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瘙痒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菊 王心亮 +2 位作者 萧健萍 王瑞峰 王德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7-532,共6页
目的探究安徽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尿毒症瘙痒(UP)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安徽省27家血透中心进行MHD的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共3025例MHD患者,UP患病率为63.3%,其中轻度UP 55.9%,中重度UP 7.4%。皖南、皖中... 目的探究安徽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尿毒症瘙痒(UP)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安徽省27家血透中心进行MHD的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共3025例MHD患者,UP患病率为63.3%,其中轻度UP 55.9%,中重度UP 7.4%。皖南、皖中以及皖北总UP患病率分别为75.4%、63.6%以及57.9%。年龄段在≤30岁、31~50岁、51~70岁以及≥71岁对应总UP患病率分别为53.5%、59.8%、65.4%以及65.9%。总UP和中重度UP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1)。UP组患者年龄、透析龄、高血压比例、25-α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使用低通量透析器比例以及使用含钙磷结合剂患者的比例高于无UP组,而UP组透析后舒张压、血红蛋白水平、血液透析滤过(>2周/次)比例低于无UP组(P<0.05)。中重度UP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均高于轻度UP组,而非含钙磷结合剂使用比例低于轻度UP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25(OH)D_(3)水平与MHD患者UP的高风险相关(P<0.05),高通量透析器的使用与MHD患者UP的低风险相关(P<0.05)。结论安徽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UP患病率为63.3%。皖南地区的UP患病率最高,总UP和中重度UP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25(OH)D_(3)水平是MHD患者U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通量透析器的使用能够降低MHD患者UP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尿毒症瘙痒 25-羟维生素D_(3) 高通量透析器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炎症指标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王玉 刘泽岩 唐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变化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 目的探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变化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9月至2024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46例和非AKI组104例。检测所有患者NGAL、NLR水平,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PCI术后AKI风险的关系。结果AKI组年龄、肌酐、对比剂剂量、NGAL、NLR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后NGAL、NLR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272、r=0.370,P<0.01);NGAL、NLR、年龄、对比剂剂量是PCI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GAL、NLR评估PCI术后AKI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95%CI:0.774~0.913,P=0.000)、0.854(95%CI:0.779~0.929,P=0.000)。结论NGAL、NLR水平升高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AKI风险有关,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急性肾损伤 载体蛋白质类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叶葳 王德光 +2 位作者 王成付 黄扬扬 郝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72-977,共6页
目的探讨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2010年安徽省成人慢性肾脏病调查数据,分析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调查了安徽省18岁以上常驻居民3 800例,其中资料完整者3 374例。检出高尿... 目的探讨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2010年安徽省成人慢性肾脏病调查数据,分析安徽省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调查了安徽省18岁以上常驻居民3 800例,其中资料完整者3 374例。检出高尿酸血症患者260例,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27例,粗患病率为7.70%。经安徽省常驻人口年龄、性别校正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7.04%、7.8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民族、文化程度、肥胖、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及慢性肾脏病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与国内外研究一致,积极控制体质量和血脂、减少饮酒有助于预防高尿酸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在呼吸内科及ICU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磊 孙昀 +4 位作者 杨进 姚梦醒 胡昆 赵卉 陆友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对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T)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危重症患者实施PDT,同期行传统气管切开术(TST)患者150例。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PD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 目的对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需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DT)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危重症患者实施PDT,同期行传统气管切开术(TST)患者150例。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PD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优于T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难易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PDT组显著低于TST组(P<0.05)。结论 PDT在呼吸内科及ICU中应用安全、高效、简单易行,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 呼吸内科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驱动治疗在髓系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5
