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骨科专科护士工作现状及工作阻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甘玉云 李伦兰 +2 位作者 汪亚兵 于侠 江尚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调查安徽省骨科专科护士工作现状及工作阻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12-2014年参加安徽省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的99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99名骨科专科护士中,89名(89.9%)专科护士仍在骨科工作,10名(10.1%)护士不在骨科工作... 目的 :调查安徽省骨科专科护士工作现状及工作阻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12-2014年参加安徽省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的99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99名骨科专科护士中,89名(89.9%)专科护士仍在骨科工作,10名(10.1%)护士不在骨科工作;35人(35.4%)参与医院的骨科护理会诊,74人(74.7%)承担科室的实习生教学工作,52人(52.5%)承担院内护士培训工作,20人(20.2%)参与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工作;培训后25.5%的专科护士所在医院是设有专科护士岗位的;63.6%的骨科专科护士发表过论文,37.4%主持或参与过课题,36.4%开展过新技术、新项目。骨科专科护士工作阻碍因素方面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护士认为"没有明确的工作角色定位"(64.6%),"难以只做专科护士的工作"(63.6%),"没有体现工作岗位价值的待遇"(60.6%),"工作负荷过重"(57.6%)。结论 :应提高骨科专科护士选拔标准,发挥骨科专科护士科研创新能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稳定骨科专科护士人才队伍,设立专职化岗位,促进护理专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骨科 阻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脊柱拟手术前发生肺栓塞1例的启示
2
作者 范海涛 申才良 +2 位作者 申才佳 赵勇 马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3-1054,共2页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外科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以骨科手术常见,轻者影响患者的康复,重者危及生命。脊柱疾病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大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往往接受较长时间的保... 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外科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以骨科手术常见,轻者影响患者的康复,重者危及生命。脊柱疾病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大多合并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往往接受较长时间的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肺栓塞 手术前 保守治疗 外科手术 骨科手术 并发症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选择与临床疗效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猛 王子洁 +2 位作者 胡伟 刘向阳 申才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CSCIWFD)的临床特征、MRI表现、手术时机、方法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 目的:分析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CSCIWFD)的临床特征、MRI表现、手术时机、方法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的时机不同分为3组:早期手术组(伤后72 h内进行手术治疗)17例、晚期手术组(伤后在72 h^3周内进行手术治疗)22例和延迟手术组(在伤后3周~3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13例。使用日本骨科学会颈脊髓功能(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法对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颈脊髓功能、运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52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时间(15.03±6.39)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早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在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和ASIA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而3组JOA改善率和ASIA运动改善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椎MRI诊断结果选择合适手术能够帮助CSCIWFD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并且手术时机(3个月内)与神经恢复没有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中老年 手术时机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对居家康复环境因素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戴晴 李伦兰 +3 位作者 高馨 张凡 黄慧 凤林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17,共5页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对居家康复环境因素的真实体验,为构建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组合的环境因素条目,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择12例脊髓损伤居家康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 目的了解脊髓损伤患者对居家康复环境因素的真实体验,为构建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组合的环境因素条目,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择12例脊髓损伤居家康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2个主题:环境促进因素体验(支持氛围良好、护理服务模式温馨)和环境障碍因素体验(居家环境适应困难、缺少适宜的辅助器具、夫妻关系紧张、重新融入社会困难、社会服务可及性有限)。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居家康复环境障碍因素居多,应重视患者居家康复环境因素评估,完善居家康复环境管理体系,借助人工智能实现居家康复管理,以推动患者康复进程,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居家康复 环境 评估 健康促进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病特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4
5
