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团队学习的预录和现场模拟康复医学科本科实习生教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云 王锋 张全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35-1237,共3页
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模式是小组进行主动学习的指导策略,其通过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即时反馈等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应用概念性的知识的机会[1]。基于团队的学习是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n... 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模式是小组进行主动学习的指导策略,其通过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即时反馈等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应用概念性的知识的机会[1]。基于团队的学习是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ning,PBL)上发展起来的,介于传统教学模式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之间的一种教学模式[2],取二者之精华,近些年在国内外临床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反馈 指导策略 团队学习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康复医学科 本科实习生 教学效果分析 现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速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宣磊 吴建贤 潘家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等速肌力测试和等速肌力训练是当前肌肉评定和训练实用技术之一.本文总结近年来等速技术在康复评定中的应用现状,归纳等速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模式,介绍等速技术在神经科疾病、骨科疾病和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并简要分析其相关... 等速肌力测试和等速肌力训练是当前肌肉评定和训练实用技术之一.本文总结近年来等速技术在康复评定中的应用现状,归纳等速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模式,介绍等速技术在神经科疾病、骨科疾病和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并简要分析其相关机制,总结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训练 康复 评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洪永锋 刘奕 +5 位作者 吴建贤 周云 冯小军 阚秀丽 沈显山 姚余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3-385,共3页
康复护理系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康复护理课程的教学顺应时代发展,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又能独立思考和主动创新的现代型康复护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同时上课的3个本科护理班中的... 康复护理系康复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康复护理课程的教学顺应时代发展,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又能独立思考和主动创新的现代型康复护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积极探索,对同时上课的3个本科护理班中的2个班采用互动式教学,另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反映、老师评价、考试成绩对三个班的教学质量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课程中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模式 康复护理课程 互动式教学方法 应用 康复护理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 康复医学 主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振动在脑卒中康复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显山 吴建贤 +1 位作者 洪永锋 阚秀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70-1373,共4页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80-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残疾。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就是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80-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进而导致残疾。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就是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而且给其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 局部振动 感觉功能障碍 应用 肢体功能障碍 中老年人群 年发病率 年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早期个体化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毛晶 唐晓晓 +3 位作者 郑瑶 张金牛 阚秀丽 吴建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8)和康复组(n=18)。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康复...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并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8)和康复组(n=18)。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康复评估,包括临床评估、意识状态和肌力评估。对照组采用重症监护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良肢位摆放以及四肢主被动运动等。康复组增加早期个体化康复治疗,根据每个患者具体评估情况进行四肢主被动运动、转移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呼吸肌训练等。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含量。结果 两组脱机情况和住院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 0.05),康复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2.067,P <0.05)。治疗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6含量均降低(t> 2.040,P <0.05);康复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6、IL-8均显著降低(t> 4.141,P <0.001);康复组TNF-α、IL-6、IL-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t> 2.217,P <0.05)。康复组所有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Z|> 2.104,P <0.05)。结论 对于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进行个体化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镇静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加速脱机进程,减少住院时间,且并未产生额外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早期个体化康复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5市残疾人辅具适配现状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松东 吴建贤 +7 位作者 洪永锋 丁毅 胡晓明 刘卫斌 马红军 杨柱 姜畅 金欠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37-840,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并分析安徽省5市残疾人的残疾类型、辅具供需及使用中存在的困难情况,为省内更科学开展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收集必要的参考数据。方法:抽取安徽省东西南北中5个地级市,每个市再随机抽取8个社区和∕或自然村作为最终的调查区... 目的:通过调查并分析安徽省5市残疾人的残疾类型、辅具供需及使用中存在的困难情况,为省内更科学开展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收集必要的参考数据。方法:抽取安徽省东西南北中5个地级市,每个市再随机抽取8个社区和∕或自然村作为最终的调查区域,对上述区域内成年残疾人(不包括精神疾病)的辅具适配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从回收的调查表中抽取20%—30%进行入户调查或电话回访核实,以确保调查内容的真实及准确度。结果:受调查的残疾人共1382例,其中74.7%有肢体残疾,13.5%有视觉障碍,13.4%有听觉障碍,6.0%有言语障碍,有智力障碍者仅占1.6%;各市残疾类型中均以肢体残疾为主,智力障碍最少;65.2%需要辅具协助日常生活,而这些人中53.7%目前无辅具;辅具由自己制作或购买的有203例,占全部辅具的49.8%;使用辅具是否存在困难项目中46.7%选择有困难;使用辅具有困难的原因中43.5%因残疾而无法自己穿戴或使用辅具,37.5%选择了家庭环境限制辅具使用。