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测量对前牙牙龈厚度及形态的评估分析
1
作者 贾晓凤 张贤月 +2 位作者 夏荣 姜凡 孙磊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前牙牙龈厚度(gingival thickness,GT)及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志愿者(男15例,女20例,年龄19~34岁),共138颗牙齿,采用牙龈穿刺法、高频超声分别测定所有受试者前牙龈缘下2 mm的GT(GT0、GT2),采用超声测量分...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前牙牙龈厚度(gingival thickness,GT)及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志愿者(男15例,女20例,年龄19~34岁),共138颗牙齿,采用牙龈穿刺法、高频超声分别测定所有受试者前牙龈缘下2 mm的GT(GT0、GT2),采用超声测量分析前牙牙龈形态,包括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supraosseous gingiva,SOG)高度、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bone crest,BC)的距离,并测量角化龈宽度。重点分析高频超声对前牙GT及形态的评估价值。结果:35例受试者右上中切牙、左上中切牙、左下中切牙、右下中切牙各牙位经牙龈穿刺法测定的GT0与高频超声测定的GT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高频超声测量的GT2诊断牙龈生物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1(95%CI:0.752~0.891),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71.8%、78.3%,诊断价值较高。经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ICC)分析显示,高频超声测定各牙位牙龈缘下2 mm厚度与牙龈穿刺法测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ICC>0.6)。不同性别受试者应用高频超声测定所得的各牙位GT2结果及牙龈形态指标SOG、CEJ-BC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牙位GT2与SOG均呈正相关关系(r=0.719、0.426、0.489、0.597,P<0.05),同时与角化龈宽度也呈正相关关系(r=0.512、0.498、0.647、0.562,P<0.05),而与CEJ-BC呈负相关关系(r=-0.485、-0.452、-0.382、-0.402,P<0.05)。结论:上前牙角化龈宽度较下前牙角化龈宽度更宽,高频超声测量前牙GT与牙龈穿刺法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测量GT、判断牙龈生物型的有效方法,且测量所得GT与牙龈形态SOG高度、CEJ-BC、角化龈宽度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厚度 牙龈形态 高频超声 釉牙骨质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 MspI位点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恒祥 徐基亮 孙晓功 《安徽医学》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1A1)Msp I位点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有关CYP1A1 Msp I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关系的文献,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以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95%CI)为效应指标,应用STATA...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1A1)Msp I位点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有关CYP1A1 Msp I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关系的文献,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评价文献,以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95%CI)为效应指标,应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纳入14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914例口腔癌患者和2 610例健康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m1/m1基因型的人群患口腔癌的风险低于m2/m2基因型(OR=0.43,95%CI:0.28~0.68)和m1/m2+m2/m2基因型(OR=0.66,95%CI:0.50~0.88),m1/m1+m1/m2基因型人群患口腔癌的风险低于m2/m2基因型(OR=0.47,95%CI:0.33~0.67)。种族的亚组分析中,亚洲人群的CYP1A1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关系与总人群一致。对照组人群来源的亚组分析中,来自医院的m2/m2基因型人群会增加口腔癌的易感性(m1/m1 vs m2/m2,OR=0.40,95%CI:0.23~0.70;m1/m1+m1/m2 vs m2/m2,OR=0.42,95%CI:0.28~0.62),而m1/m1基因型的普通人群会降低口腔癌的易感性(m1/m1 vs m1/m2+m2/m2,OR=0.37,95%CI:0.21~0.66)。结论 CYP1A1多态性与亚洲人口腔癌易感性相关,携带m1等位基因的个体患口腔癌的风险可能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MSP I META分析 多态性 口腔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口腔义齿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任雪影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6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义齿种植修复术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义齿种植修复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分为Normal组(n=45)和Detailed组(n=4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义齿... 目的:探讨对接受义齿种植修复术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义齿种植修复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者分为Normal组(n=45)和Detailed组(n=4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义齿种植修复术。在围手术期,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Detailed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义齿种植的总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结果:接受治护后,Detailed组患者义齿种植的总成功率及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均高于Normal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Normal组患者,P<0.05。结论:对接受义齿种植修复术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义齿种植修复术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常规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骨优导在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4
