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蒜新素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其对下肢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欧阳欢 刘博 +4 位作者 刘逸 查斌山 丁洋 胡先宇 陈智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9,共9页
目的制备负载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HMSNs),并研究其作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蚀刻法合成出HMSNs,同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理... 目的制备负载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HMSNs),并研究其作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蚀刻法合成出HMSNs,同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理化性质,红细胞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测试生物安全性。采用吸附法将DATS负载至HMSNs里,获得缓释DATS的纳米颗粒(DATS-HMSNs),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并制作DATS的累积释放曲线。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DATS组、DATS-HMSNs组),下肢缺血模型采用股动脉结扎切除法制作。测试各组小鼠肢体缺血前后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1(MCP-1)、活性氧(ROS)、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结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制备出的HMSNs为中空的球形且粒径均一,DLS结果显示粒径为(226.5±11.8)nm。红细胞溶血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HMSNs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MSNs对DATS的最大载药率为27.89%,7 d DATS的累积释放率80.12%,21 d可达到97.27%。与对照组比较,DATS-HMSNs用于下肢缺血小鼠后,免疫组化染色发现CD31、α-SMA、bFGF及VEGF的水平增高(P<0.05),ELISA实验发现TNF-α、IL-6、MCP-1和ROS的含量减低(P<0.05),并且缺血后小鼠运动能力恢复满意。结论DATS-HMSNs可以缓慢、持续地释放DATS,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新素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中空介孔硅 下肢缺血 硫化氢 纳米载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孔疝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汤大纬 熊茂明 +2 位作者 孟翔凌 吴文涌 范学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9-530,共2页
关键词 闭孔/诊断 闭孔/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翔 孟翔凌 +2 位作者 张震 钟兴国 李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2,共2页
关键词 腺瘤 胰岛细胞/诊断 腺瘤 胰岛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4
作者 叶元滋 张思远 +3 位作者 夏万里 杨茹雪 肖寒 王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4-841,共8页
目的探究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NMA)临床病理、基因特征和预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NM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和基因检测分析,随... 目的探究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NMA)临床病理、基因特征和预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NM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和基因检测分析,随访记录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运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肿瘤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和基因特征的相关性,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方法分析肿瘤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7例患者,年龄46~77岁,中位年龄61岁。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直径较大的肿瘤、肿瘤进展、接受术后辅助治疗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级较低的肿瘤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43)。驱动基因突变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差异,但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更常见,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共突变更常见。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FS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患者(P=0.002);虽然与采取治疗的患者相比,未治疗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FS更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化疗和靶向治疗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PFS差异均不显著。结论INMA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进展状态及基因共突变相关,是影响PFS的关键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ⅠA-ⅢB期浸润性非黏液腺癌 临床病理 基因特征 预后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外科中的应用
5
作者 鲁明典 刘弋 梁起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外科中应用的意义。方法术中在肿瘤四周注射亚甲蓝,寻找并摘取前哨淋巴结。进行HE染色及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IHCCK)染色检查。结果76例患者中66例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6.8%。T1+T2及T3+T4期检出率...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胃癌外科中应用的意义。方法术中在肿瘤四周注射亚甲蓝,寻找并摘取前哨淋巴结。进行HE染色及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IHCCK)染色检查。结果76例患者中66例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6.8%。T1+T2及T3+T4期检出率分别为94.1%、84.7%。由T1+T2期及T3+T4期胃癌前哨淋巴结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敏感性为100%及67.5%,特异性均为100%,准确率为100%及74%,假阴性率为0及32.5%。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是预测T1、T2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角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急性梗阻性结肠癌外科治疗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于东风 王瑞祥 刘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726-727,共2页
