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孙昀 罗晓明 +2 位作者 纪宗淑 彭晓春 耿小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227,240,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危重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ICU2006年9月—2008年8月所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比较不同时期(A组:2006年9月—2007年8月,B...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危重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ICU2006年9月—2008年8月所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比较不同时期(A组:2006年9月—2007年8月,B组:2007年9月—2008年8月)病原菌耐药率差异。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5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3株(71.76%),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科和肠杆菌科细菌为主,主要包括铜绿假单孢菌(58/183,31.69%),鲍曼/溶血不动杆菌(39/183,21.31%),大肠埃希菌(32/183,17.49%)等,多见于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菌51株(20.0%),以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主要见于下呼吸道和腹腔感染;真菌21株(8.24%),包括白色念珠菌(9/21,42.85%)和光滑念珠菌(8/21,38.10%)等。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耐药率呈上升趋势,B组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及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A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ICU医院感染最多见于下呼吸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昀 罗晓明 +2 位作者 纪宗淑 彭晓春 耿小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82-685,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符合VAP诊断的44例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存活组与VAP相关性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构成特点。结果 44例VAP患...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对符合VAP诊断的44例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存活组与VAP相关性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构成特点。结果 44例VAP患者中检出病原菌89株,以G-菌为主(75.28%),其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38株(42.70%),鲍曼不动杆菌12株(13.48%)等;G+球菌检出12株(13.4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株;真菌检出10株(11.24%),全部为假丝酵母菌属,其中主要包括光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性,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G-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存活组机械通气前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明显短于死亡组(P<0.05),且平均每例培养出病原菌数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死亡组VAP病原菌中MRSA及真菌所占比例明显上升(P<0.05)。结论 VAP病原菌以G-菌为主,呈现多重耐药性。机械通气前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病原菌混合感染严重程度等明显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微生物 重症监护病房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APACHEⅡ、SOFA评分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奎 潘旭冉 邵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69-1574,共6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8例老年SP合并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分为非激素组(n=83)及激素组(n=125)。采...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合并呼吸衰竭(RF)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8例老年SP合并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分为非激素组(n=83)及激素组(n=125)。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得到每组71例患者。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病情改善情况、血气指标、实验室生化指标及预后。结果 激素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非激素组(P <0.05);治疗7 d后,激素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氧合指数(P/F)、血氧饱和度(SaO_(2))、淋巴细胞计数(TLC)高于非激素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低于非激素组(P <0.05);生存曲线显示,激素组28 d生存率高于非激素组(P <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为老年SP合并RF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SP合并RF能够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病情,促进血气指标恢复,改善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糖皮质激素 老年 呼吸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对青年期雄性CD-1小鼠认知行为学的影响
4
作者 李宗寅 杨启纲 +3 位作者 张凯旋 刘高霞 王芳 陈贵海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究青年CD-1雄性小鼠经历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后发生认知障碍及其恢复情况。方法取7~8周龄CD-1雄性小鼠若干分别造模,设立CLP组和假手术(Sham)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将存活的Sham和CLP小鼠喂养至术后第10、10、20、30和60天进行六臂... 目的探究青年CD-1雄性小鼠经历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后发生认知障碍及其恢复情况。方法取7~8周龄CD-1雄性小鼠若干分别造模,设立CLP组和假手术(Sham)组。造模成功后,分别将存活的Sham和CLP小鼠喂养至术后第10、10、20、30和60天进行六臂放射状水迷宫(RAWM)和物体位置再认测试。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小鼠术后30 d以内在RAWM中的学习期错误次数和潜伏期均高于Sham组(P<0.05),而在术后6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P小鼠术后60 d以内的RAWM记忆期错误次数和潜伏期都显著高于Sham组(P<0.05);在物体位置再认实验中,CLP小鼠术后10 d和20 d的10 min延迟、24 h延迟的新位置优先指数均低于Sham组(P<0.05),而术后30 d和60 d的10 min延迟、24 h延迟的新位置优先指数与Sha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期CD-1雄性小鼠在CLP术后60 d时仍有显著性空间记忆损害,且RAWM是较敏感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 认知 行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患者安全院际转运方案的构建及实施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凤玲 章翀 +7 位作者 胡少华 李桃姿 杨伟 汪璐璐 王翠 宫娟 倪秀梅 李京京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9-23,共5页
