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会议记录档案单设门类管理的实践——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明明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87,共1页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均简称"医院")会议记录一般用于对医院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的人事任免、大额奖金的使用等问题而召开的正式会议。它真实地记录了会议的全貌,是医院各级领导研究医院发展的凭证和依据。医院自2002年...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均简称"医院")会议记录一般用于对医院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的人事任免、大额奖金的使用等问题而召开的正式会议。它真实地记录了会议的全貌,是医院各级领导研究医院发展的凭证和依据。医院自2002年筹建以来,室藏文书档案共3626件,而会议记录就达近2000件,且会议记录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医院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 记录档案 实践 管理 会议记录 人事任免 医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LT-2i临床心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葛学婉 吴妍 +1 位作者 郭沫 高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6,共6页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最初作为新型口服降糖药而研发上市。目前,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最初作为新型口服降糖药而研发上市。目前,已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为慢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都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然而心脏组织并不表达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SGLT-2i临床心血管获益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该综述拟概述SGLT-2i在临床试验中的心血管获益以及国内外HF指南的推荐建议,进一步阐述SGLT-2i介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心力衰竭 心血管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高中生隐性饥饿风险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汪珉骜 曹华科 +4 位作者 张宁 张宇辰 时宇航 裴阳 王静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6,共7页
目的预测安徽省高中生隐性饥饿风险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社会和学校对高中生及其家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帮助其改善膳食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0年9—12月期间抽取安徽省11个地级市共9336名高中... 目的预测安徽省高中生隐性饥饿风险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府、社会和学校对高中生及其家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帮助其改善膳食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0年9—12月期间抽取安徽省11个地级市共933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调查采用课题组自主编制的量表,由人口学信息调查表、隐性饥饿风险影响因素问卷以及高中生隐性饥饿风险评估量表3部分组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高中生隐性饥饿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9038份,隐性饥饿风险平均得分为(34.72±9.135)分,处于较低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现不规律饮食的频率”(β=-0.106)、“年级”(β=-0.073)、“存在挑食、偏食现象”(β=-0.034)、“食用油炸食品的频率”(β=-0.024)4个变量与隐性饥饿风险总分呈负相关,“进食水果的频率”(β=0.305)、“对三餐饭菜的满意程度”(β=0.169)、“一日三餐中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β=0.113)、“母亲文化程度”(β=0.064)、“运动出汗后有意识的补充微量营养素”(β=0.071)、“知道人体必需的营养素”(β=0.062)、“每天的日晒时间”(β=0.060)、“进食粗粮的频率”(β=0.088)、“每月花费在饮食上的大致费用”(β=0.065)、“每周的运动时长”(β=0.055)、“知道隐性饥饿与慢性疾病的关系”(β=0.040)、“生源地为城市”(β=0.043)、“男性”(β=0.031)、“父亲文化程度”(β=0.044)、“独生子女”(β=0.032)、“了解隐性饥饿”(β=0.032)、“发现自己处于隐性饥饿时的态度”(β=0.024)共17个变量与隐性饥饿风险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安徽省高中生整体存在较高的隐性饥饿风险,营养认知、生活习惯和饮食行为是影响隐性饥饿风险得分的三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饥饿 安徽省 高中生 微量营养元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鉴别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
4
作者 谢亮 秦甲霖 +5 位作者 吴瑞雪 向春锋 方鹏飞 寿晨锋 陈鸿 庞小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4-963,共10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模型鉴别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32例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患者。分析组间临床与传统影像指标的差异。通过3D-Slicer、Lifex等医学软件勾画并提取特征,... 目的建立并验证^(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模型鉴别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32例淋巴瘤及淋巴炎性增生的患者。分析组间临床与传统影像指标的差异。通过3D-Slicer、Lifex等医学软件勾画并提取特征,筛选特征,构建PET/CT影像组学Logistic回归模型及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模型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组间差异分析显示,年龄、CT_(mean)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在淋巴瘤与淋巴炎性增生患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PET/CT影像组学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4(95%CI:0.884~0.960)和0.863(95%CI:0.774~0.939)。基于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33(95%CI:0.889~0.969)和0.884(95%CI:0.792~0.964)。决策曲线分析(DCA)表明影像组学与临床联合模型具有最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PET/CT影像组学与临床特征联合模型在淋巴瘤与淋巴炎性增生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淋巴瘤 淋巴炎性增生 PET/CT ^(18)F-FDG 核医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内出血对大鼠伸直型膝关节挛缩的影响
