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心电图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林林 叶冬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 (AECG)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2 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2 4h动态心电图 (AECG)监测的病人 ,根据CAG结果 ,分析AECG所获得的ST及HRV指标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 (AECG)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12 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2 4h动态心电图 (AECG)监测的病人 ,根据CAG结果 ,分析AECG所获得的ST及HRV指标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1)无论对男性或女性病人 ,单一指标诊断时 ,ST、ST/HR、SDNN对冠心病诊断的真实性较好 ,其中以ST/HR诊断价值最大 ;(2 )合理联合运用上述指标时可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增高 ,其中男性以ST/HR与SDNN并联效果最佳 ,女性以ST与ST/HR串联效果最佳 ;(3 )单一指标的筛检试验及联合筛检试验均显示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男性优于女性。结论 :(1)无论对男性或女性病人 ,ST/H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最大 ;(2 )ST/HR与SDNN并联可提高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ST、ST/HR串联可提高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3 )A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存在性别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踝血管指数早期筛查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华青 叶良平 +2 位作者 刘宁徽 赵静 韩卫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对心踝血管指数(CAVI)早期筛查动脉硬化的有效性、适用性进行探讨,旨在寻求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有价值的检测方法。方法对229例同时行CAVI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体检人群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 目的对心踝血管指数(CAVI)早期筛查动脉硬化的有效性、适用性进行探讨,旨在寻求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有价值的检测方法。方法对229例同时行CAVI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体检人群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VI增高和颈动脉硬化呈正相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AVI对动脉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CAVI预测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最佳界值为8.1;将年龄分组后,在40~49岁年龄组CAVI阳性率高于颈动脉超声(P<0.05);在<40岁以及>50岁年龄组,二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VI是一种有效的早期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指标,适用于在发生动脉硬化的早期或对于危险人群进行筛查;CAVI达8.1以上时就可能已有血管功能改变发生,应予以足够重视,将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病变,预防血管疾病突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踝血管指数 动脉硬化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incare散点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兰 胡华青 +1 位作者 干岭 韩卫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及其Poincare散点图协助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4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56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阴性患者30例。对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及其Poincare散点图协助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4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56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阴性患者30例。对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24hHRV的部分时域指标及Poincare散点图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①在CHD诊断方面,Poincare散点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56.7%,SDNN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和86.6%。②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CHD诊断具有相关意义的指标依次是SDNN、性别Poincare散点图、高血压、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高甘油三脂结论SDNN和Poincare散点图是辅助筛选诊断CHD的又一较好无创伤性指标,Poincare散点图更具敏感性及直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律失常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黎 韩卫星 +6 位作者 徐岩 程自平 许邦龙 朱润硕 陈斌 林先和 史学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TCVSD)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临床表现诊断为VSD的患者共92例,对其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束支传导阻滞占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33.33%,室性及室...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TCVSD)治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规律。方法选取经超声心动图临床表现诊断为VSD的患者共92例,对其心电图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束支传导阻滞占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33.33%,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占29.17%,左心室高电压占27.08%,房室传导阻滞(AVB)占10.42%。3例术后3~7d发生Ⅰ度AVB,予以地塞米松(DXM)减轻水肿治疗后,其中2例术后11d^3周恢复正常,1例术后1月仍为Ⅰ度AVB。1例术后7d发生Ⅰ度AVB、一过性Ⅱ度AVB伴晕厥,经DXM治疗后,出院前心电图示Ⅰ度AVB,术后1月心电图随访正常。1例术后6d晕厥,心电图及心电监护示:Ⅰ度AVB、一过性Ⅲ度AVB、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立即予以激素和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治疗,术后10d恢复。结论TCVSD后1周内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包括束支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心室高电压。传导阻滞为术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其中束支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3~7d,以RBBB为主;房室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5~7d,以Ⅰ度AVB多见。传导阻滞的发生可能与VSD部位、解剖结构、封堵器的张力及大小有关,此类患者术后应及早使用激素治疗,加强跟踪随访。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左心室高电压一般可自行恢复,无须干预。对于那些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标准,但分流量仍较大、存在多处缺损的患者,术后1~3d不宜大量补液,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导管插入术 心律失常/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陆琨 马兰 +1 位作者 陈训 韩卫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测定值特征。方法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检测615例正常人体表希氏束电图,测量AH、H、HV间期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指标测定值范围(x±s):AH间期(64.11±6.37)ms,H时限(28.85±2.89)ms... 目的探讨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测定值特征。方法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检测615例正常人体表希氏束电图,测量AH、H、HV间期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指标测定值范围(x±s):AH间期(64.11±6.37)ms,H时限(28.85±2.89)ms,HV间期(60.25±6.37)ms。②随年龄的增加,AH,HV间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P<0.05),H间期与年龄无关(P>0.05)。③随心率增加,各指标则逐渐缩短(P<0.05)。结论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技术的使用使临床建立正常值范围数据成为可能,正常人的AH、HV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增快而缩短。H间期受年龄、心率影响较小,性别对希氏束电图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生理学 体表电位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renz散点图矢量角联合B线斜率在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月娥 胡泽平 +3 位作者 李菡 马兰 郑林林 王仙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499,共6页