目的构建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患者安全院际转运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ECMO院际转运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转运流程实施转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院际转运流... 目的构建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患者安全院际转运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ECMO院际转运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按照常规转运流程实施转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院际转运流程基础上,基于循证构建并应用ECMO安全院际转运方案进行转运。比较安全院际转运方案实施前后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ECMO院际转运知识知晓得分、院际转运效率、院际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对ECMO院际转运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观察组管路预充时间与置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院际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院际转运方案可提高医护人员院际转运知识掌握程度,提高院际转运效率,减少院际转运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呼吸衰竭 循环衰竭 紧急生命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 院际转运方案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郑 任建安 +3 位作者 张长乐 刘海燕 顾国胜 黎介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菌血症的动物实验,研究不同耐药程度细菌毒力的差异性。方法用30只家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通过中心静脉分别注入3种肺炎克雷伯菌的细菌株:菌株A(敏感菌株);菌株B(多重耐药菌株);菌株C(泛耐药菌株),建立菌血症模型。结果 A,... 目的通过菌血症的动物实验,研究不同耐药程度细菌毒力的差异性。方法用30只家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通过中心静脉分别注入3种肺炎克雷伯菌的细菌株:菌株A(敏感菌株);菌株B(多重耐药菌株);菌株C(泛耐药菌株),建立菌血症模型。结果 A,B,C3组家兔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0.5±3.6)d、(12.7±2.3)d和(13.9±0.3)d(A与C比较,P<0.004);C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A组(A与C比较,P=0.027);A组的CD4/CD8变化幅度显著大于C组(A与C比较,P=0.036);A组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更高(A与B比较,P<0.01;A与C比较,P<0.01);且A组家兔组织中的细菌负荷更多。结论泛耐药菌导致的菌血症对机体的损害小于敏感菌感染所带来的危害。相比敏感菌感染动物,泛耐药菌感染动物存活时间较长,炎症反应的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血症 肺炎克雷伯菌 泛耐药 多重耐药 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家属需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瑞 张璟 +1 位作者 王维利 徐凤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9期40-42,共3页
随着时代发展,护理人员的工作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予以患者全身心照护的同时,对于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也越来越重视。患者家属情绪的好坏对患者有着直接影响[1]。家属是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 随着时代发展,护理人员的工作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在予以患者全身心照护的同时,对于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也越来越重视。患者家属情绪的好坏对患者有着直接影响[1]。家属是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患者病情危重时,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状态会被打乱,他们应对疾病的能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3-4]。而此时,患者家属仍需要对患者的治疗作出决策,然而面对病情危重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患者家属 需求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乳酸及降钙素原对诊断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脑室炎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玲 杨启纲 +1 位作者 程宏伟 邵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2-766,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Lac)及降钙素原(PCT)对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脑室炎(PNBM/BV)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61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脊液指标,按有无PNBM/BV分为两组,比较两组脑脊液Lac和PCT有无差异,...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Lac)及降钙素原(PCT)对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脑室炎(PNBM/BV)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61例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脊液指标,按有无PNBM/BV分为两组,比较两组脑脊液Lac和PCT有无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描述二者的诊断效力。结果①与无PNBM/BV组相比,PNBM/BV组脑脊液Lac、PCT、白细胞数、多核百分比、总蛋白水平升高(P<0.001),脑脊液糖/血糖值降低(P<0.001)。②ROC曲线结果显示:脑脊液Lac和PCT对PNBM/BV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力,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0和0.860;脑脊液Lac的诊断截断值为4.35 mmol/L,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3%;脑脊液PCT的诊断截断值为0.235μg/L,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81.0%;脑脊液Lac联合PCT对PNBM/BV的诊断效力优于其他指标,AUC为0.990,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4.2%。③脑出血和非脑出血患者的脑脊液Lac及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Lac及PCT检测对PNBM/BV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脑脊液Lac。