结论:安徽省5市残疾人涵盖各类残疾,各地区残疾类型存在差异;辅具需求量大,辅具供应不足;近半数拥有辅具残疾人使用中存在困难情况,家庭环境限制辅具使用的情况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辅具适配 环境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患儿足外翻康复方法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建贤 徐梅 王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足外翻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流程中进行康复治疗的56例伴发单足或双足外翻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研究组患儿足外翻的康复采用综合足外翻康复方...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足外翻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在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模式流程中进行康复治疗的56例伴发单足或双足外翻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研究组患儿足外翻的康复采用综合足外翻康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结果:两组患儿足外翻经过6个月的康复治疗后,足印图三线法、比值法及负重侧位X线片所测量的舟地距离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综合康复治疗足外翻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瘫患儿足外翻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足外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足外翻 足印图 负重侧位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5市残疾人残疾类型及辅具适配现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建贤 金欠欠 +3 位作者 邓璐 刘亚玲 唐亮 吴来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4-777,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比较安徽省5市成年残疾人残疾类型、辅具需求情况及需求差异性,为辅助器具适配及补助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安徽省残联的协作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安徽省5市1 382名成年残疾人的辅具适配现状。结果 5市各残疾... 目的调查分析比较安徽省5市成年残疾人残疾类型、辅具需求情况及需求差异性,为辅助器具适配及补助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安徽省残联的协作下,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安徽省5市1 382名成年残疾人的辅具适配现状。结果 5市各残疾类型构成比、各类型辅具需求率、辅具总体需求率及覆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市辅具不适合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市残疾类别及辅具需求均有差异,在开展辅具覆盖工作时需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以实现辅具高效适配。不同市辅具适配现状存在差异且均未满足实际需求。辅具适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不断增加辅具配置的适合度及残疾人对辅具适配的满意度。需普及辅具适配相关知识以提高有需求的残疾人的辅具申请率,增加辅具发放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残疾人 辅助器具 适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联合下颌抗阻力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9
作者 韩雪 刘换 +6 位作者 娄晓乐 宋佳苧 张子昂 耿宗晓 王姗 张永卿 徐磊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9期3625-3630,共6页
背景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而吞咽功能的恢复在患者摄取营养、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和下颌抗阻力训练(CTAR)已被证明在改善吞咽障碍方面有显著疗效,但目前将iTBS联合C... 背景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而吞咽功能的恢复在患者摄取营养、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尽管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和下颌抗阻力训练(CTAR)已被证明在改善吞咽障碍方面有显著疗效,但目前将iTBS联合CTAR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研究较少,其康复疗效有待进一步取证。目的观察iTBS联合CTAR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23年3月—2024年7月,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CTAR组(n=30)和联合组(n=30)。常规组进行常规吞咽训练,CTAR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CTAR,联合组在CTAR组的基础上接受大脑皮质iTBS刺激,5次/周,共4周。治疗前后选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和功能性经口摄食表分级量表(FOIS)进行评估,表面肌电(sEMG)测量患者舌骨上肌群的吞咽时程及最大波峰值,并且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最终纳入常规组30例、CTAR组30例和联合组30例。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SS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FOIS评分、sEMG的最大波峰值较组内治疗前升高,吞咽时程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治疗4周后,CTAR组、联合组患者的SSA评分低于常规组,FOIS评分、sEMG的最大波峰值高于常规组,吞咽时程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SSA评分低于CTAR组,FOIS评分、sEMG的最大波峰值高于CTAR组,吞咽时程短于CTAR组(P<0.05);且CTAR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17),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CTAR组(P<0.017)。结论iTBS联合CTAR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强化吞咽肌群肌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康复 经颅磁刺激 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 下颌抗阻力训练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不同康复策略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唐晓晓 洪永锋 +7 位作者 毛晶 阚秀丽 徐军 沈显山 何紫艳 田亚星 李静 高晓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9-783,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采取伸肌治疗策略与屈肌治疗策略对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伸肌治疗组和屈肌治疗组,两组均接受除上肢以外部位的常规康复治疗,伸肌治疗组对偏瘫上肢伸肌群(肱三头肌...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采取伸肌治疗策略与屈肌治疗策略对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伸肌治疗组和屈肌治疗组,两组均接受除上肢以外部位的常规康复治疗,伸肌治疗组对偏瘫上肢伸肌群(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行电针、肌电生物反馈、手法快扣、运动想象等康复治疗;屈肌治疗组针对上肢屈肌群(肱二头肌、前臂屈肌群)行相同治疗。3周为1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每疗程结束时进行肱二、肱三头肌的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R)、Fugl-Meyer上肢功能(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结果:每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肱二、三头肌的RMS值、FMA-UE及MBI评分均显著好转(P<0.01)(P>0.05);第四个疗程结束后伸肌治疗组的伸肘时CR值小于屈肌治疗组(P<0.05)。