作者 方冬冬 后军 +4 位作者 杨全全 杨文宇 李承靖 肖锋 夏荣 《安徽医学》 2016年第7期868-870,共3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PRF)对颌骨骨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的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用PRF+骨优导充填骨腔,对照组用骨优导直...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PRF)对颌骨骨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的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用PRF+骨优导充填骨腔,对照组用骨优导直接充填骨腔。术后4、8、12、24周进行随访检查,观察创口愈合情况,定期摄口腔全景片,在术后24周时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估。结果术后24周时试验组有效3例、显效17例;对照组进步3例、有效7例、显效10例,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纤维在颌骨缺损修复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有利于骨组织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 骨缺损 骨优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钛网重建牙槽嵴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超 夏荣 +1 位作者 刘芮 肖楠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一种新型个性化钛网在牙槽嵴骨缺损美学形态重建上的优势。方法:实验选取6只比格犬,根据个性化钛网三维建模方法,虚拟切除下颌双侧前磨牙及部分牙槽骨,通过软件重建并设计出个性化钛网,并对打印成品进行理化...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一种新型个性化钛网在牙槽嵴骨缺损美学形态重建上的优势。方法:实验选取6只比格犬,根据个性化钛网三维建模方法,虚拟切除下颌双侧前磨牙及部分牙槽骨,通过软件重建并设计出个性化钛网,并对打印成品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分别拔除比格犬双侧下颌第二、三前磨牙,设计双侧下颌骨骨缺损模型,分别进行骨粉+常规钛网(CTM组,conventional titanium mesh)、骨粉+个性化钛网(PTM组,personalized titanium mesh)的重建修复,术中记录两组手术时间、膜龈暴露及术后感染情况。术后4个月,取出钛网,记录牙槽嵴高度差异,同时,通过Micro-CT扫描比较两种骨重建方法在牙槽嵴骨量和形态上的差异。结果:新型个性化钛网减少了GBR手术持续时间大约30min;术后感染,CTM组中出现2例感染,而PTM组只有1例感染,两组的差异是16.6%;术后4月去除钛网,PTM组骨缺损可见牙槽嵴形态结构,2组间牙槽嵴高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骨重建效果PTM组>CTM组;Micro-CT扫描结果,发现两组钛网术后骨再生程度和形态上相差较明显,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个性化钛网具有独特的牙槽嵴形态,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体内实验证明新型个性化钛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后期骨缺损牙槽嵴的美学形态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钛网 骨缺损 引导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牙胶系统2种根管充填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章润贞 夏荣 《安徽医学》 201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比较热牙胶充填系统2种根管充填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因牙髓病、根尖周病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83例,共83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患者,42颗患牙(119个根... 目的比较热牙胶充填系统2种根管充填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因牙髓病、根尖周病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83例,共83颗患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患者,42颗患牙(119个根管),对照组41例患者,41颗患牙(111个根管)。试验组患者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加压充填+冷牙胶侧方加压法进行根管充填,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热牙胶连续波加压充填法。比较2组患者充填方法在临床操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率(携热器带出牙胶尖、根管内气泡)、根充恰填率以及1年后临床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携热器向上拔出时牙胶尖带出根管数6根,对照组43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内气泡实验组5根,对照组11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根管恰填113根,对照组根管恰填74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管治疗术后1年复查,试验组患者临床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为85.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根管充填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热牙胶连续波加压充填联合冷牙胶侧方加压法较单纯热牙胶连续波加压法充填根管操作失误少、根尖封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根管充填 热牙胶充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义齿修复美学区单个牙齿的软组织美学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夏荣 孙磊 +1 位作者 章润贞 杨旭黎 《安徽医学》 2011年第9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评价牙种植体支持的单冠修复牙列缺损的软组织美学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观察16例患者21颗单个牙种植体支持的冠修复体周围的软组织状况并与邻牙或对侧同名牙相比较,用PES计分标准进行计分,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PES... 目的评价牙种植体支持的单冠修复牙列缺损的软组织美学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观察16例患者21颗单个牙种植体支持的冠修复体周围的软组织状况并与邻牙或对侧同名牙相比较,用PES计分标准进行计分,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PES得分最高14分,最低10分,平均得分12.35±1.05,其中,软组织的质地平均得分最高,为1.97±0.14,软组织水平得分最低,为1.49±0.42,94%患者对修复结果表示满意,6%患者表示基本满意。PES评分结果与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09),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美学区种植修复能够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PES计分标准可以客观地对种植修复的软组织美学效果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软组织 美学 红色美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的美学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磊 刘春 +1 位作者 孙子环 陈姣 《安徽医学》 2020年第6期667-669,共3页
目的观察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前后颜色的匹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拟行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的患者20例,共51颗患牙,采用口腔扫描仪采集光学印模联合电子比色仪比色数据制作超薄瓷贴面,通过电子比... 目的观察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前后颜色的匹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拟行超薄瓷贴面修复牙体的患者20例,共51颗患牙,采用口腔扫描仪采集光学印模联合电子比色仪比色数据制作超薄瓷贴面,通过电子比色仪对患牙、预备后基牙、超薄瓷贴面、试戴(未粘接、未使用试戴糊剂)的瓷贴面修复体及粘接后的复合体进行测色,比较粘接前后超薄瓷贴面唇面的明度值(L^*)、红绿色品值(a^*)和黄蓝色品值(b^*)的变化以及色差值。