作者 肖慧 吴凡 +2 位作者 潘莹 安福润 翟志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探究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驱动治疗在髓系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驱动治疗的91例髓系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用药分... 目的:探究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驱动治疗在髓系血液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驱动治疗的91例髓系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用药分为卡泊芬净组44例,伏立康唑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卡泊芬净组与伏立康唑组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7.4%、60.0%。在预防性或经验性使用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启动诊断驱动治疗的患者中,卡泊芬净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伏立康唑组(76.9%vs 35.3%,P<0.05)。两组共9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均未发生Ⅲ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卡泊芬净组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伏立康唑组(2.3%vs 17.0%,P<0.05)。结论:在髓系血液肿瘤患者中,使用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进行IFD诊断驱动治疗的总体临床疗效相当,但卡泊芬净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当预防性或经验性使用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启动诊断驱动治疗时,卡泊芬净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血液肿瘤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驱动治疗 卡泊芬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他克莫司剂量/体质量调整谷浓度个体化预测模型
6
作者 蒋卉 唐亮 +4 位作者 汪鑫 姜凡 王德光 蓝晓锋 解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50,共7页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ML)算法建立他克莫司剂量/体质量调整谷浓度(TAC C0/D)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来自72例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患者的264份TAC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联合用药及超声特征参数对TAC C0/D的影...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ML)算法建立他克莫司剂量/体质量调整谷浓度(TAC C0/D)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来自72例接受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患者的264份TAC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联合用药及超声特征参数对TAC C0/D的影响。选择在TAC C0/D的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特征纳入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重要性分析,筛选重要特征,并利用偏依赖图对重要特征进行解释。使用RF、支持向量回归(SVR)、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决策树(DT)和人工神经网络(ANN)5种ML算法建立TAC C0/D预测模型,并对性能最佳的RF模型进行超参数调优。结果保留了重要性评分>5的10个特征变量并纳入ML模型,分别是:谷氨酰胺转氨酶、红细胞计数、尿素氮、体质量、血肌酐、肾段动脉阻力指数、肾主动脉阻力指数、血细胞比容、肾盂杨氏模量值和移植术后时间。偏依赖图显示筛选出的10个重要变量均与TAC C0/D呈正相关。调优后的RF模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其R 2为0.81,RMSE为43.93,MAE为29.97。结论ML模型预测TAC C0/D的表现良好,创新性地利用偏依赖图对特征进行了解释。调优后的RF模型性能最佳,为肾移植患者TAC个体化调整用药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肾脏移植 他克莫司 多普勒超声 偏依赖图 机器学习 个体化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X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对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影响
7
作者 周晓晓 徐彩仙 +5 位作者 汪桂琴 洪强 陶千山 李丛 王会平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7-139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X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对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3 Gy组(n=9)、4 Gy组(n=9)、5 Gy组(n=10)。3 Gy、4 Gy、5 Gy组指经过相应剂量的X射线辐照并在辐照后4 h...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X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对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3 Gy组(n=9)、4 Gy组(n=9)、5 Gy组(n=10)。3 Gy、4 Gy、5 Gy组指经过相应剂量的X射线辐照并在辐照后4 h内尾静脉输注0.2 mL DBA/2小鼠胸腺、脾脏细胞混合悬液,浓度为1×107个/mL。对照组不经过X射线辐照,并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BALB/c小鼠经眼眶静脉丛采血,用小鼠血常规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每日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统计各组生存率。实验终点,取小鼠胫骨做苏木精-伊红染色(HE),同时取股骨做骨髓涂片进行形态学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5 Gy组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3 Gy组,全血细胞减少,但血小板恢复较快,造模第17天恢复正常水平。观察期内小鼠无死亡。