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1
作者 解鸿跃 徐晓亮 +1 位作者 刘巧玉 孙倍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8,共7页
目的探究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管狭窄组54例,无胆管狭窄组15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独立预测因素,拟合预测模型并构建可视化的... 目的探究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管狭窄组54例,无胆管狭窄组15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独立预测因素,拟合预测模型并构建可视化的列线图,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同时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OR=6.610,95%CI:1.410~30.99)、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OR=1.007,95%CI:1.003~1.011)、热缺血时间(OR=1.972,95%CI:1.399~2.780)、冷缺血时间(OR=1.016,95%CI:1.010~1.022)、巨细胞病毒感染(OR=6.037,95%CI:1.480~24.63)和肝血管狭窄(OR=7.784,95%CI:2.312~26.20)是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截断值取0.238,灵敏度为0.889,特异性为0.838,模型表现出良好的区分度;Brier评分为0.09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253,Calibration校准曲线(B=1000)吻合较好,模型表现出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应用模型可以使肝移植受者获益;术后随访时间为27~60个月,无胆管狭窄组的术后累积生存率优于胆管狭窄组(P=0.019),但多因素Cox回归结果示胆管狭窄(HR=1.194,95%CI:0.624~2.285)不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于自身免疫性肝病、ALT、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肝血管狭窄等预测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表现良好,能够用于预测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胆管狭窄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再次肝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若林 赵红川 耿小平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3-569,共7页
再次肝移植是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衰竭的唯一治愈性手段。首次肝移植与再次肝移植间隔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成人再次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技术难度和治疗转归。既往多项研究认为再次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及受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首次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是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衰竭的唯一治愈性手段。首次肝移植与再次肝移植间隔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成人再次肝移植的手术适应证、技术难度和治疗转归。既往多项研究认为再次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及受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首次肝移植,但随着器官保存方法、麻醉管理理念、重症监护策略、外科手术技术和新型免疫抑制药等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成人再次肝移植的疗效显著提高。本文就成人再次肝移植手术适应证的变迁、手术时机的选择、长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手术技术难点、免疫抑制方案的选择以及活体再次肝移植的开展情况进行评述,总结目前成人肝移植取得的成果、面临的挑战及潜在解决方案,以期为提高成人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肝移植 移植肝衰竭 活体肝移植 免疫抑制 免疫诱导 排斥反应 手术并发症 疾病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临床护士疼痛共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春霞 王家动 +7 位作者 江明媚 陈善桂 彭照雯 施学芝 李琰 夏灿灿 范引光 李志菊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0期1471-1475,共5页
目的:调查安徽省临床护士疼痛共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月—7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安徽省抽取99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共情量表、知识共享行为量表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安徽省临床护士疼痛共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月—7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安徽省抽取99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共情量表、知识共享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9168名临床护士参与调查,疼痛共情总分(3.10±0.78)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最高学历、是否参加疼痛知识培训、知识共享行为是护士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安徽省临床护士疼痛共情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仍有部分护士共情水平有待提升,管理者可通过强化培训、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等,提升护士疼痛共情能力,进而提高疼痛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疼痛共情 知识共享行为 影响因素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N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4
作者 白一鹏 徐登球 孙倍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876,共8页