5
作者 张全兵 朱得婷 +7 位作者 周云 阚秀丽 霍雷 张若希 肖晗 毛晶 李雪明 张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1-1386,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内出血对大鼠伸直型膝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成熟的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C组)不固定,饲养4周后处死。单纯固定组(M1组)左下肢膝关节伸直位固定4周后处死。出血固定组(M2组)取自体血注射膝关节腔后伸... 目的探讨关节内出血对大鼠伸直型膝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成熟的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其中对照组(C组)不固定,饲养4周后处死。单纯固定组(M1组)左下肢膝关节伸直位固定4周后处死。出血固定组(M2组)取自体血注射膝关节腔后伸直位固定4周后处死。运用关节活动度测量仪测量在一个标准力矩作用时各组膝关节活动度,挛缩程度由分离膝关节肌肉前后的活动度计算所得。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前方关节囊细胞数目和胶原沉积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前方关节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无翅型蛋白家族成员(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相较于C组,M1、M2组大鼠膝关节总挛缩和关节源性挛缩程度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2组总挛缩和关节源性挛缩程度重于M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C组,M1、M2组大鼠膝关节前方关节囊细胞数目增多,胶原沉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2组大鼠膝关节前方关节囊细胞数目升高及胶原沉积增加程度重于M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C组,M1、M2组大鼠前关节囊TGF-β1、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2组较M1组大鼠膝关节前方关节囊TGF-β1、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固定可导致关节挛缩,关节内出血加重了固定诱导的关节囊纤维化和关节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挛缩 纤维化 膝关节活动度 关节内出血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体外纯化蛋白分子的表面结构
6
作者 陈昭颖 方骁枫 +5 位作者 刘丹彦 陈梦琴 凌夕 赵洁旻 魏伟 吴育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99,共7页
目的以课题组纯化获得的蛋白样本为观察对象,对比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的观察结果,并总结AFM观察生物大分子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将蛋白样本使用PBS稀释... 目的以课题组纯化获得的蛋白样本为观察对象,对比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的观察结果,并总结AFM观察生物大分子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将蛋白样本使用PBS稀释至15 nmol·L^(-1),分别固定于载玻片、硅片和云母片上烘干,制成固相观察样本,SEM样本在观察前镀铂,使用AFM及SEM观察蛋白质表面结构,计算样本高度,对比结果差异。结果带正电的蛋白样本在观察时由于AFM探针的斥力会向右偏移;云母片能很好地消除蛋白正电荷从而避免样本移动;PBS能为蛋白样本提供良好的稳定环境,但PBS盐结晶会干扰探针运行和成像清晰度;SEM样本需要镀铂后观察,无法达到AFM的精度。结论使用AFM和SEM均可在体外环境直接观察蛋白质结构,AFM能提供更高精度的观察结果;在蛋白样本稳定性允许的情况下首选超纯水为溶剂载体,乙醇等挥发性液体也可作为溶剂载体,AFM的应用可为药理学生物大分子互作研究提供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受体结构 蛋白质体外结构 超微结构 云母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通过改善炎症和氧化应激缓解番泻叶诱导小鼠腹泻的机制
7
作者 周晴 吴嘉敏 +8 位作者 郭沫 赵耀宇 黄磊 葛菲 杨磅礴 秦远远 王宇 郭军 高杉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06-1914,共9页
目的探究大蒜素对番泻叶致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洛哌丁胺阳性对照组(2 mg·kg^(-1))、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6、12、18 mg·kg^(-1))。除空白组外,... 目的探究大蒜素对番泻叶致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洛哌丁胺阳性对照组(2 mg·kg^(-1))、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6、12、18 mg·kg^(-1))。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番泻叶水提物灌胃的方法复制小鼠腹泻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后,以稀便率、腹泻指数、5 h内不同时间点累计稀便次数和小肠推进率作为腹泻指标。ELISA检测血清中TNF-ɑ、IL-6含量;Griess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比色法检测回肠和结肠组织中SOD、CAT活性和MDA含量;HE染色法及RT-qPCR评估回肠和结肠组织屏障病理变化及相关mRNA表达情况。结果大蒜素可改善番泻叶致腹泻小鼠腹泻症状,降低稀便率、腹泻指数、5 h内不同时间点累计稀便次数和小肠推进率,保护小鼠肠道黏膜,降低血清TNF-ɑ、IL-6及肠组织MDA含量,升高血清NO含量及肠组织SOD、CAT活性,上调肠组织中AQP1、AQP4及ZO-1的mRNA表达。结论大蒜素对番泻叶诱导的小鼠腹泻有明显的实验治疗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升高NO含量、上调水通道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腹泻 番泻叶 抗炎 抗氧化 水通道蛋白 紧密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UT1依赖性的糖酵解在右美托咪定减轻HK-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损伤中的作用
8
