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左旭阳 杨奕 +8 位作者 李姝婷 温健 陆璐 何勇 代芳 张楠 赵广碧 杨洋 章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903-1906,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绝经后女性167例。按双能X线骨密度结果分为正常组(n=30)、骨量减少组(n=79)、骨质疏松组(n=58),检测空腹血糖(FPG)...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绝经后女性167例。按双能X线骨密度结果分为正常组(n=30)、骨量减少组(n=79)、骨质疏松组(n=58),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雌二醇(E2)、25-羟维生素D〔25-(OH)D〕、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Ca)、血清磷(P)及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结果 3组FPG、TC、TG、VLDL-C、25-(OH)D、Ca、P及脂联素、抵抗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LDL-C、E2、AL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2-4骨密度与BMI(B=0.013,P=0.001)、HDL-C(B=0.110,P=0.011)、E2(B=0.001,P<0.001)、Ca(B=0.202,P=0.014)、P(B=0.191,P=0.040)呈线性正相关,而与绝经年限(B=-0.004,P=0.002)、LDL-C(B=-0.026,P=0.041)、ALP(B=-0.003,P<0.001)呈线性负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BMI、绝经年限、HDL-C、LDL-C、E2、ALP、Ca、P有关。及时调整血脂代谢异常、适当补钙及采取激素替代治疗、维持合适的体质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绝经后期 骨密度 血脂 脂联素 抵抗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晓红 卢文 +1 位作者 钱浩 杨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8-422,共5页
目的 观察应用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初次接受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初次接受GC治疗的30例免疫性肾病患者随机均等分为两组,A组应用阿法骨化醇0.25μg/d和维D钙每片含碳酸钙0.75g(相当于... 目的 观察应用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对免疫性肾病患者初次接受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初次接受GC治疗的30例免疫性肾病患者随机均等分为两组,A组应用阿法骨化醇0.25μg/d和维D钙每片含碳酸钙0.75g(相当于元素钙300mg)和维生素D100IU,每日两次;B组单独应用维D钙每日两次。用药前及用药后3~4个月、6~7个月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的腰椎L1-L4、股骨颈和股骨三角的骨密度,用ELISA法测定骨转换指标(血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I)的浓度,同时测定血钙、磷、血清白蛋白等常规生化指标。结果 1用药3~4个月时,B组腰椎骨密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A、B两组血PINP浓度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血CTX-I浓度无明显变化;2用药6~7个月,A、B两组各部位骨密度、血PINP浓度较用药前均明显下降(P〈0.05),A组血CTX-I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免疫性肾病患者初次接受GC治疗的同时应用阿法骨化醇0.25μg/d联合口服钙剂,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维持骨密度。联合测定患者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可以更好地监测钙剂联合阿法骨化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阿法骨化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及骨折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潘艳丽 唐松涛 +6 位作者 窦家庆 何勇 代芳 杨洋 赵广碧 任邦树 章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326,304,共5页
目的明确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及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每年随访97例老年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记录骨折等不良事件。于第0、3、7年用DEXA测定腰椎BMD,第7年测定患者及同龄正常对照组(20例)腰椎的DEXA骨密度(aBMD)... 目的明确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腰椎骨密度及骨折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每年随访97例老年T2DM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记录骨折等不良事件。于第0、3、7年用DEXA测定腰椎BMD,第7年测定患者及同龄正常对照组(20例)腰椎的DEXA骨密度(aBMD)及QCT骨密度(vBMD)。结果老年(T2DM)患者腰椎aBMD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7年时与第3年时比较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13名患者发生非暴力性骨折,糖尿病骨折组、非骨折组及对照组相比,腰椎aBMD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骨折组vBMD最低,与非骨折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重回归分析腰椎aBMD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aBMD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但与正常同龄人无显著差异;②腰椎aBMD与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相关性;②老年T2DM合并骨折病史者腰椎vBMD显著下降但aBMD无显著改变,提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QCT对预测骨折可能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密度 定量CT 双能X线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晓红 卢文 +1 位作者 钱浩 杨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583-3586,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应用GC治疗的97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20例对照组腰椎(L1~L4)、股骨颈、大粗隆的骨密度,用ELISA法测定骨转换指标(血I型原胶原... 目的:观察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应用GC治疗的97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20例对照组腰椎(L1~L4)、股骨颈、大粗隆的骨密度,用ELISA法测定骨转换指标(血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I)的浓度。