蒂(蒂部保留了T4肋间神经外侧皮质深浅支),旋转折叠腺体,固定于乳晕下方。该组患者,除1例右侧乳房乳晕... 采用垂直双蒂结合腺体旋转蒂法,对7例乳房肥大患者行改良McKissock法切除乳房下方及两侧的乳腺组织,且保留乳头外上方部分腺体共同为蒂(蒂部保留了T4肋间神经外侧皮质深浅支),旋转折叠腺体,固定于乳晕下方。该组患者,除1例右侧乳房乳晕下术区血肿(经处理后恢复、无感觉丧失),其余患者术后乳房形态良好,乳头乳晕感觉正常或稍减退,色泽如常;切口均Ⅰ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乳症 乳房缩小成形术 垂直双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复杂创面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济寰 曹东升 +5 位作者 谢娟 李红红 陈增红 朱邦中 鲍琼 娄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19-1521,共3页
选取96例大面积复杂创面,其中上肢创面及下肢创面各48例;按创面部位、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上肢创面,4组下肢创面,每组12 例;在手术清创后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各组创面应用不同负压进行治疗后... 选取96例大面积复杂创面,其中上肢创面及下肢创面各48例;按创面部位、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上肢创面,4组下肢创面,每组12 例;在手术清创后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各组创面应用不同负压进行治疗后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堵管率以及细菌量. 结果证实在上肢部位创面 VSD 中应用26. 60 -46. 55 kPa负压效果较好,在下肢创面中应用46. 55-66. 50 kPa负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负压值 复杂创面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表达研究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翟晓玥 吴瑶 +3 位作者 娄寅 谢娟 李红红 曹东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5-1388,共4页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IH)中的表达情况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s)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增殖期IH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133免疫磁珠将HemSCs原代细胞从增殖期IH组织中分选出。设置5组... 目的探索趋化因子CXCL1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IH)中的表达情况及外源性CXCL1对血管瘤干细胞(HemSCs)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L1在增殖期IH标本中的表达情况。通过CD133免疫磁珠将HemSCs原代细胞从增殖期IH组织中分选出。设置5组不同浓度的CXCL1(0、10、20、50、100 ng/ml)与HemSCs进行共培养,通过细胞活率、迁移实验研究外源性CXCL1对HemSCs的影响。结果CXCL1在增殖期IH间质组织中表达,总体表达量低,但在IH瘤内间质组织表达量高于瘤旁间质组织。其中CXCL1阳性面积率瘤内(0.773±0.101)%相比瘤旁(0.268±0.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3,P<0.001)。外源性CXCL1促进HemSCs增殖,不同浓度CXCL1加入HemSCs中培养24、48、72 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610,P<0.001;F=14.430,P<0.001;F=5.388,P<0.01)。但加入外源性CXCL1并不影响HemSCs的迁移能力。结论CXCL1在增殖期IH瘤内间质表达高于瘤旁间质,外源性CXCL1可促进HemS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CXCL1 婴幼儿血管瘤 血管瘤干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快速扩张法在耳再造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丽华 曹东升 +4 位作者 谢娟 李红红 鲍琼 陈增红 朱邦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2-554,共3页
将小耳畸形患者56例(58只耳)随机分为观察组(反复快速扩张法,n=30)和对照组(常规扩张法,n=26),用不同扩张方式扩张耳后乳突区皮肤,观察两种方法临床效果利弊。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小耳畸形患者56例(58只耳)随机分为观察组(反复快速扩张法,n=30)和对照组(常规扩张法,n=26),用不同扩张方式扩张耳后乳突区皮肤,观察两种方法临床效果利弊。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耳后扩张疼痛计分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扩张时间60.67 d,对照组扩张时间90.89 d。两组患者扩张器埋置及扩张时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快速扩张 皮肤扩张术 小耳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对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增殖及脂肪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魁 娄寅 +2 位作者 谢娟 李红红 曹东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对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Hem SCs)增殖及向脂肪分化的影响。方法搜集3例增生期草莓状婴幼儿血管瘤术后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后CD133免疫磁珠吸附得到血管瘤干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IGF-2对Hem SC...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对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Hem SCs)增殖及向脂肪分化的影响。方法搜集3例增生期草莓状婴幼儿血管瘤术后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后CD133免疫磁珠吸附得到血管瘤干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IGF-2对Hem SCs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及IGF-2组(100 ng/ml)、IGF-2+OSI-906组(IGF-2:100 ng/ml;OSI-906:IGF-1R受体抑制剂1μmol/L)、IGF-2+LY294002组(LY294002:PI3K抑制剂10μmol/L)、LY294002组(10μmol/L)各组细胞中脂肪转化因子C/EBPα、C/EBPβ、PPARγ、adiponectin、p-AKT及total AKT的表达。结果 IGF-2在体外对Hem SCs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与IGF-2+OSI-906组、IGF-2+LY294002组、LY294002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IGF-2组C/EBPα、C/EBPβ、PPARγ、adiponectin表达量增加(P<0.05);与IGF-2+OSI-906组、IGF-2+LY294002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IGF-2组p-AKT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 IGF-2可能通过IGF-1R/PI3K/AKT通路影响HemS Cs的脂肪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婴幼儿血管瘤干细胞 增殖 脂肪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凝胶在兔糖尿病溃疡模型中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方颖 曹东升 +1 位作者 谢娟 吕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31-1834,共4页
