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骨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有症状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佩瑶 徐胜前 +5 位作者 何丹青 岑阳 秦杨阳 李军 邵丽萍 黄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0-884,共5页
目的应用肌骨超声(MSUS)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和痛风性关节炎(GA)有症状关节病变的超声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RA住院患者和同期55例GA住院患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变关节情况及超声征象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段、病变关节情... 目的应用肌骨超声(MSUS)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和痛风性关节炎(GA)有症状关节病变的超声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RA住院患者和同期55例GA住院患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变关节情况及超声征象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段、病变关节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膝关节病变检出率均最高;RA组滑膜炎灵敏度高、半月板损伤特异度高、骨侵蚀诊断效能高,GA组点状强回声、双轨征、痛风石3项联合超声征象诊断效能高于任一项单独诊断且灵敏度和特异度也较高;RA组病程与骨侵蚀呈正相关(P<0.05),GA组病程与痛风石呈正相关(P<0.05)。结论RA与GA的超声征象具有一定差异,MSUS在二者诊断及鉴别诊断上具有较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 类风湿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关节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损害及疾病活动与血清IL-6、IL-17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娜 肖会 +2 位作者 徐建华 黄玲玲 常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570,共5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17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系统损害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RA患者124例及正常对照48例,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7水平。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各实验室指标,了解RA系...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17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系统损害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RA患者124例及正常对照48例,ELISA法测定血清IL-6、IL-17水平。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各实验室指标,了解RA系统损害发生率及与疾病活动性关系,分析IL-6、IL-17与系统损害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① RA组与正常组相比,IL-6水平及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1);② 124例RA患者有系统损害85例(68.55%),其中心血管34例(27.42%),呼吸18例(14.52%),血液53例(42.74%),泌尿14例(11.29%),消化12例(9.68%),内分泌10例(8.06%),神经肌肉骨骼8例(6.45%);③有系统损害组较无系统损害组28关节疾病活动性(DAS28)、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P<0.01),IL-6、IL-17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规治疗的患者其DAS28及系统损害发生率较未正规治疗的患者显著降低(P<0.05);④ IL-6与IL-17分别与关节疼痛数、疼痛程度评分、血沉(ESR)、CRP等呈正相关性,与白蛋白等呈负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IL-6与血小板增多有关,血沉与心律失常、贫血及血小板增多有关。结论 RA系统受累高达为68.55%,且与疾病活动有关,IL-6、IL-17与疾病活动度相关,IL-6与系统损害更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IL-17 关节炎 类风湿 DAS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肌症、维生素D缺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龚勋 徐胜前 +5 位作者 刘文 吴颖 齐姗 麻璨琛 肖会 徐建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6,共6页
目的探讨少肌症和维生素D缺乏在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936例RA患者和15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所有入选对象均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T5-L5),并以半定量(SQ)法作为判断脊柱OPF的标准,其中648例RA... 目的探讨少肌症和维生素D缺乏在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936例RA患者和15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所有入选对象均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T5-L5),并以半定量(SQ)法作为判断脊柱OPF的标准,其中648例RA患者和对照组采用DXA法测定了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267例RA患者和156例对照组以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了四肢骨骼肌质量,化学发光法测定了234例RA患者和68例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同时详细记录RA患者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等情况。结果 1RA患者中(141/936,15.1%)OPF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8,3.8%)(χ2=18.658,P<0.0001);少肌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8%,149/267 vs 9.0%,14/156,χ2=91.176,P<0.0001);RA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41±9.71)ng/m L,(22.40±6.26)ng/m L,t=9.063,P<0.0001],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8%(189/234)vs 36.8%(25/68),χ2=49.412,P<0.0001]。2RA患者OPF组25(OH)D水平明显低于无OPF组[(12.28±5.67)ng/m L vs(17.16±10.90)ng/m L,t=2.600,P=0.01];各部位肌肉量均明显低于无OPF组(P<0.01~0.05)。3线性相关分析发现:RA患者的25(OH)D与骨骼肌、右上肢、左上肢和躯干肌肉量呈正直线相关关系(P<0.05);RA患者的骨骼肌质量与髋部、腰椎各部位BMD呈正直线相关关系(P<0.05)。