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封管方法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比较
1
作者 江尚燕 韩江英 +2 位作者 王云云 张骏飞 田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20-23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采用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肝衰竭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采用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肝衰竭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肝素钠封管,观察组在肝素钠封管前加用鱼精蛋白。比较两组在肝功能相关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胆红素]、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血常规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堵管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常规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堵管率(3.33%)低于对照组堵管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过程,在肝素钠封管前使用鱼精蛋白对患者肝功能、血常规、止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小,但可以降低堵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鱼精蛋白 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口服用药安全现况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晓灿 吕冶芳 +2 位作者 丁萍 王小燕 赵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91-94,共4页
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口服用药安全水平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24对患者及其照顾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照顾者口服用药安全水平调查表分别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水平得分(55.... 目的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口服用药安全水平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24对患者及其照顾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照顾者口服用药安全水平调查表分别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水平得分(55.83±9.94)分,照顾者得分(58.46±11.12)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长期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接受过口服药健康教育的患者,其口服用药安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过口服药健康教育的照顾者,其口服用药安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水平与其照顾者口服用药安全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口服用药安全水平有待提高,需针对各自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口服用药健康教育,并重视照顾者支持系统在用药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住院患者 照顾者 口服药 用药安全 安全管理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