目的探讨Lorenz散点图(LPs)矢量角的价值,及其联合B线斜率在提高心律失常诊断效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组)、9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早组)、52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组)和54例二度Ⅱ型房室/窦... 目的探讨Lorenz散点图(LPs)矢量角的价值,及其联合B线斜率在提高心律失常诊断效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组)、97例室上性期前收缩(室上早组)、52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Ⅰ型组)和54例二度Ⅱ型房室/窦房传导阻滞(二度Ⅱ型组)患者的LPs,测量B线斜率及矢量角,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B线斜率、矢量角及两者联合在组间的诊断效能并使用MedCalc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评估B线斜率、矢量角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的一致性。结果室早组与室上早组、二度Ⅰ型组与二度Ⅱ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线斜率、矢量角以及两者联合鉴别室性与室上性期前收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84、0.87,鉴别二度Ⅰ型与二度Ⅱ型房室/窦房传导阻滞的AUC分别为0.76、0.78、0.80。矢量角的ICC优于B线斜率(观察者内0.99 vs 0.98、观察者间0.97 vs 0.96)。结论矢量角可用于鉴别心律失常类型,且具有较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其联合B线斜率诊断心律失常具有较高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ENZ散点图 B线斜率 矢量角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AC3负性调控mTOR促进低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自噬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月涵 黄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75-1579,共5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调控低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自噬的功能和机制。方法体外建立H9C2心肌细胞低氧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Beclin-1和P62的表达变化以及荧光活性。分别转染HDAC3...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调控低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自噬的功能和机制。方法体外建立H9C2心肌细胞低氧模型,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Ⅱ、Beclin-1和P62的表达变化以及荧光活性。分别转染HDAC3过表达质粒和干扰RNA后,检测自噬调节分子mTOR和LC3B的蛋白表达和荧光活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氧1、6、12 h后,H9C2心肌细胞中LC3B-Ⅱ和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0.05);P62蛋白表达先增高(1 h)后降低(6 h)(P<0.05)。低氧1 h和6 h后,HDAC3和mTOR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低氧12 h后HDAC3和mTO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过表达HDAC3能够降低mTOR蛋白表达和荧光活性,增加LC3B的蛋白表达和荧光活性(P<0.05);下调HDAC3蛋白表达能够升高mTOR蛋白水平和荧光活性,减少了LC3B蛋白表达和荧光活性(P<0.05)。结论HDAC3负性调节mTOR蛋白,促进了低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H9C2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长支架植入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周金锋 韩卫星 仲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既往关于支架扩张阈值预测预后的研究鲜有报道。文中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支架植入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收治的15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均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28 mm)植入治疗,... 目的既往关于支架扩张阈值预测预后的研究鲜有报道。文中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支架植入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收治的15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均接受雷帕霉素洗脱支架(≥28 mm)植入治疗,随访术后18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比较MACE组和非MACE组临床、病变和手术特征,分析干预后IVUS相关参数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18个月期间,接受支架植入治疗的157例ACS患者中共有9例(5.7%)发生MACE。其中,2例心源性死亡,7例靶病变相关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运重建。MACE组和非MACE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定量冠脉造影分析中,与MACE组相比,非MACE组最小管腔直径更大[(0.9±0.5)mm vs(0.9±0.4)mm,P<0.05],直径狭窄率更低[(20.5±4.7)%vs(38.9±15.4)%,P<0.05]。在干预后IVUS分析中,与MACE组相比,非MACE组MLA、MLA与远端参考段管腔面积比、MLA与平均参考段管腔面积比更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干预后MLA、MLA与远端参考段管腔面积比(P<0.05)。MLA、MLA与远端参考段管腔面积比预测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95%CI:0.724~0.927,P=0.001)和0.800(95%CI:0.688~0.912,P=0.003)。当MLA、MLA与远端参考段管腔面积比分别取值5.520 mm 2和0.885时,约登指数最大(分别为0.601和0.531),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88.9%,特异度分别为60.1%和64.2%。干预后IVUS测量的MLA与干预前冠脉造影测量的远端参考段管腔直径呈正相关(r=0.673,P<0.001)。干预后MLA/远端参考段管腔面积与干预前远端参考段管腔直径无相关性(r=-0.063,P=0.432)。结论干预后MLA、MLA与远端参考段管腔面积比是ACS患者长支架植入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干预后IVUS测量的MLA与干预前远端参考段管腔直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急性冠脉综合征 药物洗脱支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软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9
作者 叶萍 胡华青 +2 位作者 侯勇 杨艳婷 韩卫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98-29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软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软胶囊,疗程8周。然后,检测临床疗效,血压及其变异性...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软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软胶囊,疗程8周。然后,检测临床疗效,血压及其变异性,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肝细胞生长因子(HGF)、C反应蛋白(CRP)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及Hcy、HGF、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内中膜厚度显著减少(P<0.05),但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软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降低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cy、HGF、CRP水平,减少内中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软胶囊 常规治疗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