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AQ积分和总髖部OP的发生为RA患者发生少肌症的危险因素;年龄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具有高于正常健康者脊柱OPF的发生率,其25(OH)D水平缺乏普遍存在,少肌症发生率增高;RA患者维生素D缺乏、少肌症与RA患者脊柱OPF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性骨折 少肌症 25羟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唐茜 徐建华 +2 位作者 赵晟 周玮君 姚寿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通过颈部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无心血管疾病史及无明显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的RA患者69例及正常对照76例,详细记录RA患者的症状... 目的通过颈部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无心血管疾病史及无明显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的RA患者69例及正常对照76例,详细记录RA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心脏和颈动脉,检测颈动脉最大内膜中层厚度(M-IMT)及室间隔厚度(IVS)等多项心功能指标。结果 RA患者颈部血管彩超和超声心动图异常率分别为52.2%(36/69)和78.3%(54/69)。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患者右室内径及IVS增大,左室后壁及M-IMT明显增加,EF及二尖瓣血流频谱的最大血流速度比VE/VA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射血分数(EF)与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呈负相关;VE/VA值与病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呈负相关。RA轻、中、重度活动3组间M-I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DAS28积分与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RA患者早发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炎症因素及自身抗体在RA心血管病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超声检查 动脉硬化/超声检查 心血管疾病/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质指数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常玲 徐建华 +4 位作者 徐胜前 肖会 黄玲玲 刘娜 马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质指数(BMI)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0例确诊为RA的患者,分为体重过低(BMI1)组:110例(17.7%);体重正常(BMI2)组:354例(57.1%);超重(BMI3)组:156例(25.2%,其中肥胖者占3.0%),比较各组临床特...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质指数(BMI)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0例确诊为RA的患者,分为体重过低(BMI1)组:110例(17.7%);体重正常(BMI2)组:354例(57.1%);超重(BMI3)组:156例(25.2%,其中肥胖者占3.0%),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异同,分析RA患者BMI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BMI1、BMI2、BMI3三组首发症状为膝、踝及髋负重关节炎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6%、28.0%、44.2%,首发症状为手、足等外周小关节炎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6.4%、72.0%、55.8%(P<0.001);BM11组较BMI2、BMI3组双手X线骨破坏较重、关节功能差(P<0.001);三组在是否使用激素及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组较其他组ESR、CRP、DAS28、HAQ评分高,SJC及TJC数目多(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RA患者的ESR(r_s=-0.174,P<0.001)、CRP(r_s=-0.138,P=0.001)、DAS28(r_s=-0.155,P<0.001)、SJC(r_s=-0.110,P=0.006)、TJC(r_s=-0.123,P=0.002)、关节功能(r_s=-0.102,P=0.012),以及双手X线分期(r_s=-0.113,P=0.007)呈负相关性,与类风湿因子、疼痛VAS评分、HAQ评分、病程等指标间无相关性;④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为CRP和ESR的影响因素。结论低或正常BMI的RA患者发病以小关节为主,而高BMI患者以负重关节发病比率增高;低BMI的RA患者有着更高CRP、ESR及疾病活动性,而高BMI对疾病活动性及骨破坏可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体质指数 疾病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静 徐胜前 +4 位作者 童辉 王欣荣 滕玉竹 纵何香 徐建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17-1421,共5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RA患者病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0例RA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56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作为肌少症的判断标准,记录R... 目的探讨肌少症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RA患者病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30例RA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156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作为肌少症的判断标准,记录RA患者疾病相关的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46例RA患者血清25-(OH)D水平,计算疾病活动性指标DAS28积分,摄双手X线片并进行Sharp评分。结果 RA患者组SMI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肌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肌少症RA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女性占比、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DAS28、Sharp评分均明显高于无肌少症RA组(P<0.05~0.000 1),肌少症RA组患者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无肌少症RA组(Z=3.756,P<0.000 1),RA患者中有、无肌少症组间关节功能和关节X线分期构成比也有明显差别(P<0.000 1)。RA患者高活动组SMI、右上肢肌肉量、左上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均明显低于低-中活动度组(P<0.05~0.000 1),高活动组肌少症发生率(59.4%)则明显高于低-中活动度组(47.8%)(χ2=5.256,P=0.022)。RA患者SMI与年龄、病程、关节功能、关节X线分期、HAQ评分、ESR、DAS28积分和Sharp评分均呈负直线相关(P<0.05~0.000 1),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直线相关(P<0.000 1);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033,95%CI:1.013~1.054)、性别(P<0.000 1,OR=4.564,95%CI:2.304~9.041)和DAS28(P=0.018,OR=1.276,95%CI:1.043~1.561)和X线分期(P=0.028,OR=1.282,95%CI:1.027~1.601)均为RA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肌少症在RA患者中普遍存在,其与RA患者的疾病活动性、血清25(OH)D水平和功能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活动性 骨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洪琼 徐建华 +3 位作者 徐胜前 张锐 张明铭 邹延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RA患者106例(RA组)以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相匹配的健康人63例(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其正位脊柱L2~4及左侧股骨近端各部位包括股骨颈、War...