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和CT影像组学构建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分级中的价值
1
作者 朱宏庆 张涛 +4 位作者 顾康琛 王弦 管松 严彦 姚文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7-1133,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WHO/ISUP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14例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增强CT扫描的ccRCC患者。根据WHO/ISUP分级将其划分为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按...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WHO/ISUP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14例经病理证实且术前行增强CT扫描的ccRCC患者。根据WHO/ISUP分级将其划分为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按照4∶1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从平扫及三期增强图像中分割感兴趣区(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和LASSO回归进行特征筛选与降维,KNN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临床及影像语义学特征,KNN算法构建临床模型;结合临床及影像组学标签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ROC曲线和Delong检验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最终筛选出8个临床特征和11个影像组学特征。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87和0.800,优于临床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校准曲线结果表明联合模型与真实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列线图可以获得良好的净收益。结论 联合影像组学和临床标签构建的列线图可以为术前预测ccRCC分级提供证据,从而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影像组学 肾透明细胞癌 WHO/ISUP分级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CT肺血管穿行征对肺磨玻璃结节进展的风险评估
2
作者 陈芳 赵红 +1 位作者 梁静静 吴宗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中伴血管穿行是否为肺结节进展的危险因素,为GGN的随访策略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3年11月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胸部高分辨CT并诊断为含有持续GGN(初始直径≤10 mm)患者256...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中伴血管穿行是否为肺结节进展的危险因素,为GGN的随访策略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3年11月于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胸部高分辨CT并诊断为含有持续GGN(初始直径≤10 mm)患者256例。根据胸部高分辨CT图像上GGN内部是否出现肺血管穿行现象,将结节分为肺血管穿行组(A组)和无肺血管穿行组(B组)。通过评估GGN大小、密度等影像特征变化判断其进展情况,比较两组结节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256例患者中,A组155例共196个GGN,B组101例共106个GGN,随访时间14~80个月,31个结节有进展,GGN进展率为10.3%(31/302)。两组结节随访1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同,随访2~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出现平缓下降,但两组结节不同随访时间节点(36、60、80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880,P=0.090;χ^(2)=1.683,P=0.194;χ^(2)=2.630,P=0.105)。结论 GGN中出现肺血管穿行是一种常见表现,并非结节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能作为判断结节恶变风险和手术干预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髂内动脉Fogarty球囊阻断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辅助清宫手术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石静 王龙胜 +3 位作者 杜临安 谢军 袁玉山 陈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 探究双侧髂内动脉Fogarty球囊阻断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辅助清宫手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C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双侧髂内动脉Fogarty球囊... 目的 探究双侧髂内动脉Fogarty球囊阻断术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SP)辅助清宫手术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0例C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双侧髂内动脉Fogarty球囊阻断术下行宫腔镜下清宫治疗,术中间断阻断髂内动脉,清除胚胎、电凝或缝合止血;对照组40例,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1~2 d行宫腔镜下清宫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透视时间、体表辐射剂量、清宫手术中出血量、清宫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清宫手术顺利,成功保留子宫。观察组未发生球囊相关的并发症。对照组40例患者UAE后均发生不同程度发热、子宫区疼痛等栓塞后反应。观察组、对照组DSA下透视时间及体表辐射剂量分别为(9.2±1.1)s vs(1 273.6±141.1)s、(7.7±0.8)m Gy vs(1 503.8±101.8)mGy,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清宫时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3±14.7) mL、(27.5±13.2) mL,清宫手术时间分别为(41.6±16.2) min、(42.8±15.0) min,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6.0±0.7) d、(7.3±0.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均在3个月以上,观察组、对照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及患者满意率分别为(21.1±2.4) d vs (24.6±3.3) d、(8.2±1.1) d vs (13.6±2.6) d、(29.5±2.2) d vs(46.7±7.3) d、95.0%(38/40) vs 67.5%(27/4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侧髂内动脉Fogarty球囊阻断术及UAE辅助CSP清宫手术均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但双侧髂内动脉Fogarty球囊阻断术相比于UAE,减少患者X线辐射剂量,缩短患者住院、β-hCG转阴、阴道流血、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增加患者满意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 髂动脉 球囊 子宫动脉栓塞术 清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身体组分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田田 陈其春 +2 位作者 吴旱秋 詹昊 宫希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3-918,共6页
