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对成人茎突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
作者 宫希军 刘斌 +1 位作者 余永强 王万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用64层螺旋CT测量成人茎突的长度和角度的正常值。方法对138例正常成人头颈部行64层螺旋CT扫描,用3D-VR、MPR及MIP法重建出茎突图像并测量其长度及偏斜角,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图像上可准确测量茎突的长度... 目的探讨用64层螺旋CT测量成人茎突的长度和角度的正常值。方法对138例正常成人头颈部行64层螺旋CT扫描,用3D-VR、MPR及MIP法重建出茎突图像并测量其长度及偏斜角,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三维重建图像上可准确测量茎突的长度及偏斜角。茎突平均长度为(25.94±5.23)mm,内斜角平均为(22.18±4.54)°,前斜角为(22.92±4.93)°;长度及前斜角度在年龄与性别组间均无明显差异;茎突内斜角与年龄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β=-0.088);内斜角性别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茎突长度变异较大,诊断茎突综合征需密切结合临床。长度大于34.5 mm,内斜角及前斜角分别大于29.6°和31.0°,或小于13.2°,可认为是长度和方位角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突 三维重建 茎突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斌 赵红 +4 位作者 吴兴旺 张家文 余永强 沈云 廖静敏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VCT,以心脏扫描模式对心脏动态体模进行扫描。心脏动态体模由3个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解剖结构模拟部分和控制部分。心脏动态体模的心率设置为40、4... 目的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VCT,以心脏扫描模式对心脏动态体模进行扫描。心脏动态体模由3个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解剖结构模拟部分和控制部分。心脏动态体模的心率设置为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和115次/min,心律齐。以球管转速0.35s对不同心率下的心脏动态体模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所有扫描数据在R-R间期90%时相分别进行单扇区和多扇区重建。重建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VR、MPR重组模式。分别对重建图像进行评分。结果①心率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0.01);随着心率的增加,图像质量评分呈下降趋势;②在同一条件下多扇区重建算法较单扇区重建算法提高了图像质量评分。结论采用心脏动态体模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对临床研究和应用有着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MSCT 诊断显像 心脏体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腰椎椎间小关节角度的CT测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斌 张建湘 +4 位作者 余永强 荆珏华 张家文 刘可夫 吕益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 为了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方法 采用CT扫描 ,测量 10 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 ,每 10岁为一年龄组 ,男女性别各区分 5组。结果 ①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 目的 为了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方法 采用CT扫描 ,测量 10 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 ,每 10岁为一年龄组 ,男女性别各区分 5组。结果 ①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相同腰椎节段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 ,男女两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大小与腰椎的节段呈负相关 ,从L1,2 至L5S1水平 ,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角度有逐渐减小或与矢状面的角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④L1,2 ~L3 ,4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的角度为 62 .1°~ 5 3 .1° ,L4,5~L5S1为 44 .5~ 3 7.7°。结论 CT是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准确的方法。L1,2 ~L3 ,4椎间小关节角度偏矢状面 ,L4,5~L5S1椎间小关节角度更偏冠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小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肾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斌 赵红 +3 位作者 吴兴旺 张家文 肖景坤 任树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3-576,共4页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对肾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及优势。方法 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为Omnipaque,浓度为300~350g/L。剂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3~4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5~30s。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25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传送至AW4....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对肾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及优势。方法 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为Omnipaque,浓度为300~350g/L。剂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3~4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5~30s。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25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传送至AW4.2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①VR像上肾动脉可清晰显示至2级分支者2例,3级分支72例,4级分支75例,5级分支17例;MIP像上肾动脉可清晰显示至3级分支61例,4级分支84例,5级分支21例。在VR像与MIP像上显示分支级别一致的152例,不一致的有14例,且均为MIP较VR多显示一级分支;②10例患者在VR及MIP上肾动脉均显示有斑点状钙化灶;③13例患者因周围肿瘤的压迫而显示不同程度的肾动脉受压移位;④14例肾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改变;⑤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DeBakeyⅠ型2例,Ⅲ型7例),其中两侧肾动脉均起自真腔者7例,分别起自真假腔者2例,夹层动脉瘤所致一侧肾动脉明显狭窄者2例;⑥伴有副肾动脉者19例。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动脉解剖和变异,能够准确地诊断肾动脉性病变,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方法 血管造影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3例桥小脑角池占位性病变CT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斌 奚美芳 王孟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62-64,共3页
分析了113例桥小脑角池(CPA)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以听神经瘤(86/113)、脑膜瘤(15/113)和胆脂瘤(5/113)较常见。听神经瘤常表现为不均一强化肿块,其内常有不规则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内听道常扩大... 分析了113例桥小脑角池(CPA)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以听神经瘤(86/113)、脑膜瘤(15/113)和胆脂瘤(5/113)较常见。听神经瘤常表现为不均一强化肿块,其内常有不规则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内听道常扩大破坏;脑膜瘤常呈均一强化肿块,与岩椎关系密切;胆脂瘤多为外形不规则的均一低密度灶,无强化。讨论了CPA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小脑脑桥角 病理学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永珍 倪朝民 +1 位作者 刘斌 刘成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理疗和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影像学所见。方法:151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单纯理疗组)68例,采用超短波+电脑中频电疗或热磁+电脑中频治疗;B组(综合治疗组)83例,除采用上述理疗外,还采用骨盆牵引... 目的:观察单纯理疗和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影像学所见。方法:151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单纯理疗组)68例,采用超短波+电脑中频电疗或热磁+电脑中频治疗;B组(综合治疗组)83例,除采用上述理疗外,还采用骨盆牵引+推拿治疗。治疗后2—8个月内对其中的67例进行了CT随访。结果:A组痊愈显效率为63.24%;B组痊愈显效率为77.11%。两组治疗结果经Ridit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67例CT随访无一例突出物消失,其中39例未见明显变化,25例略缩小,3例增大。结论:两种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均有一定实用价值,其中以综合治疗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影像学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腰椎及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椎间小关节角度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永珍 张家文 陈菊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及腰椎退行性滑脱与椎间小关节角度关系.方法采用CT扫描.正常组:测量10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每10岁为一年龄组,男女性别各区分5组;腰椎滑脱组39例,均为L4椎体Ⅰ°滑脱;腰...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及腰椎退行性滑脱与椎间小关节角度关系.方法采用CT扫描.正常组:测量10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每10岁为一年龄组,男女性别各区分5组;腰椎滑脱组39例,均为L4椎体Ⅰ°滑脱;腰椎间小关节偏矢状位无明确腰椎滑脱患者5例.结果 (1)正常组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2)正常组相同腰椎节段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正常组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大小与腰椎的节段呈负相关,从L1-2至L5-S1水平,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角度有逐渐减小或与矢状面的角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结论正常人L1-2~L3-4椎间小关节角度偏矢状面,L4-5~L5-S1椎间小关节角度更偏冠状面;成年人腰椎间小关节角度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椎间小关节偏矢状面与腰椎退行性滑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小关节 退行性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