作者 丁威 陶文辉 +7 位作者 吴雨乐 吴剑霄 郭婧怡 谢丽芳 樊炳乾 谷雪松 李洋 胡宪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450,共7页
目的评价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依赖性的糖酵解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减轻人肾小管上皮(human kidney-2,HK-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中的作... 目的评价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依赖性的糖酵解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减轻人肾小管上皮(human kidney-2,HK-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复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Dex组(I/R+Dex组)。检测肌酐(Cr)和尿素氮(BUN),GLUT1和糖酵解关键酶HK2、PFKFB3蛋白水平。HK-2细胞随机分为7组(n=6),对细胞进行OGD/R,过表达或干扰GLUT1,以及Dex、2-DG等处理,通过CCK-8、LDH反映细胞损伤程度,乳酸和细胞外酸化率(ECAR)评估糖酵解水平,qRT-PCR检测IL-6和TNF-α反映炎症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LUT1、HK2、PFKFB3水平。结果Dex改善了组织和细胞损伤(P<0.05),抑制了OGD/R诱发的乳酸和ECAR上升以及GLUT1、HK2、PFKFB3的高表达(P<0.05)。体外实验表明GLUT1敲低后改善了OGD/R诱发的HK-2细胞损伤,降低了乳酸和ECAR水平,GLUT1、HK2、PFKFB3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而在敲低GLUT1基础上加用Dex处理后对以上指标均无影响。过表达GLUT1能消除Dex的保护作用,逆转Dex对GLUT1、HK2、PFKFB3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Dex通过抑制GLUT1依赖性糖酵解减轻了OGD/R诱发的HK-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氧糖剥夺-复氧复糖 糖酵解 右美托咪定 肾小管上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构建减重代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方案 被引量:5
9
作者 史潇 翁慧 +2 位作者 於克伟 张永鸿 吴德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0,共5页
目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构建减重代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方案,为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减重代谢术后自我管理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自我管理体验相关质性研究文献,在筛选及提取文献内容后基于IM... 目的: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构建减重代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方案,为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减重代谢术后自我管理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自我管理体验相关质性研究文献,在筛选及提取文献内容后基于IMB模型构建方案初稿。于2023年4月—5月运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后修订并最终确定方案终稿。结果: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3.7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和0.930,第2轮专家函询方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32和0.382(P<0.001)。最终形成包括4个框架维度、8个分维度和41项具体内容的减重代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方案。结论:构建的减重代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临床适用性,可为提升此类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代谢手术 IMB模型 自我管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PANDAR在肾癌中的表达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露 李一帆 +6 位作者 何韬 胡佳 刘家驹 桂耀庭 杨尚琪 毛向明 来永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PANDAR在肾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肾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提取48对组织(肾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总RNA,经逆转录获得c DNA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PANDAR表达量,分析正常...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PANDAR在肾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肾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提取48对组织(肾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总RNA,经逆转录获得c DNA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PANDAR表达量,分析正常组织与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结果肾癌组织中PANDAR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P<0.001),标本中共有38例(79.17%)肾癌标本PANDAR表达下调,癌组织中PANDAR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和AJCC分级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肾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PANDAR低表达组患者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 PANDAR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且和肾癌TNM、AJCC分级和预后相关,提示其有作为肾癌标志物应用于临床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肿瘤分期 长链非编码RNA PAND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的环境污染物多世代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新怡 夏启明 +4 位作者 刘梦可 詹洪迪 陈中豪 马瑞 王牧笛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80,共18页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对于环境污染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对生态和人类产生问题的研究也日益重要。