结果与粘接前试戴的超薄瓷贴面比较,粘接后的超薄瓷贴面复合体色差均值为(2.70±1.27)NBS,L^*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后的超薄瓷贴面复合体与基牙期望色比较,色差均值为(2.07±0.91)NBS,L^*a^*b^*值均降低,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工厂制作的超薄瓷贴面,其L^*a^*b^*值均低于基牙期望色,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瓷贴面可恢复天然牙颜色及牙体缺陷,粘接后修复体颜色与期望色匹配,色差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瓷贴面 色差 牙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rida探针与普通牙周探针对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姹 曹浩 冀章章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12-14,89,共4页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Florida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的可重复性。方法对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分别使用Florida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重复测量牙周袋深度,记录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和松动...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Florida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的可重复性。方法对1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分别使用Florida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重复测量牙周袋深度,记录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和松动度,分别比较两种探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PD值的可重复性,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PD、BI和MOB的变化。结果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两种探针测量的PD值均具有较好的重复性(P>0.05),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明显降低患牙的PD、BI和MOB(P<0.05)。结论 Florida探针和普通牙周探针测量PD值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能够可靠的应用于牙周临床研究;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是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周探针 牙周基础治疗 探诊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热牙胶充填方法对根尖诱导成形术后根管充填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姹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比较根尖诱导成形术后热牙胶注射充填法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用于根管充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根尖诱导成形术后需行根管充填患者44例(44颗单根管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根尖诱导成形术后热牙胶注射充填法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用于根管充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根尖诱导成形术后需行根管充填患者44例(44颗单根管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颗)和对照组(22颗),观察组使用热牙胶注射充填法进行根充,对照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进行根充,记录两组根管充填时间、影像效果及1年后复诊根管充填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根管充填时间为(6.85±1.26)min,短于对照组的(13.55±1.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牙经根管充填后,X线牙片显示根管充填均为适充;观察组根管充填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根管充填方法影像效果和复诊根管充填有效率基本一致,其中热牙胶注射充填法可明显缩短根管充填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诱导成形术 根管充填 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 热牙胶注射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成釉细胞内BMP-2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冀章章 夏荣 梅陵宣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7期37-39,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短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成釉细胞形态及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探讨氟对牙釉质发育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日龄的ICR小鼠共32只,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中均等分配实验动物和对照动物,将20mg/k(g体重)和10mg/kg(体重)的NaF分别... 目的通过研究短期高浓度氟对小鼠磨牙成釉细胞形态及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探讨氟对牙釉质发育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日龄的ICR小鼠共32只,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中均等分配实验动物和对照动物,将20mg/k(g体重)和10mg/kg(体重)的NaF分别单次注入实验动物腹腔内,将等剂量的NaCl分别单次注入对照动物腹腔内,注射量均为10μL/g,所有动物24h后被处死。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被采用以观察两种浓度氟对小鼠磨牙不同分化阶段成釉细胞形态及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分泌期和过渡期的成釉细胞形态紊乱,对照组动物中BMP-2的表达明显高于实验组动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成熟期成釉细胞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短期高浓度氟使骨形成蛋白-2在分泌期和过渡期成釉细胞中的表达被抑制,使釉质形成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成釉细胞 氟化物 B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应用于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的研究
12
作者 曹浩 王姹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200-202,共3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的形态及其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患者共计300颗患牙的CBCT影像,按年龄分为三组,观察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的形态,统计MB2检出率,MB2左右对称检出率,并...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的形态及其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患者共计300颗患牙的CBCT影像,按年龄分为三组,观察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的形态,统计MB2检出率,MB2左右对称检出率,并比较MB2检出率和年龄间的差异。结果 MB2检出率为52.0%,左右对称检出率为42.9%,20~39岁年龄组的MB2检出率为82.0%,随着年龄的增加,MB2检出率明显降低,不同年龄组的MB2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MB2有较高的发生率,CBCT可用于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形态的观察,能有效检出上颌第一磨牙M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根管治疗 上颌第一磨牙 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