实验终点,骨髓形态学表明骨髓增生活跃,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比值正常,各阶段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HE结果表明对照组骨髓组织致密,组织中充满血细胞。4 Gy组,全血细胞减少且一直维持到观察终点。观察期内生存率为90%。实验终点,骨髓形态学表明骨髓增生降低。HE结果表明骨髓组织较少脂肪浸润。5 Gy组,全血细胞减少,但红细胞在24 d恢复正常水平。观察期内生存率为50%。实验终点,骨髓形态学表明骨髓小粒空虚,造血细胞减少,多呈非造血细胞。HE结果表明5 Gy组骨髓组织严重脂肪浸润,几乎无幼稚细胞和造血前体细胞。流式检测结果显示CD4+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比例增加。ELISA结果显示负造血调控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升高。结论不同剂量的射线联合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均可导致小鼠外周血RBC、WBC、PLT降低。结合骨髓形态学、骨髓HE染色和免疫学相关指标,5 Gy X射线联合2×106个异体淋巴细胞输注可用于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体淋巴细胞 X射线 外周血 生存率 骨髓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29株医院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及对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卉 何凤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1629株医院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及对药物敏感性分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29株临床标本病原菌构成及对的敏感性,采用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以及NC31鉴定板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细菌1... 目的探讨1629株医院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及对药物敏感性分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29株临床标本病原菌构成及对的敏感性,采用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以及NC31鉴定板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细菌1629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9.9%,革兰阳性球菌占40.1%,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69株)、大肠埃希菌(165株)、表皮葡萄球菌(161株)、肺炎克雷伯菌(1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35株)、阴沟肠杆菌(79株)、鲍曼/溶血不动杆菌(76株)、溶血葡萄球菌(86株)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7株)。细菌对抗生素均呈不同程度耐药,敏感株所占比例极少,但尚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除嗜麦芽单胞菌外)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结论细菌构成与国内其他地区相近,常见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均较低,建议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以期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理 微生物 交叉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黄可可 王极宇 +1 位作者 王会平 翟志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2-1107,共6页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对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初诊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初诊时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对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初诊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百分比与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COG评分、血红蛋白(HB)相关;初诊时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3.85±0.22 vs 5.15±0.31,P=0.007);根据初诊时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占CD4^(+)T细胞百分比的中位数将DLBCL患者分为高Treg组和低Treg组,低Treg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高Treg组(P=0.035);ECOG评分(P=0.040)和治疗前低Treg(P=0.014)是影响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B症状(P=0.028)、ECOG评分≥2分(P=0.041)和治疗前低Treg(P=0.036)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低Treg组PFS(P=0.020)和OS(P=0.036)均显著低于高Treg组。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百分比低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09年安徽省痰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1
10
作者 费君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8-951,共4页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安徽省临床分离痰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采用2009年美国CLSI推荐的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计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和中介率,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安徽省临床分离痰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采用2009年美国CLSI推荐的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计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和中介率,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492株。来自ICU的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70.0%和61.3%,其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菌株。来自ICU与非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均在50%以上。来自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3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30%以下,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氨曲南、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大于50%。