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地区成人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M抗体测定 被引量:6
1
作者 黄隽敏 徐爱晖 +1 位作者 王明丽 黄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检测合肥地区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患者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帮助。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133例成人AURI患者进行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目的检测合肥地区成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患者血清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帮助。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133例成人AURI患者进行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Ⅰ、Ⅱ、Ⅲ)特异性IgM抗体进行检测。同时设计健康对照组。结果在133例患者标本中有122例被检出1种相关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91.7%),其余11例(8.3%)为2种抗体阳性。其中FluA 51例(38.3%);FluB 21例(15.8%);RSV 34例(25.6%);ADV 14例(10.5%);PIV 13例(9.8%);FluA、FluB的流行季节性较明显,在2006年12月-2007年2月有一高峰,而RSV、ADV和PIV无明显的季节性。复合感染以FluA+FluB为主,共6例;其次为ADV+RSV3例;FluA+PIV-Ⅰ、Ⅱ、Ⅲ例;FluB+PIV—Ⅰ、Ⅱ、Ⅲ例。结论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合肥地区成人AURI的常见病原体,流感病毒的季节性较明显,以冬季流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志仁 胡杰贵 孙耕耘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脉冲振荡法(IOS)对62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COPD患者黏性阻力较健康组明显增高,COPD组呼吸阻抗指标中Fres...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脉冲振荡法(IOS)对62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COPD患者黏性阻力较健康组明显增高,COPD组呼吸阻抗指标中Fres、R5、R20、R5 R20与FEV1 /FVC、FEV1 (%pred)、Vmax50 (%pred)、Vmax25 (%pred)、MMEF(%pred)均呈显著负相关,而X5 则与它们呈正相关,Fres与FEV1 (%pred)的相关性最强,Fres诊断COPD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为R5、X5。结论 IOS法测定COPD患者呼吸阻抗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有显著的相关性,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诊断 气道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脑卒中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9期3524-3527,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导致睡眠障碍的疾病。相关研究表明,OSAHS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探讨了OSAHS与脑卒中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内在机制,总结OSAHS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治疗...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导致睡眠障碍的疾病。相关研究表明,OSAHS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探讨了OSAHS与脑卒中关联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及内在机制,总结OSAHS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卒中 正压呼吸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呼吸道受累的复发性多软骨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先纬 高金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复发性多软骨炎(RP)呼吸道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道受累RP患者临床表现、肺功能测定、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的特点。结果30例呼吸道受累患者的症状有咳嗽、咳痰、声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和发热等。16例行肺功... 目的研究复发性多软骨炎(RP)呼吸道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道受累RP患者临床表现、肺功能测定、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的特点。结果30例呼吸道受累患者的症状有咳嗽、咳痰、声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和发热等。16例行肺功能测定,其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流速容量环显示呼气峰流速下降,呼气相平台形成。28例行胸部CT检查,气道狭窄23例、气管壁增厚18例。22例行支气管镜检查,正气道狭窄18例、左(右)主支气管狭窄14(13)例、软骨环消失10例、气道塌陷6例,气道内结节样新生物2例。结论呼吸道受累是RP病情严重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测定是一项能早期发现RP呼吸道受累的高敏感性的检查,胸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对评价RP患者的气道受累情况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软骨炎 呼吸功能不全 支气管镜检查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急性呼吸衰竭时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胡杰贵 陈自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5期560-561,共2页
1989年8月~1995年5月间对12例因误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治疗均获得显著效果。其中2例因痰液栓塞引起肺不张,经1次治疗后肺即复张,1例进行性低氧血症,经治疗后24h复查血气... 1989年8月~1995年5月间对12例因误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治疗均获得显著效果。其中2例因痰液栓塞引起肺不张,经1次治疗后肺即复张,1例进行性低氧血症,经治疗后24h复查血气PaO2提高了5.3kPa。另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我们认为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技术用于呼吸急症管理范围在逐渐扩大,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纤维支气管镜 急性 灌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薇 孙耕耘 +4 位作者 王胜 熊玲玲 朱春冬 李春颖 周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67-1771,共5页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从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阻肺模型组、阿奇霉素治疗组,每组6只。