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3例老年人血液病骨髓检查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昌斌 曾庆曙 +3 位作者 黄建尧 郝思国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血液学改变。方法检查323例老年人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人血液病患者以贫血为主;依次为缺铁性贫血占17.03%,继发性贫血占15.79%,再生障碍性贫血占6.8...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血液学改变。方法检查323例老年人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涂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人血液病患者以贫血为主;依次为缺铁性贫血占17.03%,继发性贫血占15.79%,再生障碍性贫血占6.81%,巨幼细胞性贫血占4.02%。其次为白血病;依次为急性白血病占12.38%,慢性白血病占6.50%。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中主要为缺铁性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检查 血液病 老年人 贫血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方会慧 许元宝 +4 位作者 孙旭群 汪燕燕 方先骏 夏瑞祥 夏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05-511,共7页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且应用替加环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替加环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82例患者,85例(46.7%)患者原发疾病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粒细胞缺乏者116例(63.7%),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72.0%)。分离病原菌62株,其中8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113例(62.1%)患者使用高剂量替加环素,疗程为(11.6±6.5)d,临床总有效率为5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7 d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替加环素剂量、联合用药及感染病原菌无关。结论替加环素对血液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但社区获得性肺炎、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和替加环素疗程<7 d会明显影响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血液系统 恶性肿瘤 感染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能在恶性血液病并发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曾庆曙 任立奋 +3 位作者 苏宏 夏海龙 杨明珍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69-370,共2页
泰能在恶性血液病并发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曾庆曙任立奋苏宏夏海龙杨明珍蔡学杰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合肥230022恶性血液病其病变多原发于骨髓、影响造血功能,且反复化疗以及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使患者免... 泰能在恶性血液病并发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曾庆曙任立奋苏宏夏海龙杨明珍蔡学杰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合肥230022恶性血液病其病变多原发于骨髓、影响造血功能,且反复化疗以及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使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粒细胞缺乏症,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能 白血病 并发症 细菌性感染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出血程度与PMP、vWF、FN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戴霁菲 朱立新 +1 位作者 蔡学林 夏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微颗粒(PM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纤维连接蛋白(FN)在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中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PMP、v WF、FN对出血程度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WHO关于出血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3... 目的观察血小板微颗粒(PM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纤维连接蛋白(FN)在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中与出血程度的关系,探讨PMP、v WF、FN对出血程度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WHO关于出血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3分组、4分组及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MP含量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v WF、FN含量变化。结果 (1)各组PMP、v WF、FN的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不同出血程度组之间出血程度越重,PMP含量越低[除1分组与2分组;3分组、4分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WF含量越高[除1分组与2分组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N含量越高[除0分组与1分组外,其余各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MP、v WF、FN的含量对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出血程度的预测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程度 血小板微颗粒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TL16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汪万杰 许晗 +2 位作者 许婷婷 鲍静 夏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0-697,共8页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METTL16)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诊断及对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多发性骨髓瘤研究基金会(MMRF)及基因型-组织表达项目(GTEx)数据库中分析参与N6-甲基腺苷(m6A)修饰的各基因在MM中表达水平及预后潜... 目的探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METTL16)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诊断及对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多发性骨髓瘤研究基金会(MMRF)及基因型-组织表达项目(GTEx)数据库中分析参与N6-甲基腺苷(m6A)修饰的各基因在MM中表达水平及预后潜力。分别收集26例初次诊断MM患者及19例标准方案治疗后MM患者骨髓标本和24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采用qRT-PCR技术测定m6A各基因表达量;同时收集MM初诊患者各实验室及临床指标:血红蛋白(Hb)、白细胞数(WBC)、血小板数(PLT)、血肌酐(Scr)、血清钙离子(Ca^(2+))、β-微球蛋白(β-MG)、骨破坏、ISS分期、分型、生存期(OS),对上述指标进行METTL16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检测标本中: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IL-18及趋化因子(CCL)2、CCL3、CCL4表达水平,并对其与METTL16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分析提示METTL16在MM患者样本中较正常对照表达显著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qRT-PCR结果显示,MM初诊患者骨髓中METTL1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其表达与血红蛋白、白细胞、骨破坏及分期、生存期等均有相关性,且其表达与CCL4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ETTL16在MM患者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贫血、更严重的骨质破坏及更晚的分期等相关,可能提示不良预后。METTL16与CCL4表达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可能通过相关通路发挥相应致病作用。METTL16在MM的诊疗中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N6-甲基腺苷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6 炎症因子 趋化因子 CCL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41-5p/ABCG1逆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耐药性