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有一种使用率非常高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秀丽线虫,C aenorhabditis el...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们对于环境污染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对生态和人类产生问题的研究也日益重要。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有一种使用率非常高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简称秀丽线虫,C aenorhabditis elegans),具有获得渠道便利、生长维持简单、生存周期短、易于观察、与人类基因组高度相似等优点。在环境毒理学实验中,可以利用不同缺陷型品系的秀丽线虫进行环境污染物的多世代毒性效应研究,其中进行毒理表型分析有寿命、发育、产卵、运动行为等实验终点。除此之外,可利用高敏感多组学对暴露于污染物的线虫进行基因分析,达到全面解读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以及作用机制。本文重点叙述了亲本单代暴露、连续多代暴露、隔代暴露、间接暴露于重金属、纳米材料、有机物等环境中持久存在的污染物对秀丽线虫产生的毒性影响,归纳了每种环境污染物及4种暴露方式对线虫亲代和子代造成毒效应的机制,如DNA损伤、氧化应激、生殖毒性、代谢损伤以及神经损伤等。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每种污染物产生的毒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与自身理化性质有关。最后,论文提出此后秀丽线虫在环境毒理学中的研究关键以及重点,其中包括:环境污染物诱导秀丽线虫毒效应的分子机制,如毒性物质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调控等;秀丽线虫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暴露于污染物对发育、寿命等的影响;综合考虑实验条件,如暴露介质不同、暴露环境温度和湿度不同以及样品制备和统计分析方法不同造成的误差等。综合现实意义来看,未来的研究应利用秀丽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继续深入探索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的分子机制,结合实际条件应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标准化实验方法为环境保护和毒性物质评估提供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物 秀丽隐杆线虫 多世代毒性 模式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和SPOC的翻转课堂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资源构建及教学探索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宝珠 范引光 +4 位作者 周浩月 曹钕威 储修杰 蒋艮萍 叶冬青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4-767,共4页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方法学课程,能够有效地对医学实践和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获得正确的推断结论[1-3]。统计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具有一定难度。目前该课程常见的教学方式是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学生被动地听讲,缺乏师...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方法学课程,能够有效地对医学实践和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获得正确的推断结论[1-3]。统计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具有一定难度。目前该课程常见的教学方式是以讲授为基础的教学,学生被动地听讲,缺乏师生间的互动、课外材料的阅读以及实践操作的强化,在激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改善学习效果上都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亟待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近年来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创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翻转课堂教学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调整了传统课堂内外的时间,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看视频、阅读参考书籍和同学之间讨论自主学习,而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答惑解疑。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和时间,实现个性化的学习[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统计学 参考书籍 课堂内外 翻转课堂 实践和研究 教学探索 自主学习 解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纠纷对医学生影响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桂林 董捷 +5 位作者 李艳 张凯利 韩亚飞 路洋 吴德敏 葛健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对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影响,了解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安徽医科大学2011级和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习阶段的2011...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对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影响,了解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方法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安徽医科大学2011级和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习阶段的2011级医学生与刚入学半年的2014级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有差异;医疗纠纷对医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职业规划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等方面。实习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大多都有不愉快的经历,部分实习医生在当下医疗环境下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结论医疗纠纷已经对医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了减少这种负面影响,需要从社会、媒体、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医学生 人文素养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的临床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晓敏 余良辰 +2 位作者 余锋 王国平 胡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03-2006,共4页
