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地区478例宫颈正常患者HR-HPV感染转归及其与宫颈细胞学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青 王青元 +1 位作者 张婉莹 王文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79,共7页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阴道镜检查宫颈为正常的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后转归的影响因素及持续HR-HPV感染与宫颈细胞学关系。方法收集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选择经阴道镜检查为宫颈正常的478例HR-HPV感染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阴道镜检查宫颈为正常的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后转归的影响因素及持续HR-HPV感染与宫颈细胞学关系。方法收集阴道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选择经阴道镜检查为宫颈正常的478例HR-HPV感染的患者,记录其年龄、性伙伴数目、避孕方式等相关基本信息,随访2年,追踪其阴道使用干扰素、第1年和第2年的HR-HPV感染情况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CT)结果,根据基本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结果1年的HR-HPV清除率为59.41%,2年的清除率为66.75%,其他(31、33、35、39、45、51、52、56、58、59、66、68)12种型感染较16型、18型多见。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性伙伴数目≥2个、宫颈锥切手术史患者HR-HPV持续感染风险均增加(χ_(年龄)^(2)=21.676,P<0.001;χ_(性伙伴数目)^(2)=8.262,P=0.004;χ_(宫颈锥切手术史)^(2)=11.267,P=0.001),使用避孕套避孕及阴道使用干扰素患者HR-HPV感染风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使用避孕套)^(2)=10.885,P=0.001;χ_(使用干扰素)^(2)=4.099,P=0.043)。利用高危因素构建ROC曲线模型,联合诊断HR-HPV持续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诊断的AUC,联合诊断AUC为0.737。HR-HPV持续感染为LC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预测LCT异常的AUC为0.755,HR-HPV持续感染2年未发现癌症患者,LCT异常比例高于HR-HPV转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P<0.001)。结论对年龄>50岁、性伙伴多、有宫颈手术史、未用干扰素、未用避孕套构建的联合ROC模型对预测HR-HPV持续感染有一定价值,持续HR-HPV感染对LCT异常起到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HPV 持续感染 阴道镜检查 宫颈细胞学 转归 液基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质代谢、阴道微生态联合子宫体积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的风险
2
作者 李亚 张云 +4 位作者 杨磊 闵楠 葛立玲 孙士莹 卫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1-1547,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脂质代谢、阴道微生态联合子宫体积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子宫内膜息肉(EP)的风险。方法选取经宫腔镜手术治疗的143例EP患者作为实验组,并同期选取113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并按照7∶3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 目的探讨基于脂质代谢、阴道微生态联合子宫体积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子宫内膜息肉(EP)的风险。方法选取经宫腔镜手术治疗的143例EP患者作为实验组,并同期选取113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并按照7∶3的比例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收集并记录2组临床资料,采用t/χ2检验、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和临床决策(DCA)曲线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估。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阴道微生态平衡及子宫体积是发生E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及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35、0.887,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21%、83.46%和86.29%、80.66%。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拟合良好(训练集:χ2=2.261,P=0.840;验证集:χ2=4.837,P=0.441),且训练集及验证集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接近,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训练集及验证集DCA曲线分析均表明该列线图模型在预测EP上具有良好的临床获益率。结论TC、LDL-C、阴道微生态平衡及子宫体积是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发生EP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获益率、校准度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脂质代谢 子宫体积 阴道微生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为 仇雅晨 +3 位作者 杨颖 王青元 邹俊驰 王文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因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53例行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ISFF)作为研究组(ISFF组),71例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作为...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因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53例行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ISFF)作为研究组(ISFF组),71例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作为对照组(SSL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分期法(POP-Q)客观评价手术疗效,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和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得分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ISFF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SS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客观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2~41个月),ISFF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3.77%,主观满意度为96.23%,SSLF组复发3例,失访2例,复发率4.34%,主观满意度为95.65%。SSLF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直径约5 cm盆腔血肿,予以止血等对症处理后血肿消失。两组均无脏器损伤及输血的患者。结论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术式,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棘筋膜固定术 骶棘韧带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脱垂生活质量问卷 妇科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lsalva动作下二维、三维超声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吴军 姜凡 +2 位作者 张书杰 顾莉莉 王文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5-307,共3页