通过烟熏及大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从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阻肺模型组、阿奇霉素治疗组,每组6只。通过烟熏及大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通气功能。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支气管肺组织中MUC5ac和Toll样受体4(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HE染色结果符合慢阻肺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损伤程度显著减轻。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明显下降,大鼠BALF中IL-8、IL-17、TNF-α含量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中MUC5ac和TL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肺功能的下降减轻,大鼠BALF中IL-8、IL-17、TNF-α含量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P<0.05),肺组织中MUC5ac和TL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慢阻肺模型大鼠BALF中IL-8、IL-17和TNF-α水平,抑制肺组织内MUC5ac和TLR4蛋白表达,通过减轻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来达到防治慢阻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阿奇霉素 气道炎症 气道黏液高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4例慢性咳嗽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测定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志仁 胡杰贵 +2 位作者 孙耕耘 张世瑗 徐桂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 34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疑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 ,吸入磷酸组织胺做支气管激发试验 ,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全部 2 34例患者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134例 ,阳性...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 34例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疑诊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 ,吸入磷酸组织胺做支气管激发试验 ,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全部 2 34例患者中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134例 ,阳性率 5 7 3% ,其中男性 6 7例 ,女性 6 7例。气道高反应性程度分布 :极轻度 5 1例 ,占 38 1% ;轻度 5 3例 ,占 39 5 % ;中度 19例 ,占 14 2 % ;重度 11例 ,占 8 2 %。结论 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 ,经常规抗生素和止咳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及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 ,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气道高反应性 测定 诊断 支气管激发试验 磷酸组织胺吸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应灯 孙耕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0-78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灯盏花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RPMVEC)的形态、单层通透性、F 肌动蛋白 (F actin)的影响和灯盏花素干预后的变化 ,F actin用流...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灯盏花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RPMVEC)的形态、单层通透性、F 肌动蛋白 (F actin)的影响和灯盏花素干预后的变化 ,F 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PAF浓度大于 0 1mg·L-1作用 4 8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 10mg·L-1PAF 12 0min内可使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 actin解聚 ,灯盏花素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 ①PAF引起RPMVE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PAF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 actin解聚密切相关。③灯盏花素可抑制PAF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和F actin下降 ,对PAF引起的RPMVEC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F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单层通透性 F-肌动蛋白 损伤 灯盏花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表达载体的构建、体外表达及初步纯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素梅 王雪 +5 位作者 胡若磊 朱华庆 熊江霞 周青 桂淑玉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hESM 1)表达载体的构建、体外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初步纯化。方法 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 ,用反转录 PCR扩增出hESM 1的cDNA。插入质粒 pET 2 8b中构建成表达载体 ,转化入大肠杆菌BL 2 1,经IPT... 目的 探讨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hESM 1)表达载体的构建、体外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初步纯化。方法 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 ,用反转录 PCR扩增出hESM 1的cDNA。插入质粒 pET 2 8b中构建成表达载体 ,转化入大肠杆菌BL 2 1,经IPTG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用电洗脱的方法初步纯化。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所构建质粒为含hESM 1的重组质粒 ,经SDS PAGE分析证实获得产物为分子量 2 3 80 8u的融合蛋白 ,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2 4%。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hESM 1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体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HepG2细胞分化和降低软琼脂克隆形成 被引量:8
10