作者 章仁杰 申才良 +1 位作者 张秀军 董福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颈椎病防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我科住院治疗的CSM患者,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共616例,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其病历进行摘抄。结果 CSM患者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的人数在增...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颈椎病防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我科住院治疗的CSM患者,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共616例,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其病历进行摘抄。结果 CSM患者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的人数在增加,男性多于女性;就诊时以上下肢麻木和行走障碍(包括行走不稳和不能行走)为常见主诉;影像学检查提示受累间隙中以C5/6最多,其次为C4/5;手术治疗后患者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患者的年龄和病程与脊髓功能恢复有关(P<0.05),性别、受累间隙数目、出现的症状数目、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手术方式与脊髓功能恢复无相关性。结论 CSM患者人数逐年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有关部门应开展颈部保健的相关教育,重视并加强颈椎病的早期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轴性症状发生的手术方式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段文 张建湘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9-1302,共4页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ELAP)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经典手术,手术近远期疗效好,但术后患者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文章介绍近年许多学者为预防轴性症状或者减...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ELAP)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经典手术,手术近远期疗效好,但术后患者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文章介绍近年许多学者为预防轴性症状或者减轻轴性疼痛的程度对ELAP手术进行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性症状 轴性痛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培养基对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昆 申才良 +3 位作者 宋旆文 刘晓颖 徐鹏 张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条件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BMSCs条件培养基分别在增殖与分化条件下培养NSCs,观察NSCs形态变化。用MTT法及NSCs球数目和直径的统计分析了解NSCs增殖情况,...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条件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BMSCs条件培养基分别在增殖与分化条件下培养NSCs,观察NSCs形态变化。用MTT法及NSCs球数目和直径的统计分析了解NSCs增殖情况,同时行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鉴定其分化情况。结果原代培养获得大量未分化且悬浮生长的NSCs球,并能分化为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BMSCs条件培养基组能够促进NSCs球的吸附贴壁,但与对照组相比光密度(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Cs球数目和直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另外,BMSCs条件培养基组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MBP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FAP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MAP-2表达量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大鼠BMSCs条件培养基促进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但不抑制其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神经干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培养基局部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峰 申才良 +3 位作者 宋旆文 章仁杰 董福龙 杨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9-603,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BMSCCM)局部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装置制作大鼠T9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后局部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0μl)和实验组(脊髓损伤后局部注射BMSC-CM 10μl),两...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BMSCCM)局部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装置制作大鼠T9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后局部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0μl)和实验组(脊髓损伤后局部注射BMSC-CM 10μl),两组均采用BBB评分、斜板实验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血管生长及空洞体积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的BBB后肢功能评分、斜板倾斜角度优于对照组(P<0.05),脊髓损伤处空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结论 BMSC-CM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体积和促进血管生长,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睿睿 刘安诺 +1 位作者 李伦兰 祁金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7期1019-1025,共7页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188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感知压力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188例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感知压力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病耻感得分(55.98±10.73)分;婚姻状况、文化程度、ASIA残损分级、损伤严重程度、感知压力、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是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共解释总变异的75.3%。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重视陪伴支持和沟通交流的力量,降低患者感知压力水平,提高应对能力,减少病耻感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病耻感 感知压力 领悟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颈脊髓损伤继发低钠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程程 申才良 +2 位作者 宋旆文 章仁杰 董福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8-56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抽取颈髓损伤患者210例,颈髓损伤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完全性损伤28例(A级),不完全性损伤182例,其中B级18例,C级89例,D级75例;另选择颈椎外伤... 目的分析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抽取颈髓损伤患者210例,颈髓损伤程度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完全性损伤28例(A级),不完全性损伤182例,其中B级18例,C级89例,D级75例;另选择颈椎外伤未并存颈髓损伤患者47例为对照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15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54.76%),其中完全性损伤26例(92.86%),不完全性损伤89例(4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8%)。