分析362例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实验(TOAST)病因分析中,心源性栓塞型最常见。累及部位中,颈内动脉系统最多见。根据改良Rankin(mRS)评分,预后良好组(mRS≤2分)157例、预后不良组(mRS≥3分)205例。两... 分析362例急性脑梗死行机械取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实验(TOAST)病因分析中,心源性栓塞型最常见。累及部位中,颈内动脉系统最多见。根据改良Rankin(mRS)评分,预后良好组(mRS≤2分)157例、预后不良组(mRS≥3分)205例。两组年龄、合并高血压、病变累及血管、入院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及颅内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病变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出院时NIHSS评分高、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p-STAT3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闻照凤 黄绮堂 +4 位作者 胡泉泉 李雨 朱俊 王弦 李延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161,168,共6页
目的 探讨p-STAT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8例DLBCL组织中p-STAT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over... 目的 探讨p-STAT3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8例DLBCL组织中p-STAT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228例DLBCL中,p-STAT3阳性92例,ECOG-PS评分>1分者88例(P<0.001)、结外累积部位>1分者47例(P=0.012)、Ann Arbor分期Ⅲ+Ⅳ期者99例(P<0.001)、LDH水平>正常者63例(P<0.001)、IPI评分3~5分者69例(P<0.001)、疾病进展者71例(P<0.001)、CD68高表达者85例(P<0.001)、CD163高表达者102例(P<0.001)、non-GCB型61例(P<0.001)、BCL-2阳性者33例(P<0.001)。IPI评分0~3分的p-STAT3阳性DLBCL患者的OS和PFS明显缩短(P<0.001)。结论 p-STAT3表达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且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P-STAT3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原发性胃肠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慧 张荣昊 +3 位作者 黄琦 吴婧婧 陈玮 张明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0-964,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PGIMCL)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收集1983—2015年间诊断为PGIMC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生存信息并加以整理。采用Kaplan-Meier函数绘制总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 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PGIMCL)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收集1983—2015年间诊断为PGIMC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生存信息并加以整理。采用Kaplan-Meier函数绘制总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个临床要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20名患者,其中老年男性多见,原发部位多集中在肠道。高龄(OS:HR=2.210,95%CI为1.646~2.968,P<0.001;CSS:HR=2.024,95%CI为1.437~2.852,P<0.001)、Ⅲ/Ⅳ(OS:HR=1.397,95%CI为1.065~1.833,P=0.016;CSS:HR=1.935,95%CI为1.391~2.692,P<0.001)、原发于胃(OS:HR=1.599,95%CI为1.205~2.121,P=0.001;CSS:HR=1.516,95%CI为1.079~2.130,P=0.017)的PGIMCL患者OS和CSS不佳。女性OS略长于男性(HR=1.390,95%CI为1.013~1.908,P=0.041)。结论年龄、原发部位、临床分期是影响PGIM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套细胞淋巴瘤 SEER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腱止点性腱病临床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宏云 +32 位作者 徐翰林 白露 常非 陈世益 陈万 方真华 桂鉴超 郭秦炜 胡跃林 华英汇 黄海晶 焦晨 李棋 李文翠 梁晓军 芦浩 鹿亮 苗旭东 曲家富 宋卫东 唐康来 陶旭 王志坚 王雪松 魏民 魏世隽 相大勇 徐海林 杨茂伟 詹俊锋 张奉琪 赵峰 朱永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9-833,共5页
背景:跟腱止点性腱病是临床常见的跟腱损伤。目前临床上无论在损伤机制与病理,还是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均尚无统一观点。因此,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组织在足踝及肌腱疾病领域内有代表性的专家共同编写了跟腱止... 背景:跟腱止点性腱病是临床常见的跟腱损伤。目前临床上无论在损伤机制与病理,还是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均尚无统一观点。因此,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组织在足踝及肌腱疾病领域内有代表性的专家共同编写了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专家共识。方法:34位运动医学及足踝外科领域专家共同参与本共识的编写。共识形成方式参照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首先由34名专家分别组成10个小组,对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十个相关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归纳,并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等级评定,之后形成草案。在之后召开的专家共识会议上对10个问题分别进行陈述,对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以及无记名投票。