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丁秀丽 尹华发 崔小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4-1139,1148,共7页
目的比较核苷(酸)类似物(NAs)单药和联合治疗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抗病毒疗效和肾脏安全性。方法共纳入353例初治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5组,有4个单药治疗组和1... 目的比较核苷(酸)类似物(NAs)单药和联合治疗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抗病毒疗效和肾脏安全性。方法共纳入353例初治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5组,有4个单药治疗组和1个联合治疗组,分别为:恩替卡韦(ETV)组88例、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组135例、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组34例、艾米替诺福韦(TMF)组25例和ETV联合TDF(ETV+TDF)组71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各组治疗24、48周HBV DNA水平、血清学(HBsAg、HBeAg水平)、肾功能指标(血Scr水平、eGFR)及48周HBs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阴转率(HBV DNA<20 IU/ml),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 DNA阴转的影响因素。结果24周时,ETV+TDF组HBV DNA水平低于ETV组(P<0.05),但与TDF、TAF、TMF组相近(P>0.05);48周时,ETV+TDF组的HBV DNA水平低于所有单药治疗组(P<0.05);TDF、TAF和TMF组的HBV DNA水平相近(P>0.05);ETV组HBV DNA水平高于其余4组(P<0.05)。ETV、TDF、TAF、TMF、ETV+TDF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31.82%、51.11%、52.94%、56.00%、78.87%,ETV+TDF组的HBV DNA阴转率优于所有单药治疗组(P<0.05),TDF、TAF和TMF 3组HBV DNA阴转率相似,均优于ETV单药治疗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线HBsAg低水平(OR=0.430,P=0.004)、基线ALT高值(OR=2.389,P<0.001)及联合治疗方案(OR=6.239,P<0.001)为治疗48周时HBV DNA阴转的独立预测因素。48周时ETV+TDF组HBsAg水平低于ETV组[(3.65±0.85)vs(3.88±0.64),P<0.05]。ETV+TDF组HBsAg阴转率1.41%(1/71),其余组阴转率均为0。各组间HBeAg血清转换率、血Scr及eGFR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CHB患者,ETV联合TDF方案较单药治疗可显著增强抗病毒疗效,且未增加肾脏不良事件风险,提示联合治疗可作为该类人群的优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高病毒载量 核苷(酸)类药物 单药 联合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809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耐药性与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程君 魏文娟 +3 位作者 杨海飞 刘艳艳 叶英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0-465,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3年与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内35所医院送检的临床标本,从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用WHONET 5....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3年与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内35所医院送检的临床标本,从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用WHONET 5.6和SPSS l7.0软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来源、耐药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4年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809株,其中来源于ICU的标本中的检出率最高,平均检出率为30.7%。绝大部分菌株分离于痰液标本,占总菌株的57.8%。两年的菌株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2.5%和38.9%,多重耐药检出率分别为37.2%和40.9%。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在所有进行检测的抗菌药物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氨苄西林,分别为55.4%和63.4%。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多种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28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97株细菌携带blaCTX-M-14基因。结论临床标本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较多,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主要的耐药机制,因此该菌株对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上可优先选用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药物。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与防控,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药物敏感性 细菌耐药监测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上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董秋萍 罗兵 +3 位作者 郭爱军 李涛 熊自忠 徐元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及分型。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我院155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住院患者血清中Hp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检出率及分型。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我院155例确诊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住院患者血清中Hp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e)等Hp抗体,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果 155例患者中,Hp阳性129例,检出率为83.23%;3组中,消化性溃疡组Hp检出率最高(96.66%),其次是胃癌组(83.95%),慢性胃炎组的检出率最低(72.98%),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消化性溃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Ⅰ型检出率分别为67.57%、83.33%、77.27%,HpⅡ型检出率分别为5.41%、13.33%、5.68%,HpⅠ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Ⅱ型(P<0.01),但各组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抗体的表达中CagA+Vac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个抗体阳性率(P<0.01)。结论 3种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均伴有较高的Hp感染率,其中消化性溃疡最高。HpⅠ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Hp感染的优势亚型,且以CagA+VacA抗体阳性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法 上消化道疾病 亚型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部分医院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叶珺 熊自忠 +1 位作者 尹华发 李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79,共4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医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部分医院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19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肝炎后肝硬化59例,原发性肝癌6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医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部分医院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19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肝炎后肝硬化59例,原发性肝癌6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采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分析仪分析检测HBVDNA和基因型。