选择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应用于左侧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方法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113例左侧急性梗阻性结肠癌进行治疗,并对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43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仅2例出现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率:一... 选择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应用于左侧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方法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113例左侧急性梗阻性结肠癌进行治疗,并对术后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43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仅2例出现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率:一期切除吻合组明显低于分期手术组。术后腹腔感染率: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左侧急性梗阻性结肠癌,只要病人全身情况许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梗阻性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诺模图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罗盼权 肖楠平 +2 位作者 郭涛 张鹤瑞 彭世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诺模图预测模型。方法对收治的326例AE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在... 目的探讨影响Ⅱ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诺模图预测模型。方法对收治的326例AE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诺模图来预测AEG患者3年和5年DFS,C指数和校准曲线图评估诺模图的性能。结果326例AEG患者中,年轻组(<70岁)281例,老年组(≥70岁)45例。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龄、TNMⅠ~Ⅱ期和无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的患者DFS较长。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是DFS的独立预后因素。3年和5年校正曲线表明诺模图预测效能良好。临床决策曲线发现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结论年龄、TNM分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是AEG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构建并验证的诺模图可用于预测AEG患者的D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无病生存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 TNM分期 诺模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兆辉 于东风 刘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3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D1根治术8例,D2根治术14例,全胃切除术者6例,姑息性切除术者3例,剖腹探查术者2例。结果肿瘤φ<5cm、低度恶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3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D1根治术8例,D2根治术14例,全胃切除术者6例,姑息性切除术者3例,剖腹探查术者2例。结果肿瘤φ<5cm、低度恶性、病理ⅠE期和ⅡE期及采用根治术治疗,分别较肿瘤φ≥5cm、高度恶性、病理ⅢE、ⅣE期及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预后好。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手术治疗和术后辅助化疗是治疗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外科学 胃肿瘤/诊断 胃肿瘤/外科学 胃镜检查 前列腺素 内过氧化物合酶 同工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的lncRNA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梦洁 汤为香 骆广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197,共4页
实体肿瘤发展到特定阶段会形成低氧微环境,低氧状态也是肿瘤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条件。低氧状态下,胰腺癌细胞通过代谢重建、血管增生、上皮-间质转化等机制实现增殖、侵袭和转移。近年,研究表明lncRNA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基于胰... 实体肿瘤发展到特定阶段会形成低氧微环境,低氧状态也是肿瘤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条件。低氧状态下,胰腺癌细胞通过代谢重建、血管增生、上皮-间质转化等机制实现增殖、侵袭和转移。近年,研究表明lncRNA与肿瘤的形成密切相关,基于胰腺肿瘤缺氧的特性,低氧相关lncRNA被认为是参与胰腺癌细胞各类生物学活动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该文将低氧微环境下相关lncRNA对胰腺癌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归纳整理,为进一步探究低氧状态下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低氧微环境 长非编码RNA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镁离子浓度与直肠癌患者谷氨酰转肽酶的关系
10
作者 刘洪俊 汪圣毅 +1 位作者 刘虎 张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直肠癌患者血清镁离子(Mg^(2+))浓度对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影响尚不明确,收集分析临床数据,Mg^(2+)浓度不呈正态分布(D=0.737,P<0.05),按照中位数分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用局部加权散点平滑(LOWESS)、分段线性回... 直肠癌患者血清镁离子(Mg^(2+))浓度对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影响尚不明确,收集分析临床数据,Mg^(2+)浓度不呈正态分布(D=0.737,P<0.05),按照中位数分组,比较不同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用局部加权散点平滑(LOWESS)、分段线性回归方法,拟合血清Mg^(2+)浓度与γ-GT的关系。结果发现,与Mg^(2+)浓度小于0.92 mmol/L组的直肠癌患者比较,Mg^(2+)浓度≥0.92 mmol/L组的γ-GT和血清总胆固醇较高(P均<0.05)。LOWESS的结果表明,原始数据中血清Mg^(2+)浓度的两个变化点分别为0.92 mmol/L和0.99 mmol/L,自然对数转换的数据中血清Mg^(2+)浓度的另外两个变化点分别为-0.167和-0.01。利用原始数据建立的两段线性回归模型表明,血清Mg^(2+)浓度的变化点为0.98 mmol/L,Mg^(2+)浓度<0.98 mmol/L对γ-GT有正向影响,Mg^(2+)≥0.98 mmol/L时有负向影响。