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定量指标与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34例肝硬化患者,受试者均行腹部CT平扫,收集临床资料并用QCT Pro软件测量每例受试者L2/3层... 目的:基于定量CT(QCT)探讨肝硬化患者身体组分定量指标与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1月-2023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134例肝硬化患者,受试者均行腹部CT平扫,收集临床资料并用QCT Pro软件测量每例受试者L2/3层面皮下及内脏脂肪面积(SAT、VAT)、腰椎骨密度(BMD)、肝脏脂肪分数(Fat%-QCT)、L3椎体水平全腹肌和椎旁肌面积(SMA、PMA)及肌内脂肪面积并计算肌内脂肪含量(IMAC-S、IMAC-P)。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进行组间资料对比,并根据有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身体组分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t检验或单因素ANOVA检验、χ^(2)检验用于各组间基本资料与身体组分的差异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相关的QCT指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模型的识别效能。结果:Fat%-QCT、SAT、椎旁肌内脂肪面积、IMAC-P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T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OR为0.987);SAT、SAT联合全腹肌指标、SAT联合椎旁肌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7、0.772、0.769(P<0.05),SAT联合全腹肌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34、0.800,优于SAT、SAT联合椎旁肌指标,识别效能最高。结论:SAT减少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SAT联合全腹肌指标能较好地识别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并发症 身体组分 定量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评估终末期肾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认知及脑白质损伤 被引量:1
5
作者 单艳棋 徐佳佳 +3 位作者 苏莲子 赵茹 邹立巍 王龙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终末期肾病(ESRD)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认知及脑白质微结构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ESDR患者,以其中25例SHPT者为SHPT组,以25例非SHPT者为对照组,记录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估结果及... 目的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终末期肾病(ESRD)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认知及脑白质微结构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ESDR患者,以其中25例SHPT者为SHPT组,以25例非SHPT者为对照组,记录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估结果及相关临床血清学指标;比较颅脑DTI所示组间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轴向弥散率(AD)及径向弥散率(RD),分析SHPT组MMSE评分及血清学指标与上述指标组间存在差异脑区DT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对照组,SHPT组MMSE评分明显减低、血清钙水平略升高(P均<0.05);包括大脑半球、小脑及脑干的多个脑区FA及AD减低,且大脑异常以右侧为主,部分脑区RD升高。SHPT组MMSE评分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呈负相关(r=-0.800,P<0.01);血清钙、磷酸盐及肌酐水平与部分脑区FA及AD呈负相关(r均<0,P均<0.05),血清磷酸盐水平与部分脑区RD呈正相关(r均>0,P均<0.05)。结论 ESRD SHPT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脑白质微结构广泛损伤并以轴突损伤为主,具有右侧大脑半球偏侧性,且与血清钙、磷酸盐及肌酐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继发性甲旁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钼靶X线与MRI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被引量:16
6
作者 杜北珏 郑穗生 +2 位作者 赵红 相丽 姚文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对比全数字化钼靶X线与MRI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3例乳腺疾病患者57个病灶的钼靶X线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BI-RADS分类,并与病理对照,对比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57个... 目的对比全数字化钼靶X线与MRI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3例乳腺疾病患者57个病灶的钼靶X线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BI-RADS分类,并与病理对照,对比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57个病灶中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恶性23个,良性34个。乳腺钼靶X线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为60.87%、61.76%及61.40%;MRI诊断则分别为95.65%、88.24%及91.23%。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乳腺疾病诊断在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优于钼靶X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靶 磁共振成像 乳腺疾病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核分级与CT征象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超 王龙胜 +2 位作者 郑穗生 顾康琛 黄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T征象与病理Fuhrman核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肾CCRCC的CT表现,包括肿块皮髓期最大CT值、衰减值(△P1、△P2、△P3)、最大直径、肿瘤假包膜及强化环,并与病理核分级进行统...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CT征象与病理Fuhrman核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肾CCRCC的CT表现,包括肿块皮髓期最大CT值、衰减值(△P1、△P2、△P3)、最大直径、肿瘤假包膜及强化环,并与病理核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级别组(Fuhrman核分级Ⅰ~Ⅱ级)病灶皮髓期最大CT值显著高于高级别组(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t=3.214,P=0.002);低级别组CCRCC的衰减值△P2(皮髓期与排泄期)明显高于高级别组(t=3.363,P=0.001),而高、低级别组间△P1(皮髓期与实质期)、△P3(实质期与排泄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级与Ⅱ级病灶的皮髓期最大CT值、△P1、△P2、△P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低级别组的假包膜及强化环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35,P=0.026;χ^2=6.727,P=0.009);各核分级病灶间假包膜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716);高级别组肿瘤最大直径明显高于低级别组(t=-2.363,P=0.022);假包膜、强化环不完整/无的病灶最大直径明显高于完整者(P均〈0.05)。结论肾CCRCC核分级越低,皮髓期强化越明显,衰退也越快;CCRCC核分级越高,肿瘤直径越大,假包膜、强化环的完整性也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细胞 Fuhrman核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龙胜 郑穗生 +2 位作者 江安红 赵红 宫希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表现。10例患儿均接受CT检查,3例同时接受患部X线平片检查,5例同时接受患部MR检查,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单发8例,多...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表现。10例患儿均接受CT检查,3例同时接受患部X线平片检查,5例同时接受患部MR检查,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单发8例,多发2例。累及颅面骨4例,长骨3例(肱骨1例,胫骨1例,股骨1例),髂骨2例,锁骨2例,椎体1例,肩胛骨1例。不同部位病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无硬化。结论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变形态、范围、特点,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嗜酸性肉芽肿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钼靶X线影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9
