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童光磊 李红 +1 位作者 张敏 吴建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研究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1例脑瘫患儿分为强化康复训练组5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 目的研究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1例脑瘫患儿分为强化康复训练组5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提高;3个月内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差异不大(P>0.05),6个月后强化康复训练组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 医院内强化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强化训练 康复 粗大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厥宝 倪朝民 +2 位作者 韩瑞 邱纪方 孟兆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6个月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6个月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两次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59.85±12.14、76.66±13.62,对照组为59.87±11.45、69.75±10.19;两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6个月后的QO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生存质量 日常生活活动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3
作者 韩瑞 倪朝民 +1 位作者 李厥宝 孟兆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3个月和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对每...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3个月和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病程3个月和6个月分别用Fugl-Meyer测试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结果:康复组3次平衡功能积分分别为2.71±2.42、8.74±2.02、10.28±2.35,MBI分别为20.66±13.45、67.72±18.90、80.55±16.33,对照组平衡功能为3.44±2.89、7.27±2.20、8.44±2.79,MBI为27.24±16.18、57.36±19.67、70.69±23.30;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AD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平衡功能和ADL呈正相关(r=0.79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家庭康复 被引量:2
4
作者 祁信立 孙宗雷 陈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769-770,共2页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康复(CBR)模式。方法挑选基层康复人员4人和患者家属30人,进行短期专业培训,利用电话或面授,指导他们在患者家中执行康复评估和治疗计划(即家庭康复)。结果4年55例各类病人的康复效果,优良率9...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康复(CBR)模式。方法挑选基层康复人员4人和患者家属30人,进行短期专业培训,利用电话或面授,指导他们在患者家中执行康复评估和治疗计划(即家庭康复)。结果4年55例各类病人的康复效果,优良率92.7%。因病种不同,疗效差异很大。结论家庭康复比家庭病床优越,虽离WHO的CBR理论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家庭康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节奏性听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娟 赵凯 徐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节奏性听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功能性电刺激行步行训练,试验组则予以功能...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节奏性听觉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功能性电刺激行步行训练,试验组则予以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节奏性听觉刺激行步行训练。分别于治疗前、训练2周后及训练4周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的下肢部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威斯康辛步态量表(WGS)及P-WALK平板压力测试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MA、BBS、WGS评分、步速、步长差、患侧负重比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下肢FMA、BBS、WGS评分、步速、步长差、患侧负重比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各项评定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两组各项评定4周治疗前后变化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同步节奏性听觉刺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节奏性听觉刺激 脑卒中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永珍 倪朝民 +1 位作者 刘斌 刘成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8-99,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理疗和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影像学所见。方法:151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单纯理疗组)68例,采用超短波+电脑中频电疗或热磁+电脑中频治疗;B组(综合治疗组)83例,除采用上述理疗外,还采用骨盆牵引... 目的:观察单纯理疗和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影像学所见。方法:151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单纯理疗组)68例,采用超短波+电脑中频电疗或热磁+电脑中频治疗;B组(综合治疗组)83例,除采用上述理疗外,还采用骨盆牵引+推拿治疗。治疗后2—8个月内对其中的67例进行了CT随访。结果:A组痊愈显效率为63.24%;B组痊愈显效率为77.11%。两组治疗结果经Ridit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67例CT随访无一例突出物消失,其中39例未见明显变化,25例略缩小,3例增大。结论:两种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均有一定实用价值,其中以综合治疗疗效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影像学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脑性瘫痪MRI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莹 王海宝 +2 位作者 余永强 徐丽艳 陈玉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52-1455,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脑性瘫痪( CP)患儿磁共振表现与其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GMFCS)及出生胎龄的关系,探讨MRI在小儿C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3例CP患儿的临床和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间相关性。结果MRI表现为室周白质损伤(PWMI... 目的通过分析脑性瘫痪( CP)患儿磁共振表现与其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GMFCS)及出生胎龄的关系,探讨MRI在小儿C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43例CP患儿的临床和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间相关性。结果MRI表现为室周白质损伤(PWMI)52例,弥漫性脑损伤31例,脑发育异常19例,局灶性脑血管意外11例,正常24例,无法分类性病变6例。不同类型MRI表现的GMFCS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74,P =0.000, Fisher 精确检验)。 PWMI的患儿中,早产儿多见,且主要为双瘫及偏瘫, GMFCSⅠ-Ⅲ级较多。弥漫性脑损伤中,四肢瘫及不随意运动型常见,GMFCS多为重度障碍。脑发育异常及局灶性脑血管意外足月儿多见,GMFCS显示为前者重度障碍多见,后者轻度障碍多见。结论 CP患儿MRI表现与CP类型、GM-FCS、出生胎龄有密切关系,对CP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粗大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功能定位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
8
作者 刘书芳 倪朝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0期877-878,共2页
人类脑功能定位研究是神经科学研究发展极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为人类的认知与思维活动及多种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前景。目前,脑功能定位研究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认知功能相关研究、康复治疗与预测、社会心理学等方面,作者... 人类脑功能定位研究是神经科学研究发展极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为人类的认知与思维活动及多种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前景。目前,脑功能定位研究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认知功能相关研究、康复治疗与预测、社会心理学等方面,作者对脑功能定位近年来在各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定位 影像学检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6
9
作者 吴德萍 段军 +6 位作者 崔珍珍 刘乐 徐晨烨 吕复莉 吴德 唐久来 赵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悬吊运动(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系统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个月安徽医科... 目的:探讨基于悬吊运动(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系统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个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收治的72例痉挛型脑瘫(偏瘫和双瘫);随机分为SET组(n=36)和对照组(n=36),两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共6个月,SET组同时加用SET系统支持下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入院时)和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功能测试(GMFM-88及D区,E区)、徒手肌力评定(MMT)、儿童平衡量表(PBS)、改良Ashworth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SET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GMFM-88评分相比(t=-5.31,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ET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GMFM-D区(t=-9.085,P<0.01)和GMFM-E区(t=-6.239,P<0.01)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ET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PBS评分相比(t=-7.807,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ET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内收肌MAS(t=2.561,P<0.05)、腓肠肌MAS(t=4.12,P<0.01)和比目鱼肌MAS(t=6.035,P<0.01)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SET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ADL评分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ET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组间MMT评分相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SET组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能力功能、平衡功能和肌张力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SET组和对照组对痉挛型脑瘫儿童日常生活和肌力的治疗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性瘫痪 悬吊运动 骨盆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