另一个使用自然对数转换数据的两段线性回归模型显示,血清Mg^(2+)浓度的变化点为0.01,其中Mg^(2+)浓度的自然对数<0.01对γ-GT有正向影响,当Mg^(2+)浓度的自然对数≥0.01时则有负向影响。用原始数据LOWESS回归的2个拐点,即0.92 mmol/L和0.99 mmol/L的Mg^(2+)浓度,进行三段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0.980 mmol/L的Mg^(2+)浓度,对γ-GT的影响是正向的,且与<0.929 mmol/L的Mg^(2+)浓度区间的系数不同,影响程度不同,而在≥0.980 mmol/L的Mg^(2+)浓度区间,对γ-GT的影响是负向的,此外,用对数转换数据LOWESS的2个拐点进行的三段线性回归,也显示Mg^(2+)浓度的自然对数以-0.020为分界点时,对γ-GT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但三段线性回归模型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总之,具有较高Mg^(2+)浓度的直肠癌患者,其γ-GT的水平也较高,Mg^(2+)浓度对γ-GT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为γ-GT的关联因素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血清镁离子 Γ谷氨酰转肽酶 局部加权散点平滑 分段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钩藤碱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HGC-27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11
作者 万如意 周波 陈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0-2156,共7页
目的探讨毛钩藤碱(hirsutine)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对胃癌HGC-27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构建胃癌HGC-27荷瘤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模型组(model)、oxaliplatin组(10 mg/kg)、hirsutin... 目的探讨毛钩藤碱(hirsutine)联合奥沙利铂(oxaliplatin)对胃癌HGC-27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构建胃癌HGC-27荷瘤小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模型组(model)、oxaliplatin组(10 mg/kg)、hirsutine组(10 mg/kg)和联合组(combination)(hirsutine 10 mg/kg+oxaliplatin 10 mg/kg),连续干预2周。记录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比例,并计算CD4^(+)/CD8^(+)比值;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cl-2关联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以及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ormal组比较,model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降低(P<0.05),而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增加(P<0.05);与model组比较,oxaliplatin组、hirsutine组、combination组3组小鼠肿瘤生长均较为缓慢,肿瘤组织细胞体积减小,异型性较小,细胞核固缩减少,同时抑瘤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增加(P<0.05),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均减少(P<0.05),肿瘤组织中Bcl-2、Ki67、PCN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cleaved 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以毛钩藤碱与奥沙利铂联合使用的combination组干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毛钩藤碱可抑制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与奥沙利铂联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钩藤碱 奥沙利铂 HGC-27 抗肿瘤 胃癌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B1和EGFR在胃癌中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张鹤瑞 韦之见 +1 位作者 罗盼权 郭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76-1482,共7页
目的 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 (SATB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中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石蜡包埋的胃癌病理切片60例和胃黏膜慢性炎症组织切片3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ATB1和EGFR的表达情况。采用干扰小RNA(siRNA)... 目的 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 (SATB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中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石蜡包埋的胃癌病理切片60例和胃黏膜慢性炎症组织切片3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ATB1和EGFR的表达情况。采用干扰小RNA(siRNA)瞬时转染入胃癌细胞,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SATB1和EGFR的表达,再通过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后胃癌细胞MGC803的迁移及侵袭变化。KM生存分析不同SATB1和EGFR表达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SATB1和EGFR的表达均高于胃黏膜慢性炎症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的表达也与远处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1和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r=0.49,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表明siRNA能有效敲低胃癌细胞中SATB1和EGFR的表达;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ATB1和EGFR可致使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KM生存曲线结果表明SATB1低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好,EGFR低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好。结论 SATB1和EGFR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且降低SATB1和EGFR的表达能抑制胃癌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ATB1 EGFR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心理控制源、生命质量和应对方式 被引量:56
13
