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809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耐药性与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程君 魏文娟 +3 位作者 杨海飞 刘艳艳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0-465,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3年与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内35所医院送检的临床标本,从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用WHONET 5....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3年与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内35所医院送检的临床标本,从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用WHONET 5.6和SPSS l7.0软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来源、耐药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4年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809株,其中来源于ICU的标本中的检出率最高,平均检出率为30.7%。绝大部分菌株分离于痰液标本,占总菌株的57.8%。两年的菌株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2.5%和38.9%,多重耐药检出率分别为37.2%和40.9%。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在所有进行检测的抗菌药物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氨苄西林,分别为55.4%和63.4%。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多种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28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97株细菌携带blaCTX-M-14基因。结论临床标本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较多,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主要的耐药机制,因此该菌株对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上可优先选用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药物。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与防控,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药物敏感性 细菌耐药监测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盛波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开展目标性监测,了解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状况,为控制综合ICU医院感染提供建议。方法采取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综合ICU的374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3年入住ICU患者共374例,发生医... 目的通过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开展目标性监测,了解综合ICU医院感染的状况,为控制综合ICU医院感染提供建议。方法采取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综合ICU的374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3年入住ICU患者共374例,发生医院感染62例82例次,累计住院日数为2 724 d,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6.6%,日感染发病率为22.8‰。感染部位主要是肺部感染,占75.6%,其次是血流感染、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日感染率分别为33.3‰、2.8‰、2.3‰。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93.2%,革兰阳性球菌占5.4%,真菌占1.4%。检出数量前3位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6.6%,以肺部感染为主,器械相关感染占62.2%,控制器械相关感染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工作重点。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提示临床治疗时宜选择覆盖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器械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部分医院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叶珺 熊自忠 +1 位作者 尹华发 李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医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部分医院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19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肝炎后肝硬化59例,原发性肝癌6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医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部分医院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19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肝炎后肝硬化59例,原发性肝癌6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采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分析仪分析检测HBVDNA和基因型。结果196份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26例(64·3%),C基因型59例(30·1%),BC混合型11例(5·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江淮之间以B基因型占优势,淮河以北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68·8%和66·7%;HBV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占62·7%(P<0·01),C基因型感染者以肝硬化为主,占44·1%(P<0·01),差异有显著性;检测出的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HBeAg阳性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肝硬化患者HBVC基因型的HBeAg阳性表达(68·4%)明显高于B基因型(31·6%)和BC混合型(0)。结论安徽省部分医院HBV基因型存在B、C和BC混合型,B型为该地区的优势基因型。HBV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而HBVC基因型感染以肝硬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遗传学 基因型 微阵列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指南 被引量:24
4
作者 曾玫 夏君 +29 位作者 宗志勇 施毅 倪语星 胡付品 陈轶坚 卓超 胡必杰 吕晓菊 李家斌 刘正印 张菁 杨文杰 杨帆 杨启文 周华 李昕 王建华 黎毅敏 任建安 陈佰义 陈德昌 吴安华 管向东 瞿介明 吴德沛 黄晓军 邱海波 徐英春 俞云松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指南制定小组,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制定了本临床实践指南,以解答有关CRGNB检测、抗菌治疗及感染预防控制的系列临床优先问题。本指南聚焦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从当前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16个临床问题,采用人群、干预、对照及预后(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outcomes,PICO)格式转换为研究问题,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证据。采用推荐的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评估相应干预措施的证据体质量、效益及风险,从而制定推荐意见或建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系统评价获得的结果被优先用于治疗相关临床问题的推荐证据。在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观察性研究、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被考虑作为补充证据。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或弱推荐(有条件推荐)。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指南同时提出实施建议,便于指南推荐意见的临床实施。本指南对耐药菌感染诊疗相关的临床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耐药菌感染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抗菌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分离株 观察性研究 临床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亚麻酸通过调节Th17减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小鼠的肺部炎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鼎 张慧 +2 位作者 朱云竹 李家斌 叶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3-1191,共9页
