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卵巢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钱 王海宝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7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2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 目的探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7月期间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25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利用LIFEx软件提取卵巢癌患者手术前的核磁共振(MRI)影像组学特征,将所选MRI影像组学与其对应非零系数乘积的线性组合确定其MRI影像组学评分。建立MRI影像组学、临床特征模型。通过整合优化的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模型,采用R(R4.2.0)软件建立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225例卵巢癌中有95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42.22%(95/225)。Log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灶位置、分化程度及糖尿病等是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合多因素结果及MRI影像组学参数提取构建了3组预测模型,其中包括临床模型1组,MRI影像组学模型1组,组合模型(临床-MRI影像组学模型)1组,其中临床-MRI影像组学模型的AUC(0.862)最高。构建的临床-MRI影像组学关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的结果显示,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良好的拟合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790~0.934),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为22%~80%时,列线图预测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净获益值较高。结论基于术前MRI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用于术前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影像组学 卵巢癌 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胸部X线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
2
作者 宋亮亮 王倩 +3 位作者 韩啸 李传富 李小虎 余永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 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对胸部X线图像进行清晰度评价,并与放射科医师的主观评价对比,验证模型的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2年8月安徽省590家医院共9 135幅胸部X线图像,组织放射科医师采用五级评分法对图像清晰度进行... 目的 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对胸部X线图像进行清晰度评价,并与放射科医师的主观评价对比,验证模型的效能。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22年8月安徽省590家医院共9 135幅胸部X线图像,组织放射科医师采用五级评分法对图像清晰度进行多人多次评价,单人评价结果为A、B,多人评价结果为C。构建基于ResNet-50的深度学习模型对胸部X线图像进行清晰度评价,以结果 C作为模型训练和测试数据,模型评价结果为D。由1名放射质控专家对模型评价结果和医师多人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评价作为图像清晰度的参考标准,评价结果为E。采用Spearman相关、均方根误差(RMSE)和准确率验证模型的效能。结果 与参考标准E相比,D的平均准确率为0.85,高于C的0.84。A、B、C、D与E的ρ分别为0.58(0.54,0.62)、0.59(0.55,0.63)、0.74(0.71,0.77)和0.80(0.78,0.82),D与E的相关性最好。A与B的ρ为0.45(0.41,0.49),两次单人主观评价清晰度相关性较差。A、B、C、D与E的RMSE分别为0.99、0.94、0.72和0.71,D与E的RMSE小于人工评价结果。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模型能够准确评价胸部X线图像清晰度,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可以降低人工评价的主观干扰,为临床放射图像清晰度评价提供有效、客观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质量控制 放射摄影术 胸部 决策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中CT平扫联合血清CRP及PCT水平检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传坤 刘金刚 +2 位作者 王守玉 李庆海 李明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幼儿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清CRP和PCT水平,观察组患儿行CT扫描;评估两组CRP...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幼儿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清CRP和PCT水平,观察组患儿行CT扫描;评估两组CRP和PCT水平,分析CT特征。结果 观察组CT扫描显示病变可累及双肺,主要累及中、下肺野。联合检查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96.94%、75.00%、98.89%)均高于CRP和PCT血清学检查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83.67%、50.00%、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CRP和PCT分别为(12.86±1.30)mg/L、(3.60±0.53)ng/mL,高于对照组(2.20±0.93)mg/L、(0.52±0.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CT平扫可见病变主要累及中、下肺野,联合血清CRP、PCT检查后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多序列联合MRCP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童辉 袁磊 +1 位作者 曹振 宋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疑似胆道系统结石患者,均行MRI多序列、MRCP检查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多序列、MRCP单独及联合诊断胆道... 目的探讨MRI多序列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疑似胆道系统结石患者,均行MRI多序列、MRCP检查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多序列、MRCP单独及联合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诊断效能。结果经手术证实,98例疑似胆道系统结石中80例确诊为胆道系统结石,非胆道系统结石18例。MRI多序列、MRCP单独及联合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结果和手术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18、0.624、0.777,联合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最好。MRI多序列、MRCP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于二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序列联合MRCP对胆道系统结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海马及其亚区灰质体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尹长林 余永强 +1 位作者 田仰华 汪凯 《安徽医学》 2019年第10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NPS)与海马及其亚区灰质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记忆障碍门诊的20例AD患者作为AD组,同期选择体检中心及门诊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NPS)与海马及其亚区灰质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记忆障碍门诊的20例AD患者作为AD组,同期选择体检中心及门诊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进行成套神经心理学评估,采集其结构核磁共振数据。