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RA患者106例(RA组)以及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相匹配的健康人63例(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其正位脊柱L2~4及左侧股骨近端各部位包括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同时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结果①RA组OP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RA组Ward’s区和大转子区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RA女性组OP发生率较男性组无明显差异,但女性组大转子区BMD较男性组明显降低(P<0.05);③RA绝经组OP发生率较未绝经组明显增高(P<0.05),且RA绝经组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未绝经组(P<0.01);④RA OP组与非OP组比较,血清25(OH)D水平更低(P<0.01),年龄更大(P<0.01),但Sharp评分无明显差异;⑤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的病程分别与其股骨颈以及大转子区BMD呈负相关(r=-0.245,-0.346,P<0.05),红细胞沉降率与L3区BMD呈负相关(r=-0.218,P<0.05),生活质量评分与大转子区BMD呈负相关(r=-0.204,P<0.05);⑥RA激素组OP发生率较非激素组明显增高(P<0.05),且RA激素组患者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非激素组(P<0.05);⑦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激素和绝经是OP的危险因素,而25(OH)D是RA患者OP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O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匹配的对照组,除年龄、绝经等传统的OP的危险因素外,任何剂量激素、病程长和25(OH)D水平下降都是RA高发OP的危险因素,而生活质量降低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炎性指标也可能参与RA相关性O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童辉 徐胜前 +4 位作者 麻璨琛 吴颖 龚勋 肖会 徐建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骨密度(BMD)阈值。方法选择334例RA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研究对象腰椎2~4(L2、L3、L4、L2-4)的BMD,以X线摄片(脊...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骨密度(BMD)阈值。方法选择334例RA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研究对象腰椎2~4(L2、L3、L4、L2-4)的BMD,以X线摄片(脊柱正侧位片)作为确定研究对象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诊断方法。结果 RA腰椎2~4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A患者腰椎2~4总的骨质疏松(OP)发生率为27.2%(91/3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P发生率14.0%(7/50)(!2=4.905,P<0.05)。RA患者的腰椎OPF发生率为16.8%(56/334),明显高于对照组6.0%(3/50)(!2=3.877,P<0.05)。RA患者OP组中脊柱OPF发生率为39.2%,骨量减少RA患者中脊柱OPF的发生率为15.7%,骨量正常组RA患者中为13.9%,3组间脊柱OPF发生率有明显差别(!2=23.821,P<0.001)。RA患者L2-4部位BMD及其对应的T值与发生OP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L2-4BMD-OPF的AUC为0.646,BMD截点值为0.847g/cm2(P<0.0001);L2-4T值-OPF的AUC为0.665,T值截点值为-2.25(P<0.0001)。RA患者中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8,P<0.001,95%CI:1.027~1.089)和使用糖皮质激素(OR=2.021,P<0.05,95%CI:1.125~3.633)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腰椎L2-4部位BMD(OR=0.205,P<0.05,95%CI:0.048~0.876)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在非OP状态下就可以发生,其发生脊柱OPF的腰椎BMD阈值是降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和脊柱关节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吴颖 徐胜前 +4 位作者 肖会 齐姗 刘文 彭丽萍 徐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y,Sp A)的诊断标准中,实验室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有限,易造成误诊。文中探讨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RA和Sp 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 目的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y,Sp A)的诊断标准中,实验室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有限,易造成误诊。文中探讨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RA和Sp 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84例RA患者(RA组)、93例Sp A患者(Sp A组)和体检中心按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8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上述研究对象血清14-3-3η蛋白浓度。同时对67例RA患者均采用DEXA法测定其股骨和腰椎部位骨密度;53例Sp A患者行骶髂关节MRI扫描并进行SPARCC评分。结果 1血清14-3-3η蛋白在RA组[3.91(1.69,6.51)]和Sp A组[0.52(0.32,0.92)]中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20(0.14,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A组中水平亦明显高于Sp A组(P<0.01)。2RA组中血清14-3-3η蛋白浓度阳性率高达91.7%,其次为Sp A组(33.3%),对照组血清14-3-3η蛋白阳性率最低(5%),3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组血清14-3-3η蛋白与患者疼痛积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健康评价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RP均呈正相关(P<0.05),与腰椎及股骨区各骨密度值均呈负相关(P<0.05)。