结果196份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26例(64·3%),C基因型59例(30·1%),BC混合型11例(5·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江淮之间以B基因型占优势,淮河以北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68·8%和66·7%;HBV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占62·7%(P<0·01),C基因型感染者以肝硬化为主,占44·1%(P<0·01),差异有显著性;检测出的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HBeAg阳性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肝硬化患者HBVC基因型的HBeAg阳性表达(68·4%)明显高于B基因型(31·6%)和BC混合型(0)。结论安徽省部分医院HBV基因型存在B、C和BC混合型,B型为该地区的优势基因型。HBV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而HBVC基因型感染以肝硬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遗传学 基因型 微阵列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倩 张莉 +2 位作者 夏玲玲 郜玉峰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0-1304,共5页
目的研究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IFI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诊断标准将观察组分为临床诊断组和拟诊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结果... 目的研究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IFI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根据诊断标准将观察组分为临床诊断组和拟诊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结果228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6例。两组住院天数、使用糖皮质激素>7 d、白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I发生率为9.65%(22/228),临床诊断组12例,拟诊组10例,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22,100%)。结论伏立康唑治疗重症肝病并发IFI安全有效。存在IFI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出现不能用基础疾病解释的TBil回升,应警惕并发I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重症肝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70例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姜淼 徐元宏 苏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101例血培养检出葡萄球菌的患者,分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组(研究组)和免疫功... 目的了解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我院101例血培养检出葡萄球菌的患者,分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组(研究组)和免疫功能正常组(对照组),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种类葡萄球菌的构成和耐药性。结果研究组葡萄球菌血流感染70例,除2例体温<36℃,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发热。30.0%伴畏寒、寒战,15.5%有血流感染迁徙病灶,肺受累最常见。11.4%合并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17.1%。研究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和P=0.054)。研究组共检出葡萄球菌70株,包括金葡菌41株(58.6%),其中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18株(占分离金葡菌的43.9%);CNS 29株(41.4%),其中甲氧西林耐药CNS(MRCNS)24株(占分离CNS的82.8%)。对照组共检出葡萄球菌31株,包括金葡菌26株(83.9%),其中MRSA11株(占分离金葡菌的42.3%);CNS 5株(16.1%),均为MRCNS。CNS感染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所有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中除1株中间葡萄球菌外均为多重耐药菌。研究组病原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100%、73.0%、90.0%和61.0%;未发现葡萄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临床表现与普通患者相似,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CNS感染较普通人群更常见,多重耐药菌比例高。临床应依据病情及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免疫缺陷 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某医院7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流行病学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永兵 李旭 苏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7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及临床变迁。方法对71例合肥地区流脑病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71例流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上,占71.8%;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1~4月份,主要呈散发... 目的探讨7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及临床变迁。方法对71例合肥地区流脑病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71例流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上,占71.8%;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1~4月份,主要呈散发流行。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88.7%,暴发型11.3%,细菌学检查阳性率40.8%。死亡5例(7.0%)。脑膜炎奈瑟氏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等均敏感,对磺胺类基本耐药。结论合肥地区流脑呈散发流行,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上主,普通型为临床主要类型,抗菌治疗仍可首选青霉素或头孢曲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脑膜炎球菌性/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马于琪 梁明明 尹华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31-3236,共6页
目的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80例SFTS确诊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生存组(5... 目的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80例SFTS确诊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生存组(59例)与死亡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病毒载量等。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生存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eGFR1、Ca、PLT、CD4、CD8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K、ALT、AST、ALP、GGT、LDH、CRE、CK、CKMB、空腹血糖、CRP、PCT、I1B、I6、I8、IL⁃10、IL⁃2R、TNA、APTT、TT、D⁃D、FDP、布尼亚病毒载量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系统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或不同程度意识障碍)、APTT水平及病毒载量对数值可能是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临床特征 预后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9