目的探究α-亚麻酸(ALA)在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野生组和肺炎组,分别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野生组和肺炎组小鼠的血清和肺组织中差异代谢物和... 目的探究α-亚麻酸(ALA)在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野生组和肺炎组,分别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野生组和肺炎组小鼠的血清和肺组织中差异代谢物和差异基因。另取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vehicle组)、A.baumannii感染组(A.baumannii组)和实验组(A.baumannii+ALA组)。空白组和A.baumannii感染组给予普通饮食28 d,实验组给予定制饲料(含5%ALA)喂养28 d,第28天时A.baumannii感染组和实验组给予鲍曼不动杆菌悬液滴鼻,空白组给予PBS缓冲液滴鼻。24h后取小鼠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肺组织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例。体外评估ALA对于Th17细胞的影响时,设立ALA组(添加100μmol/L ALA)和对照组(添加相同体积PBS)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细胞比例。结果代谢组学显示,肺炎组小鼠血清的AL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组[(3.19+0.76)μg/mL比(10.32+1.75)μg/mL,P<0.0001]。转录组学显示,肺炎组小鼠的肺组织IL-17信号通路中有32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28个上调基因和4个下调基因。在添加ALA的小鼠实验组中,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感染严重程度相比于A.baumannii感染组明显减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17A水平和Th17细胞比例相比于A.baumannii感染组有明显降低(均P<0.05),IL-6和IL-10水平相对于A.baumannii感染组明显升高(均P<0.05)。在体外分化实验中,ALA组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B肺炎小鼠血清ALA水平低下,补充ALA后通过抑制Th17分化,对鲍曼不动杆菌所致肺炎具有保护作用,提示膳食补充ALA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控制具有一定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Α-亚麻酸 TH17细胞 IL-1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封管方法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比较
6
作者 江尚燕 韩江英 +2 位作者 王云云 张骏飞 田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20-23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采用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肝衰竭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采用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肝衰竭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肝素钠封管,观察组在肝素钠封管前加用鱼精蛋白。比较两组在肝功能相关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胆红素]、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血常规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堵管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常规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堵管率(3.33%)低于对照组堵管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过程,在肝素钠封管前使用鱼精蛋白对患者肝功能、血常规、止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小,但可以降低堵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鱼精蛋白 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2年安徽省3154株非发酵菌分布特点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翔天 高丽萍 +4 位作者 夏粤华 梅清 刘艳艳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1-305,315,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医院感染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安徽省40家参加医院2008年至2012年,每年9月份临床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菌,采用国际标准琼脂糖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医院感染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安徽省40家参加医院2008年至2012年,每年9月份临床分离的非发酵革兰阴性菌,采用国际标准琼脂糖平皿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表示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按2012年美国临床和实验标准化研究所(CSLI)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使用WHONET5.6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检测安徽省内3154株非发酵菌,占临床分离总数的27%。其中,占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50.1%、36.8%和6.7%。非发酵菌感染部按检出率高低依次为:下呼吸道、伤口创面、泌尿生殖道、胸腹腔,上述4种标本占整个临床分离株的89.2%。病区分布主要为呼吸内科(48.7%),其次为重症监护室(20.2%)、烧伤科和神经内科分别占19.8%和14.3%。药敏结果显示,安徽地区非发酵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呈现高度耐药,并且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情况严重。结论近5年来,安徽地区非发酵菌的分离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重视非发酵菌的感染情况并做好对其的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发酵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医院获得性感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4、CA125、CA72-4、CA153、CA19-9、CYFRA21-1、TSH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评价 被引量:30
8
