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CT对颈部动脉不同性质斑块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宫希军 邹立巍 +2 位作者 郑穗生 黄山 许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不同性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点,特别是左右颈动脉之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CTA显示具有颈部动脉血管斑块的患者,根据斑块的不同性质(软斑、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不同颈部血管位置...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不同性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特点,特别是左右颈动脉之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CTA显示具有颈部动脉血管斑块的患者,根据斑块的不同性质(软斑、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不同颈部血管位置(颈总、颈内、颈总分叉、颈内分叉、颈总起始和颈内起始)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和左右侧不同性质和位置的斑块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最终评估斑块的分布特征。结果 278例患者中,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软斑、钙斑及混合斑块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13处(35.3%)、42处(46.7%)、137处(44.8%),在左侧和右侧分析中,左侧软斑块的发生138处明显高于右侧101处(P<0.05),同时,左侧颈总动脉61处(62.2%)与右颈总动脉37处(37.8%)软斑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种类型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颈动脉不同性质的硬化斑块在发生部位有一定规律,探讨不同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特点对脑内血管缺血性疾病的预测及神经介入治疗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多层螺旋CT 粥样硬化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