6
作者 许晗 许婷婷 +1 位作者 汪万杰 鲍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87-1896,共10页
目的探究miR-141-5p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IM耐药和敏感患者miR-141-5p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K562和K562/G01细胞转染前后MMP-3、MMP-9、Bcl-2等蛋白的... 目的探究miR-141-5p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IM耐药和敏感患者miR-141-5p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K562和K562/G01细胞转染前后MMP-3、MMP-9、Bcl-2等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K562和K562/G01细胞活性;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41-5p与ABCG1的结合情况;裸鼠成瘤验证miR-141-5p在体内对肿瘤的影响。结果miR-141-5p在IM耐药的CML患者和K562/G01细胞中下调,且miR-141-5p的过表达可以抑制IM耐药CML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对荷瘤小鼠的研究表明,miR-141-5p在体内抑制肿瘤生长。miR-141-5p可以直接靶向作用于IM耐药CML细胞中的ABCG1调控CML发生。结论miR-141-5p和ABCG1形成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网络,在IM耐药性中发挥作用,从而抑制CML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miR-141-5p 伊马替尼 ABCG1 耐药 K5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金广霞 夏瑞祥 +1 位作者 金凤波 夏海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株特点。方法对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76例,感染率为35.48%,例次感染率为48.8...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株特点。方法对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76例,感染率为35.48%,例次感染率为48.8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液、口腔为主。住院天数、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缩短粒细胞恢复时间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院内感染 相关因素 病原株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维甲酸衍生物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阮晶晶 陈飞虎 +4 位作者 徐佼 沈娟 石静波 程昌斌 吴繁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37-124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10种新型维甲酸衍生物对白血病细胞株NB4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活性。方法:维甲酸类衍生物作用于NB4细胞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瑞氏染色法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加药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NBT还原实验法分析... 目的:本研究探讨10种新型维甲酸衍生物对白血病细胞株NB4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活性。方法:维甲酸类衍生物作用于NB4细胞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瑞氏染色法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加药处理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NBT还原实验法分析细胞的分化指标。FCM检测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变化。结果:维甲酸衍生物作用3 d后,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10种维甲酸衍生物(10-5mol/L)的诱导分化活性表现在油镜下观察NB4细胞向粒系分化成熟的改变,NBT阳性细胞率增加,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表达量增加,CD13表达则减少。通过对细胞周期的分析,发现G0/G1期细胞表达量增加,呈G1期阻滞。结论:维甲酸衍生物2a-03,4a-02和5a-02显示有较强的诱导NB4细胞分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维甲酸衍生物 白血病 NB4细胞株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2例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缪华纬 曾庆曙 +2 位作者 杨明珍 倪婧 陶莉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95例Ph阳性CML慢性期(CP)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15例加速期(AP)和12例急变期(BC)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或600mg/d。结果①CP(早...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95例Ph阳性CML慢性期(CP)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15例加速期(AP)和12例急变期(BC)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d或600mg/d。结果①CP(早CP56例,晚CP39例):中位追踪15(5.0~44.0)个月,获得的总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7.8%,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80.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3.6%。其中早CP(<12个月)缓解率分别为98.2%、91.0%、80.3%;晚CP(≥12个月)分别为97.4%、64.1%、56.4%。②进展期(AP和BC):中位追踪15(6.0~33.0)个月,获得总的CHR、MCyR、CCyR分别为55.6%、33.3%,22.2%。③治疗中Ⅲ级WBC和Plt减少总的发生率在CP分别为15.8%,24.2%。进展期总的发生率分别为26.0%,40.7%。Ⅲ~Ⅳ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很少发生。结论①甲磺酸伊马替尼对经干扰素(IFN-α)治疗失败的CML-CP有较高的血液学及遗传学缓解率,且早CP较晚CP疗效更好。②伊马替尼对AP、BC患者也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与CP相比较差。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费城阳性/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g和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孔令君 葛健 夏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和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初治组和完全缓解(CR)组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 目的研究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和淋巴细胞亚群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初治组和完全缓解(CR)组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初治组和CR组AML患者外周血中Treg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高于CR组(P<0.05)。初治组和CR组AML患者外周血的NK(CD3-CD16+CD56+)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初治组低于CR组(P<0.05)。初治组CD3+T细胞、CD4+T细胞含量和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初治组CD8+T细胞含量却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R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含量及CD4+/CD8+比值接近正常对照组,与初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外周血中Treg及CD8+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NK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含量和CD4+/CD8+比值降低,表明AML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reg控制CD8+T细胞免疫应答,同时抑制NK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在CD4+T细胞与CD8+T细胞平衡的失调中起主要作用,与AML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下调Treg的数量或去除其抑制功能,优化AML患者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TREG 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NB4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曾庆曙 刘沁华 +1 位作者 夏瑞祥 