Sp A组患者血清14-3-3η蛋白仅与ESR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14-3-3η蛋白可作为RA及Sp 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且可能在RA中的临床意义更大;14-3-3η蛋白与RA患者临床症状、疾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η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脊柱关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的变化及与疾病活动性和骨侵蚀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廖卓君 徐建华 +2 位作者 徐胜前 连莉 蔡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T辅助性淋巴细胞17(Th17)水平,及与疾病活动性、病程、骨侵蚀及继发干燥综合征(SS)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36例,分为疾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骨侵蚀组与无骨侵蚀组、继发SS组与无继发SS组;同...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外周血T辅助性淋巴细胞17(Th17)水平,及与疾病活动性、病程、骨侵蚀及继发干燥综合征(SS)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36例,分为疾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骨侵蚀组与无骨侵蚀组、继发SS组与无继发SS组;同时选择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8例及正常对照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4+T细胞内IL-17+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RA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阳性百分率高于正常人;AS患者亦高于正常人,而RA和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1.51%vs2.43%±0.43%vs0.61%±0.27%)。Th17细胞阳性百分率在RA活动组高于非活动组(3.34%±1.48%vs1.96%±1.12%,P<0.05)、骨侵蚀组高于无骨侵蚀组(3.30%±1.57%vs2.08%±0.88%,P<0.01)、继发SS组高于不伴SS组(4.62%±0.24%vs2.92%±1.80%,P<0.01),且与RA患者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患者VAS疼痛程度评估等病情活动指标有相关性(P<0.05),与抗CCP抗体水平亦正相关(P<0.05),但与血小板计数、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患者健康HAQ问卷、晨僵时间、病程长短、及肺间质病变等并发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RA、AS患者Th17细胞阳性百分率增高,提示Th17可能参与炎性关节病的发病过程,且与RA病情活动、骨侵蚀、继发性SS及抗CCP抗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流式细胞术 脊柱炎 强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玲玲 徐建华 肖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31-1834,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我国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RA"达标治疗"的新理念逐渐受到关注,"达标治疗"较传统经验治疗可更好地控制病情活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抑制影像学进展等,但目前国内...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我国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RA"达标治疗"的新理念逐渐受到关注,"达标治疗"较传统经验治疗可更好地控制病情活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抑制影像学进展等,但目前国内外RA达标治疗率仍普遍偏低,故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也显得至关重要,现就近年来RA达标治疗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达标治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帅宗文 刘爽 +2 位作者 孙桂华 徐建华 徐叔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 (leflunomide,LFM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与甲氨喋呤 (methotrexate,MTX)对照 ,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将 80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各 40例 ,分别接受LF...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 (leflunomide,LFM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与甲氨喋呤 (methotrexate,MTX)对照 ,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将 80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各 40例 ,分别接受LFM每日 2 0mg和MTX每周 10mg口服 ,疗程 2 4周 ,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 12周时LFM和MTX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7 5 %和 72 5 % (P >0 0 5 ) ,2 4周时分别为 86 5 %和 83 3% (P >0 0 5 ) ;2组不良反应及发生率相近 ,分别为 13 5 %和 2 5 0 % ,差异无显著性(P >0 1) ,LFM组不良反应程度相对较轻。结论 LFM治疗RA的疗效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药物疗法 异恶唑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和SMI在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童辉 徐胜前 +7 位作者 龚勋 王欣荣 纵何香 潘美娟 滕玉竹 程梦明 肖会 蔡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3-1468,共6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与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选...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与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41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研究对象股骨颈(Neck)、大转子(G.T)、总髋部(Hip)、腰椎1~4(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参照OP诊断标准进行分级,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法测定研究对象的骨骼肌含量、体脂肪、矿物质含量,并计算BMI、FMI和SMI。结果(1)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其OP发生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13.9%)(χ~2=41.551,P<0.0001)。(2)RA患者肌少症发生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9.0%)(χ~2=96.747,P<0.0001)。(3)不同BMI组RA患者间各部位的BMD、SMI、FMI、矿物质含量、体脂百分比和骨骼肌含量是明显不同的(P<0.0001),且随着BMI的增高,上述各指标均呈线性增高趋势(P<0.0001)。(4)在BMI为消瘦的RA患者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与无肌少症组中相近(48.1%vs 45.5%,χ~2=0.027,P=0.870),在BMI为正常、超重或肥胖组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肌少症组(56.6%vs 33.0%,χ~2=12.238,P<0.0001;52.6%vs 22.7%,χ~2=10.953,P=0.001)。在有或无肌少症的RA患者中,不同BMI组间RA患者OP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563、0.148)。