对49例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行尿流动力学及盆底超声检查,根据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评分标准分三级,选取与SUI有关的尿流动力学重要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Valsalva动作下二维、三维超声检查指标(膀胱颈活动度、膀... 对49例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行尿流动力学及盆底超声检查,根据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评分标准分三级,选取与SUI有关的尿流动力学重要指标腹压漏尿点压(ALPP),Valsalva动作下二维、三维超声检查指标(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盆膈裂孔的面积(A)、前后径(M)、左右径(N)及耻骨内脏肌的左、右支厚度(T1、T2),并对上述指标与SU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OneWay ANOVA分析。结果显示ALPP、Valsalva动作下的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盆膈裂孔的面积A及耻骨内脏肌的左侧支厚度T1均与女性SUI严重程度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ALPP 超声检查 盆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任娟 宋恩学 +1 位作者 王文艳 卫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ious,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IUA组(研究组)和非IUA组(对照组)子宫...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ious,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IUA组(研究组)和非IUA组(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R蛋白在研究组(3.52±0.71)和对照组(2.75±1.00)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T-PCR法检测显示ER mRNA在研究组(1.59±0.26)和对照组(1.00±0.19)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R蛋白在研究组(3.26±0.70)和对照组(3.58±0.28)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qRT-PCR法检测显示PR mRNA在研究组(1.15±0.21)和对照组(1.00±0.31)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R、PR蛋白分别在子宫内膜腺体和子宫内膜间质中均有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P=0.016;χ2=4.857,P=0.027)。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表达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R在两组之间的表达无差异;ER、PR蛋白在两组子宫内膜腺体中表达较多,在子宫内膜间质中表达较少甚至不表达;ER、PR表达的特点为IUA患者临床使用雌、孕激素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腔粘连 ER P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及NFκ-B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从青 姚洁 +1 位作者 刘长明 丛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内毒素(LPS)作用下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探讨GDM的发病机制。方法正常妊娠孕妇20例为对照组,GDM患者20例为GDM组,受试者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用LPS刺...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在内毒素(LPS)作用下Toll样受体4(TLR4)mRNA及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探讨GDM的发病机制。方法正常妊娠孕妇20例为对照组,GDM患者20例为GDM组,受试者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用LPS刺激并培养,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TLR4 mRNA及NFκ-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白介素-1(IL-1)、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M组TLR4 mRNA及NFκ-B mRNA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LR4 mRNA与NFκ-B mRNA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rsGDM=0.768,rs对照=0.833,P<0.05)。与对照组比较,GDM组IL-1、IL-10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组孕妇体内TLR4 mRNA、NF-κB mRNA呈高表达,炎症因子IL-1、IL-10、TNFα-升高,提示存在免疫炎症,LPS-TLR4-NFκ-B通路介导了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参与了GDM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内毒素类 TOLL样受体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中不同的电凝止血方法对近期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凌琳 卫兵 +1 位作者 王文艳 范懿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2-1684,共3页
回顾性分析70例行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方式分为3组:单极电凝组23例,双极电凝组24例,氩气刀组23例。结果显示双极电凝组、氩气刀组术后雌二醇(E2)、窦卵泡数(AFC)高于单极电凝组,同时促卵泡激素(F... 回顾性分析70例行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方式分为3组:单极电凝组23例,双极电凝组24例,氩气刀组23例。结果显示双极电凝组、氩气刀组术后雌二醇(E2)、窦卵泡数(AFC)高于单极电凝组,同时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低于单极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中使用双极电凝、氩气刀可以较好地保护卵巢功能,氩气刀对于卵巢储备功能的保护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气刀 腹腔镜 卵巢功能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AM1通过激活Warburg效应调控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傅柳陶 王青元 +1 位作者 卫兵 王文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67例宫颈癌患者的新鲜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AM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PGAM1基... 目的探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GAM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行手术切除的67例宫颈癌患者的新鲜宫颈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AM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PGAM1基因沉默稳转Hela宫颈癌细胞株,分析PGAM1基因沉默对Hela细胞凋亡和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GAM1对Akt/m TOR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影响。