脑脊液Lac联合PCT检测能进一步提高对PNBM/BV的诊断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术后 细菌性脑膜/脑室炎 脑脊液 乳酸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CIK细胞PD-1表达及对MCF-7细胞杀伤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力伟 周敏 +1 位作者 刘波 潘跃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l(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住院的健康产妇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 目的:探讨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l(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住院的健康产妇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各5例,分离PBMC,体外培养、扩增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节点两种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情况,分别取培养第7、14、21、28天的CIK细胞与MCF-7细胞共培养,细胞计数(CCK-8)法测定CIK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吖啶橙-溴化乙啶双染(AOEB)法观察共培养后CIK细胞凋亡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率均逐渐上升,第14天时脐带血组CIK细胞PD-1表达率低于乳腺癌组[(38.42±4.76)%vs(50.54±3.50)%,P<0.05],至第21天后两组PD-1表达率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7、14、21、28天两组CIK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8.54±3.54)%和(21.74±4.27)%、(71.86±16.86)%和(58.78±24.25)%、(44.32±26.87)%和(43.96±26.04)%、(43.24±24.27)%和(40.28±23.69)%,以培养第14天的脐带血来源的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P<0.05)。分析发现,两种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水平与CIK细胞的凋亡率呈正相关(r=0.971,r=0.900,均P<0.01),与杀伤率呈负相关(r=-0.865,r=-0.885,均P<0.01)。结论:活化的CIK细胞表面高表达PD-1,脐带血较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表面PD-1水平低;培养第14天的CIK细胞凋亡率均较低,其杀伤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乳腺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程序性死亡分子-1 MCF-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术后产吲哚金黄杆菌颅内感染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宗淑 刘海燕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5-686,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突发意识障碍3 h”,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于2016年9月8日入院。病程中有呕吐及小便失禁,无抽搐。既往有小儿麻痹症及眩晕病史,否认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1℃,呼吸20次/min,心率103次/min,血...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突发意识障碍3 h”,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于2016年9月8日入院。病程中有呕吐及小便失禁,无抽搐。既往有小儿麻痹症及眩晕病史,否认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1℃,呼吸20次/min,心率103次/min,血压130/77 mm 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浅昏迷,体格检查不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吲哚金黄杆菌 颅内感染 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量监测在指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海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41-444,共4页
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和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与患者住院时间及其预后密切相关。维持正常或稍高血容量以降低DCI的发生,是改... 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和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与患者住院时间及其预后密切相关。维持正常或稍高血容量以降低DCI的发生,是改善SAH临床预后的重要手段。而NPE的发生,则以肺水肿为病理特征,并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液体管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7年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于犇犇 汪璐璐 +2 位作者 贺文涛 朱斌 刘念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98-1202,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趋势,为ICU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7年综合ICU送检的25057份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病原菌69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趋势,为ICU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7年综合ICU送检的25057份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病原菌69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513株(79.46%),革兰阳性菌710株(10.23%),真菌715株(10.31%),排名前4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1.65%)、肺炎克雷伯菌(15.90%)、铜绿假单胞菌(11.46%)和大肠埃希菌(6.31%)。真菌随着时间变化呈现下降后升高趋势,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呈现升高后下降趋势,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下降后升高趋势。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387株,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84.21%)、肺炎克雷伯菌(8.22%)和铜绿假单胞菌(4.83%)。5年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率均显著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P=0),且在2016年检出率达最高,2013和2017年检出率最低;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在2017年检出率达最高,2013年检出率最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年份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化有所不同,应定期监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5
13