基于感兴趣区水平,探索NPS与海马及其亚区灰质体积的相关性。结果AD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神经精神问卷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双侧海马及左海马情感、认知和感知亚区灰质体积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左海马认知亚区(r=0.456,P=0.043)和感知亚区(r=0.537,P=0.014)的灰质体积呈正相关。结论AD患者中存在明显的精神行为症状,左海马感知及认知亚区灰质体积异常可能是AD发生精神行为症状神经机制中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行为症状 海马亚区 灰质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殷敏敏 徐丽艳 余永强 《安徽医学》 2017年第4期468-470,共3页
目的分析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资料,16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DWI扫描并测... 目的分析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MR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影像资料,16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7例行DWI扫描并测量ADC值,4例行MRS扫描。结果 1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3例为多发病灶,13例为单发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5.5±1.8)cm。发病部位以额叶及颞叶多见,并向脑叶深部生长,其中5例病灶跨脑叶生长。14例呈不均质中度至明显强化,其中明显坏死囊变11例,病变实质呈环状、不规则结节样强化。DWI显示7例肿块的实质部分以高信号为主。MRS检查显示4例肿瘤的Cho峰均升高,NAA峰3例减低,1例减低不明显。结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DWI及MRS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定量T1 mapping技术对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玉佩 李小虎 +6 位作者 汪飞 杨擎 侯唯姝 朱娟 何安东 卢慧敏 胡汉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6-1221,共6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技术对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肝脏T1 mapping技术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的患者,共发现105枚病灶,其中肝血管瘤25枚、肝细胞癌26...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技术对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肝脏T1 mapping技术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的患者,共发现105枚病灶,其中肝血管瘤25枚、肝细胞癌26枚、肝转移瘤54枚,测量并比较3组病变的平均初始T1值(Native T1)与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利用线性判别分析分别对单纯使用T1值作为变量、单纯使用ADC值作为变量及同时使用T1值与ADC值作为变量对上述3组病变分类准确率进行统计。结果肝血管瘤的平均初始T1值及平均ADC值分别为(1788.63±261.91)ms与(1.73±0.32)×10^(-3) mm^(2)/s,肝细胞癌的平均初始T1值及平均ADC值分别为(1221.84±173.83)ms与(0.92±0.13)×10^(-3) mm^(2)/s,肝转移瘤的平均初始T1值及平均ADC值分别为(1538.86±189.04)ms与(0.88±0.14)×10^(-3) mm^(2)/s。3组病变初始T1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09、172.09,P均<0.01),肝细胞癌与肝转移瘤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单纯使用T1值作为变量与单纯使用ADC值作为变量对3组病变的分类准确率分别为64.8%与62.9%,同时使用T1值与ADC值作为变量对3组病变分类准确率为78.1%。结论非对比增强T1 mapping技术初始T1值对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能,且初始T1值对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高于ADC值;联合应用T1 mapping与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对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血管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T1 mapping技术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伟 熊壮 +2 位作者 陈树清 谢军 韩明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动脉栓塞患者106例,采用螺旋CT扫描分析病变征象。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直接征象中偏心充盈缺损43例、中心充盈缺损33例、附壁环形充盈缺损20例、血管栓塞10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动脉栓塞患者106例,采用螺旋CT扫描分析病变征象。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直接征象中偏心充盈缺损43例、中心充盈缺损33例、附壁环形充盈缺损20例、血管栓塞10例;间接征象中肺动脉高压34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32例、肺梗死19例、胸腔积液12例、心包积液9例;CTPA共发现栓子639个,以Ⅱ型栓子309个为主,I型栓子120个、Ⅲ型栓子116个、Ⅳ型栓子94个;栓塞部位,两肺下叶动脉、上叶动脉、右肺中叶动脉分别424个、129个和86个。结论应用SCTPA扫描能显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栓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扫描联合血清CRP、ESR水平检测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姗姗 李庆海 +1 位作者 臧磊 李明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302-2304,共3页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幼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和ESR水平,并进行CT扫描,分析患儿CT... 目的探讨CT平扫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幼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和ESR水平,并进行CT扫描,分析患儿CT扫描特点,计算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RP和ESR分别为(16.95±1.16)mg/L和(17.54±1.35)mm/h,高于对照组(2.14±0.83)mg/L和(5.92±1.12)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学特点显示患儿肺纹理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其中散在斑片影(68.89%)、支气管充气影(62.22%)、支气管壁增厚(28.89%)、肺实变(21.11%)。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血清CRP、ESR水平较高,CT扫描联合血清CRP、ESR,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小儿 支气管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