作者 罗兵 董秋萍 +3 位作者 李涛 徐元宏 熊自忠 肖春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癌症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14例妇科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癌症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14例妇科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ELISA法检测血清中HE4的表达,罗氏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中CA125、CA72-4、CA153、CA19-9、CYFRA21-1及TSH水平。结果腺癌中的HE4、CA125、CYFRA21-1、鳞癌中的HE4以及炎症反应中CA125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腺癌中CA12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平滑肌瘤、其他肿瘤和鳞癌(P<0.05);良、恶性肿瘤中HE4和CA12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恶性肿瘤中CYFRA21-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CY-FRA21-1在腺癌和炎症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25、CYFRA21-1有助于妇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联合检测有助于妇科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蛋白4 鳞癌 腺癌 平滑肌瘤 炎症反应 妇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PMQR基因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流行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聪 叶英 +2 位作者 江洋 许伟伟 董秋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9-240,I0004,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临床分离含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编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别,及与PMQR基因在本地区共同传播的流行现状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0株临床分离含PMQR基...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临床分离含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编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别,及与PMQR基因在本地区共同传播的流行现状和耐药特征。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40株临床分离含PMQR基因的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14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CLSI表型确证试验进行表型鉴定,PCR检测blaESBLs基因型;接合实验验证PMQR与blaESBLs基因的转移性;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40株PMQR阳性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显示耐药同时对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PCR法检测PMQR阳性菌株中blaESBLs基因携带率达到60%(24/40),最常见的为CTX-M型ESBLs,检出率达到92%(22/24)。结论安徽地区临床存在PMQR与blaESBLs基因的共同传播及流行,包含PMQR基因的菌株多为产ESBLs菌株,同时携带PMQR与blaESBLs基因的菌株常为多药耐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BLS PMQR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晓琳 邹桂舟 +1 位作者 叶珺 孙秋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65-276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临床阶段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HBV携带患者(HBV携带组)4l例,慢...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临床阶段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的变化。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4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血清,其中慢性HBV携带患者(HBV携带组)4l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99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70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患者36例。结果:在HBV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中HBsAg定量值的中位数(4分位数间距)分别是135 280.oo(1 788.80。51 820.00)IU/mL,8 218.00(1 644.60~266 700.80)IU/mL。1 280.38(265.70~2 375.00)IU/mL.925.10(135.05-2 381.8)IU/mL。HBsAg与HBVDNA定量水平呈正相关性(L=0.332,P=0.000),HBsAg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性(L=-0.496,P=0.000)。结论:HBV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中HBsAg定量值HBV DNA逐渐下降.且HBsAg定量值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性。HBsAg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乙肝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上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董秋萍 罗兵 +3 位作者 郭爱军 李涛 熊自忠 徐元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及分型。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我院155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住院患者血清中Hp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及分型。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我院155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住院患者血清中Hp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e)等Hp抗体,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果 155例患者中,Hp阳性129例,检出率为83.23%;3组中,消化性溃疡组Hp检出率最高(96.66%),其次是胃癌组(83.95%),慢性胃炎组的检出率最低(72.98%),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Ⅰ型检出率分别为67.57%、83.33%、77.27%,HpⅡ型检出率分别为5.41%、13.33%、5.68%,HpⅠ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Ⅱ型(P<0.01),但各组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抗体的表达中CagA+Vac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个抗体阳性率(P<0.01)。结论 3种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均伴有较高的Hp感染率,其中消化性溃疡最高。HpⅠ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Hp感染的优势亚型,且以CagA+VacA抗体阳性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法 上消化道疾病 亚型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4对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中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蕾 李旭 +4 位作者 叶珺 郜玉峰 张振华 杨凯 邹桂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0-964,共5页