结果:(1)所有患者各部位骨密度、PINP浓度均较对照组减低,CTX-I较对照组增加(P均<0.05);(2)随着应用GC时间的延长及累积剂量的增加,腰椎、股骨颈、大粗隆骨密度及血清PINP浓度呈递减趋势,而血清CTX-I浓度则呈递增趋势(P均<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椎、大粗隆骨密度与激素累积使用时间呈负相关(回归系数=-0.470^-0.387,P均<0.01),PINP、CTX-I浓度与激素累积剂量相关(r=-0.310 vs.0.221,P均<0.05);(4)规律服用维生素D加钙剂的患者,骨质异常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肾小球疾病患者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可导致骨质异常,联合测定骨密度与骨转换指标有利于早期防治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胜前 邵宜波 徐建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45例女性RA患者和45例女性正常人的前臂、腰椎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矿含量,并同... 目的 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45例女性RA患者和45例女性正常人的前臂、腰椎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矿含量,并同时测定握力、关节功能、X线分期、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以健康评估表HAQ积分表示)和血沉、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 女性RA患者中除股骨Ward区骨量丢失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测定部位的BMD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5例女性RA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更大(P<0.005),关节功能更差(P<0.01),HAQ积分更高(P<0.05),握力更低(P<0.05),CRP更高(P<0.05)。女性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组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间BMD及OP发生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骨量丢失较绝经前明显(P<0.05);除桡骨远端外,绝经后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5)。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年龄:0R=1.085[(1.019-1.156),P=0.011]和关节功能:OR=4.828[(1.368-17.039),P=0.014]为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女性RA患者的总体骨量变化与正常人相近,但股骨Ward区的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类风湿关节炎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及骨代谢指标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新 李姝婷 +5 位作者 代芳 何勇 张楠 杨洋 赵广碧 章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体质量、体脂、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识别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健康绝经后女性131例,根据体...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体质量、体脂、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识别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健康绝经后女性131例,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dex,BMI)及双能X线骨密度结果将受试者分为体质量正常组、超重肥胖组;骨质疏松组及非骨质疏松组。比较组间骨密度差异及体质量、体脂、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OSTA指数识别O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超重肥胖组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及腰椎L2-4部位骨密度较正常组升高,超重肥胖组分别为(0.82±0.12)g/cm^3,(0.72±0.11)g/cm^3,(1.06±0.17)g/cm^3,正常组分别为(0.76±0.14)g/cm^3,(0.64±0.12)g/cm^3,(0.96±0.20)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组体质量、BMI、体脂百分比、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_3,25OHD_3)、雌二醇(estradiol,E2)较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STA指数、E2、体质量、体脂百分比、BMI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性。OSTA指数识别O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结论健康绝经后女性适量增加体质量和体脂有利于骨密度增加,骨代谢指标可指导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OSTA指数可用于中国绝经后女性OP筛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体质量 骨代谢指标 OSTA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松患者替勃龙治疗半年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东风 张楠 +2 位作者 章秋 赵广碧 杨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患者替勃龙治疗半年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变化。方法绝经后女性按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PMOP组(骨松组,N=30例)及非骨松组(N=30例),30例育龄期骨密度正常女性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患者替勃龙治疗半年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变化。方法绝经后女性按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分为PMOP组(骨松组,N=30例)及非骨松组(N=30例),30例育龄期骨密度正常女性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BALP、TRAP水平。骨松组服用替勃龙(2.5 mg/d)6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骨密度(BMD),治疗前及治疗后1、3、6月血清TRAP、BALP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绝经后骨松组及非骨松组的血清TRAP、BAL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松组血清TRAP、BALP水平较非骨松组进一步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松组应用替勃龙治疗3月后BMD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月后BMD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P<0.05);其血清TRAP、BALP水平在治疗1月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开始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月后,骨代谢指标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6月后,其水平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TRAP和BALP的检测,可以早期评价骨转换情况,联合BMD测定可以及时监测替勃龙的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替勃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