结论:两种早期康复策略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肌力、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早期采用伸肌治疗策略能更有效地减轻上肢伸肘时的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 上肢功能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CPM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冀磊磊 吴建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3-876,共4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踝关节CPM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 目的观察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踝关节CPM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患者行下肢肌痉挛评估、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10 m步行时间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下肢肌痉挛及10 m步行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下肢FMA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能缓解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协调性,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游孟哲 周霞 +2 位作者 尹文文 万珂 孙中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1088,共8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进程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是否受APOE基因影响。方法共纳入74例AD患者、85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aMCI)和81例健康对照者(HC),检测3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进程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是否受APOE基因影响。方法共纳入74例AD患者、85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aMCI)和81例健康对照者(HC),检测3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以及MTHFR C677T及APOE基因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MTHFR C677T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与aMCI和AD风险之间的关联,以及在不同APOEε4亚组中的表现。结果AD组和aMCI组的血清Hcy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P<0.001),而aMCI组血清叶酸水平较HC组明显降低(P=0.017)。与MTHFR CC、CT基因型者相比,TT基因型者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降低(P=0.038),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P=0.00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POEε4非携带者亚组中,MTHFR TT基因型可能增加aMCI患病风险(OR=3.670,95%CI=1.077-12.509,P=0.038),在APOEε4携带者中则无相应表现。结论MTHFR C677T多态性可导致血清Hcy水平增高和叶酸水平降低。在APOEε4非携带者中,MTHFR TT基因型可能增加aMCI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用于脑卒中后评定的最小可测变化值研究 被引量:68
13
作者 沈显山 吴建贤 +2 位作者 周云 冀磊磊 阚秀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使用分布法建立汉化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DRS)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和最小可测变化值(MDC)。方法:由同一评定员及不同评定员使用HDRS对6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前后2次评定,记录评定结果,使用等级间相关分析(ICC)来检验... 目的:使用分布法建立汉化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DRS)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MCID)和最小可测变化值(MDC)。方法:由同一评定员及不同评定员使用HDRS对6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前后2次评定,记录评定结果,使用等级间相关分析(ICC)来检验HDRS的组内及组间重测信度,使用SPSS软件计算出组内信度系数r,使用分布法计算出MCID,进一步根据公式计算出90%置信度下的MDC值(MDC(90%CI))。结果:HDRS的组内重测信度为0.983,组间重测信度为0.975。依据公式计算出的MCID分别为1.3和1.5(分),MDC(90%CI)分别为3.0和3.5(分),占总分值的百分比分别为5.9%和6.9%。结论:汉化版HDRS的组内及组间重测信度优良,其MCID和MDC的确立有助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人员识别群组及个体的变化值是否真实,是否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可测变化值 临床最小意义变化值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熊斌 周云 +5 位作者 詹俊锋 黄晶晶 李凯 王永召 荆珏华 吴建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25-2129,共5页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0足)跟骨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体位摆放、冰敷消肿、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肢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阳性所需时间、术后切口恢复情况、术后肿胀、踝周径差值、疼痛、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转阳性所需时间为(6.4±0.7)d,短于对照组的(8.2±1.2)d(t=-5.794,P<0.001)。观察组切口治愈率为70%(14/20),高于对照组的35%(7/20)(χ^2=4.912,P=0.027)。观察组Ⅱ度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84,P=0.018)。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踝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术后切口愈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红外线 气压治疗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8
15
作者 袁慧萍 冯小军 +2 位作者 蒋东生 车兴旺 范连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8-1213,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并比较舱内与舱外行互动式头针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阜阳市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1组和联合2组,各24例。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并比较舱内与舱外行互动式头针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阜阳市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1组和联合2组,各24例。3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互动式头针治疗,联合1组接受高压氧和舱外互动式头针治疗,联合2组接受高压氧和舱内互动式头针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进行评定;首次治疗和末次治疗时,采用指脉氧仪监测静息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最低SpO2(SpO2L)和活动中SpO2波动值(ΔSpO2)。结果治疗后,3组NHISS、MBI、BBS和FMA评分均显著提高(|t|>7.681,P<0.001),联合1组和联合2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2组首次治疗和末次治疗的静息SpO2、SpO2L均高于其他两组,ΔSpO2低于其他两组(P<0.05);联合1组末次治疗SpO2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互动式头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携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高压氧 互动式头针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封闭结合运动及推拿对肩周炎的短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洪永锋 徐军 +3 位作者 阚秀丽 吴建贤 赵敬璞 冯小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7-1149,共3页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受风寒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周围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文献显示,口服药物、局部封闭、运动疗法、推拿等疗法广泛用于肩周炎的治疗。据临床观察,肩...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受风寒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周围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文献显示,口服药物、局部封闭、运动疗法、推拿等疗法广泛用于肩周炎的治疗。