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省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药物敏感试验 细菌耐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的影像学结构-功能耦合改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王欣 王薇 +2 位作者 吴小三 田仰华 张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目的基于多参数的脑功能及脑结构MRI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影像学结构-功能耦合改变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CSVD患者60例及同期社区招募... 目的基于多参数的脑功能及脑结构MRI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影像学结构-功能耦合改变特征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CSVD患者60例及同期社区招募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利手相匹配的对照者47名。收集CSVD组和对照组人口学(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及影像学资料。情绪功能评估采用患者健康问卷9项(PHQ-9)进行。整体认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阿尔茨海默病问卷8项(AD-8)进行快速筛查。执行功能使用数字连线试验B(TMT-B)、TMT时间差值(TMT-B测试时间减去TMT-A测试时间)及言语流畅性测试(VFT)进行评估。注意与处理速度功能采用TMT-A和数字广度测验(DS)进行评估。记忆功能评估采用中文听觉言语学习测试(AVLT),包括学习、即时记忆、延迟记忆3方面。获取所有受试者多模态脑功能和脑结构MRI图像,使用DPABI软件计算生成分数低频振幅(fALFF)和灰质体积,计算相同体素的fALFF与灰质体积比值作为结构-功能耦合参数。评估CSVD患者及对照组的结构-功能耦合特征并探讨fALFF、灰质体积及fALFF/灰质体积比值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SVD组患者MoCA评分降低[21.5(20.0,24.0)分比24.3(23.0,26.0)分,Z=-4.094],PHQ-9评分[(5.4±5.0)分比(2.1±2.2)分,t=4.150]增加,VFT个数减少[(15.5±3.8)个比(17.2±4.3)个,t=-3.258],TMT-B时间[(164.4±72.7)s比(123.6±45.7)s,t=3.307]、TMT-A时间[(83.8±34.3)s比(62.9±22.7)s,t=3.704]均增加,DS顺背个数[6.3(5.0,8.0)个比7.4(6.0,8.0)个,Z=-3.679]、DS倒背个数[(3.7±1.2)个比(4.5±1.4)个,t=-3.119]、AVLT-学习个数[(7.0±1.8)个比(8.7±1.9)个,t=-4.523]、AVLT-即时记忆个数[7.2(6.0,9.0)个比9.6(7.2,11.8)个,Z=-4.105]及AVLT-延迟回忆个数[(6.9±3.1)个比(9.6±3.0)个,t=-4.310]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性别、AD-8评分、TMT时间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比较,CSVD组患者右侧前扣带回的fALFF值降低(1.00±0.06比1.07±0.06,t=-4.66),左侧顶上回和右侧中央后回fALFF值增加(左侧顶上回:1.14±0.07比1.07±0.07,t=5.68;右侧中央后回:1.08±0.05比1.01±0.05,t=5.22;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CSVD组双侧尾状核灰质体积均增加[右侧:(0.27±0.06)mm^(3)比(0.21±0.04)mm^(3),t=6.12;左侧:(0.27±0.05)mm^(3)比(0.22±0.04)mm^(3),t=6.67;均P<0.01],双侧尾状核(左侧:6.27±0.97比7.75±1.70,t=-7.33;右侧:3.12±0.97比4.18±0.95,t=-5.96)及右侧苍白球(14.11±4.14比19.99±4.03,t=-6.36)fALFF/灰质体积值均降低(均P<0.01)。(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右侧前扣带回fALFF与DS倒背呈正相关(R=0.348,P=0.013),左侧顶上回fALFF与PHQ-9评分(R=-0.308,P=0.029)和TMT时间差值(R=-0.360,P=0.012)均呈负相关,右侧中央后回fALFF与TMT-A时间存在负相关(R=-0.419,P=0.003);右侧尾状核灰质体积与TMT时间差值呈正相关(R=0.293,P=0.042),左侧尾状核灰质体积与AD-8评分呈负相关(R=-0.284,P=0.043);右侧尾状核(R=0.288,P=0.046)及右侧苍白球(R=0.290,P=0.045)的fALFF/灰质体积值均与VFT呈正相关。多重比较校正结果显示,仅右侧中央后回fALFF与TMT-A时间存在负相关(P假发现率校正=0.024)。结论CSVD患者双侧尾状核及右侧苍白球结构-功能耦合值降低,并与言语流畅性功能降低有关。本研究结果仍需在更大样本量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结构-功能耦合 静息态磁共振成像 灰质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菌移植调节肠源性雌激素及其代谢物组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李婉丽 戚雪平 +6 位作者 丛淑琪 张婉婷 张婷婷 汪生 方海明 文继月 王佳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3-1431,共9页
目的研究粪菌移植(FMT)对15种肠源性雌激素及其代谢物(EMs)组成的影响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高糖高脂联合低剂量CCl 4诱导NAFLD模型组(Model)、正常雌鼠粪菌移植... 目的研究粪菌移植(FMT)对15种肠源性雌激素及其代谢物(EMs)组成的影响及其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Control)、高糖高脂联合低剂量CCl 4诱导NAFLD模型组(Model)、正常雌鼠粪菌移植造模小鼠组(FMT)。造模17周后,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生化法检测肝功能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组织三酰甘油(TG)、肝组织总胆固醇(T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肝门静脉血清15种EMs含量,Pearson法分析疾病表型与肠源性EMs相关性。结果成功构建NAFLD模型,FMT组肝脏结构形态改善,肝功能、肝脂均较Model组显著下降;NAFLD小鼠肝门静脉血血清E1、E2及其2-,4-位代谢物较正常小鼠减少,而大多数16-,17-位代谢物(除16α-OHE1外)含量则较正常小鼠增多。相关性分析显示,ALT与E3、17-epiE3呈强正相关,与E1、E2、4-MeOE1、16α-OHE1呈强负相关;TC指标与17-epiE3呈强正相关,与E1、4-MeOE1、16α-OHE1呈强负相关。结论FMT通过恢复疾病状态下紊乱的肠源性EMs组成参与改善NAFLD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 雌激素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演变与应用:从历史发展到评估标准的改进
13
作者 董茜 胡晓 李琦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2-1028,共7页
