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临床护士疼痛共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春霞 王家动 +7 位作者 江明媚 陈善桂 彭照雯 施学芝 李琰 夏灿灿 范引光 李志菊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0期1471-1475,共5页
目的:调查安徽省临床护士疼痛共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月—7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安徽省抽取99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共情量表、知识共享行为量表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安徽省临床护士疼痛共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疼痛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6月—7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从安徽省抽取990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共情量表、知识共享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9168名临床护士参与调查,疼痛共情总分(3.10±0.78)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最高学历、是否参加疼痛知识培训、知识共享行为是护士疼痛共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安徽省临床护士疼痛共情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但仍有部分护士共情水平有待提升,管理者可通过强化培训、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等,提升护士疼痛共情能力,进而提高疼痛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疼痛共情 知识共享行为 影响因素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护理在三叉神经痛围术期中对疼痛与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彭照雯 赵文文 +4 位作者 杨静 刘蕾 李伦兰 宋阳 王立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6-521,共6页
目的:探究正念护理对三叉神经痛病人围术期疼痛与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疼痛科就诊的需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0):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治疗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正念护理对三叉神经痛病人围术期疼痛与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疼痛科就诊的需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0):对照组(给予标准化治疗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给予标准化治疗和正念护理),对比两组病人围术期护理不同时间节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并分析时间与护理干预的交互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分组护理前的VAS、SAS和SDS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护理后观察组病人不同时间节点的V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及分组护理前和术前(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护理在缓解三叉神经痛围术期疼痛不良刺激、调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效果较为理想,病人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护理 三叉神经痛 围术期护理 疼痛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2所医疗机构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使用及管理现状调查
3
作者 甄静 陈刘吉 +3 位作者 刘海霞 马久红 李贤煌 黄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78-1285,共8页
目的 了解中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AER)使用、管理及维护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92所医疗机构消化内镜中心AER使用、管理、维护、监测,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316份,有效回收292份,有效回收率92.41%。... 目的 了解中国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AER)使用、管理及维护现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92所医疗机构消化内镜中心AER使用、管理、维护、监测,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316份,有效回收292份,有效回收率92.41%。292所医疗机构中198所(67.81%)配备AER,其中三级医疗机构AER配备率为75.11%,二级医疗机构AER配备率为41.27%。88.38%的医疗机构在内镜放入AER之前进行手工清洗,但仍有2.02%的医疗机构未执行该步骤,主要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AER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连接管脱落或破损(83.33%),其次是AER漏消毒剂(43.94%)、控制面板失灵(43.94%)和AER管路不出水或出水不畅(42.93%)。92.42%的医疗机构定期对AER进行自身消毒,72.73%的医疗机构定期更换AER空气过滤器,80.30%的医疗机构定期更换AER水过滤器。96.46%的医疗机构每日使用AER之前进行消毒剂浓度监测,87.88%的医疗机构定期监测AER终末漂洗水,96.97%的医疗机构对新入职人员首次使用AER进行了专业培训。结论 中国各级医疗机构AER配备率有待提升,大部分医疗机构能够较好地监测和维护AER,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三级医疗机构因内镜诊疗量大,手工清洗执行率不足,需优化工作流程并加强培训。二级医疗机构则面临设备短缺、监测执行率低等挑战,需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建议生产制造商不断优化AER设计,医疗机构建立AER标准化使用流程,相关部门完善AER使用及管理规范,以提升内镜清洗消毒质量,保障患者诊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 内镜 清洗 消毒 管理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疼痛加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武春银 陈家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2-373,375,共3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盘术 术后疼痛 治疗方法 原因分 椎间盘胶原酶 靶位注射 CT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溶核术后疼痛加重患者硬膜外冲洗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丽 宋阳 +1 位作者 朱本藩 陈家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冲洗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溶核术后疼痛中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10年12月,腰椎间盘胶原酶溶核术1652例中术后疼痛加重的170例患者,经保守脱水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治疗无明显缓解。术后一周至六周,患者给予硬膜外冲... 目的:探讨硬膜外冲洗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溶核术后疼痛中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10年12月,腰椎间盘胶原酶溶核术1652例中术后疼痛加重的170例患者,经保守脱水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治疗无明显缓解。术后一周至六周,患者给予硬膜外冲洗加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结果:170例患者术后1周~6个月随访。术后6月疗效为优134例,良28例,差8例,优良率95.3%。其中104例行硬膜外冲洗术冲洗出混浊的溶解物。结论:硬膜外冲洗术可以减轻椎管内压力,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化学溶核术后疼痛加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硬膜外冲洗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8