目的探究线粒体Lon蛋白酶1(LONP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HCC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人体肝癌组织中LONP1表达情况。构建LONP1稳定敲降Hep3B和HCCLM3细胞系,通过CCK-8、EdU实验和平板... 目的探究线粒体Lon蛋白酶1(LONP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HCC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人体肝癌组织中LONP1表达情况。构建LONP1稳定敲降Hep3B和HCCLM3细胞系,通过CCK-8、EdU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探究LONP1对肝癌细胞系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和细胞迁移实验探究LONP1对肝癌细胞系迁移的影响。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肝细胞LONP1条件敲除小鼠,小鼠肝脏组织送转录组测序探究LONP1缺失对肝细胞的影响。利用Tunel染色以及Annexin V-FITC/Pl流式分析探究LONP1对肝癌细胞系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人肝脏组织的免疫印迹和qPCR实验验证了LONP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LONP1敲降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CCK-8和EdU染色实验结果显示,LONP1敲降的细胞增殖速度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划痕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LONP1敲降的肝癌细胞系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小于对照组细胞(P<0.01)。LONP1条件敲除小鼠肝脏组织转录组结果提示LONP1会影响肝细胞凋亡通路。Tunel染色以及Annexin V-FITC/Pl流式分析结果显示LONP1敲降肝癌细胞发生更多细胞凋亡。结论LONP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在肝癌细胞系中敲降LONP1会促进细胞凋亡,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P1 肝细胞癌 凋亡 线粒体 转录组测序 慢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ROC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严洪遥 劳远翔 孙倍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9-1346,共8页
目的 探究尿刊酸酶(UROC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对HCC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分析蛋白质质谱和TCGA数据库中UROC1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数据。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HCC中UROC1... 目的 探究尿刊酸酶(UROC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对HCC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分析蛋白质质谱和TCGA数据库中UROC1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数据。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HCC中UROC1表达情况。利用HE染色判断肿瘤分化水平,分析UROC1表达水平与其相关性。构建稳定过表达UROC1和其突变体的Hep3B、LM3细胞系,开展体外细胞表型实验。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平板克隆实验、EdU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探究UROC1对H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UROC1在HCC组织中普遍下调(P<0.000 1),UROC1低表达组较高表达组的患者预后更差(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评分、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了UROC1在HCC中低表达。不同分化水平癌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分化越差的HCC组织中UROC1表达水平越低(P<0.0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UROC1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CCK-8和EdU染色实验结果显示,UROC1过表达的细胞增殖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UROC1过表达的HCC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小于对照组细胞(P<0.000 1)。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UROC1后细胞穿过小室的数目显著减少(P<0.000 1)。但是UROC1的活性位点突变后上述实验表型的结果和对照组趋于一致。结论 UROC1在HCC组织中低表达,在HCC细胞中过表达UROC1可能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UROC1 组氨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C1D5通过JAK/STAT通路对肝细胞癌进展的影响
6
作者 韦豪伟 陶学文 余德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1-1369,共9页
目的探讨TBC1结构域家庭成员5(TBC1D5)在肝细胞癌(HC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蛋白质印迹实验(WB)、免疫组化(IH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TBC1D5在HCC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的表达量差异,构建相应的TBC1D5稳转肝癌细胞株;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TBC1结构域家庭成员5(TBC1D5)在肝细胞癌(HC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蛋白质印迹实验(WB)、免疫组化(IH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TBC1D5在HCC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的表达量差异,构建相应的TBC1D5稳转肝癌细胞株;细胞计数试剂盒8、平板克隆实验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H2O2诱导的HCC细胞凋亡,最后通过WB检测敲低和过表达TBC1D5后对JAK/STAT通路的影响。结果WB、IHC和qPCR结果提示,HCC组织中TBC1D5在蛋白、mRNA水平表达量高于其对应癌旁组织(P<0.0001、P<0.01)。与对照组比较,敲低TBC1D5后HCC细胞增殖水平降低(P<0.05)、平板克隆集落数形成减少(P<0.001)、EdU阳性细胞比例下降(P<0.001)。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TBC1D5后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相比于对照组降低(P<0.01)。敲低TBC1D5后HCC细胞相比于对照组,细胞周期减慢、抗凋亡能力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敲低TBC1D5使JAK与STAT蛋白磷酸化水平下降(P<0.01)并抑制JAK/STAT通路。结论TBC1D5在HCC中高表达,TBC1D5敲低后,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周期速率以及抗凋亡能力均降低,并且可能通过JAK/STAT通路影响H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TBC1D5 增殖 侵袭 JAK/STA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免疫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倍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5-1301,共7页