目的评价无创性肝纤维化指标,包括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模型(APRI)、r-谷氨酰转酞酶与血小板比率(GPR)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中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判断价值... 目的评价无创性肝纤维化指标,包括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模型(APRI)、r-谷氨酰转酞酶与血小板比率(GPR)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中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就诊并接受肝穿刺病理检查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78例,记录其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该类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该独立预测指标对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判断价值,同时将该预测指标带入由77例同样符合纳入标准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组成的验证组中进行验证。将肝脏病理提示显著炎症(即炎症活动度≥G2)或显著肝纤维化(即纤维化分期≥S2)分为两组,一组为有显著肝脏炎症且有显著纤维化组(即炎症活动度≥G2且纤维化分期≥S2组),另一组则仅炎症活动度≥G2或纤维化分期≥S2组,分别将该预测指标,即通过Logistic回归得到的判断该类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的独立预测指标,带入评估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FIB-4与lgHBsAg为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的独立预测指标,OR(95%CI值)分别为4.083(1.748~9.538)、2.709(1.252~5.862)。FIB-4预测该类患者炎症活动度≥G2或纤维化分期≥S2的AUC为0.799(0.704~0.895),在验证组FIB-4对预测该类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征同样也有良好的诊断性能。FIB-4对于肝脏病理提示有显著肝脏炎症且有显著肝纤维化组的慢性HBV感染者,即第一组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AUC为0.821,高于另一组。结论 FIB-4对于协助决定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时机有较好的判断价值,这可能能减少对此类患者进行肝活检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4评分 非侵入性指标 慢型乙型肝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在肺部感染病原菌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静 闫莉莉 +4 位作者 赵淑贤 王永 郜玉峰 李家斌 王保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肺部感染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疑似肺部感染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采集肺泡灌洗液标本、痰液、肺组织活检标本、胸水和血液同时进行常规培养、呼吸道... 目的分析研究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肺部感染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疑似肺部感染患者161例为研究对象,采集肺泡灌洗液标本、痰液、肺组织活检标本、胸水和血液同时进行常规培养、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及病原微生物mNGS检测,分别计算3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估mNG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61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中,确定为肺部感染的有113例。入组的161例患者中,mNGS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相比常规培养及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NGS的特异度虽然高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NGS阳性预测值最高,高于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但是与常规培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NGS在肺部感染病原微生物诊断中灵敏度均超过了常规培养及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降低了诊断的假阴性率,综合评价较好;常规培养检测灵敏度低,但特异度较高;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灵敏度相较常规培养有所提高,但其特异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病原菌检测 mNGS 检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安徽省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震 程君 +3 位作者 殷俊 高伟 叶英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了解2007年安徽省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从安徽省33家医院分离的1437株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定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07年版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 目的了解2007年安徽省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从安徽省33家医院分离的1437株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定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07年版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S%)、中介率(I%)、耐药率(R%)。结果1437株临床分离株中,革兰阳性菌占25.3%(364/1437),革兰阴性菌占74.7%(1073/1437)。在革兰阳性细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6%(56/10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95.8%(69/72),未发现耐糖肽类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3%(354/1073)和16.8%(180/107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7.2%和40%。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明显高于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最强。结论安徽省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帆 张晓妮 +4 位作者 朱玉林 殷俊 程君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了解2007年安徽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及产酶株基因型。方法三维实验进行AmpC酶筛选;并行转移接合实验,PCR检测AmpC酶基因,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1株大肠埃希菌三维实验阳性,占所有临床分离菌株的5.9%... 目的了解2007年安徽地区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及产酶株基因型。方法三维实验进行AmpC酶筛选;并行转移接合实验,PCR检测AmpC酶基因,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1株大肠埃希菌三维实验阳性,占所有临床分离菌株的5.9%(21/355),19株经PCR检测携带ampC基因,16株转移接合成功,经序列分析表明,9株CIT阳性结果,6株DHA阳性结果,3株EBC阳性结果;1株同时携带EBC及DHA基因。其中有1株EBC型新基因被检出(序列号为FJ237369);药敏结果显示临床分离菌株及接合子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相对较敏感。结论安徽地区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以CIT型和DHA型为主,同时存在变异型,临床可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介导 大肠埃希菌 AMPC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整合子及ISCR1流行情况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曦 胡立芬 +4 位作者 马雪娇 刘艳艳 叶英 许夕海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5-289,299,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0—2013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临床分离株的整合子和ISCR1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并初步探究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qac E△1-sul1基因、int I、int II、int III、I类整合子可变区、ISCR1基因及ISCR1可...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0—2013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A)临床分离株的整合子和ISCR1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并初步探究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qac E△1-sul1基因、int I、int II、int III、I类整合子可变区、ISCR1基因及ISCR1可变区耐药基因;对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11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Int I的检出率为64.3%,ISCR1的检出率为4.3%,未检测到II类、III类整合子。