制作糖尿病兔溃疡模型观察富血小板凝胶的疗效。将24只糖尿病兔建立溃疡创面模型,在每只兔子脊柱两侧各做1个创面,分别用富血小板凝胶(实验组)和常规换药(对照组)治疗,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的情况。比较1周末和2周末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血管内... 制作糖尿病兔溃疡模型观察富血小板凝胶的疗效。将24只糖尿病兔建立溃疡创面模型,在每只兔子脊柱两侧各做1个创面,分别用富血小板凝胶(实验组)和常规换药(对照组)治疗,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的情况。比较1周末和2周末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富血小板凝胶(APG)治疗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常规换药相比,APG能明显加速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 糖尿病溃疡 糖尿病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32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丹阳 曹东升 +1 位作者 徐结苟 谢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51-1556,共6页
目的探讨TRIM32在皮肤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PCR)检测TRIM32在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MV3)以及人正常皮肤细胞系(HACAT)中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31例CMM患者,应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TRIM32在皮肤黑色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T-PCR)检测TRIM32在人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MV3)以及人正常皮肤细胞系(HACAT)中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31例CMM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IM32在CMM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RIM32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HACAT正常皮肤细胞相比,TRIM32 mRNA表达水平在A375黑色素瘤细胞中明显升高(P<0.001),在MV3黑色素瘤细胞中无明显差异(P>0.05)。CMM癌组织中TRIM32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MM患者中TRIM3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Breslow厚度(r=0.771,P<0.001)、Clark分级呈显著的正相关(r=0.635,P<0.001),与患者的性别、有无溃疡、年龄、肿瘤原发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TRIM32表达水平、肿瘤Breslow厚度、Clark分级与CMM患者生存时间相关(P<0.01),建立COX回归模型,TRIM32表达水平与CMM患者预后关联显著(P<0.05)。结论TRIM32在A375黑色素瘤细胞和CMM患者癌组织中呈高表达。TRIM32表达水平是影响CMM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TRIM32可作为CMM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32 皮肤黑色素瘤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中厚皮片供区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权 李媛怡 曹东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6-659,共4页
选取需中厚皮植皮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供皮区分别植入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膜(A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B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4组均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压包... 选取需中厚皮植皮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供皮区分别植入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膜(A组)、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B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4组均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压包扎,比较4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瘢痕增生的情况。3种生物材料皆可促进创面愈合,其中A-PRF的临床效果最佳。A-PRF及PRF可减轻术后疼痛和瘢痕增生,A-PRF临床效果优于PRF。A-PRF可加快中厚皮供区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改善愈后形态,为临床医师选择促进中厚皮供区软组织愈合及再生的生物材料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中厚皮片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影响血管瘤干细胞向脂肪分化的研究
18
作者 王献路 娄寅 +1 位作者 陈增红 曹东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1-716,共6页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PRN)对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干细胞(Hem SCs)向脂肪细胞转化时的作用与影响。方法使用CD133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体外培养和传代Hem SCs并鉴定;PRN干预后,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PRN对Hem SCs脂化作用的影响,并运用Real Time PCR法...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PRN)对体外培养的血管瘤干细胞(Hem SCs)向脂肪细胞转化时的作用与影响。方法使用CD133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体外培养和传代Hem SCs并鉴定;PRN干预后,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PRN对Hem SCs脂化作用的影响,并运用Real 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em SCs脂化相关指标C/EBPα、PPARγ和C/EBPβ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分离培养Hem SCs,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PRN组较对照组红色脂滴数更多,形状更圆更大,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均显示PRN组的脂化相关指标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实验中,PRN促进Hem SCs向脂肪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干细胞 普萘洛尔 脂肪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