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汪倪萍 丁长海 +2 位作者 魏伟 徐建华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目的 研究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 ,采用随机试验方法 ,研究了尼美舒利对 6 4 6例RA病人的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 目的 研究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尼美舒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试验 ,采用随机试验方法 ,研究了尼美舒利对 6 4 6例RA病人的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尼美舒利口服 1 0 0mg ,1d 2次 ,疗程为 4wk ,其中30 2例病人连用 8wk。结果  4wk时治疗 6 4 6例RA病人的总有效率为 84 2 1 % ,8wk时治疗 30 2例病人的总有效率为94 70 %。 4wk时 6 4 6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 7 4 9% ,其中 ,2例为重度不良反应 ,1 4例为中度不良反应 ,其余为轻度。 8wk时 30 2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 8 5 4 % ,其中 7例为中度不良反应 ,余为轻度。结论 尼美舒利治疗RA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美舒利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Ⅳ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芬 徐建华 +3 位作者 徐胜前 刘爽 孙桂华 张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 (TG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thritis ,R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TGP胶囊 30 0mg·粒-1,每次 2粒 ,每日 3次 ,疗程为 3个月。结果 共完成病例 31例 ,有效 17例 ,改善 5例 ,无效 8例 ,失访 1例 ,总有...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 (TG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thritis ,RA)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TGP胶囊 30 0mg·粒-1,每次 2粒 ,每日 3次 ,疗程为 3个月。结果 共完成病例 31例 ,有效 17例 ,改善 5例 ,无效 8例 ,失访 1例 ,总有效率高达 73 3 % ,且能改善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沉 ,副作用轻微 ,不良发生率为 3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物治疗 白芍 皂苷类 TG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探索 被引量:21
3
作者 叶冬青 沈冲 徐建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 探索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 12 0例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病例组 ,以同地区 2 6 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感染... 目的 探索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 12 0例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病例组 ,以同地区 2 6 0名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女性相关因素等多因素关系密切 ;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的危险因素明显要比女性少 (女性相关因素除外 ) ,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的影响男女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共同相关因素近亲婚史、口味偏淡、性格开朗、易激动、居住河流附近均被选入逐步回归方程。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与多因素相关。近亲婚史、口味偏淡、性格开朗、易激动、居住河流附近为男女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共同相关因素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多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LOGISTIC回归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胜前 邵宜波 徐建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45例女性RA患者和45例女性正常人的前臂、腰椎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矿含量,并同... 目的 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45例女性RA患者和45例女性正常人的前臂、腰椎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矿含量,并同时测定握力、关节功能、X线分期、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以健康评估表HAQ积分表示)和血沉、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 女性RA患者中除股骨Ward区骨量丢失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测定部位的BMD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5例女性RA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更大(P<0.005),关节功能更差(P<0.01),HAQ积分更高(P<0.05),握力更低(P<0.05),CRP更高(P<0.05)。女性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组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间BMD及OP发生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骨量丢失较绝经前明显(P<0.05);除桡骨远端外,绝经后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5)。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年龄:0R=1.085[(1.019-1.156),P=0.011]和关节功能:OR=4.828[(1.368-17.039),P=0.014]为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 女性RA患者的总体骨量变化与正常人相近,但股骨Ward区的骨量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类风湿关节炎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方法在复杂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夏果 廖芳芳 +2 位作者 邹延峰 徐胜前 潘发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0,95,共5页