6
作者 陈龙梅 王珩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 总结癌性疼痛患者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4例癌性疼痛患者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术前做好心理辅导,完善各项检查和筛选试验等;术中做好穿刺护理及病情观察,保证鞘内镇痛系统的顺利植... 目的 总结癌性疼痛患者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4例癌性疼痛患者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术前做好心理辅导,完善各项检查和筛选试验等;术中做好穿刺护理及病情观察,保证鞘内镇痛系统的顺利植入;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加强切口护理,注重首次鞘内推注吗啡、按需单次鞘内注射吗啡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护理.结果24例患者鞘内镇痛系统均顺利植入,术中16例出现蛛网膜下腔麻醉并发症,经静脉推注阿托品和麻黄碱缓解.患者住院8~34 d,平均20.8d.住院期间疼痛评分持续<4分.结论 严谨有序的护理是经鞘内镇痛系统按需注射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性疼痛 鞘内注射 吗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参与脊髓水平疼痛-瘙痒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洁 鲁显福 +2 位作者 陈家骅 张励才 刘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小鼠坐骨神经分支高选择结扎切断(SN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氯喹诱发的急性瘙痒的影响。方法实验一:将昆明种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SNI)、假手术组(Sham)、瘙痒组(CQ)、瘙痒溶媒组(NS)、...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小鼠坐骨神经分支高选择结扎切断(SN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氯喹诱发的急性瘙痒的影响。方法实验一:将昆明种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SNI)、假手术组(Sham)、瘙痒组(CQ)、瘙痒溶媒组(NS)、疼痛瘙痒组(SQ)及空白对照组(CON);CON、SNI、Sham、SQ组在术前1 d,术后1、3、5、7、9、10 d测定左后足机械痛阈值(MWT),CON、CQ、NS、SQ组分别于右后足足底注射氯喹或生理盐水后观察小鼠舔足时间。实验二:昆明种雄性小鼠16只随机分为SQ-V组和SQ-N组。SNI模型分别于术后5、6、7、8、9 d早晚8时注射VPA(SQ-V组)及VPA溶媒生理盐水(SQ-N组)后测定疼痛行为学,于术后第10天注射氯喹后观察瘙痒行为学。行为检测结束后使用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脊髓L4-L6部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表达。结果 SNI组及SQ组在术后1 d MWT降低(P<0.05),第5天仍在较低水平。SQ-V组较SQ-N组鞘注后MWT显著升高(P<0.05)。CQ组较NS组舔足时间显著延长,SQ组舔足时间明显低于CQ组(P<0.05)。SQ-V组舔足时间显著高于SQ-N组(P<0.05)。RT-PCR结果提示SNI引起HDAC2表达上调,CQ引起HDAC2表达下调。结论疼痛能够抑制瘙痒神经信号传导,脊髓水平HDAC2差异性表达介导疼痛-瘙痒的共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丙戊酸钠 神经病理性疼痛 瘙痒 氯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水平TRPM8激活参与疼痛-瘙痒共病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汤黎黎 陈家骅 +1 位作者 鲁显福 刘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瘙痒神经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TRPM8)在瘙痒-疼痛共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一:将KM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SNI)、假手术组(Sham)、瘙痒组(CQ)、瘙痒溶媒组(NS)、疼痛...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对瘙痒神经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TRPM8)在瘙痒-疼痛共病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一:将KM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SNI)、假手术组(Sham)、瘙痒组(CQ)、瘙痒溶媒组(NS)、疼痛瘙痒共病组(SQ)及空白对照组(CON);实验二:KM雄性小鼠16只,分为SQ+AMTB(SQ-A)组和SQ+AMTB溶媒对照组(SQ-V)。CON、SNI、Sham、SQ组在术前1 d,术后1、3、5 d测定术侧机械痛阈值(MWT)、冷痛阈值及热痛潜伏期(PWL),CON、CQ、NS、SQ组分别注射氯喹或生理盐水后观察搔抓发作潜伏期及发作次数;实验二:SNI模型建立第5天分别鞘注AMTB(SQ-A)及溶媒(SQ-V)前后测定疼痛行为学,注射氯喹和生理盐水后观察瘙痒行为学。结果 SNI组及SQ组在术后1d冷痛阈值及MWT降低,第5天仍在较低水平,而PWL仅在术后1 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Q-A组较SQ-V组鞘注后冷痛阈值、MWT显著升高(P<0.05),两组PWL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Q组较NS组定向搔抓次数显著增多,搔抓潜伏期缩短(P<0.05),SQ组搔抓次数明显低于CQ组(P<0.05),但搔抓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Q-A组搔抓次数显著高于SQ-V组(P<0.05),但搔抓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瘙痒共病时疼痛能够抑制瘙痒神经信号传导,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TRPM8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痛 瘙痒 TRPM阳离子通道 氯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图像融合技术与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沈静 王梦格 +1 位作者 宋阳 任振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41,546,共5页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对穿刺操作时间、术中不适发生率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融合组穿刺操作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融合组术中和术后的VAS及BNI评分、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提高疗效、减少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方面,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较CT引导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图像融合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半月神经节 CT引导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围术期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刘虎 胡军 +1 位作者 张荣宜 王立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0-137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胸腰筋膜平面阻滞(TLIPB)对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取5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编号将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28例患者,B组(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双侧胸腰筋膜平面阻滞(TLIPB)对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的椎间盘源性腰痛(DLBP)患者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方法选取57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使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编号将患者分为A组(对照组)28例患者,B组(超声引导下双侧胸腰筋膜平面阻滞组)29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_(0))、术后2 h(t_(1))、术后6 h(t_(2))、术后12 h(t_(3))及术后24 h(t_(4))静息和翻身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15项恢复质量评分(QoR-15)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T_(0))、切皮时(T_(1))、椎间孔成形时(T_(2))、外科医生认定疼痛最剧烈时(T_(3))、手术结束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的差异。