颈髓损伤患者的血钠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完全性损伤与不完全性损伤,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低钠血症与颈髓损伤程度、合并感染、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红细胞比容以及血红蛋白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钠血症与颈髓损伤程度以及合并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低钠血症是颈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颈髓严重损伤、合并感染是颈髓损伤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颈髓损伤程度越严重,往往低钠血症程度也十分严重。临床医师应着重关注颈髓损伤严重患者血钠情况,并积极预防感染,降低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脊髓损伤 低钠血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4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转归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海太 申才良 +4 位作者 宋旆文 刘晓颖 杨昆 杜宁 王汉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对经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同培养后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BMSCs与NSCs共培养模型,在共同培养体系中加入BMP-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SCs的存活率,同时利用细胞免疫...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对经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同培养后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的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BMSCs与NSCs共培养模型,在共同培养体系中加入BMP-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SCs的存活率,同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鉴定NSCs的分化情况,通过比较NSCs的存活率和分化率,进而分析BMP-4对共培养后NSCs的存活及分化的影响。结果共培养体系加入BMP-4后,大鼠NSCs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5),BMP-4促进了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而阻碍其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而分化后的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表达蛋白神经胶质细胞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MP-4阻碍了MSCs促进NSCs有效分化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神经干细胞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多裂肌MRI参数改变应用于诊断分析峡部断裂型腰椎滑脱 被引量:11
12
作者 欧阳石林 程大为 +1 位作者 方璜 申才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峡部断裂型腰椎滑脱的患者多裂肌MRI影像学改变,并与退变型腰椎滑脱及正常体检健康者比较,发现其中规律,探讨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峡部裂型组患者60例,其中L3滑脱3例、L4滑脱35例(Ⅰ度15例,Ⅱ度20例)、L5滑脱22例;退... 目的探讨峡部断裂型腰椎滑脱的患者多裂肌MRI影像学改变,并与退变型腰椎滑脱及正常体检健康者比较,发现其中规律,探讨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峡部裂型组患者60例,其中L3滑脱3例、L4滑脱35例(Ⅰ度15例,Ⅱ度20例)、L5滑脱22例;退变型组患者60例,其中L3滑脱4例、L4滑脱32例(Ⅰ度20例,Ⅱ度12例)、L5滑脱24例;体检资料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所测对象的年龄及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并对所有患者行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所纳入对象的L3/4、L4/5、L5/S1椎间隙水平层面多裂肌净横截面面积占多裂肌区域横截面面积(LCSA/GCSA)的比值。数据间的显著性差异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Student't检验。结果峡部裂型组患者3个不同层面数据与退变型组相应节段滑脱患者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峡部裂型组L4不同程度滑脱患者3个不同层面数据与退变型组L4相应程度滑脱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峡部裂型组与退变型组及对照组相比,其多裂肌退变明显,可考虑其作为腰椎滑脱的诊断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断裂型腰椎滑脱 多裂肌 核磁共振 横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SC-CM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减轻H_2O_2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杨 申才良 +1 位作者 宋旆文 刘晓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5-850,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BMSCCM)对氧化应激损伤的神经干细胞(NSCs)的保护作用,以及Notch1信号通路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使用过氧化氢(H_2O_2)来模拟氧化应激环境,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SCs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BMSCCM)对氧化应激损伤的神经干细胞(NSCs)的保护作用,以及Notch1信号通路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使用过氧化氢(H_2O_2)来模拟氧化应激环境,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SCs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蛋白、Hes1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3蛋白(Caspase-3)、Caspase-9、Bcl-2相关蛋白(Bax)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的表达量。结果结果表明,BMSC-CM可以降低H_2O_2引起的氧化应激环境的损害。BMSC-CM可以抑制Notch1信号通路,提高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率。结论 BMSCCM可以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来中和氧化应激损伤对NSCs细胞凋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神经干细胞 凋亡 氧化应激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环境对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汉邦 陶晖 +1 位作者 申才良 李海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2-919,共8页