作者 谢斌 左莉 +6 位作者 江志奎 徐大林 朱华庆 周青 胡若磊 桂淑玉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分化、软琼脂克隆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TRA处理HepG2,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甲胎蛋白(AFP)等分化指标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ATRA对He...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分化、软琼脂克隆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TRA处理HepG2,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甲胎蛋白(AFP)等分化指标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分析ATRA对HepG2增殖的影响;软琼脂培养法观察HepG2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骨桥蛋白(OPN)表达变化。结果ATRA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分化,使代表肝细胞恶变的γ-GT比活力、AFP分泌量明显下降。ATRA可降低HepG2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并使OPN表达减少。结论ATRA是HepG2有效的分化诱导剂,并可抑制HepG2增殖,其分子机制可能与OPN表达减少有关,为ATRA诱导分化治疗肝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药理学 细胞分化 肝细胞/药物疗法 全反式维甲酸 软琼脂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LPS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秀娟 孙耕耘 +1 位作者 尤青海 张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5-969,共5页
目的探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RPMVEC)炎症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 目的探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RPMVEC)炎症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RPMVEC基础上,Western blot法检测CREB磷酸化CREB水平,伊文思蓝-白蛋白法检测RPMVEC通透性。结果 LPS刺激RPMVEC后,CREB中Ser133位点磷酸化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地增加,30 min时达到峰值,120 min仍未降至正常水平,加入10μmol·L-1V5681(PKA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共孵育后,CREB磷酸化几乎被完全抑制,RPMVEC单层通透性明显增加。结论 LPS能诱导RPMVEC中CREB快速磷酸化,PKA通路介导上述过程,CREB在LPS致RPMVEC炎症损伤过程中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蛋白激酶A 脂多糖 肺微 血管内皮细胞 大鼠 通透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大鼠肺内SP阳性纤维的变化和Fos蛋白表达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正梅 贾友苏 +1 位作者 贾雪梅 费广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6-530,共5页
为探讨P物质(SP)和Fos蛋白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对照大鼠和哮喘大鼠肺内SP免疫阳性纤维的分布变化及Fos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可观察到SP阳... 为探讨P物质(SP)和Fos蛋白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对照大鼠和哮喘大鼠肺内SP免疫阳性纤维的分布变化及Fos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可观察到SP阳性纤维分布于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和肺血管壁内,但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内少见SP阳性纤维。哮喘组大鼠肺内SP阳性纤维的数量及分布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肺内支气管到终末细支气管均有较密集的SP阳性纤维呈束走行;且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壁内也出现了SP阳性纤维。哮喘组大鼠肺内SP阳性纤维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2)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肺内几乎不表达c-fos基因,但在哮喘组大鼠肺内可观察到许多Fos阳性细胞,这些细胞主要为炎性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上结果表明,肺内SP阳性纤维增生及c-fos基因表达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c-fos 哮喘 免疫组织化学反应 大鼠 FOS蛋白 阳性纤维 形态学研究 SP 鼠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哮喘动物模型支气管平滑肌MLC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桂淑玉 王勇生 +4 位作者 李永怀 周青 胡向阳 吴强 汪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72-875,共4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XM)对哮喘动物模型支气管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的影响,探讨MLCK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以卵蛋白(OVA)诱发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地塞米松...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XM)对哮喘动物模型支气管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的影响,探讨MLCK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以卵蛋白(OVA)诱发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地塞米松组大鼠于每次激发前1h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5mg·kg-1。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分析三组大鼠支气管平滑肌中MLCK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显示DXM组大鼠支气管平滑肌MLCK的表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免疫印迹法检测也表明哮喘模型组大鼠smMLCK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地塞米松组。结论MLCK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地塞米松通过下调哮喘大鼠支气管平滑肌MLCK表达,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支气管哮喘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活性调控与细胞炎性损伤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应灯 孙耕耘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55-858,共4页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Gprotein coupledreceptorki nases,GRKs)不仅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 (GPCR)磷酸化、介导受体脱敏 ,使信号效应降低或消失 ,而且也调节G蛋白和靶细胞骨架 ,同时它还受到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肌动蛋白和细胞...