作者 赵红 郑穗生 +2 位作者 金晶 姚文君 相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影像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限度。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疾病患者的钼靶X线影像资料,进行BI-RADS分类、乳腺腺体类型分型,观察病灶位置、大小、有无细钙化,与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影像的临床应用价值与限度。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疾病患者的钼靶X线影像资料,进行BI-RADS分类、乳腺腺体类型分型,观察病灶位置、大小、有无细钙化,与手术记录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钼靶X线影像资料BI-RADS分类:0类13例,Ⅰ类7例,Ⅱ类3例,Ⅲ类4例,Ⅳ类28例,Ⅴ类16例。BI-RADS分类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Ⅰ、Ⅱ、Ⅲ、Ⅳ、Ⅴ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8%、33%、75%、60%、100%。乳腺钼靶X线影像资料有28例(39%)对病灶位置评估不准确,37例(52%)对病灶大小评估不准确;11例有细钙化影,其中9例为乳腺癌。致密型和中间混合型乳腺占77%(55/71),与术后病理相比,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53%;退化型乳腺占23%(16/71),与术后病理相比,钼靶X线诊断准确率为81%。结论乳腺钼靶X线对于乳腺疾病的显示有一定价值,但对于病灶诊断准确率低,特别是致密型乳腺,对于病灶的位置及大小显示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钼靶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双低)在头颈CTA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玉屏 王龙胜 +1 位作者 郑穗生 邹立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双低)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头颈CTA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双低组采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头颈CTA检查,常规组实...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双低)在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头颈CTA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双低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双低组采用低管电压、低浓度碘对比剂头颈CTA检查,常规组实施常规CTA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图像质量、CT值等级、辐射剂量等。结果双低组不同兴趣区(ROI)的CT值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在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中的图像质量评分稍低于常规组(P<0.05);在其他ROI中,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值、剂量长度乘积值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使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头颈CTA检查,能够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对比剂用量、减少辐射剂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CTA 低浓度碘对比剂 低管电压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薄层CT征象分析及病理分型对照 被引量:13
11
作者 顾康琛 田楷 +2 位作者 姚文君 王龙胜 杨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5-1678,共4页
探讨薄层CT(TSCT)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腺癌的CT征象,并与病理分型对照。回顾性搜集肺内TSCT发现的83个磨玻璃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20个,微浸润腺癌组32个,浸润性腺癌组31个,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的结节在薄层CT上的表现... 探讨薄层CT(TSCT)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腺癌的CT征象,并与病理分型对照。回顾性搜集肺内TSCT发现的83个磨玻璃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20个,微浸润腺癌组32个,浸润性腺癌组31个,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的结节在薄层CT上的表现。83个结节中,34个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49个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浸润前病变组共18个结节(18/20,90.0%)表现为pGGN,微浸润腺癌组共16个结节(16/32,50.0%)表现为pGGN,浸润性腺癌组无结节(0/31,0%)表现为pGGN。3组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圆形/类圆形、瘤肺界面清晰征象的比例呈下降趋势。3组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浸润腺癌组与浸润性腺癌组间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GGN在TSCT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熟悉TSCT表现有助于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及浸润性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磨玻璃结节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TICⅡ、Ⅲ型曲线类型及ADC值与Ki-67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茹 赵红 +1 位作者 邹立巍 郑穗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曲线(TIC)类型、弥散表观系数(ADC)值与免疫组化标志物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搜集乳腺病例43例,全部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测其TIC类型及其ADC值,且所有病例做病理和肿瘤指标Ki-67的免疫组...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动态增强曲线(TIC)类型、弥散表观系数(ADC)值与免疫组化标志物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搜集乳腺病例43例,全部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测其TIC类型及其ADC值,且所有病例做病理和肿瘤指标Ki-67的免疫组化,并统计分析TICⅡ、Ⅲ型曲线类型及ADC值与Ki-67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乳腺癌ADC值越低,其Ki-67表达越高;TIC曲线类型Ⅲ型者Ki-67表达较Ⅱ型者阳性率高。