结果 (1)宫颈癌组织中PGAM1高表达率为58.2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2)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的患者宫颈癌组织中PGAM1的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la细胞sh PGAM1基因沉默后,细胞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NC组)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4)Hela细胞sh PGAM1基因沉默后,与NC组比较,PTE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而p-Akt、p-m TOR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肿瘤组织PGAM1蛋白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通过激活Akt/m TOR信号通路诱导的Warburg效应,促使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 宫颈癌 Warburg效应 糖代谢 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受体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任娟 卫兵 +2 位作者 宋恩学 王文艳 张丽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HR)在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IUA患者(研究组)和非IUA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GHR蛋白和GHR mRNA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HR)在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IUA患者(研究组)和非IUA患者(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GHR蛋白和GH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GHR蛋白表达、GHR mRNA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腺体与子宫内膜间质中GHR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A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GHR的表达低于非IUA患者,而且这种表达在子宫内膜腺体中较多,在子宫内膜间质中较少,为IUA患者在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使用生长激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坤丹对多囊卵巢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宋玉荣 王文艳 卫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研究定坤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丙酸睾酮注射液联合绒促性腺素造模法建立PCOS模型,比较给药前后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水平、卵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子宫内膜同源框基因A10(HOXA10)表... 目的研究定坤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丙酸睾酮注射液联合绒促性腺素造模法建立PCOS模型,比较给药前后大鼠卵巢形态学、性激素水平、卵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子宫内膜同源框基因A10(HOXA10)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定坤丹组卵巢内黄体数增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与雄激素(T)下降,卵泡刺激素(FSH)上升,卵巢VEGF表达下降,子宫HOXA10基因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坤丹对PCOS模型大鼠具有促排卵、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多囊卵巢模型大鼠体内性激素水平、减少卵巢中VEGF表达、增加子宫HOXA1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定坤丹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同源框基因A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激素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银逢 卫兵 宋恩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05-1407,共3页
80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宫内放置圆形节育器、气囊导尿管,并口服雌孕激素周期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后连续5 d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4 U。术后3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并取环,了解... 80例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后宫内放置圆形节育器、气囊导尿管,并口服雌孕激素周期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术后连续5 d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4 U。术后3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并取环,了解宫腔形态,并随访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显示:①两组内膜改善情况,研究组内膜增加(1.73±0.83)mm,对照组内膜增加(1.10±0.6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1);②对照组术后再粘连率为45.0%,研究组术后再粘连率为3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在月经改善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生长激素具有促进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子宫内膜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生长激素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腔镜 子宫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5、MMP-9在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组织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从青 王文艳 +3 位作者 许有江 方子昂 孙士莹 卫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宫腔粘连(IUA)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例IUA患者,予以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中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术后一个月复查宫腔镜,评估手术效果的同时再... 目的研究细胞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宫腔粘连(IUA)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例IUA患者,予以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中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术后一个月复查宫腔镜,评估手术效果的同时再次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同期行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的48例女性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测定CXCL5、MMP-9在子宫内膜组织的相对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相对表达,RT-PCR检测mRNA表达情况。结果 48例IUA在TCRA术后宫腔形态恢复较好,1例粘连较重,再次TCRA手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L5、MMP-9在IUA组相对表达低,在IUA术后组表达增加,但两组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结果显示,IUA组子宫内膜CXCL5、MMP-9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低于IUA术后组,并且两组都低于对照组。