作者 范文婧 陈贵梅 +1 位作者 苑俊 邵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50-1954,共5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的临床用量对于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00例),根据患者28d内生死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指标,再通过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的临床用量对于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00例),根据患者28d内生死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与患者预后相关指标,再通过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连续型变量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评价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完成,结果使用曲线下面积(AUC)来完成。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①单因素分析:去甲肾最大使用剂量、去甲肾累计使用剂量、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转入ICU前科室、基础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肝硬化)、ICU平均液体出量等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去甲肾最大使用剂量、去甲肾累计使用剂量、有创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患者的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③ROC曲线显示:去甲肾累计使用剂量对于预测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最好;④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任一时间点高剂量组的生存率均低于低剂量组。结论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量能够反映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去甲肾上腺素 影响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容量负荷试验在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容量反应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根 邵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88-1291,共4页
目的临床对于重症患者补液量尚无统一标准。文中探讨不同剂量容量负荷试验在评估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安徽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67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临床对于重症患者补液量尚无统一标准。文中探讨不同剂量容量负荷试验在评估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安徽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67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30s内快速输注80 mL平衡液后进一步在14.5 min内注入剩余420 mL平衡液。经胸心脏超声技术测定患者在基础状态时、30s、15min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在30s内快速输注80mL平衡液后心输出量(CO)增加≥15%患者纳人容量反应性组,反之则为无反应组。计算80mL和500mL补液试验后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VTI)变化(OVTI)和CO变化(SCO)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小剂量晶体液容量负荷试验评估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液体复苏前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比较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容量过负荷等临床表现。AC080和AVTI80预估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1和0.929。以SCO80≥15%评判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87.5%、约登指数0.827、阳性预测值0.769、阴性预测值0.976;以△VTI80≥15%评价容量反应性,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93.8%。结论应用经胸心脏超声监测30s内注射80mL平衡液所引起的CO及VTI变化(△C080及△VTI80)可较准确预估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并作为指导容量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负荷试验 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 心输出量 容量反应性 感染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并发Takotsubo心肌病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10
15
作者 齐梦影 万磊 +1 位作者 方业香 刘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4,共3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发病率为(0.4~2.5)/10万[1]。多数GBS患者表现为快速进展性和对称性四肢无力,继而涉及延髓、面部和呼吸功能的神经肌肉麻痹[2]。Takotsubo心肌病(...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发病率为(0.4~2.5)/10万[1]。多数GBS患者表现为快速进展性和对称性四肢无力,继而涉及延髓、面部和呼吸功能的神经肌肉麻痹[2]。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cardiomyopathy,TTC)是GBS罕见的、可致命的并发症,其特征是急性可逆的左心室功能障碍,主要因素为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顿抑和心源性休克,但TTC与GBS相关性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3-4]。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用于危重患者的主要体外生命支持设备之一,静脉-动脉(veno-arterial,VA)EC-MO能为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气体交换和人工体循环,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5]。2021年5月,我院收治1例VA-ECMO联合血液净化治疗GBS并发TTC的患者,经过36d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血液净化 吉兰-巴雷综合征 Takotsubo心肌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合指数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万玉青 叶昊明 邵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57-1961,共5页
目的探究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氧合指数(P/F)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提取AHCCDM重症数据框中符合入组条件的CAP者493例,根据出院时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n=405)和死亡组(n=88)单因素比较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P患... 目的探究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氧合指数(P/F)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提取AHCCDM重症数据框中符合入组条件的CAP者493例,根据出院时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n=405)和死亡组(n=88)单因素比较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AP患者住院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CS)评估P/F与住院死亡风险的变化趋势。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AP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急性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OR=1.11,95%CI:1.07~1.15,P=0.02)、P/F(OR=1.70,95%CI:1.03~2.82,P=0.04),血红蛋白(Hb)和HCO-3浓度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显示:P/F与院内病死率呈非线性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P/F为250 mmHg是住院死亡关联分析的切点。P/F<250 mmHg时,P/F每上升1 mmHg,住院死亡风险降低1%,HR:0.99(0.99~1.00),P<0.001;P/F>250 mmHg时CAP患者与住院病死率无关,HR:1.00(1.00~1.01),P<0.001,即其他因素占主导作用。结论明显降低的P/F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氧合指数 预测因素 死亡风险 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