结论 TIC类型及ADC值与Ki-67的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评估乳腺癌预后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ADC值 TIC曲线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MR分级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其春 王龙胜 +1 位作者 管松 陈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分级的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89个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X线及MR资料,由两名医师独立按照K/L分级及MR分级标准,对膝关节OA进行评级,并按严重程度分为0~4级,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相关... 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分级的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89个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X线及MR资料,由两名医师独立按照K/L分级及MR分级标准,对膝关节OA进行评级,并按严重程度分为0~4级,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K/L分级0~4级膝关节数8~25个;不同医师MR分级0~4级膝关节数7~31个;两名医师MR分级与K/L分级一致的膝关节数74~76个(83.1%~85.4%)。不同医师间MR分级一致的关节数82个(92.1%);同一医师前后MR分级一致的关节数81~82个(91%~92.1%)。K/L分级与MR分级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12、0.783。两名医师MR分级组间一致性Kappa值为0.897,组内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82、0.897。两名医师的MR分级与K/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和0.117)。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MR分级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对膝关节OA严重度的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MR分级有望替代K/L分级作为膝关节OA影像学分级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软骨 关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对颈部动脉不同性质斑块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宫希军 邹立巍 +2 位作者 郑穗生 黄山 许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不同性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点,特别是左右颈动脉之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CTA显示具有颈部动脉血管斑块的患者,根据斑块的不同性质(软斑、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不同颈部血管位置...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不同性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点,特别是左右颈动脉之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CTA显示具有颈部动脉血管斑块的患者,根据斑块的不同性质(软斑、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不同颈部血管位置(颈总、颈内、颈总分叉、颈内分叉、颈总起始和颈内起始)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和左右侧不同性质和位置的斑块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最终评估斑块的分布特征。结果 278例患者中,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软斑、钙斑及混合斑块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13处(35.3%)、42处(46.7%)、137处(44.8%),在左侧和右侧分析中,左侧软斑块的发生138处明显高于右侧101处(P<0.05),同时,左侧颈总动脉61处(62.2%)与右颈总动脉37处(37.8%)软斑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种类型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颈动脉不同性质的硬化斑块在发生部位有一定规律,探讨不同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特点对脑内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预测及神经介入治疗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多层螺旋CT 粥样硬化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磁共振表现及弥散加权成像优势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文君 郑穗生 +1 位作者 王龙胜 鄢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低血糖脑损伤的19例患者的MRI和DWI表现。。结果 19例患者中,18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9例胼胝体受累,6例内囊...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低血糖脑损伤的19例患者的MRI和DWI表现。。结果 19例患者中,18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9例胼胝体受累,6例内囊后肢高信号消失,5例侧脑室旁脑白质受累,2例基底节受累,1例尾状核头部受累。所有患者DWI均可见异常(100%),但仅有48.4%于常规MRI序列表现为阳性。3个月后2例复查MRI,均发现双侧顶枕叶多发软化灶。结论低血糖脑损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区;DWI扫描可以发现早期的低血糖脑损伤,较常规MRI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低血糖症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窗技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斑块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姚文君 郑穗生 +1 位作者 王龙胜 赵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评价CT商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斑块诊断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兔AS模型,并行CT血管造影,选取2从经大体标本及病理证实粥样硬化斑块弥漫分布于全段主动脉的兔,观察其CT血管造影后的横断㈣闭像(共800幅),应用下列... 目的评价CT商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斑块诊断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兔AS模型,并行CT血管造影,选取2从经大体标本及病理证实粥样硬化斑块弥漫分布于全段主动脉的兔,观察其CT血管造影后的横断㈣闭像(共800幅),应用下列9种显示窗观察图像:(200HU,200HU)、(250HU,200HU)、(300HU,200HU)、(350HU,200HU)、(400HU,200HU)、(450HU,200HU)、(500HU,200HU)、(550HU,200HU)、(600HU,200HU),观察800幅血管横断面图像并记录异常的图像数。利用X^2检验,比较不同显示窗下早期As斑块的显示率及相邻两组之间显示慨率有尢差别。