李嘉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0.5、1mmol/L)加入NB4细胞中,继续培养24、48、72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33和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凋亡、分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褪黑素(0.1、0.5、1mmol/L)加入NB4细胞中,继续培养24、48、72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膜表面抗原CD33和CD11b的表达阳性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MLT有促进NB4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CD33的细胞阳性率没有变化(P>0.05),CD11b的细胞阳性率在浓度为1mmol/L,48h和72h有轻度增加(P<0.05);细胞周期检测则显示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结论褪黑素有促进NB4细胞凋亡,影响细胞生长周期的作用,诱导分化作用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激素/药理学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药物 疗法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表面脱糖效应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线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陶莉莉 汪嘉佳 +5 位作者 潘莹 王会平 陶千山 曾庆曙 倪合宇 翟志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0-464,共5页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标记物——鸡冠刺桐凝集素(ECL)、蓖麻凝集素(RCA-1)的结合水平,并与ITP一线治疗疗效进行相关性比较。方法: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室温条件下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脱糖水平(ECL...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标记物——鸡冠刺桐凝集素(ECL)、蓖麻凝集素(RCA-1)的结合水平,并与ITP一线治疗疗效进行相关性比较。方法: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室温条件下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脱糖水平(ECL、RCA-1)。结果:糖皮质激素和(或)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一线治疗疗效不同的各组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水平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脱糖的相关性分析提示二者呈负相关(P<0.01),即脱糖水平越高,一线治疗疗效越差。结论:ITP患者的血小板脱糖程度与一线治疗疗效相关,脱糖越显著的患者疗效越差,这间接提示了ITP患者血小板清除存在非FcR依赖途径,血小板脱糖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ITP患者的一线治疗效果,为难治性ITP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 脱糖效应 一线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莹莹 曾庆曙 +4 位作者 杨明珍 王永庆 夏海龙 江慧敏 安福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5-1328,1356,共5页
目的重点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的临床疗效与危险度分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8例CML慢性期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通过Sokal评分、Hasford评分进行危险度分层,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8... 目的重点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的临床疗效与危险度分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8例CML慢性期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通过Sokal评分、Hasford评分进行危险度分层,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8例患者中,3个月达到血液学缓解(CH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的占97.8%及86.4%,6个月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的比例占82.9%,12个月达到分子学缓解(MMR)的比例占54.5%。入组患者均根据Sokal评分计算危险度分层,服药3个月后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4.4%、82.6%、66.7%(P=0.104),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8.2%、76.9%、100.0%(P=0.319),12个月低危组、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52.4%、65.0%(P=0.412)。根据入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情况,有46例患者进行了Hasford分层,低危组21例、中危组23例,高危组2例,3个月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0.5%、91.3%、50.0%(P=0.191),随访到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3.3%、94.4%、100.0%(P=0.528),随访到12个月,低危组及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45.5%、58.3%(P=0.842)。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好,低、中危组比高危组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坚持足量应用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伊马替尼 危险度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NF-κB、R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震琪 夏瑞祥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NB4细胞的生长以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氧(R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NB4细胞,加入ATRA和不同剂量的As2O3,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ROS、NF-κB的变化,DNA片段梯...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NB4细胞的生长以及核因子-κB(NF-κB)、活性氧(R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NB4细胞,加入ATRA和不同剂量的As2O3,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ROS、NF-κB的变化,DNA片段梯度观察细胞凋亡。结果0·5μmol/LAs2O3下调了1μmol/LATRA诱导的NB4细胞的分化凋亡发生,同时抑制了NF-κB的激活,提高了ROS水平。2μmol/LAs2O3联合同浓度ATRA对增殖抑制、诱导凋亡更明显。结论ATRA联合As2O3对NB4细胞具有分化和凋亡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维甲酸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类衍生物诱导K562细胞分化的活性筛选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佼 陈飞虎 +5 位作者 阮晶晶 沈娟 石静波 吴繁荣 程昌斌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类衍生物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活性,以寻找新的具有抗瘤活性的药物。方法在体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法检测其对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 目的探讨维甲酸类衍生物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活性,以寻找新的具有抗瘤活性的药物。方法在体外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法检测其对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法分析细胞的分化指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结果维甲酸类衍生物作用3 d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可达到57.74%,IC50为2.82E-05;油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形态学趋向成熟,NBT还原实验也表明维甲酸类衍生物具有诱导K562细胞株分化成熟的作用;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表达量增加,G0/G1期细胞增加,而S期减少。结论维甲酸类衍生物对K562细胞具有诱导分化并对其克隆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以2a-03、4a-01、4a-02和5a-02的作用较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开发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类似物和衍生物/药理学 白血病/药物疗法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甲基化特异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晓颖 汪惠园 +5 位作者 鲁云霞 周青 桂淑玉 夏瑞祥 袁凌云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建立 p16基因中CpG岛的甲基化分析方法 ,即甲基化特异的PCR(methylation 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 ,MSP)方法及其初步应用。