I类整合子可变区检出aac A4-cat B8-aad A1和aac(6’)-IIblaCARB-8两类基因盒,检出率分别为6.8%和2.7%,ISCR1可变区未检出耐药基因。I类整合子的检出在多重耐药株与非多重耐药株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l1阳性组和Int I阳性组中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程度均要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的一组。结论 I类整合子及sul1基因的存在可以加重SMA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本地区I类整合子与ISCR1的检出可能有助于SMA的多重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整合子 ISCR1 流行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章磊 邵丽洁 +6 位作者 朱翔 汪兰兰 朱文静 王卫东 李家斌 梅清 潘爱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723-726,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对本院老年医学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临床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分离出的真菌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共分离出278株真菌,其中以白...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对本院老年医学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临床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分离出的真菌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共分离出278株真菌,其中以白念珠菌为主,占52.2%,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占23.7%,光滑念珠菌11.5%,克柔念珠菌6.1%,近平滑念珠菌3.2%及其他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3.3%,分离出的真菌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8.6%、15.1%、21.9%、35.3%、11.1%和0,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9%、7.6%、25.0%、100%、0和0,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对伏立康唑的平均耐药率为5.0%。结论本院老年医学科泌尿系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且检出的真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加强监测各种真菌的耐药情况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 真菌感染 耐药性 菌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泛耐药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卞婷婷 刘艳艳 +1 位作者 叶英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收集安徽省细菌耐药中心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菌株,对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耐药变迁情况,并筛选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评价联合用药组的体外抑菌作用,寻求有效的联合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 目的收集安徽省细菌耐药中心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菌株,对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耐药变迁情况,并筛选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评价联合用药组的体外抑菌作用,寻求有效的联合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所收集PAE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按照2015年美国临床实验委员会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介率和敏感率,进一步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所筛选出的54株PDRPA菌株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结果 PAE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以及头孢他啶最为敏感且三年内耐药率较为稳定,对头孢唑肟等三代头孢耐药率显著升高(P<0.05),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有所下降(P<0.05),对于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基本持平。多粘菌素E+利福平、多粘菌素E+亚胺培南、多粘菌素E+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5组抗菌药物对于PDRPA主要起到协同相加作用。结论PAE感染仍占临床感染一定比例,应继续加强对PAE耐药性的监测,多粘菌素等多种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可作为对PDRPA感染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药物敏感试验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倩 张莉 +2 位作者 夏玲玲 郜玉峰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研究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IFI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诊断标准将观察组分为临床诊断组和拟诊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结果... 目的研究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IFI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诊断标准将观察组分为临床诊断组和拟诊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结果228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6例。两组住院天数、使用糖皮质激素>7 d、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发生率为9.65%(22/228),临床诊断组12例,拟诊组10例,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22,100%)。结论伏立康唑治疗重症肝病并发IFI安全有效。存在IFI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出现不能用基础疾病解释的TBil回升,应警惕并发I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重症肝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耐唑类药物白念珠菌ERG11基因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磊 许夕海 +2 位作者 胡立芬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床分离的对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用沙保弱培养基对安徽省40所医院2012年9月份收集的198株白念珠菌进行培养﹑分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床分离的对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用沙保弱培养基对安徽省40所医院2012年9月份收集的198株白念珠菌进行培养﹑分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提取筛选出耐药的菌株及3株敏感株的基因组DNA,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其ERG11基因,扩增后送之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已知标准序列(X13296)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PCR产物电泳后均成功获得预期大小的片段,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发现34个不同的碱基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位点为14个。结论本研究发现耐唑类药物的白念珠菌存在多个错义突变位点,且多为多位点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的产生有关,其中T123I、Y334S、V452D和L480F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类 白念珠菌 ERG11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