肝癌在全球范围内是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同时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约有30%的患者在诊断时处于肝癌早期阶段,此时可以通过包括肝部分切除术和肝移植在内的治愈性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使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能够超过60个月。... 肝癌在全球范围内是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同时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约有30%的患者在诊断时处于肝癌早期阶段,此时可以通过包括肝部分切除术和肝移植在内的治愈性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使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能够超过60个月。然而,大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已进展至肝癌晚期,此时的治疗选项常可采用靶向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尤其是包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系统性治疗,在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探索肝癌的免疫微环境特征,积极识别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推进和完善肝癌免疫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免疫微环境 生物标志物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RG1通过ERK通路增强肝细胞癌对索拉菲尼的耐药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博娇 孙倍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6-1353,共8页
目的 探究N-myc下游调控基因1(NDRG1)对肝细胞癌(HCC)的作用,以及NDRG1是否影响HCC对索拉菲尼(Sorafenib)的敏感性。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预测NDRG1在HCC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蛋白质印迹(WB)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进行验证。构建ND... 目的 探究N-myc下游调控基因1(NDRG1)对肝细胞癌(HCC)的作用,以及NDRG1是否影响HCC对索拉菲尼(Sorafenib)的敏感性。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预测NDRG1在HCC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蛋白质印迹(WB)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进行验证。构建NDRG1敲除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通过肿瘤功能学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EdU染色、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研究NDRG1及联合Sorafenib对HCC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以及凋亡的影响。利用裸鼠皮下荷瘤进行体内实验,研究NDRG1和Sorafenib对HCC成瘤的影响;通过WB实验和IHC染色确定NDRG1调节HCC对Sorafenib敏感性的通路。结果 WB实验和IHC染色显示,NDRG1在HCC中高表达,与TCGA数据结果一致。肿瘤功能学实验结果表明NDRG1敲除或Sorafenib刺激使H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弱,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而NDRG1敲除联合Sorafenib使HCC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进一步减弱,肿瘤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P<0.000 1)。小鼠皮下荷瘤模型结果表明NDRG1敲除或Sorafenib刺激使荷瘤体积及质量减小,而NDRG1敲除联合Sorafenib使荷瘤体积及质量进一步减小(P<0.000 1)。WB和IHC结果表明NDRG1敲除联合Sorafenib可降低Erk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NDRG1在HCC中高表达,高表达NDRG1促进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肿瘤细胞凋亡。NDRG1通过ERK信号通路增强HCC对Sorafenib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yc下游调控基因1 肝细胞癌 索拉菲尼 ER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X2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对其进展的影响
9
作者 贺建波 孙倍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0-1338,共9页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GPX2)在肝内胆管癌(I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Omicshare网站分析GPX2在ICC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其在ICC中的表达水平。构建稳...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GPX2)在肝内胆管癌(I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Omicshare网站分析GPX2在ICC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其在ICC中的表达水平。构建稳定敲低和过表达GPX2的HuCCT1细胞系并进行体外实验。通过平板克隆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等探究GPX2对ICC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最后构建小鼠胆管癌模型,检测GPX2在小鼠胆管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Omicshare网站分析结果显示GPX2在ICC中普遍上调(P<0.001)。Western blot、RT-qPCR和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GPX2在ICC中表达升高(P<0.0001)。平板克隆、CCK-8实验结果显示GPX2敲低后,细胞克隆形成率下降(P<0.01),增殖能力降低(P<0.001);GPX2过表达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升高(P<0.01),增殖能力增强(P<0.01)。细胞划痕、Transwell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GPX2敲低后,划痕愈合速度减慢、迁移能力降低、E-cadherin升高(P<0.01),N-cadherin(P<0.01)、Vimentin(P<0.05)降低;GPX2过表达后,划痕愈合速度增快、迁移能力增强、E-cadherin降低(P<0.05),N-cadherin(P<0.01)、Vimentin(P<0.001)升高;凋亡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GPX2敲低后,细胞凋亡率增多、Bcl-2降低(P<0.001),BAX升高(P<0.01);GPX2过表达后,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Bcl-2升高(P<0.0001),BAX降低(P<0.001)。最后在小鼠胆管癌模型中观察到GPX2升高。结论GPX2在人和小鼠的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增强胆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促进肿瘤细胞EMT,抑制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GPX2 增殖 凋亡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胞饮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傅饶(综述) 孙倍成(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0-1314,共5页