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XCL5与MMP-9表达存在相关性,且呈一致性变化。结论 CXCL5、MMP-9在IUA子宫内膜中呈低表达,在IUA患者术后子宫内膜中增加,CXCL5影响MMP-9水平,CXCL5和MMP-9可能参与了IUA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 细胞趋化因子配体-5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丽丽 卫兵 +2 位作者 宋恩学 张婉莹 詹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确诊为CSP的患者,根据临床类型分为2组,结合发病特点及患者意愿分别采...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确诊为CSP的患者,根据临床类型分为2组,结合发病特点及患者意愿分别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第1组(内生型)包括:方法 1(5例):保守治疗,即米非司酮+氨甲喋呤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方法 2(26例):经宫腔镜病灶清除术(术中超声或腹腔镜监视);方法 3(11例):超声监视下清宫术;第2组(外生型)包括:方法4(6例):经腹腔镜病灶切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方法 5(11例)经阴道病灶切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方法 6(4例)经腹病灶切除+子宫瘢痕修补术(其中1例为经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盆腔血肿急诊转开腹手术)。术前对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3 000 U/m L的患者予药物治疗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6种治疗方法均有效。在第1组中,与方法 2、3比较,方法 1组住院时间、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方法2、3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治疗方法中均有月经量减少病例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方面,和方法 2比,方法 3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2组中,方法 5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方面,3种方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及发病特点选择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均取得预期效果,其中手术清除病灶周期短、术后恢复快、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短,疗效确切。对于β-HCG较低、病灶较小且不愿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亦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细胞病理角度分析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虞红珍 王志皓 +3 位作者 苏倩 黄山 丁兴洁 吴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ndometrial cytology test,ECT)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准确性,从细胞学角度分析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同时行ECT及子宫内膜组织...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endometrial cytology test,ECT)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准确性,从细胞学角度分析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同时行ECT及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的患者1725例,液基细胞学涂片及石蜡切片分别行细胞学诊断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将细胞学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CT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725例患者中,ECT诊断肿瘤细胞阴性1511例,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意义不明确(atypical endometrial cells,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TEC-US)85例,非典型子宫内膜细胞,不排除内膜不典型增生或更严重情况(atypical endometrial cells,cannot exclude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or more,ATEC-A)92例,可疑恶性细胞26例,恶性细胞11例;ECT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总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4.6%、93.0%、94.7%、31.0%、99.8%。结论从细胞学诊断思维深化对宫腔内取样的子宫内膜样本的全面认识,是提高诊断准确性的关键。ECT可作为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 子宫内膜采集器 液基细胞学制片 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后群伸肌的神经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士文 周晓 +4 位作者 王文艳 王震寰 刘宏升 廖亚平 刘冬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后群肌内的桡神经走行及分布,为临床自体骨骼肌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完整取下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观测肌外神经来源,并采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 目的探讨前臂后群肌内的桡神经走行及分布,为临床自体骨骼肌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上,完整取下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观测肌外神经来源,并采用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结果采用Sihler’s染色后的肌肉标本,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态,肌内神经分支被染成紫黑色,其在肌肉内的分布及走行清晰可见。结论根据染色结果可将桡侧腕长伸肌、指伸肌、拇长展肌和拇长伸肌分为不同的肌亚部,为临床肌移植设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后群肌肉 Sihler’s染色法 肌内神经 肌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PI3K/AKT通路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自噬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范懿隽 史于传 +2 位作者 李君 董振 詹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1-365,373,共6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促进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Ishikawa细胞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组和白藜芦醇+PI3K激动剂(740Y-P)组。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eclin1、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LC3...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促进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Ishikawa细胞分为对照组、白藜芦醇组和白藜芦醇+PI3K激动剂(740Y-P)组。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C3、Beclin1、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LC3的表达强度,用电镜观察细胞的自噬情况。