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BS与1 Hz 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姜畅 吴建贤 +1 位作者 洪永锋 卢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 TBS)与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37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i TBS组13例,1 Hz组11例,对照组13例)。3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i TBS)与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37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i TBS组13例,1 Hz组11例,对照组13例)。3组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1Hz组给予健侧大脑M1区1 Hz的r TMS,i TBS组给予患侧大脑M1区i TBS,对照组不做磁刺激。治疗前后进行上肢Fugl-Meyer(U-FMA)、手臂动作调查测试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并采集运动诱发电位(MEP)参数。结果 (1)治疗后各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1 Hz组和i TBS组的ARAT评分和MEP峰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MBI评分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i TBS组FMA、ARAT评分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各组患侧MEP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其中1Hz组较对照组缩短明显(P<0.05)。结论 i TBS、1Hz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益,其中i TBS有助于患者手功能的恢复,i TBS、1Hz r TMS均能够增强患侧大脑M1区的兴奋性;i TBS、1 Hz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Theta节律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康复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瑞全 吴建贤 +2 位作者 朱宗俊 肖洪波 何云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2-765,共4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40例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悬吊运动疗法结...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40例存在平衡功能障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WS)、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BBS评分、10MWS、FMA-L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t>2.249,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954,P<0.01)。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 悬吊运动疗法 夹脊穴 针刺 运动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成像在脑卒中患者腓肠肌痉挛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明珍 姜凡 +4 位作者 单永 洪永锋 刘学 肖洪波 陈瑞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1-796,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成像在量化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痉挛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3月至9月,本院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44例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健侧、患侧及对照组右侧腓肠肌内侧头同一位置行二维灰阶超声、剪切...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成像在量化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痉挛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3月至9月,本院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44例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健侧、患侧及对照组右侧腓肠肌内侧头同一位置行二维灰阶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微血管成像超声检查,记录剪切波速度(SWV)、血流信号值、羽状角(PA)、肌肉厚度(MT)、肌纤维长度(FL)。结果试验组患侧SWV明显高于健侧和对照组(t>6.346,P<0.01)。静息状态下,试验组患侧FL较健侧和对照组明显缩短(|t|>6.235,P<0.01),MT和PA与健侧有显著性差异(|t|>2.198,P<0.05);血流信号值低于对照组(t=2.604,P<0.05);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FL缩短较健侧和对照组显著减小(Z>6.703,P<0.001)。结论超声成像技术能从肌肉结构、血流和硬度等方面定量评价脑卒中患者腓肠肌变化,可为痉挛的诊断和随访提供客观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超声 肌张力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