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 (Gprotein coupledreceptorki nases,GRKs)不仅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 (GPCR)磷酸化、介导受体脱敏 ,使信号效应降低或消失 ,而且也调节G蛋白和靶细胞骨架 ,同时它还受到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肌动蛋白和细胞内第二信使钙离子等调节。组织细胞表面存在多种GPCR如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组胺受体、凝血酶受体等 ,介导炎性介质所致细胞损伤的信号转导作用。GRKs磷酸化GPC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s) G蛋白偶联受体(GPCR) 炎性介质 细胞损伤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合并AECOPD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扬 李威 +3 位作者 王左敏 孙耕耘 周平 韩晓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牙周状况、肺功能状况和血清IL-6、IL-8的水平及两种疾病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32例符合条件的慢性牙周炎合并AECOPD的患者记为AECOPD+P组;32例健康人记为H组,32例...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牙周状况、肺功能状况和血清IL-6、IL-8的水平及两种疾病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32例符合条件的慢性牙周炎合并AECOPD的患者记为AECOPD+P组;32例健康人记为H组,32例符合条件的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记为P组;32例符合条件的单纯AECOPD的患者记为AECOPD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并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与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 AECOPD+P组附着水平(AL)明显低于P组(P<0.000 1);AECOPD+P组肺功能指标明显低于AECOPD组(P<0.05);AECOPD+P组较H组、P组、AECOPD组的血清IL-6与IL-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0 1);P组和AECOPD组较H组的血清IL-6与IL-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0 1)。结论 IL-6和IL-8可能与慢性牙周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机制有关,两种疾病可能互相影响,加重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IL-6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昼夜节律性变化与夜间哮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费广鹤 刘荣玉 周江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5-688,共4页
目的 探讨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昼夜节律性变化与夜间哮喘发病机制和昼夜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15例正常人和 15例夜间哮喘病人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 ,哮喘病人中急性发作期 8例 ,缓... 目的 探讨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昼夜节律性变化与夜间哮喘发病机制和昼夜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15例正常人和 15例夜间哮喘病人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 ,哮喘病人中急性发作期 8例 ,缓解期 7例。 2 4h内按 12个时间点采集唾液样本 ,夜间取样时光照强度控制在 5 0lx之内。结果  3组间游离皮质醇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游离皮质醇 2 4h平均水平均降低 (P <0 0 1) ;振幅减小 (P <0 0 5 ) ;峰值相位(acrophase)延迟 (P <0 0 1,P <0 0 5 )。 3组间游离松果体素水平差异亦具有显著性 (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病人松果体素水平基线值 ,振幅和峰值皆降低(P <0 0 5orP <0 0 1) ;急性发作期峰值相位延迟 (P <0 0 5 )。凌晨 4点游离皮质醇水平分别与占FEV1预计值 %和占PEF预计值 %正相关 (r =0 5 3 ,P <0 0 5 ;r =0 5 5 ,P<0 0 5 ) ,游离松果体素水平与占PEF预计值 %呈正相关 (r=0 5 2 ,P <0 0 5 )。昼夜占PEF预计值 %差值和夜间出现症状或憋醒次数呈正相关 (r =0 62 5 ,P <0 0 5 )。结论 唾液中游离皮质醇和松果体素水平的昼夜节律性改变参与夜间哮喘的发病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 唾液 皮质醇 松果体素 昼夜节律 夜间哮喘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HPR体外诱导A549细胞凋亡与Bcl-2家族蛋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玲 桂淑玉 +6 位作者 李庆 谢斌 何苇 左莉 周青 陈飞虎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研究4-HPR对肺腺癌细胞A549体外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MTT法观察4-HPR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4-HPR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4-HPR抑制... 目的研究4-HPR对肺腺癌细胞A549体外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MTT法观察4-HPR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4-HPR诱导A549细胞凋亡作用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4-HPR抑制A549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4-HPR诱导A549细胞凋亡,凋亡过程伴随Bcl-2、Bcl-xS/L表达下降,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4-HPR可明显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通过降低Bcl-2和Bcl-xS/L促进A549细胞凋亡,为进一步探讨4-HPR治疗肺腺癌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 肿瘤 肺肿瘤 腺癌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梦醒 桂淑玉 +4 位作者 何苇 李庆 周青 陈飞虎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4-678,共5页