(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SMI与各部位的BMD和BMI均呈正直线相关(P<0.0001),而与体脂百分比呈负直线相关(P<0.0001)。(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OR=0.696,P=0.001,95%CI:0.565~0.857)为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91,P<0.0001,95%CI:1.065~1.117)和性别(OR=5.259,P<0.0001,95%CI:2.543~10.876)均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SMI和FMI均与RA患者OP的发生有关,但SMI是RA患者发生OP最重要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脂肪质量指数 骨骼肌质量指数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合并骨质疏松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龚勋 徐胜前 +4 位作者 吴颖 麻璨琛 齐姗 刘文 徐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类风湿关节(RA)及其合并骨质疏松(O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9例RA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14-3-3η蛋白浓度,同时采用DEXA法测定RA患者骨密度(BMD)。结果:(1)血清14-3-3η蛋白在R... 目的:探讨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类风湿关节(RA)及其合并骨质疏松(O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9例RA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14-3-3η蛋白浓度,同时采用DEXA法测定RA患者骨密度(BMD)。结果:(1)血清14-3-3η蛋白在RA组中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 1);(2)ROC曲线显示:当血清14-3-3η蛋白截断点值为0.879 ng/m L时,其对早期RA诊断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99.6%(AUC=0.917,P<0.000 1);(3)线性相关: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在早期RA患者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4,P=0.019)。结论:血清14-3-3η蛋白在RA(尤其是早期RA)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早期RA患者病情及OP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η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G/RANKL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变化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陆竞秋 王玉 徐胜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护骨素(OPG)水平的变化及其对RA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测定64例RA患者和6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RANKL和OPG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骨密...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护骨素(OPG)水平的变化及其对RA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测定64例RA患者和6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RANKL和OPG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骨密度,分析RA患者中RANKL和OPG水平的变化与RA患者骨密度、骨质疏松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和正常组相比,RA组外周血OPG水矫飨越档停琑ANKL水平明显升高,OPG/RANKL比值明显降低(P〈0.0001).②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01),其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5.9%,明显高于正常组中的15.0%(P〈0.0001).③RA患者外周血OPG水平与年龄呈负直线相关(P〈0.0001),与各测定部位骨密度呈正直线相关(P〈0.05~0.0001).RA患者外周血RANKL水平与年龄呈正直线相关(P〈0.0001),与各测定部位骨密度呈负直线相关(P〈0.05~0.0001).RA患者外周血OPG/RANKL水平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HAQ积分呈正直线相关(P〈0.05~0.001),与骨密度无相关(P〉0.05).④Logistic Regression多元回归法分析显示:外周血RANKL水平为RA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的、强烈的危险因素,OR=126.42,CI 95%:37.87~185.36.结论 RA患者外周血OPG水平明显降低,RANKL水平明显升高,它们的变化与骨密度密切相关.外周血RANKL水平升高为RA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骨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合酶、蛋氨酸合酶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氨蝶呤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申世华 徐建华 +3 位作者 徐胜前 连莉 李迎伟 肖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蛋氨酸合酶(MTR)A2756G、蛋氨酸合酶还原酶(MTRR)A66G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MTX)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07例单用MTX的RA患者的MTR A2756G及MTRR A66G基因...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蛋氨酸合酶(MTR)A2756G、蛋氨酸合酶还原酶(MTRR)A66G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MTX)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07例单用MTX的RA患者的MTR A2756G及MTRR A66G基因多态性,并与其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合分析。结果MTR A2756G及MTRR A66G的单基因多态性与RA患者服用MTX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无相关性(P〉0.05)。两基因联合作用分析显示,同时是MTR AG型和MTRR AG/GG型者较同时是MTRAA型和MTRR AA型的RA患者对MTX治疗效果差(OR=0.19,95%可信区间为0.04~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没有发现两者联合作用与其不良反应有相关性(P〉0.05)。结论MTR和MTRR基因多态性可能对于RA患者服用MTX的疗效存在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合酶 蛋氨酸合酶还原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甲氨蝶呤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铭明 张锐 徐建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12-1515,共4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的水平,以探讨其在RA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02例RA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X线片分期、骨...