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为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薄层CT征象分析及病理分型对照 被引量:13
1
作者 顾康琛 田楷 +2 位作者 姚文君 王龙胜 杨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75-1678,共4页
探讨薄层CT(TSCT)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腺癌的CT征象,并与病理分型对照。回顾性搜集肺内TSCT发现的83个磨玻璃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20个,微浸润腺癌组32个,浸润性腺癌组31个,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的结节在薄层CT上的表现... 探讨薄层CT(TSCT)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GN)的肺腺癌的CT征象,并与病理分型对照。回顾性搜集肺内TSCT发现的83个磨玻璃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20个,微浸润腺癌组32个,浸润性腺癌组31个,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的结节在薄层CT上的表现。83个结节中,34个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49个表现为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浸润前病变组共18个结节(18/20,90.0%)表现为pGGN,微浸润腺癌组共16个结节(16/32,50.0%)表现为pGGN,浸润性腺癌组无结节(0/31,0%)表现为pGGN。3组分叶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圆形/类圆形、瘤肺界面清晰征象的比例呈下降趋势。3组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组与浸润性腺癌组比较,圆形或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浸润腺癌组与浸润性腺癌组间类圆形、分叶征、瘤肺界面清晰、血管集束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的GGN在TSCT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熟悉TSCT表现有助于浸润前病变、微浸润腺癌及浸润性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磨玻璃结节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血钠联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文芳 赵卉 张宜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发热、血钠联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将146例诊断为肺结核继发TBM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按入院时间以1∶4的比例分层抽取584例... 目的探讨发热、血钠联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肺结核继发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将146例诊断为肺结核继发TBM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按入院时间以1∶4的比例分层抽取584例肺结核未继发TBM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临床发热症状指标及三者联合诊断肺结核继发TBM的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临界点。结果30条纤维支气管镜使用后未清洗前,内镜外表面RLU中位值为911.5,合格率为16.7%;酶洗后机洗前,内镜外表面RLU中位值为234.0,合格率为43.3%。每组30条纤维支气管镜经消毒剂分别浸泡消毒5、3 min后的气管镜外表面RLU中位值分别为25.0、23.5,合格率均为100.0%。血钠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诊断肺结核继发TBM患者的临界点分别为135.30 mmol/L、73.40%。发热、血钠、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三者联合诊断肺结核继发TBM的AUC(95%CI)分别为0.732(0.688~0.776)、0.768(0.719~0.818)、0.727(0.679~0.776)、0.845(0.807~0.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敏感度分别为80.82%、56.85%、65.07%、63.70%,特异度分别为65.58%、87.50%、73.46%、89.38%,前三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结论发热、血钠<135.30 mmol/L或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40%对肺结核继发TBM均有诊断意义,三者无明显优劣之分,但三者联合对肺结核继发TBM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结核性脑膜炎 发热 血钠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