自1989年被首次提出以来,NIHSS一直是卒中评估领域的核心工具。目前,该量表已成为评估卒中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本文全面回顾NIHSS的诞生与发展、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并介绍了5种改良版NIHSS,旨在优化NIHSS的学习路径,提升神经科医... 自1989年被首次提出以来,NIHSS一直是卒中评估领域的核心工具。目前,该量表已成为评估卒中严重程度的“金标准”。本文全面回顾NIHSS的诞生与发展、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并介绍了5种改良版NIHSS,旨在优化NIHSS的学习路径,提升神经科医师在临床中应用该量表的水平,并为NIHSS的改良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临床应用 量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脑炎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静 田仰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临床上以癫痫发作、运动障碍、行为改变、情绪障碍、认知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意识水平改变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AE可依据不同的致病...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临床上以癫痫发作、运动障碍、行为改变、情绪障碍、认知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意识水平改变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AE可依据不同的致病自身抗体分为不同的类型,大部分AE患者对免疫治疗均有反应。早期的规范免疫治疗是良好预后和防止复发的关键。近年来针对不同靶点的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热点,成为AE患者治疗新的选择。本文拟对AE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免疫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脑白质自由水变化
15
作者 胡杰 王欣 +3 位作者 郭媛媛 吕心怡 范思雨 田仰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5-1230,共6页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脑白质自由水(FW)及FW校正后的分数各向异性(FAt)分布特征,并探讨二者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合肥三家医院38例抗NMDAR脑炎患者和30例对照,采集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及神经心理评估结...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脑白质自由水(FW)及FW校正后的分数各向异性(FAt)分布特征,并探讨二者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合肥三家医院38例抗NMDAR脑炎患者和30例对照,采集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及神经心理评估结果。通过基于通道的空间统计方法比较两组间FW及FAt的分布差异,并分析二者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即刻回忆、延迟回忆、词语流畅性测试得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色词干扰测验中的色点识别和色字识别完成时间显著延长(均P<0.05)。弥散张量成像分析显示,病例组多个白质脑区存在显著的FW升高和FAt降低(均P<0.0001)。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显示,FW升高与颜色数字连线任务中的颜色交替数字顺序连线时间(P=0.044)及与纯数字顺序连线的差值(P=0.016)呈正相关,与语义流畅性得分呈负相关(P=0.002);FAt则与延迟回忆得分呈正相关(P=0.012),与色点识别(P=0.018)和色字识别(P=0.046)的完成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抗NMDAR脑炎患者白质纤维束中,FW显著升高,FAt显著降低,且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弥散张量成像 自由水 白质 认知功能 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病变与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杜静 吴铁妤 +2 位作者 严孙宏 席春华 汪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和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PD患者123例,应用年龄相关的白质改...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认知功能和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PD患者123例,应用年龄相关的白质改变(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量表评估患者头颅MRI影像学的脑白质病变程度,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WML组(46例),中重度WML组(77例);使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第三部分、Hoehn&Yahr(H-Y)分级量表评定运动症状及疾病严重程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PD的认知功能,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情绪状态,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状态。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症状、认知及情绪评分等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的WML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中重度WML组的高血压发生率(41.6%vs.23.9%,P<0.05)高于轻度WML组。中重度WML组的H-Y分级高于轻度WML组[2.5(1.5,3.0)vs.2.0(1.5,2.5),P<0.05],UPDRS-Ⅲ评分高于轻度WML组[(34.0±16.5)vs.(24.09±11.04),P<0.01]。此外,中重度WML组的MMSE评分低于轻度WML组[24.0(18.5,27.0)vs.26.0(23.8,27.0),P<0.01],Barthel得分亦低于轻度WML组[(77.4±17.4)vs.(83.5±1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ARWMC总分与HY及UPDRS-Ⅲ得分呈正相关,与年龄亦呈正相关。ARWMC总分与MMSE得分及Barthel评分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WML损害与认知障碍有相关性(回归系数β=1.072,95%CI=1.078~7.918,P=0.035)。结论:WML与PD运动障碍、认知功能损害及生活质量下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白质病变 运动障碍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M沉积强度对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小球超微结构及临床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璐 张晶晶 +3 位作者 闫奇奇 许雯婷 黎淮 王德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72-3178,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不同IgM沉积强度与肾小球超微结构病变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155例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IgM阴性(51例)、轻度(89例)和中度及以上沉积(15例)3组。