作者 汪苗 朱小丽 +2 位作者 汪翠云 李远珍 肖国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控制源、生命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取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135例,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 目的:探讨直肠癌造口患者心理控制源、生命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取直肠癌造口术后患者135例,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大肠癌量表(QLICP-CR)和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CMQ),分别测评患者的健康心理控制源、生命质量状况和应对方式。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31份。直肠癌造口患者的MHLC的健康内部控制分量表得分为(20.5±5.3)、健康权威人士控制分量表得分(23.1±4.4)、健康机遇控制分量表得分(19.0±4.3);QLICP-CR总分标准分为(57.0±19.7),其中,共性症状和副作用维度标准分最高(61.9±24.1),躯体功能维度标准分最低(50.4±22.0);CCMQ的面对维度得分最高(2.8±0.4),发泄维度得分最低(2.0±0.6)。直肠癌造口患者MHLC的健康权威人士控制分量表得分与QLICP-CR总分及躯体功能、大肠癌特异模块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9、0.27、0.20,均P﹤0.05);健康内部控制分量表得分与QLICP-CR心理功能维度得分、CCMQ面对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18、0.21,均P﹤0.05)。CCMQ面对维度在健康内部控制和患者心理功能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结论:本研究提示,健康权威人士控制倾向明显的患者总体生命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造口患者 健康心理控制源 应对方式 生命质量 相关研究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 VEGF-C及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从玉 邓跃华 +1 位作者 刘弋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讨nm23、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大肠癌组织和97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m23、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1)A、B期大... 目的:探讨nm23、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进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大肠癌组织和97例正常大肠组织中nm23、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1)A、B期大肠癌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9%、68.2%,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6%、25.8%,A、B期高于C、D期,无淋巴结转移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阳性表达率在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75.0%、77.4%,在A、B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49.2%、50.0%,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在C、D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9%、67.7%,在A、B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41.0%、40.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nm23与分化程度、肠壁侵犯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ckes分期有关(P<0.05),VEGF-C及VEGFR-3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ckes分期有关(P<0.05)。3)nm23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54.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9%、58.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3在正常大肠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6%、49.5%,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23与VEGF-C和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nm23基因对大肠癌有抑制作用,VEGF-C和VEGFR-3与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三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价大肠癌病情、推测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 VEGF—C VEGFR-3 大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波 鲁明典 +3 位作者 邓跃华 曹先东 常家聪 刘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73-1777,共5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风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风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应用Bootstrap抽样法验证模型的符合度,通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区分度。结果男性(OR=2.847,95%CI:1.197~6.771)、BMI≥24 kg/m^2(OR=3.790,95%CI:1.812~7.927)、肿瘤M1分期(OR=3.176,95%CI:1.122~8.989)和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OR=2.992,95%CI:1.407~6.362)是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4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95%CI:0.712~0.844),经Bootstrap自抽样进行内部验证后,模型的C-index值为0.755。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吻合口漏发生率与实际吻合口漏发生率的相关性良好。结论男性、BMI≥24 kg/m^2、肿瘤M1分期和肿瘤距肛缘距离≤7 cm是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前切除术 吻合口漏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对胃肠肿瘤开腹手术病人活动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少华 范引光 +7 位作者 陆姚 刘虎 毛煜 陈善桂 俞士卉 张素娟 芮红霞 刘学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25-629,共5页