结果窗位一定的情况下(定为200HU),相对窄的窗宽(200—250HU)对于早期斑块显示率高:结论cT窗技术的应用对As早期斑块的显示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技术 窗宽 窗位 动脉粥样硬化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CT三维重组对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术前诊断意义和生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佳玮 郑穗生 +1 位作者 郝丽 姚文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CT三维重组在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术前诊断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增生甲状旁腺的体积与主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48例确诊SHPT患者术前行甲状旁腺CT三维重组,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研究,分...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CT三维重组在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术前诊断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增生甲状旁腺的体积与主要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48例确诊SHPT患者术前行甲状旁腺CT三维重组,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研究,分析两者的一致性和CT检查的检出率,并研究增生甲状旁腺的体积与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相关关系。结果 CT三维重组对增生甲状旁腺的检出阳性率为92.9%(172/185),甲状腺双侧叶后方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测得的增生甲状旁腺体积与术前血磷及PTH值均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 CT三维重组对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增生甲状旁腺有很高的检出率,能清晰显示病灶的解剖位置以及与相邻结构的关系,结合相关生化检查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术前诊断和评价增生甲状旁腺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诊断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评估斜外侧椎间融合术通道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田大胜 钟华璋 +2 位作者 荆珏华 钱军 王龙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探讨CT在评估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通道大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方法搜集骨科门诊的68例患者MRI和CT资料。在位于椎间盘中点的图像内定义椎间盘中心点为O(MRI)/O'(CT);A(MRI)/A'(CT)点以及B(MRI)/B'... 目的探讨CT在评估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通道大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方法搜集骨科门诊的68例患者MRI和CT资料。在位于椎间盘中点的图像内定义椎间盘中心点为O(MRI)/O'(CT);A(MRI)/A'(CT)点以及B(MRI)/B'(CT)点为∠AOB(MRI)/∠A'O'B'(CT)达到最小值时主动脉或髂血管左侧壁以及腰大肌前内侧壁上的点。记录L2~L5节段AB及A'B'的距离表示OLIF通道值,同时测量各椎间盘水平左侧腰大肌横截面积,观察左侧肾动静脉走行、主动脉分叉、髂静脉合流的位置。将两种影像学资料测得的各节段OLIF通道值及左侧腰大肌横截面积进行比较,评价CT扫描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将测得的OLIF通道值及左侧腰大肌横截面积进行节段间比较,了解与OLIF通道相关的解剖特点。结果在CT与MRI上观察左侧肾动静脉主要走行于L1椎体中下部、L1/2椎间盘以及L2椎体上半部前方,主动脉分叉及髂静脉合流多位于L4/5椎间盘及L5椎体上半部前方;L2~L5节段通过CT与MRI所得OLIF通道值以及左侧腰大肌横截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与MRI所得OLIF通道值以及左侧腰大肌横截面积L2~L5各节段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具有密度分辨力高、检查方便迅速安全、图像清晰等优点,能作为OLIF术前评估手术通道大小、了解通道周围毗邻结构的常规手段,与MRI联合应用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 影像学 腰大肌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大脑影像学表现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季蓉 郝丽 +2 位作者 张森 郑穗生 单艳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0-723,72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颅脑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及血清学指标与认知功能量表得分,探讨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认知功能变化与MRI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肾性SHPT住院患者49例,采用Mo CA及MMS... 目的通过分析颅脑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成像(DTI)表现及血清学指标与认知功能量表得分,探讨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认知功能变化与MRI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肾性SHPT住院患者49例,采用Mo CA及MMSE功能量表评价认知功能,使用颅脑MRI扫描并选用部分异向性(FA)、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价各脑功能区白质功能,同时记录血清检验指标,统计并分析认知功能评分与各脑白质功能区MRI得分及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肾性SHPT患者额叶区FA及ADC得分与MMSE语言、记忆功能得分相关,顶叶区FA及ADC评分与Mo CA视空间执行能力得分相关,其余各功能区MRI得分与认知功能量表得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肾性SHPT患者认知功能与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水平呈负相关,与受教育水平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血压、血清钙水平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肾性SHPT患者i PTH及受教育水平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颅脑MRI的额叶及顶叶FA与ADC值对判断肾性SHPT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及功能损伤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CT诊断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龙胜 郑穗生 +1 位作者 陈立芳 陈贵林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术前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8例中双侧2例,单侧6例;3例肿块弥漫生长呈"铸型"改变,5例呈局限性肿块,其...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术前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8例中双侧2例,单侧6例;3例肿块弥漫生长呈"铸型"改变,5例呈局限性肿块,其中3例位于鼻腔前庭部,2例位于后鼻孔;4例病变累及鼻翼、鼻背部及面颊部,2例肿块累及上颌窦,5例出现副鼻窦炎,2例有骨质破坏;1例出现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CT平扫肿块呈较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增强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论: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一侧或双侧鼻腔前下部,呈局限性或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往往累及鼻背、鼻翼及颌面部软组织,常伴有中线结构的骨质破坏,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病变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淋巴瘤 T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