方法 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变性后的被测DNA ,随之进行甲基化、非甲基化特异的PCR扩增。应用MSP法... 目的 建立 p16基因中CpG岛的甲基化分析方法 ,即甲基化特异的PCR(methylation 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 ,MSP)方法及其初步应用。方法 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变性后的被测DNA ,随之进行甲基化、非甲基化特异的PCR扩增。应用MSP法分析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 p16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变异情况。结果 用加热法变性DNA ,亚硫酸氢盐修饰DNA ,WizardDNA纯化树脂除盐、纯化修饰后的DNA都获得了成功 ,并建立了MSP分析p16基因甲基化的方法。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 p16基因的 5′CpG岛有一定比例的甲基化变异。结论 MSP是一种较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甲基化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丁士华 宋万灯 夏海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6-648,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菌种、感染部位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683例AL患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菌种和感染部位,并进行评估及统计学分析。结果AL患者真菌感染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易感因素与患者...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菌种、感染部位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683例AL患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菌种和感染部位,并进行评估及统计学分析。结果AL患者真菌感染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易感因素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数、血浆白蛋白、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化疗药物使用时间、激素使用、侵入性操作具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中性粒细胞数、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时间、激素使用、侵入性操作是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测因素。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常见,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AL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积极控制易感因素是预防真菌感染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病 真菌病 疾病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MP治疗个体化的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3 位作者 杨明珍 夏海龙 王永庆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基因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PMT酶活性,对使用6-MP和甲氨蝶呤(MTX)维持化疗的69例成人ALL患者,监测化疗药物的临床和血液学毒性。结果 69例成人ALL患者中有4例酶活性较低的TPMT*1/*3C杂合子,未发现TPMT*2、TPMT*3A、TPMT*3B。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后,TPMT酶活性较治疗前上升。TPMT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观察到的临床药物毒性反应相近,但前者维持治疗期间6-MP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后者[42.17 mg/(m2·d)和69.36 mg/(m2·d),P<0.01]。结论 TPMT基因多态性对6-MP治疗的药物毒性有实质性影响。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前监测TPMT基因型和活性,有助于减少6-MP药物不良反应,实现临床治疗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嘌呤 基因多态性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更换二代TKI治疗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安福润 杨明珍 +6 位作者 曾庆曙 王永庆 葛健 王霖 阮敏 陈莹莹 顾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更换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的疗效,分析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转用二代TKI(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患者各25例,监测患者3个月或6个月时...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更换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的疗效,分析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转用二代TKI(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患者各25例,监测患者3个月或6个月时BCR/ABL融合基因定量结果,分析患者在6个月达到BCR/ABL≤10%这一"最佳"疗效与换药原因、换药时分期、换药时血液学缓解状态、换药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因耐药或不耐受而换用二代TKI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16例(41.0%)和9例(81.8%);转用二代TKI时处于慢性期和进展期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23例(76.7%)和2例(10.0%);转用二代TKI时未丧失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和丧失CHR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16例(72.7%)和9例(32.1%);转用二代TKI后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23例(74.2%)和2例10.5%)。结论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改用二代TKI药物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且两种二代TKI药物(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不耐受而换药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因耐药而换药的患者;换药时处于慢性期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换药时处于进展期的患者;换药时未丧失CHR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丧失CHR的患者;服用二代TKI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 耐药 不耐受 达沙替尼 尼洛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294002靶向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K562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耿英华 武文娟 +1 位作者 于北凯 夏瑞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LY294002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10、20μmol/L LY294002作用K562细胞36 h,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法测定LY294002... 目的探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LY294002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10、20μmol/L LY294002作用K562细胞36 h,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法测定LY294002对K562细胞Skp2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k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LY294002能够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LY294002作用K562细胞36 h,随着浓度的增加,G0/G1期阻滞增强,S期细胞减少(P<0.05),Skp2的mRNA表达量减少,Skp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 LY294002能够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这可能是通过LY294002影响了Skp2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294002 PI3K Akt SKP2 K5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