投票同意超过50%则共识得以通过。专家共识的推荐强度按投票同意的百分比进行区分:51%~74%,意见一致;75%~99%,强一致;100%,完全赞同。结果:在所有10条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条目中,8条达到了强一致(75%~99%),2条达到了完全赞同(100%)。结论:本专家共识聚焦于跟腱止点性腱病的概念、病因、病理和临床诊疗方案,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止点性腱病 诊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CTA)及共聚焦激光检眼镜(cSLO)眼底成像对脉络膜破裂伤患者检查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鲍宁 蒋正轩 陶黎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及共聚焦激光检眼镜(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 cSLO)眼底成像对脉络膜破裂伤患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及共聚焦激光检眼镜(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 cSLO)眼底成像对脉络膜破裂伤患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脉络膜破裂伤患者12例12眼的资料。应用cSLO和OCTA对患者进行视网膜脉络膜成像,获取图像后重点分析视网膜无血流层(avascular complex,AC)、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horiocapillaris,CC)及脉络膜层,以AC、CC层出现异常血管影像为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依据。结果分析收集的图像可以发现脉络膜破裂伤多呈现与视盘平行的条形病灶(10眼);部分病例伴有新生血管(7眼),多位于AC层,CC层少见。在OCTA图像中视网膜色素上皮断裂最大直径为(1158.8±364.0)μm,cSLO红光眼底成像处相应位置病变边缘距离为(1184.3±350.2)μ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P>0.05),OCTA与cSLO眼底成像对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的检查结果一致。cSLO红光眼底成像中标识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面积为(2.83±0.77)mm^2,OCTA显示的CC层中标识出脉络膜毛细血管缺损面积为(3.63±1.02)mm^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5)。7例患者损伤区内AC层出现异常血管影像,其中6例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明显消退,但患者视力提高不明显。结论OCTA与cSLO眼底成像可以准确地反映外伤致脉络膜破裂伤情况,能够指导治疗,由于是无创检查,在随访过程中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破裂 外伤 共聚焦激光检眼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欣 吴小三 +1 位作者 胡轶阳 张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是全球范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占我国全部卒中的80%以上。近20年来缺血性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增加了34.7%和33.5%。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是发病时间窗内急性...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是全球范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占我国全部卒中的80%以上。近20年来缺血性卒中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增加了34.7%和33.5%。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是发病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但也面临着出血转化的风险。出血转化作为AIS再通治疗的一项严重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静脉溶栓在临床的推广应用,特别是中重度AIS常伴随出血转化风险增加。探索可早期识别出血转化高风险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风险模型构建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与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该文对HDL-C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HDL 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疗 出血转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抑制HuH-7细胞的Hippo/YAP通路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新梅 李利利 +2 位作者 张傲 邓洁 杨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 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人肝癌HuH-7细胞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是否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TGF-β1 (9 pmol·L^(-1))或MST1/2抑制剂XMU-MP-1 (5、10μmol·L^(-1))刺激HuH-7细胞,... 目的 探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人肝癌HuH-7细胞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是否通过Hippo/YAP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方法 采用TGF-β1 (9 pmol·L^(-1))或MST1/2抑制剂XMU-MP-1 (5、10μmol·L^(-1))刺激HuH-7细胞,用Sal B(50μmol·L^(-1))处理HuH-7细胞。用CCK-8和E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YAP和TAZ的表达和分布,用Western blot检测p-MST1、MST1、p-YAP、YAP、p-TAZ、TAZ和CTG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al B抑制了TGF-β1或XMU-MP-1刺激的HuH-7细胞的增殖。同时,Sal B抑制了TGF-β1刺激的HuH-7细胞的迁移。值得注意的是,与XMU-MP-1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不同,XMU-MP-1在本实验中不能明显促进HuH-7细胞的迁移。此外,Sal B可上调p-MST1、MST1、p-YAP、p-TAZ的蛋白表达,降低YAP、TAZ、CTGF的表达。结论 Sal B抑制HuH-7细胞的作用可能与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HuH-7 肝癌 Hippo/YAP TGF-Β1 XMU-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