胃肠肿瘤手术涉及范围广泛,创伤较大,手术创伤所导致的疼痛是病人、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护士等共同面临的挑战。虽然现代镇痛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临床仍有80%以上的手术病人经历明显的术后疼痛,Srikandarajah等的Meta分析表明... 胃肠肿瘤手术涉及范围广泛,创伤较大,手术创伤所导致的疼痛是病人、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护士等共同面临的挑战。虽然现代镇痛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临床仍有80%以上的手术病人经历明显的术后疼痛,Srikandarajah等的Meta分析表明术后3天内活动性疼痛强度是静息性疼痛的0.95-2.26倍,活动性疼痛减轻可促进病人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多模式镇痛 镇痛方式 开腹手术 病人活动 镇痛技术 静脉镇痛 躯体功能 镇痛治疗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癌中LC3B和p6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文涌 孟翔凌 +2 位作者 齐勇 马伟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自噬标志因子LC3B和p62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人HCC组织中LC3B和p62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中LC3B和p62的高... 目的观察自噬标志因子LC3B和p62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人HCC组织中LC3B和p62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HCC中LC3B和p62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1.1%和65.6%;LC3B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p62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LC3B和p62表达均与HC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密切相关(P=0.009和0.036;P=0.001和0.007)。结论肿瘤细胞自噬活性的提高可能参与人HCC的发展,LC3B和p62表达可能是肝细胞进展和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自噬 LC3B P6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上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董秋萍 罗兵 +3 位作者 郭爱军 李涛 熊自忠 徐元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及分型。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我院155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住院患者血清中Hp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及分型。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我院155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住院患者血清中Hp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e)等Hp抗体,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果 155例患者中,Hp阳性129例,检出率为83.23%;3组中,消化性溃疡组Hp检出率最高(96.66%),其次是胃癌组(83.95%),慢性胃炎组的检出率最低(72.98%),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Ⅰ型检出率分别为67.57%、83.33%、77.27%,HpⅡ型检出率分别为5.41%、13.33%、5.68%,HpⅠ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Ⅱ型(P<0.01),但各组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抗体的表达中CagA+Vac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个抗体阳性率(P<0.01)。结论 3种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均伴有较高的Hp感染率,其中消化性溃疡最高。HpⅠ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Hp感染的优势亚型,且以CagA+VacA抗体阳性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法 上消化道疾病 亚型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氧合酶抑制剂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及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熊奇如 夏俊 +3 位作者 李立祥 钱叶本 余宏铸 许业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脂氧合酶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及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浓度的NDGA干预下对HepG2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MTT比色法观察NDGA对HepG2增殖的影响;逆转录PCR(RT-PCR)测定不同浓度NDGA干... 目的:探讨脂氧合酶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及ME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浓度的NDGA干预下对HepG2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应用MTT比色法观察NDGA对HepG2增殖的影响;逆转录PCR(RT-PCR)测定不同浓度NDGA干预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EK)1、MEK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ERK2mRNA表达强度。结果:NDGA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NDGA干预后HepG2细胞中MEK1、MEK2、ERK1、ERK2mRNA的表达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不同浓度NDGA干预均显著降低MEK1mRNA的表达强度(P<0.05),在NDGA干预浓度为100μmol/L及200μmol/L时可显著降低MEK2、ERK1、ERK2 mRNA表达强度(P<0.05)。结论:NDGA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抑制MEK/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氧合酶抑制剂 肝癌 细胞增殖 细胞 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置皮下引流管对结直肠癌体重超重患者切口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勇 孟翔凌 +1 位作者 陈伟 张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4-614,F0003,共2页
近年来随着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及肥胖人数的增多,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已成为影响切口愈合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结直肠癌体重超重133例患者行手术切口皮下放置引流管,可有效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近年来随着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及肥胖人数的增多,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已成为影响切口愈合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结直肠癌体重超重133例患者行手术切口皮下放置引流管,可有效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收集2008年6月~2009年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33例,所有患者体重指数(BMI)≥25kg/m。(世界卫生组织规定BMI≥25kg/m。为体重超重),术中使用电刀。患者排除严重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64)和对照组(凡=69),术前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外科伤口裂开 结直肠肿瘤 超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