巨胞饮是一种细胞获取胞外营养的重要途径,在肿瘤细胞中,基因突变以及来自肿瘤微环境中的信号,增强了细胞的巨胞饮活动,提高其代谢水平并最终促进肿瘤进展。但是在目前的巨胞饮研究中,一方面从分子生物学层面解释巨胞饮的调控和发生过... 巨胞饮是一种细胞获取胞外营养的重要途径,在肿瘤细胞中,基因突变以及来自肿瘤微环境中的信号,增强了细胞的巨胞饮活动,提高其代谢水平并最终促进肿瘤进展。但是在目前的巨胞饮研究中,一方面从分子生物学层面解释巨胞饮的调控和发生过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在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的巨胞饮活动发挥何种功能也亟需认识。该文主要综述肿瘤微环境中诱导巨胞饮发生的因素,不同细胞内参与巨胞饮活动的重要分子和信号通路,以及在此之上开发的相关靶向药物和转化研究,为读者研究巨胞饮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胞饮 肿瘤微环境 肿瘤代谢 胰腺导管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PD-1免疫治疗敏感性的靶基因分析
11
作者 史宇泽 丁可 孙倍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3-1329,1338,共8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治疗敏感性的特征基因。方法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及差异性分析筛选与PD-1免疫治疗敏感性相关数据集GSE202069及ERP117672中共同差异基因,将上述共同差异基因通过Lass...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免疫治疗敏感性的特征基因。方法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及差异性分析筛选与PD-1免疫治疗敏感性相关数据集GSE202069及ERP117672中共同差异基因,将上述共同差异基因通过Lasso回归筛选PD-1免疫治疗敏感性的特征基因;通过GEPIA及Ualcan数据库预测特征基因在HCC的表达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WB)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实验验证其表达。构建过表达3-羟基丁酸脱氢酶1(BDH1)细胞系,通过肿瘤功能学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平板克隆、EdU染色、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探究其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通过WGCNA及差异性分析筛选出两项数据集共有118个共同差异基因,Lasso回归筛选出共同差异基因中与PD-1免疫治疗敏感性特征基因(含黄素二甲基苯胺单加氧酶3(FMO3),过氧化物酶体反式-2-烯酰辅酶A还原酶(PECR),BDH1,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SLC7A1),细胞色素b5 A型(CYB5A)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生存分析表明BDH1与HCC最为相关(总体生存率:P<0.001;复发:P=0.007)。GEPIA及Ualcan数据库分析显示BDH1在HCC组织中低表达,通过RT-qPCR、WB及IHC对本中心收集的HCC样本进一步证实BDH1在HCC中低表达。CCK-8、平板克隆、EdU染色、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Hep3B pCDH组相比,过表达BDH1使得HCC细胞吸光度降低(t=4.766,P<0.01),克隆形成数目减少(t=16.02,P<0.0001),增殖细胞比例下降(t=23.13,P<0.0001),细胞迁移率减慢(t=25.28,P<0.0001),穿过小室数目减少(t=10.78,P=0.004)。结论BDH1是观察HCC患者PD-1免疫治疗敏感性的特征基因;BDH1具有抑制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D-1免疫治疗 BDH1 肿瘤功能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OU1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12
作者 丁家璐 孙倍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4-1361,共8页
目的 探究人低氧上调因子1(HYOU1)调控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YOU1在胰腺肿瘤组织和正常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YOU... 目的 探究人低氧上调因子1(HYOU1)调控胰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YOU1在胰腺肿瘤组织和正常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YOU1在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和多种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表达水平最高的细胞系BXPC-3和Panc-1中敲除HYOU1,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集落形成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抗凋亡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在野生型和HYOU1敲低细胞中检测PI3K/Akt通路中指标PI3K、p-PI3K、Akt和p-Akt的蛋白水平;利用PI3K/Akt通路激活剂Recilisib处理HYOU1敲低细胞系并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HYOU1在胰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HYOU1高表达患者生存期短于低表达患者(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YOU1在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胰腺癌细胞系中HYOU1 mRNA和蛋白水平高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P<0.001,P<0.01)。敲低HYOU1能抑制BXPC-3和Panc-1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早期凋亡,还能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而PI3K/Akt通路激活剂Recilisib能逆转敲低HYOU1对细胞的作用。结论 HYOU1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胰腺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OU1 胰腺癌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