目的研究新合成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衍生物[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3种浓度的ATRA衍生物和ATRA(1、5、10mg/L)分别处理A549细胞1、2、3、7d,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观察该ATR... 目的研究新合成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衍生物[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3种浓度的ATRA衍生物和ATRA(1、5、10mg/L)分别处理A549细胞1、2、3、7d,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观察该ATRA衍生物对A549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TRA衍生物处理组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分别为9.1%、17.8%、47.0%;抑制率亦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分别为18.1%、20.6%、40.4%、83.4%。10mg/LATRA衍生物可明显诱导A549细胞凋亡,凋亡率达到40.9%,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峰较对照组明显提前,凋亡过程伴随Bcl-2表达下降,而Bax、Bak、酶原形式的Caspase-3、p53、NF-κB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TRA衍生物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流式细胞术 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在肺癌的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邓静静 徐爱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823-182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在肺癌的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患者88例、肺炎患者31例以及来自本院体检中心...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在肺癌的诊断及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癌患者88例、肺炎患者31例以及来自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者41例,分别作为肺癌组、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患者入院时、健康者体检第1天时血清GDF-15水平,同时收集肺癌组患者吸烟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HGB)、前清蛋白(PA)、乳酸脱氢酶(LDH)]、病理学特征(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收集肺炎组、肺癌组患者血清GDF-1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绘制其诊断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连续2个化疗周期后肺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其血清GDF-15水平,分析血清GDF-15水平评估不同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肺炎组、肺癌组血清GDF-15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清GDF-15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体质指数≥24 kg/m^2肺癌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高于体质指数<24 kg/m^2者,合并糖尿病肺癌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高于无糖尿病者,血清HGB水平低于正常的肺癌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高于血清HGB水平正常者(P<0.05)。T_(1~2)期肺癌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低于T_(3~4)期者(P<0.05)。血清GDF-15水平诊断肺癌的截断值为1 199.05 ng/L,其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71.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774,0.910)],约登指数为0.492。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诊断肺癌的AUC分别为0.630[95%CI(0.537,0.717)]、0.720[95%CI(0.631,0.799)]和0.654[95%CI(0.561,0.739)]。血清GDF-15水平诊断肺癌的AUC大于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诊断肺癌的AUC(P<0.05)。肺癌组64例患者完成连续2个化疗周期,其中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33例、疾病进展20例。化疗后不同疗效肺癌组患者血清GDF-15、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不同疗效肺癌组患者血清NSE、CYFRA21-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DF-15水平可作为筛查肺癌的血清标志物,且有望成为化疗疗效评价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生长分化因子15 诊断 化疗疗效评估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调节突触融合蛋白Syntaxin 1在哮喘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小敏 费广鹤 +1 位作者 荣学本 李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1-796,共6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对突触融合蛋白Syntaxin1(SYX1)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调节及相互作用。方法 30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哮喘+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通过卵清蛋白(ova...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对突触融合蛋白Syntaxin1(SYX1)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水平的调节及相互作用。方法 30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哮喘+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通过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3组间HSP70及SYX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HSP70与SYX1的相互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HSP70及SYX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与哮喘组比较,哮喘组+地塞米松组HSP70及SYX1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在哮喘大鼠肺组织中HSP70与SYX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 HSP70及SYX1在哮喘肺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HSP70通过调节SYX1表达水平及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且其表达受地塞米松的抑制,为临床寻找药物干预新的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突触融合蛋白1 哮喘 地塞米松 动物模型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