记录术中及术后24 h内不良事件。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和超声引导下双侧TLIPB,无椎间隙感染,无脊髓、神经根和血管损伤,无恶心呕吐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组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翻身时VAS评分及术后24 h QoR-15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术后6 h及术后12 h翻身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QoR-15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24 h QoR-15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间孔成形时(T_(2))和外科医生认定疼痛最剧烈时(T3)时MAP及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胸腰筋膜平面阻滞可以有效缓解PTED术后疼痛,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筋膜平面阻滞 椎间盘源性腰痛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O_3及消炎镇痛液治疗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立奎 朱本藩 +2 位作者 赵家贵 陈家骅 张荣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O_3及消炎镇痛液治疗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O_3及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于...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O_3及消炎镇痛液治疗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O_3及消炎镇痛液注射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病人的疼痛水平进行评价,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行手术疗效的优良率评估。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病人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65.6%、73.4%、81.3%和67.2%。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联合O_3及消炎镇痛液治疗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臭氧 消炎镇痛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与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家贵 张荣宜 +2 位作者 朱本藩 赵龙 王立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极外侧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n=30);B组采用椎间孔镜...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极外侧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n=30);B组采用椎间孔镜技术(n=32)。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突出物明显缩小率评价术后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病人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疗效评定发现术后6个月A组优良率90.0%,B组优良率93.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突出物明显缩小率分别为93.3%和93.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均是治疗极外侧型(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胶原酶 髓核化学溶解术 极外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朱本藩 赵家贵 +3 位作者 王立奎 陈家骅 杨志来 李元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759-762,共4页
目的:本研究试图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配成2组,口服普瑞巴林组(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组(B... 目的:本研究试图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配成2组,口服普瑞巴林组(A组),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组(B组),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进行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定。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进行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定,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SF-MPQ评分和B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B组SF-MPQ中各项评分较A组在术后7天,术后1月,术后3月显著下降(P<0.01),B组较A组术后6月的BPI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是治疗早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 普瑞巴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经黄韧带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家贵 朱本藩 +2 位作者 宋阳 赵丽 陈家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3-46,50,共5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采用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采用注射胶原酶治疗(A组),同期124例患者采用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B组)。采用视觉模拟疼...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采用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采用注射胶原酶治疗(A组),同期124例患者采用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B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程度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术后6月突出物缩小程度评价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3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臭氧联合胶原酶组较单纯胶原酶组VAS明显降低(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2.3%和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具有明显影像学改变者分别为83.7%和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症 臭氧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4
15
