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程慢性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丽媛 刘亢亢 +6 位作者 储金华 杨林海 谢志伟 张坤龙 蔡华菊 吴正玉 王宁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1-88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进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判断疾病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近5年收治的ITP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按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慢性化进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判断疾病转归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近5年收治的ITP患儿初诊时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以上,按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病例328例,通过病历系统检索、门诊及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可能与ITP慢性化进程相关的临床指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评估其对ITP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28例ITP患儿中,新诊断ITP 208例(nITP,64%),持续性ITP 54例(pITP,16%),慢性ITP 66例(cITP,20%),1年内缓解率为7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发病前有感染史和/或预防接种史、抗核抗体、初诊淋巴细胞数(ALC)、治疗方案与患儿预后相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驱诱因、初诊治疗方案、ALC是儿童ITP慢性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初诊治疗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组较单独激素组治疗后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更短(P <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ALC联合前驱诱因诊断c ITP的曲线下面积高于ALC、前驱诱因单独诊断。ROC曲线结果显示,当淋巴细胞绝对值取值为3.80×109/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787),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65.53%(P <0.01),将其联合前驱诱因做双变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59,敏感性为77.61%,特异性为78.41%。结论:初诊治疗方案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降低ITP患儿慢性化的发生,且其疗效优于单独激素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更短);初诊淋巴细胞计数及前驱诱因均是儿童ITP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联合对预后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静脉丙种球蛋白 淋巴细胞绝对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