作者 张春 苏丛 +1 位作者 伍婷 朱立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构建p6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其表达系统,并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中稳定表达,为在细胞水平研究p62基因的作用提供途径与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62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至线性化pcDNA3.1-Flag-PCDH10... 目的构建p6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其表达系统,并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中稳定表达,为在细胞水平研究p62基因的作用提供途径与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62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至线性化pcDNA3.1-Flag-PCDH10真核表达慢病毒载体;PCR鉴定重组质粒,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293(HEK 293T);用重组慢病毒感染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氨苄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株;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高表达p62基因的THP-1细胞株(过表达组)和转染不含p62基因空质粒(对照组)的THP-1细胞株;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后,RT-qPCR检测THP-1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趋化因子1(Cxcl1)表达水平。结果通过PCR成功获得p62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cDNA3.1-Flag-PCDH10病毒载体上,并且PCR检测显示p62-pcDNA3.1-Flag-PCDH10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挑选慢病毒感染THP-1细胞后抗氨苄青霉素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药筛存活的THP-1细胞较对照组细胞P62蛋白表达增多(P<0.001),且RT-qPCR检测显示p62 mRNA表达增高(P<0.001),说明成功构建高表达P62蛋白的THP-1细胞株;感染K.p.后,高表达P62的THP-1细胞中TNF-α、IL-1β和Cxcl1表达水平增高(P<0.01)。结论经三质粒包装系统可以成功构建p62-pcDNA3.1-Flag-PCDH10慢病毒载体及高表达P62蛋白THP-1细胞株,为后续p62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2 慢病毒载体构建 三质粒包装系统 THP-1细胞 肺炎克雷伯菌 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旭峰 郑亚虹 +5 位作者 杨懿 杨宁 丁予婷 陆健娟 刘艳艳 李家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4-679,共6页
目的比较糖尿病(DM)合并肝脓肿(PLA)与非糖尿病(NDM)合并PLA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2002年7月—2022年2月收治的PLA患者,按照是否合并DM分为DM+PLA组和NDM+PLA组。回顾性分... 目的比较糖尿病(DM)合并肝脓肿(PLA)与非糖尿病(NDM)合并PLA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2002年7月—2022年2月收治的PLA患者,按照是否合并DM分为DM+PLA组和NDM+PLA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体征、并发症、生化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PLA患者695例,其中DM+PLA组191例(27.5%),NDM+PLA组504例(72.5%)。DM+PLA组患者中男性、合并高血压的占比高于NDM+PLA组,而胆道疾病及恶性肿瘤占比低于NDM+PLA组(均P<0.05)。DM+PLA组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的占比高于NDM+PLA组(均P<0.05)。与NDM+PLA组相比,DM+PLA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而总蛋白、清蛋白含量及清蛋白/球蛋白比值均降低(均P<0.05)。DM+PLA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检出、肝右叶脓肿发生的占比较NDM+PLA组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恶性肿瘤是影响PLA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侵入性治疗是影响PLA患者临床疗效的保护因素,而血糖是影响NDM+PLA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DM+PLA较NDM+PLA患者感染症状重,且伴有更高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和肝右叶脓肿的比例。应加强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关注,控制好血糖水平,必要时应及时辅以侵入性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细菌性肝脓肿 临床特点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亚麻酸通过调节Th17减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小鼠的肺部炎症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鼎 张慧 +2 位作者 朱云竹 李家斌 叶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3-1191,共9页
目的探究α-亚麻酸(ALA)在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野生组和肺炎组,分别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野生组和肺炎组小鼠的血清和肺组织中差异代谢物和... 目的探究α-亚麻酸(ALA)在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小鼠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野生组和肺炎组,分别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和转录组学技术分析野生组和肺炎组小鼠的血清和肺组织中差异代谢物和差异基因。另取1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vehicle组)、A.baumannii感染组(A.baumannii组)和实验组(A.baumannii+ALA组)。空白组和A.baumannii感染组给予普通饮食28 d,实验组给予定制饲料(含5%ALA)喂养28 d,第28天时A.baumannii感染组和实验组给予鲍曼不动杆菌悬液滴鼻,空白组给予PBS缓冲液滴鼻。24h后取小鼠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肺组织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例。体外评估ALA对于Th17细胞的影响时,设立ALA组(添加100μmol/L ALA)和对照组(添加相同体积PBS)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h17细胞比例。结果代谢组学显示,肺炎组小鼠血清的ALA水平显著低于野生组[(3.19+0.76)μg/mL比(10.32+1.75)μg/mL,P<0.0001]。转录组学显示,肺炎组小鼠的肺组织IL-17信号通路中有32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28个上调基因和4个下调基因。在添加ALA的小鼠实验组中,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感染严重程度相比于A.baumannii感染组明显减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17A水平和Th17细胞比例相比于A.baumannii感染组有明显降低(均P<0.05),IL-6和IL-10水平相对于A.baumannii感染组明显升高(均P<0.05)。在体外分化实验中,ALA组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B肺炎小鼠血清ALA水平低下,补充ALA后通过抑制Th17分化,对鲍曼不动杆菌所致肺炎具有保护作用,提示膳食补充ALA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控制具有一定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Α-亚麻酸 TH17细胞 IL-1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封管方法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中的比较
12