目的:观察酸环境对体外培养的成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从6例脊柱侧凸矫形患者手术摘除的6个腰椎间盘(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髓核组织中分离细胞,... 目的:观察酸环境对体外培养的成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从6例脊柱侧凸矫形患者手术摘除的6个腰椎间盘(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髓核组织中分离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并观察细胞形态。取P2代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表型CD34、CD45、CD73、CD90、CD105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成骨、成软骨、成脂培养液诱导培养细胞,2周后分别用茜素红、甲苯胺蓝、油红O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其成脂、成骨、成软骨能力。按照国际干细胞治疗协会(ISCT)有关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判定标准,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进行综合评估鉴定。在37℃、21%O2、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用不同p H值(6.2、6.5、6.8、7.1、7.4)的DMEM10%血清培养液培养P2代细胞,1、3、5、7、9、11、13d后利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OD值),培养3d时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不同p H值培养基培养28d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2代细胞"干性维持"基因Oct4、Nanog、Jag1、Notch1及酸离子通道家族蛋白基因ASIC1、ASIC2、ASIC3、ASIC4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P0代细胞均贴壁生长。P2代细胞免疫表型鉴定显示MSCs表面分子标记CD90、CD105、CD73表达比例分别高达96%、95%、94%以上,低表达CD45、CD34、HLA-DR(均低于4%)。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分别证实分离的细胞均可向骨、脂肪及软骨细胞三系诱导分化。按照ISCT有关MSCs的判定标准,分离得到的细胞即NPMSCs。细胞代谢活性测定示P2代细胞在培养后1、3d各组间细胞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d、7d、9d、11d、13d各组间细胞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 H值越低细胞的OD值越小。p H值7.4组的细胞凋亡率均小于其余各组,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 H值7.4组"干性维持"基因Oct4、Nanog、Jag1、Notch1及酸离子通道家族蛋白基因ASIC1、ASIC2、ASIC3、ASIC4的m RNA均明显高于p H值7.1、6.8、6.5、6.2组(P<0.05)。随着培养液p H值降低,细胞的凋亡率升高,细胞干性维持基因及酸通道家族蛋白基因的m RNA表达降低。结论:低p H值的酸环境培养1、3d对成人NP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培养5d后明显抑制NPMSCs的增殖和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且随着p H降低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髓核间充质干细胞 酸环境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浓度对人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长征 李伟 +1 位作者 陶晖 杨庆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0-748,共9页
目的 :分离培养髓核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比较不同氧浓度下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氧浓度对椎间盘退变机制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从手术摘除的4个腰椎间盘(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髓核组织中分离MSCs,体外培养、传... 目的 :分离培养髓核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比较不同氧浓度下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氧浓度对椎间盘退变机制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消化法从手术摘除的4个腰椎间盘(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为Ⅰ级或Ⅱ级)髓核组织中分离MSCs,体外培养、传代,观察记录细胞形态。取P3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分离得到的细胞表面抗原CD90、CD73、CD105、CD44和CD31、CD34、CD45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用成骨、成脂、成软骨培养液诱导培养细胞,分别在21d、28d、21d时用茜素红、油红O、甲苯胺蓝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其成骨、成脂、成软骨能力。在三气培养箱的低氧条件(2%O_2、5%CO_2、37℃)和常规细胞培养箱的常氧条件(20%O_2、5%CO_2、37℃)下分别培养P3代细胞。通过细胞计数统计培养1d、2d、3d、4d、5d、6d、7d、8d时的细胞数量,比较不同氧浓度下细胞的生长曲线;使用Architect c8000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培养1d、2d、3d、4d、5d时培养基的pH值和渗透压。实时荧光定量(q RT-PCR)检测不同氧浓度培养下细胞的干性基因POU家族类别5同位序列1(POU5F1,OCT4)、NANOG同位序列(NANOG)、性别决定区Y盒2(SOX2)及扩增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ND1)、MYC(c-Myc)、低氧诱导基因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EPAS1)、能量基因三磷酸腺苷合成酶(ATP5A1)、线粒体相关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亚基1型同工酶(COX4I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线粒体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MT-CO1)、MT-CO_2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呈典型的单层贴壁生长,纺锤样;P3代细胞免疫表型鉴定显示MSCs表面分子标记高表达CD90(80.4%)、CD73(99.9%)、CD105(99.8%)、CD44(95.9%),低表达CD31(5.3%)、CD34(4.4%)、CD45(6.8%);茜素红、油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证实细胞可向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根据国际干细胞治疗协会(ISCT)有关MSCs的判定标准,分离培养的细胞为髓核MSCs(NPMSCs)。低氧环境下培养的细胞形态更小,更接近原始MSCs,细胞增殖更快,低氧时倍增期为31.22±1.98h,常氧时倍增期为39.56±2.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氧浓度各时间点培养基的pH值、渗透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皆在适合细胞生存的范围。低氧培养下POU5F1(OCT4)、NANOG、SOX2、CCND1、MYC(c-Myc)、EPAS1、ATP5A1较常氧培养时显著性升高(P<0.05);COX4I1、TFAM、MT-CO1、MT-CO_2较常氧培养时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低氧条件下培养有利于人NPMSCs的细胞形态、干性基因、增殖能力等生物学活性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髓核间充质细胞 氧浓度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认知损害及其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晶 李伦兰 +2 位作者 廖晨霞 张凡 高馨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脊髓损伤后认知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但因不易察觉而可能被忽略,且脊髓损伤后认知损害与多种因素相关,大脑结构功能的改变可能实际参与了认知损害过程,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学者采用神经影像学方法对脊髓损伤后脑结构功能改变进行研... 