关键词 复杂疾病 单基因疾病 环境因素 交互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复杂性疾病 相互作用 中间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能谱CT检测痛风石沉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旭 李小虎 +5 位作者 刘斌 罗莉 蔡静 王万勤 夏莉 汪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3-975,共3页
采用双能量能谱CT对19例确诊为痛风的患者外周关节行能谱(GSI)扫描,分析比较痛风石和肌肉、皮质骨、松质骨的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间的差异。与痛风石比较,肌肉与松质骨的尿酸(钙)浓度和水(钙)浓度降低(P<0.05),皮质骨的尿酸(钙)浓度和... 采用双能量能谱CT对19例确诊为痛风的患者外周关节行能谱(GSI)扫描,分析比较痛风石和肌肉、皮质骨、松质骨的CT能谱成像定量参数间的差异。与痛风石比较,肌肉与松质骨的尿酸(钙)浓度和水(钙)浓度降低(P<0.05),皮质骨的尿酸(钙)浓度和水(钙)浓度升高(P<0.05),松质骨和皮质骨的钙(尿酸)和钙(水)浓度升高(P<0.05);与肌肉比较,松质骨尿酸(钙)和水(钙)浓度降低(P<0.05),皮质骨尿酸(钙)和水(钙)浓度升高(P<0.05);与松质骨比较,皮质骨尿酸(钙)和水(钙)浓度升高(P<0.05);痛风石与肌肉在钙(尿酸)、钙(水)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能谱成像技术 痛风石 物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年前后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情况的横断面对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裴必伟 邓娟 +2 位作者 徐胜前 刘童 陈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横断面对比10年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DEXA法测定2011年确诊的120例RA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股骨和腰椎部位BMD,详细记录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同时与200... 目的横断面对比10年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DEXA法测定2011年确诊的120例RA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股骨和腰椎部位BMD,详细记录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同时与2001年53例RA患者的BMD等资料进行横断面对比。结果①正常人、2001年RA及2011年RA患者3组间OP发生率有明显差别(15.0%、22.6%、34.2%;x2=17.218,P=0.002)。②2001年53例RA患者中,非OP患者的年龄(43.73±15.06 vs 59.25±14.75,t=3.154,P=0.003)、CRP(35.35±31.91 vs 58.74±31.81,t=2.235,P=0.030)明显低于OP组。③2011年120例RA患者中,非OP患者的年龄(48.94±11.98 vs 56.66±14.26,t=3.135,P=0.002)、HAQ(1.39±0.67 vs 1.66±0.73,t=2.067,P=0.041)明显低于OP组。④2001年发生OP与非OP的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例无差别(P>0.05)。2011年发生OP的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比例为73.2%(30/41),明显高于非OP患者中的53.2%(42/79)(x2=4.501,P=0.034)。⑤与2001年RA相比,2011年RA患者的DAS28更低(6.77±1.38 vs 5.97±1.30,t=3.613,P<0.0001)、关节功能更好(1:18:22:12 vs 9:57:50:3,x2=20.690,P<0.0001),但关节X线分期更差(7:26:12:8 vs 13:27:53:23,x2=13.302,P=0.004)。⑥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发现:年龄(OR=1.093,P=0.010,95%CI:1.022~1.169)和CRP(OR=1.025,P=0.037,95%CI:1.002~1.48)为2001年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年龄(OR=1.047,P=0.012,95%CI:1.010~1.085)和HAQ评分(OR=2.040,P=0.046,95%CI:1.013~4.111)为2011年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10年前后的横断面对比研究提示,RA患者OP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呈上升趋势;高龄和RA疾病活动性是两个不同年度的横断面资料中RA患者发生OP的相同的危险因素。RA患者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比例的增高,可能是其关节炎症表现好转,但关节X线分期更差及OP发生率更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6
8
作者 潘发明 张克春 +5 位作者 李向培 徐建华 陈红 廖芳芳 夏果 叶冬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q23-24)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人类1q23区域FcγRⅡB和ⅢA基因多态性,采... 目的探讨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长臂2区3带(1q23-24)免疫球蛋白受体ⅡB和ⅢA基因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人类1q23区域FcγRⅡB和ⅢA基因多态性,采用家系内关联性分析(FBAT),对95个中国汉族SL核心家系的FcγRⅡB和ⅢA基因中13个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SLE诊断采用1997年美国风湿学所修定的标准。结果单位点SNP遗传关联性分析,在FcγRⅡB基因中只有rs10917661和rs1050501,在FcγRⅢA基因中只有rs403016和rs428888与SLE存在遗传易感性;而且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在FcγRⅡB中50Ter-225Thr及FcγRⅢA中72Arg-118Asn两个单倍型与SLE遗传易感性有关,但在两个基因中没有发现有意义的单倍型。