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的水平,以探讨其在RA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02例RA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同时测定RA患者X线片分期、骨质破坏程度、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等各种临床及炎症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清中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且严重骨质破坏组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高于轻度或无骨质破坏组(P<0.05);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均与RA患者X线片分期、骨质破坏程度、DAS28、ESR、CRP、CCP、TNF-α、IL-6呈正相关,且RA患者血清中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09,P=0.000),而与RA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和血清中RF无相关性。结论 RA患者血清中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与疾病活动度及相关炎症指标明显相关,提示IL-32及趋化因子CXCL13与RA存在密切联系,可作为RA判断病情及疾病活动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汉族人群IL-1F10-3基因rs3811058位点单核甘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立 潘发明 +9 位作者 曾臻 段振华 王笙 李建平 刘萍 李桂兴 徐胜前 徐建华 张天琛 邹延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0,共3页
目的了解IL-1F10-3基因rs381105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基因型筛查并进行基因组测序验证,检测15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目的了解IL-1F10-3基因rs381105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基因型筛查并进行基因组测序验证,检测15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155例正常对照基因型,并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 IL-1F10-3基因rs3811058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徽地区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遗传易感性可能与IL-1F10-3基因rs381105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单核苷酸 多态性 IL-1F10-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甲氨蝶呤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会 徐建华 +3 位作者 周小妹 张志华 申世华 李迎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rs1801133C/T、rs1801131A/C、rs2274976A/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RA患者和健康人群分布情况,以及与甲氨蝶呤(MTX)治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皖籍汉族活动期RA患者110例,口服M...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rs1801133C/T、rs1801131A/C、rs2274976A/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RA患者和健康人群分布情况,以及与甲氨蝶呤(MTX)治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皖籍汉族活动期RA患者110例,口服MTX 10~15mg/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180例皖籍汉族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型。结果rs1801133C/T、rs1801131A/C、rs2274976A/G 3个位点多态性分布在皖籍汉族R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RA患者中MTX治疗有效组的rs1801131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治疗无效组(P<0.05)。有不良反应组中rs1801133T及rs2274976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无不良反应组(P<0.05)。结论rs1801133C/T、rs1801131A/C、rs2274976A/G多态性分布在皖籍汉族RA患者与正常人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rs1801131A/C多态性与MTX的疗效相关。rs1801133C/T及rs2274976A/G多态性与MTX不良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甲氨蝶呤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氯喹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婷婷 余威 +3 位作者 杨春兰 帅宗文 高贝贝 夏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359-1363,共5页
目的:研究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给药剂量、疗程、合并用药(激素、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和甲氨蝶呤)及患者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因素对HCQ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病例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7年7月至201... 目的:研究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给药剂量、疗程、合并用药(激素、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和甲氨蝶呤)及患者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等因素对HCQ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病例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长期(> 6个月)服用HCQ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谷浓度标本为当天患者服药前抽取静脉血获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监测患者全血中HCQ的血药浓度。采用SPSS 16. 0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HCQ给药剂量为0. 4 g/d时血药浓度较高;年龄超过50岁的病人及HCQ治疗疗程超过10年的患者,HCQ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其他因素(疾病类型、患者性别及合并用药)对HCQ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且随着HCQ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结论:HCQ的血药浓度主要受患者年龄、给药剂量及疗程的影响,0. 4 g/d给药,HCQ血药浓度较高;高龄及长期用药患者,适当降低HCQ剂量即可达到相同治疗效果;可通过监测HCQ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以减轻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血药浓度 自身免疫性疾病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