作者 陈龙梅 王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焦虑和抑郁是两种常见的负性情绪,不仅可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影响疾病的病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发病率达5%。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焦虑状况 影响因素 抑郁 患者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DI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RI技术在探索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静息态下脑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曼曼 王霁蕾 +8 位作者 肖芳莉 吴川 任少毓 丁思勰 曹志慧 宋阳 王海宝 王烈成 王元银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评估三叉神经痛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性功能活动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组26例,健康对照组22例,受试者静息态下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利用DPARSF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目的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评估三叉神经痛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性功能活动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组26例,健康对照组22例,受试者静息态下进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利用DPARSF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两组人员的全脑平均低频振幅率(mf ALFF)值。使用SPM12和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两组受试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男女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N患者组部分脑区mf ALFF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是:左侧枕中回(BA18)、枕下回(BA19)、三角部额下回(BA47)、梭状回(BA37)、小脑脚1区、距状裂周围皮层、中央旁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BA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TN患者多个相关脑区的mf ALFF值增高,提示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的活动改变可能与疼痛的调节或感觉的整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静息态 功能性核磁共振 脑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奇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会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家贵 朱本藩 +3 位作者 张素芹 赵丽 宋阳 陈家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00-701,共2页
会阴痛临床症状复杂,可表现为尿道痛、尿频、阴道痛、肛周痛、便意频繁、肛门坠胀感等等,又被称为肛门会阴痛、会阴灼痛、肛门会阴痛综合征等,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疼痛的性质可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抽搐样、撕裂样等,疼痛程度轻... 会阴痛临床症状复杂,可表现为尿道痛、尿频、阴道痛、肛周痛、便意频繁、肛门坠胀感等等,又被称为肛门会阴痛、会阴灼痛、肛门会阴痛综合征等,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疼痛的性质可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抽搐样、撕裂样等,疼痛程度轻重不等,排尿、排便、性行为等可诱发或加剧疼痛。患者通常羞于就诊,就诊时又常因没有客观的疾病证据而被医生诊断为精神因素导致,对患者身心产生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症状 阴痛 疗效观察 CT引导 毁损术 神经节 肛门坠胀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丽 陈家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7,91,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ELDH病例88例。穿刺在CT引导下进行,根据CT图像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用... 目的:探讨CT引导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ELDH病例88例。穿刺在CT引导下进行,根据CT图像以突出物为“靶”,选择穿刺层面及穿刺路径,用特制的“多功能脊椎穿刺针”实施经皮突出物内穿刺,联合靶内外注射胶原酶。结果:首次穿刺105次,全部一次成功。术后经3~24个月随访,优55例,良24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9.8%有效率95.5%。其中12例于注射胶原酶3~12个月后复查CT,影像显示突出物消失4例,缩小50%~90%7例,无明显变化1例。结论:CT引导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ELDH,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影像学改变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经济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化学溶解术 胶原酶 突出物内注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加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武春银 陈家骅 王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臭氧加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Ⅰ组(76例)经皮穿刺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和突出物内注射臭氧加胶原酶,Ⅱ组(74例)在椎间盘内和突出物内注射...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臭氧加胶原酶联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Ⅰ组(76例)经皮穿刺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和突出物内注射臭氧加胶原酶,Ⅱ组(74例)在椎间盘内和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术后7、30d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三级:显效、有效及无效。结果治疗后7dⅠ、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5%(65/76)、67.6%(50/74),30d的有效率分别为93.4%(71/76)、91.9%(68/74)。两组治疗后7d时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30d时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注射臭氧加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注射胶原酶,远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治疗 胶原酶类/投药和剂量 臭氧/投药和剂量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龙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制订护理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和比...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制订护理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的VAS和SD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对照组的VAS和SDS分别为2.78±1.25分和44.78±7.33分,与入院时比较,VAS有统计学差异(P=0.000),而SDS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VAS和SDS分别为1.68±1.10分和38.20±9.17分,VAS(P=0.000)和SDS(P=0.005)均有统计学差异;出院时实验组的VAS和SDS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和心理抑郁,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疼痛 抑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