结论在中国汉族SLE家系中存在FcγRⅡB和FcγRⅢA基因与SLE有遗传关联的单倍型;同时两个基因在SLE的发病中可能独立地发挥遗传易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聚合免疫球蛋白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疾病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3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芬 徐建华 +3 位作者 孙桂华 张锐 徐胜前 刘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讨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 (PSRA)与风湿热 (RF)、反应性关节炎 (ReA)的表现及治疗异同。方法 对 32例PSRA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放射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的分析 ,并与 4 8例RF、35例ReA对照比较。结果 PSRA组表现持续性不对... 目的 探讨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 (PSRA)与风湿热 (RF)、反应性关节炎 (ReA)的表现及治疗异同。方法 对 32例PSRA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放射学特征及治疗、预后的分析 ,并与 4 8例RF、35例ReA对照比较。结果 PSRA组表现持续性不对性关节肿痛或疼痛 ,肿痛 14~ 6 0天 ,平均 (2 5± 10 3)天 ;疼痛持续时间 ,30~ 180 (86± 2 9 5 )天 ,与ReA组相似 (P >0 0 5 ) ,较RF组长。对非甾体药及青霉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很少引起心脏炎及心瓣膜病变。RF组表现为游走性关节肿痛或疼痛 ,均于 2周后消失 ,对非甾体药治疗反应良好。ASO等血清学检查PSRA与RF相似。结论 PSRA血清学检查虽与RF相似 ,但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明显不同于RF ,而与ReA相似。认为PSRA可能不同于RF亦不同于ReA的一个独立病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感染 关节炎 反应性风湿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寰 陈伟 +4 位作者 夏俊保 刘倩 黄维 李迎伟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索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毒分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CMVUL54基因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HCMVpp65抗原的方法,对49份SLE患者血白细胞标本进行HCMV分离鉴定,并结... 目的探索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毒分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CMVUL54基因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HCMVpp65抗原的方法,对49份SLE患者血白细胞标本进行HCMV分离鉴定,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CMV感染与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49份SLE患者血白细胞标本中,HCMV病毒分离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的有3份,经PCR和IFA联合检测鉴定阳性的有12份,阳性率为2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活动期患者的HCMV感染率为38.5%,显著高于SLE非活动期患者8.7%的HCMV感染率(OR=8.7,95%CI:1.4~53.3,P=0.019)。结论HCMV感染与SLE病情活动呈现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病毒学 巨细胞病毒/分离和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和CD27标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的亚群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春淮 徐建华 翟志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状态及其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32例,SLEDAI分为≥10分组和<10分组;健康献血者14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19+CD27-、CD19+CD27+和CD1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状态及其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SLE患者32例,SLEDAI分为≥10分组和<10分组;健康献血者14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CD19+CD27-、CD19+CD27+和CD19+CD27++细胞,并分析各亚群比例、CD19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和体液免疫的关系。结果两组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CD19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SLEDAI≥10分组的CD19+CD27++细胞比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SLEDAI<10分组的CD19+CD27-细胞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CD19+CD27+细胞明显降低。IgG与浆母细胞比率呈正相关。CD19+CD27++细胞比率在抗dsDNA抗体阳性组较阴性组明显升高。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7+及CD19+CD27++亚群存在异常,可能与SLE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异常有关,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抗原 CD19 抗原 CD27 B淋巴细胞亚群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0、Th1和Th2细胞水平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勇 连莉 徐建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进行分析;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系统性...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进行分析;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分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外周血中Th2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Th1/Th2比值降低(P<0·05)。