据临床观察,肩周炎特别是病程长、功能障碍明显者,上述疗法单独使用疗效往往不理想。本课题组将上述疗法联合应用,并嘱患者注意保暖,显著提高了肩周炎的疗效,明显缩短疗程,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障碍 短期疗效 局部封闭 肩周炎 推拿 周围软组织损伤 患者满意度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语教学改革的实用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建贤 郝曼 +4 位作者 陈惠德 王斌 徐梅 汪敏 朱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在康复医学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新模式的实用性分析。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1998—2005级康复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大学第四学年开展16学时康复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课前检索相关英文资料,并安排学生自行翻译、学习,采用多...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在康复医学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新模式的实用性分析。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1998—2005级康复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大学第四学年开展16学时康复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课前检索相关英文资料,并安排学生自行翻译、学习,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课后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量表问卷调查,学生根据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部分进行评估,A、B、C、D划分等级。随机选择1998、1999、2002、2003级4个年级的学生,对其课前英文资料完成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个年级学生课前翻译英文资料所得分数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均较高,各年级选择A等级占多数,处于上升趋势,尤其对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满意更为明显。结论:学生对双语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说明在康复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具有可行性,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康复医学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动态足底压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熊斌 周云 +6 位作者 王华 张全兵 刘奕 李凯 郑浩然 王婧 王取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4052-4058,共7页
背景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绝大部分患者存在步态异常。在临床康复中,对于步态的评估多采用量表及平衡仪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作为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下肢疾病的评估。但国内外对于动态足底压力测试... 背景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绝大部分患者存在步态异常。在临床康复中,对于步态的评估多采用量表及平衡仪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作为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下肢疾病的评估。但国内外对于动态足底压力测试在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中的应用较少。目的探讨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动态足底压力的分布规律,为指导康复评估和步态训练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35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志愿参与本研究的步态正常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ByGait-G6060-5步态分析系统测量仪分别采集两组受试者足底压力参数,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步长、步宽、步速、足角、总触地时长、足底各分区〔踇趾(T1区),第二至第五脚趾(T2区),第一跖骨(M1区),第二跖骨(M2区),第三跖骨(M3区),第四跖骨(M4区),第五跖骨(M5区),足底中部(MF区),足后跟内侧(MH区),足后跟外侧(LH区)〕压力占比、足底压力Ad值、足底压力中心在横向(身体左右方向)的最大偏移距离(COP-X偏移)、足底压力中心在纵向(身体前后方向)的最大偏移距离(COP-Y偏移)。结果研究组步长短于对照组,步宽、总触地时长长于对照组,步速慢于对照组,足角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区、M4区、M5区足底压力占比高于对照组,MH区、LH区足底压力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侧足底压力Ad值占比低于健侧(P<0.01)。对照组左侧与右侧足底压力Ad值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COP-X方向、COP-Y方向的偏移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伸直型膝关节挛缩患者步长短、步宽大、步速慢、足角大、双足总触地时长长,步行时患侧下肢负重较少,且主要以前足和足外侧缘负重,双足压力中心轨迹在横向和纵向的偏移均增大,步行时晃动大,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挛缩 创伤和损伤 动态足底压力 步态 负重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痛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汪敏 吴建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3-475,共3页
腰痛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主观感觉,可伴有腿部疼痛、麻木和无力,大约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腰痛的经历。腰痛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体质因素、躯体因素、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因此... 腰痛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主观感觉,可伴有腿部疼痛、麻木和无力,大约有60%~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腰痛的经历。腰痛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体质因素、躯体因素、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因此,仅仅针对躯体因素的经典治疗方法常常不能阻止腰痛朝慢性化方向发展。心理社会因素对腰痛发病及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社会因素 止腰痛 腿部疼痛 躯体因素 主观感觉 体质因素 环境因素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晶晶 周云 +5 位作者 阚秀丽 江炎 沈显山 洪永锋 冯小军 吴建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观察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4岁痉挛型双瘫儿童32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cale,GMFCS)Ⅲ-Ⅳ级,采用随机数... 目的:观察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4岁痉挛型双瘫儿童32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cale,GMFCS)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我院行常规康复治疗,每年≥6个疗程,每个疗程10—14天,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指导患儿监护人使用矫形器行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包括夜间髋关节外展位睡眠,白天髋关节外展位站立,每日髋外展站立时间≥1h。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8—24个月拍摄骨盆平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双髋关节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和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结果:治疗前,试验组MP值和A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试验组MP值为:20.96±6.35,对照组MP值为:29.78±9.38,试验组AI值为:18.53±2.54,对照组AI值为:21.17±2.7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可有效减轻较小年龄痉挛型脑瘫儿童髋关节的进行性移位,有助于患儿髋关节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髋关节移位 姿势管理 股骨头偏移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