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患者短期治疗依从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晓琴 陈玉玲 +1 位作者 严小蓉 章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478,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常见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对52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初诊患者门诊随访记录2个月以上,按照依从性标准观察。其中抑郁症231例,焦虑症89例,强迫症119例,精神分裂症83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另外抑郁症患者汉密... 目的观察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常见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对52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初诊患者门诊随访记录2个月以上,按照依从性标准观察。其中抑郁症231例,焦虑症89例,强迫症119例,精神分裂症83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另外抑郁症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18分。结果总体依从性差者占41.2%;依从性与年龄、婚姻、职业和诊断显著相关(P<0.05),依从性差的疾病依次为:抑郁症(51.5%)、焦虑症和强迫症(38.2%和37.0%)、精神分裂症(21.7%);精神分裂症依从性好于抑郁症(P<0.001),也好于焦虑症和强迫症(P<0.05)焦虑症、强迫症依从性好于抑郁症(P<0.05),差于精神分裂症(P<0.05)焦虑症和强迫症之间依从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的精神疾病治疗依从性不同;抑郁症患者门诊治疗依从性较低,需改变治疗策略,提高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依从 精神障碍/心理学 医院 综合 门诊医疗 心理疗法 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柯道正 张香侠 +2 位作者 葛义俊 蒋品 黄晓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已确诊为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CBT联合SSRI治疗)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已确诊为CHD合并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CBT联合SSRI治疗)和对照组(SSR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率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17、HAMA均较治疗前降低,而治疗后观察组的HAMD-17、HAM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较治疗前降低,而一氧化氮(NO)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vWF低于对照组,而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ND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和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也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SNDD和RMSS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T联合SSRI能改善CHD患者的焦虑症状,并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焦虑障碍 心率变异性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有ST-T改变的心脏神经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柯道正 葛义俊 黄晓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有ST-T改变的心脏神经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心脏神经症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安慰剂组、稳心颗粒组、联合组(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每组均30例。观察服药4周末和8周末,3组患者的汉...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有ST-T改变的心脏神经症的疗效。方法收集明确诊断为心脏神经症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安慰剂组、稳心颗粒组、联合组(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每组均30例。观察服药4周末和8周末,3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的得分,以及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12个月后的患者SF-36量表得分和ST-T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4周后联合组、稳心颗粒组和安慰剂组的HAMA-14和HAMD-24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第8周末比较显示,联合组HAMA-14和HAMD-24得分显著低于稳心颗粒组与安慰剂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访12个月后的SF-36得分显示联合组患者的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其他两组(P<0.05)。联合组患者随访结果显示第8周末和第12月末的ST-T改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其他两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丁螺环酮治疗心脏神经症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长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ST-T改变的躯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丁螺环酮 ST-T改变 心脏神经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丽 郑郭嫄 黄晓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0-803,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1422岁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74例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57例正常中晚期青少年(对照组)用自制的基本信息...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1422岁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74例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57例正常中晚期青少年(对照组)用自制的基本信息调查表,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评。结果①总病例组中双亲的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惩罚严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爱被试因子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年龄分组,中期组(1418岁)除偏爱被试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无差异,余因子均与总病例组结果一致(P<0.05);晚期组(1922岁)双亲的过度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惩罚严厉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根据性别分组,男性组中父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P<0.01)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因子(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组除父亲的惩罚严厉和偏爱被试因子无差异,余因子与总病例组结果一致(P<0.05)。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与中晚期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家庭教养方式 中晚期青少年 汉密尔顿抑 郁量表 家庭教养方式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并发高血压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阳 张许来 +5 位作者 陈娜妮 王莹 吴晓平 陈领 王金亮 余凤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48-1452,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共纳入62例抑郁障碍患者,将其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抑郁障碍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30例)和单纯抑郁障碍组(单病组,32例),另纳入32例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共纳入62例抑郁障碍患者,将其按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抑郁障碍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组,30例)和单纯抑郁障碍组(单病组,32例),另纳入32例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及Stroop测验评估所有被试的认知功能(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执行功能),并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①合并组和单病组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得分及RBANS量表总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合并组的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得分及RBANS量表总分均比单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障碍患者RBANS量表总分与高血压、HAMD总分及HAMD体质量变化因子分相关联,即刻记忆得分与HAMD总分、HAMD体质量变化因子相关联,视觉广度得分与HAMD阻滞因子及HAMD认识障碍因子相关联,言语功能得分与高血压及HAMD日夜变化因子相关联。结论抑郁障碍患者存在多方面认知功能损害,高血压可能是加重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高血压 认知功能 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