Th1、Th0细胞百分比在SLE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LE患者SLEDAI>10组Th1/Th2比值低于SLEDAI≤10组和正常组(P<0·05)。Th2细胞百分比在SLEDAI>10组显著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伴有口腔溃疡SLE组其Th1细胞百分数降低,有关节炎组其Th2细胞百分数升高。Th1/Th2比值与SLEDAI积分成负相关;Th0与血清补体C3成正相关。24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数、血小板数与Th1、Th2、Th0及Th1/Th2比值无相关性。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Th2优势活化状态,活动期SLE患者Th1/Th2失衡尤其突出;Th亚群细胞失衡在SLE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及Ⅳ型胶原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碧林 徐胜前 杨明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及Ⅳ型胶原 (CollageⅣ ,CⅣ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70例糖尿病患者和 6 3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LN、CⅣ浓度 ,用直线相关分析了糖尿病患者血清LN、CⅣ与其它临床指... 目的 探讨血清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及Ⅳ型胶原 (CollageⅣ ,CⅣ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 70例糖尿病患者和 6 3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LN、CⅣ浓度 ,用直线相关分析了糖尿病患者血清LN、CⅣ与其它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LN、CⅣ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肾病组高于无肾病组(P <0 0 5 ) ,同时 ,大量蛋白尿者、终末期肾病者的血清LN、CⅣ高于正常蛋白尿及微量蛋白尿者 (P <0 0 1) ,微量蛋白尿者的血清LN高于正常蛋白尿者 (P <0 0 5 )。直线相关分析提示血清LN及CⅣ均与病程相关 (P <0 0 1) ,且血清LN与CⅣ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血清LN、CⅣ在糖尿病及其肾病组明显升高 ,可作为糖尿病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 Ⅳ型胶原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215例病因分析
14
作者 杨明珍 胡红琳 +1 位作者 刘爽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24-325,共2页
关键词 发热 病因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 诊断 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口腔症状首诊的干燥综合征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长存 王芬 颜雨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 分析以口腔症状首诊于口腔科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漏诊。 方法 查龋病、龋均数、口干等口腔症状外 ,分析关节、眼、皮肤等临床表现 ,行唇腺活检、腮腺造影、角膜荧光素染色、抗核抗体谱等检查。结果 龋... 目的 分析以口腔症状首诊于口腔科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漏诊。 方法 查龋病、龋均数、口干等口腔症状外 ,分析关节、眼、皮肤等临床表现 ,行唇腺活检、腮腺造影、角膜荧光素染色、抗核抗体谱等检查。结果 龋病 35人 ,占 94 6 % ,龋均数 7 0 3± 6 87。口干 30例 ,占 81 1 % ,口腔溃疡、腮腺肿大分别为 6例及 8例 ,口腔外症状以眼干 2 1例 ,占 56 7% ,关节肌肉酸痛、纳差亦较多。唇腺活检阳性率最高为 93 3 % (2 8/ 30 ) ,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异常分别为 65 5 % (1 9/ 2 9)、79 3 %(2 3/ 2 9) ,ANA、抗SSA、抗SSB、RF阳性分别为 43 2 %、62 2 %、2 9 7%、56 8%。结论 口腔症状尤其是龋病、口干是pSS最常见首诊症状 ,唇腺活检、腮腺造影、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症状 首诊 干燥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临床特点 误诊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炎症因子与SLE患者眼表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安 顾正宇 +1 位作者 廖荣丰 帅宗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53-1457,共5页
目的探索可能影响不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干眼的细胞因子,并分析有关细胞因子的浓度与临床干眼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54例诊断为SLE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干眼指标分... 目的探索可能影响不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生干眼的细胞因子,并分析有关细胞因子的浓度与临床干眼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54例诊断为SLE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干眼指标分为干眼组( n =11)、干眼倾向组( n =25)、对照组( n =18)。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激肽释放酶13(Klk13)的含量,通过 ELISA法测量血清中的白介素1(IL-1)、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 MMP-2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在干眼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IL-1的浓度在干眼倾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TNF-α的蛋白水平在干眼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Klk13、IL-6的蛋白表达量在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MMP-2、IL-1和TNF-α影响不伴有sSS的SLE患者的眼表情况,并且TNF-α可作为一个有效血清学指标反映眼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激肽释放酶13 白介素1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