作者 江尚燕 韩江英 +2 位作者 王云云 张骏飞 田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20-2324,共5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采用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肝衰竭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期间采用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肝衰竭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肝素钠封管,观察组在肝素钠封管前加用鱼精蛋白。比较两组在肝功能相关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胆红素]、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血常规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堵管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止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常规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堵管率(3.33%)低于对照组堵管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过程,在肝素钠封管前使用鱼精蛋白对患者肝功能、血常规、止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小,但可以降低堵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血浆置换 鱼精蛋白 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4、CA125、CA72-4、CA153、CA19-9、CYFRA21-1、TSH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评价 被引量:30
13
作者 罗兵 董秋萍 +3 位作者 李涛 徐元宏 熊自忠 肖春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癌症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14例妇科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癌症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联合检测在妇科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14例妇科肿瘤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ELISA法检测血清中HE4的表达,罗氏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中CA125、CA72-4、CA153、CA19-9、CYFRA21-1及TSH水平。结果腺癌中的HE4、CA125、CYFRA21-1、鳞癌中的HE4以及炎症反应中CA125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腺癌中CA12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平滑肌瘤、其他肿瘤和鳞癌(P<0.05);良、恶性肿瘤中HE4和CA125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恶性肿瘤中CYFRA21-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CY-FRA21-1在腺癌和炎症反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25、CYFRA21-1有助于妇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联合检测有助于妇科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附睾蛋白4 鳞癌 腺癌 平滑肌瘤 炎症反应 妇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夏玲玲 魏伟 +4 位作者 林辉 周典 钱浩 赵岷 吴永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4-668,共5页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 ,随机分 4组 :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给药组、维生素E给药组 ,每组 10只 ,观察8wk。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MDA含量及SOD、CAT与GSH PX活性 ;HE染色...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 ,随机分 4组 :对照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给药组、维生素E给药组 ,每组 10只 ,观察8wk。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MDA含量及SOD、CAT与GSH PX活性 ;HE染色对肝组织作病理检查 ;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浸润 ;肝组织ED1(单核 巨噬细胞表面标志 )免疫组织化学采用SABC技术。结果 灯盏花素给药组对糖尿病大鼠血糖、体重无明显影响 ,维生素E给药组可降低血糖 ,延缓体重下降。HE染色模型组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 ;各给药组对肝细胞保护效果较好。模型组肝细胞油红O染色评分为 2 11± 0 82 ,对照组为 0 35± 0 15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灯盏花素给药组评分为 0 75± 0 6 6 ,维生素E给药组评分为 1 13± 0 78,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模型组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 ,SOD、CAT、GSH PX活性明显降低 ,各给药组均可降低肝组织MDA含量 ,提高SOD、CAT与GSH PX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各给药组均能抑制糖尿病肝组织单核 巨噬细胞浸润的增加。结论 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保护作用机制部分与抑制肝内脂肪浸润、氧化应激及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肝脏 氧化应激 灯盏花素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病毒学反弹患者YMDD变异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方立庆 张振华 +6 位作者 梁佳佳 杨玥 孙丙虎 张黄醒 赵小苗 张亚飞 李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65-1267,共3页
选取402例服用拉米夫定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样品,应用荧光PCR法定性检测YMDD变异情况。402例中有309例(76.87%)检测出YMDD变异,其中120例为YVDD变异,74例为YIDD变异,115例为YVDD+YIDD联合变异;30... 选取402例服用拉米夫定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样品,应用荧光PCR法定性检测YMDD变异情况。402例中有309例(76.87%)检测出YMDD变异,其中120例为YVDD变异,74例为YIDD变异,115例为YVDD+YIDD联合变异;309例YMDD变异患者中同时检测出变异株与野生株占69.26%(214/309),仅检测出变异株占30.74%(95/309)。另外,93例为YMDD野生型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变异 拉米夫定 YMD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安徽省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震 程君 +3 位作者 殷俊 高伟 叶英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了解2007年安徽省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从安徽省33家医院分离的1437株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定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07年版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 目的了解2007年安徽省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从安徽省33家医院分离的1437株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定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07年版标准,计算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S%)、中介率(I%)、耐药率(R%)。结果1437株临床分离株中,革兰阳性菌占25.3%(364/1437),革兰阴性菌占74.7%(1073/1437)。在革兰阳性细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6%(56/100),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95.8%(69/72),未发现耐糖肽类的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3%(354/1073)和16.8%(180/107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7.2%和40%。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明显高于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最强。结论安徽省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章磊 邵丽洁 +6 位作者 朱翔 汪兰兰 朱文静 王卫东 李家斌 梅清 潘爱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723-726,共4页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对本院老年医学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临床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分离出的真菌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共分离出278株真菌,其中以白...