比较3组间肾小球超微特征...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不同IgM沉积强度与肾小球超微结构病变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155例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IgM阴性(51例)、轻度(89例)和中度及以上沉积(15例)3组。比较3组间肾小球超微特征性结构、临床指标、MEST-C评分差异并分析与IgM沉积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与IgM阴性、IgM轻度沉积组相比,IgM中度及以上沉积组24 h尿蛋白水平、IgG沉积、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T)评分、足突融合(foot process effacement,FPE)程度更高,血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更低(P<0.05)。logistic结果显示FPE程度、T评分是IgM沉积强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IgM沉积强度与原发性IgAN患者FPE程度相关。FPE程度可协同临床病理评分更精准评估肾组织损伤及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IgM沉积 足突融合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对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闫军放 宗茜 +5 位作者 袁亮 黎淮 包婷 许雯婷 张丹凤 唐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52-2157,共6页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o,sKlotho)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PTx+AT患者86例,收集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术前及术后第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的血清校正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及sKlotho蛋白,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腰椎L1-L4骨密度。观察tPTx+AT术前及术后FGF23、sKlotho蛋白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8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如骨痛、皮肤瘙痒等明显改善;术后血钙、磷、iPTH、ALP及FGF23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血sKlotho在术后第5天时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1个月时sKlotho水平较术前升高约24.5%,此后sKlotho趋于稳定。术后腰椎L1-L4骨密度增加,至术后12个月最高。进一步分析显示,透析龄、SHPT持续时间、ALP、iPTH及FGF23与术前腰椎L1-L4 Z值呈负相关,sKlotho与术前腰椎L1-L4 Z值呈正相关。结论tPTx+AT可显著改善SHPT患者临床症状,调节钙磷代谢平衡,增加sKlotho、降低FGF23水平,是提高骨密度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 FGF23 骨密度 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PN1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9
作者 陶千山 薛婉莹 +5 位作者 谢蓓蓓 张青 王会平 翟志敏 秦慧 董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3-1488,1494,共7页
目的 探讨PTPN1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经医院初次诊断、治疗并行二代测序(NGS)检测的成人AML患者115例,收集包括疾病特征、治疗效果、长期预后、免疫细胞亚群以及白血病干细胞等数据,分析PTP... 目的 探讨PTPN1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经医院初次诊断、治疗并行二代测序(NGS)检测的成人AML患者115例,收集包括疾病特征、治疗效果、长期预后、免疫细胞亚群以及白血病干细胞等数据,分析PTPN11基因突变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初诊成人AML中PTPN11基因突变率为9.57%,突变位点主要发生在3号外显子区域,突变类型均为点突变。与PTPN11基因野生型组相比,PTPN11基因突变组首次诱导治疗期间早期病死率高(18.18%vs 4.00%,P=0.048),完全缓解率低(33.33%vs 67.71%,P=0.039),复发率高(83.33%vs 42.31%,P=0.043),中位总生存时间短(9月vs 20月,P=0.026),效应性T细胞比例低[(1.39±0.12)%vs(3.56±0.46)%,P=0.038],白血病干细胞比例高[(13.82±3.66)%vs(3.87±1.40)%,P=0.021]。结论 PTPN11基因突变是AML的不良预后标志物,该类患者早期病死率高、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高、中位总生存时间短,且体内效应性T细胞比例低、白血病干细胞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突变 PTPN1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欣 吴小三 +1 位作者 胡轶阳 张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是全球范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占我国全部卒中的80%以上。近20年来缺血性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增加了34.7%和33.5%。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是发病时间窗内急性...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是全球范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占我国全部卒中的80%以上。近20年来缺血性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增加了34.7%和33.5%。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是发病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也面临着出血转化的风险。出血转化作为AIS再通治疗的一项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静脉溶栓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特别是中重度AIS常伴随出血转化风险增加。探索可早期识别出血转化高风险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风险模型构建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与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该文对HDL-C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HDL 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疗 出血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