结果白藜芦醇可增加细胞的Beclin1和LC3 mRNA(P<0.05,P<0.01)及蛋白水平(均P<0.01);细胞质LC3红色荧光强度增强;自噬小体数量增加。白藜芦醇组Ishikawa细胞P-PI3K(P=0.017)和P-AKT(P=0.025)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而白藜芦醇+740Y-P组自噬水平相对于白藜芦醇组有所下降(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诱导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自噬,从而抑制细胞增殖。白藜芦醇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辅助治疗的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自噬 ISHIKAW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范懿隽 卫兵 张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行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加用气囊导尿管作为宫腔支架并以预防粘连液冲洗宫腔预防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对8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手术分离后,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辅助治疗方法。术后宫腔放置节育环+人工周期治...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行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加用气囊导尿管作为宫腔支架并以预防粘连液冲洗宫腔预防再粘连的疗效。方法对8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手术分离后,随机分组采用两种不同辅助治疗方法。术后宫腔放置节育环+人工周期治疗为对照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气囊导尿管作为宫腔支架并以预防粘连液冲洗宫腔为观察组(42例)。定期宫腔镜随访,观察宫腔形态、月经改善及妊娠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分别为30%、52.4%,有效率分别为75%、1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气囊导尿管为宫腔支架,辅以防粘连液冲洗对预防再粘连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疾病/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hler's溶液的配制改良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东 卫兵 王文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08-1810,共3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Sihler's溶液对人类死胎的膈肌进行Sihler's染色,比较膈肌的染色效果、皱缩程度及染色时间。按照1∶1∶9(1体积冰醋酸或Ehrlich's苏木精,1体积甘油,9体积1%水合氯醛)比例配制的Sihler's溶液染色效果最好... 利用不同浓度的Sihler's溶液对人类死胎的膈肌进行Sihler's染色,比较膈肌的染色效果、皱缩程度及染色时间。按照1∶1∶9(1体积冰醋酸或Ehrlich's苏木精,1体积甘油,9体积1%水合氯醛)比例配制的Sihler's溶液染色效果最好,且染色所用时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hler's染色 膈肌 溶液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阳 詹磊 +1 位作者 黄成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4,TRPV4)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ate cell,HSC)活化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含50%CCl4的花生油溶液(1m L·kg-1... 目的探讨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4,TRPV4)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ate cell,HSC)活化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含50%CCl4的花生油溶液(1m L·kg-1)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蛋白印迹等方法在体观察TRPV4及肌动蛋白α(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蛋白表达变化。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10μg·L-1)刺激肝星状细胞株(HSC-T6),离体观察TRPV4及α-SMA的蛋白表达变化。应用TRPV4非特异性抑制剂钌红(ruthenium red,Ru)及TRPV4-siRNA特异性沉默TRPV4,观察HSC-T6增殖及α-SMA、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PK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肝纤维化组织与TGF-β1活化的HSC中TRPV4及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加。阻断TRPV4可明显抑制HSC增殖,且α-SMA、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TRPV4参与调控HSC的活化增殖,调控Akt蛋白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TRPV4 Akt 钌红 活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自噬相关基因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红霞 宋恩学 +1 位作者 詹磊 卫兵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5(ATG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表达情况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病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EMT患者的分泌期在位内膜... 目的:研究自噬相关基因5(ATG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的表达情况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病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EMT患者的分泌期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35例为EMT组,同期收集正常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35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ATG5和MMP9在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EMT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及不同EMT分期患者(Ⅰ~Ⅱ期、Ⅲ~Ⅳ期)中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TG5与MMP9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EMT组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ATG5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异位内膜中ATG5的表达低于在位内膜(P<0.05);EMT组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异位内膜中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5)。(2)Ⅰ~Ⅱ期EMT组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ATG5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期(P<0.05),而MMP9的表达显著低于Ⅲ~Ⅳ期(P<0.05)。(3)ATG5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850,P<0.05)。结论:ATG5的缺失和MMP9的激活均可能参与EMT的发生发展,ATG5和MMP9联合检测对临床上EMT的预测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自噬相关基因5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