脊髓损伤后认知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但因不易察觉而可能被忽略,且脊髓损伤后认知损害与多种因素相关,大脑结构功能的改变可能实际参与了认知损害过程,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学者采用神经影像学方法对脊髓损伤后脑结构功能改变进行研究,以期阐明脊髓损伤后认知损害机制。本文对脊髓损伤患者认知损害发病率及临床特征、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及神经影像学改变进行综述,旨在为脊髓损伤患者认知损害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认知损害 神经影像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软骨终板改变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文哲 葛鹏 申才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研究退变性腰椎滑脱与软骨终板退变的关系。方法对所有受检者的L4/L5、L5/S1椎间盘行正中矢状位T2加权磁共振扫描,测量每个软骨终板的前半倾角和后半倾角,计算出前半倾角与后半倾角的比值作为该终板的变异率。分别比... 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研究退变性腰椎滑脱与软骨终板退变的关系。方法对所有受检者的L4/L5、L5/S1椎间盘行正中矢状位T2加权磁共振扫描,测量每个软骨终板的前半倾角和后半倾角,计算出前半倾角与后半倾角的比值作为该终板的变异率。分别比较滑脱组与正常组对应阶段的软骨终板变异率的差异。结果 L4滑脱组:L4/L5椎间盘上、下终板与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80、-3.765,P=0.000)。L5滑脱组:L5/S1椎间盘上、下终板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6、-3.835,P=0.001、0.000);L5/S1椎间盘自身上、下终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3,P=0.000)。所有受检者中L4/L5椎间盘自身上、下终板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77、3.137、2.199,P=0.000、0.005、0.035)。其余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滑脱可致滑脱阶段软骨终板退变,且前、后半终板的退变程度不对称:椎间盘上终板的后半终板比前半终板退变严重,下终板的前半终板退变比后半终板严重;对非滑脱阶段软骨终板的退变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终板 退变性腰椎滑脱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4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翔 宋旆文 +2 位作者 牛杨 杨超 申才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06-1710,共5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3组:Control组,BMP4组,BMP4+Noggin组;通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将BMP4添加剂以及其受体拮抗剂Noggin添加到NSCs分化培养基中,对培养的NSC...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3组:Control组,BMP4组,BMP4+Noggin组;通过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将BMP4添加剂以及其受体拮抗剂Noggin添加到NSCs分化培养基中,对培养的NSCs分化情况通过免疫化学染色鉴定,同时用Western blot检测GFAP表达以及BMP信号通路p Smad1/5/8蛋白及Id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BMP4组中GFAP表达明显上升,同时BMP信号通路激活p Smad1/5/8及其目的基因Id2的表达明显上升,BMP4+Noggin组与BMP4组相比,GFAP及p Smad1/5/8和Id2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BMP4通过激活Smad1/5/8信号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这一现象的可能机制是通过上调Id2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分化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皮质骨螺钉在X线片上进针点及进针轨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尧 孙祎伟 +1 位作者 张来 申才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41-1644,共4页
研究腰椎皮质骨螺钉植入时,进针点及进针深度在腰椎标准正侧位的投影点位置及在时钟点位置,为临床正确置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10具L1-L5脊柱标本,解剖出单个椎体,将导针完全植入皮质骨通道内,确定完整钉道,椎弓根内侧壁没有破坏,然后测... 研究腰椎皮质骨螺钉植入时,进针点及进针深度在腰椎标准正侧位的投影点位置及在时钟点位置,为临床正确置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10具L1-L5脊柱标本,解剖出单个椎体,将导针完全植入皮质骨通道内,确定完整钉道,椎弓根内侧壁没有破坏,然后测量分析下列数据:(1)进针点的时钟法记录位置;(2)在椎弓根中段时,导针尖部的投影位置;(3)在椎体与椎弓根交界处,导针尖部的投影位置;(4)在上终板下方位置处,导针尖部的时钟法记录位置。结果显示:(1)进针点在椎弓根位置左侧位于5点钟方向,右侧位于7点钟方向,出针点在左侧指向11点钟位置,右侧指向1点钟方向;(2)在椎弓根中段,导针尖部在椎弓根投影的中下方靠近椎弓根内侧壁的位置;(3)在椎体与椎弓根交界处,导针位置位于椎弓根投影的上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骨螺钉 腰椎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SC-CM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有效分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童祎 宋旆文 +1 位作者 申才良 刘晓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35-1840,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BMSC-CM)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及Notch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不同分化条件下培养NSCs,通过Notch1信号微活剂Jagged分析是否存在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实验分为四组:对照组(NSCs)、...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BMSC-CM)对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影响及Notch1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不同分化条件下培养NSCs,通过Notch1信号微活剂Jagged分析是否存在Notch1信号通路的作用。实验分为四组:对照组(NSCs)、Jagged组(NSCs+1μg/ml Jagged)、BMSC-CM组(NSCs+BMSC-CM)、BMSC-CM+Jagged组(NSCs+BMSC-CM+1μg/ml Jagged)。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各组NSCs的分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MAP-2、GFAP及通路相关蛋白Notchl、NICD、Hes1、Hes5的表达量。结果免疫荧光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MSC-CM组神经元特异性微管相关蛋白-2(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在Jagged组中这种现象完全相反。关于Noteh1、NICD.Hes1、Hes5蛋白的表达量,Jagge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BMSC-CM组明显低于对照组,BMSC-CM+Jagged组明显低于Jagged组,BMSC-CM+Jagged组明显高于BMSC-CM组。结论BMSC-CM通过抑制Notch1通路促进神经千细胞在体外的有效分化,增加MAP-2阳性细胞比例,减少:GFAP阳性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Nocch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