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泌尿系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对本院老年医学科2016年1月—2019年4月临床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分离出的真菌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共分离出278株真菌,其中以白念珠菌为主,占52.2%,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占23.7%,光滑念珠菌11.5%,克柔念珠菌6.1%,近平滑念珠菌3.2%及其他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3.3%,分离出的真菌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8.6%、15.1%、21.9%、35.3%、11.1%和0,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9%、7.6%、25.0%、100%、0和0,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均敏感,对伏立康唑的平均耐药率为5.0%。结论本院老年医学科泌尿系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且检出的真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加强监测各种真菌的耐药情况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 真菌感染 耐药性 菌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玲玲 周仲松 +1 位作者 谢琴秀 朱启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51-1455,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肝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内质网应激(ERS)有关。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GP(50、100、200 mg/kg)给药组。应用油红O与Masson染色对肝组织行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肝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内质网应激(ERS)有关。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GP(50、100、200 mg/kg)给药组。应用油红O与Masson染色对肝组织行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ED-1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RP78、p-Perk及p-Eif2α的表达。结果 TGP给药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肝重增加及肝组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模型组肝细胞油红O染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P各给药组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Masson染色模型组肝纤维化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GP 50、100、200 mg/kg给药组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肝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加,各给药组均能抑制糖尿病肝组织巨噬细胞浸润的增加。Western blot显示糖尿病模型组肝组织GRP78、pPerk及p-Eif2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GP给药组肝组织GRP78、p-Perk及p-Eif2α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TGP对糖尿病肝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抑制ER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肝脏 内质网应激 炎症 白芍总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泛耐药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卞婷婷 刘艳艳 +1 位作者 叶英 李家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收集安徽省细菌耐药中心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菌株,对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耐药变迁情况,并筛选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评价联合用药组的体外抑菌作用,寻求有效的联合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 目的收集安徽省细菌耐药中心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菌株,对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其耐药变迁情况,并筛选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评价联合用药组的体外抑菌作用,寻求有效的联合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所收集PAE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按照2015年美国临床实验委员会指导原则的标准计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介率和敏感率,进一步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所筛选出的54株PDRPA菌株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结果 PAE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以及头孢他啶最为敏感且三年内耐药率较为稳定,对头孢唑肟等三代头孢耐药率显著升高(P<0.05),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有所下降(P<0.05),对于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基本持平。多粘菌素E+利福平、多粘菌素E+亚胺培南、多粘菌素E+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5组抗菌药物对于PDRPA主要起到协同相加作用。结论PAE感染仍占临床感染一定比例,应继续加强对PAE耐药性的监测,多粘菌素等多种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可作为对PDRPA感染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药物敏感试验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09年安徽省痰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费君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8-951,共4页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安徽省临床分离痰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采用2009年美国CLSI推荐的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计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和中介率,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安徽省临床分离痰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采用2009年美国CLSI推荐的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计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和中介率,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492株。来自ICU的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70.0%和61.3%,其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菌株。来自ICU与非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均在50%以上。来自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3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30%以下,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氨曲南、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大于50%。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省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药物敏感试验 细菌耐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