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岁以上女性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及产科结局 被引量:4
1
作者 倪丰 曹云霞 魏兆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6-288,共3页
关键词 年龄因素 妊娠结局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活检对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频 许孝凤 +4 位作者 曹云霞 章志国 周平 赵济华 邢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3-585,共3页
目的建立第一极体(1PB)的活检方法,研究极体活检是否会对胚胎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方法利用激光打孔法对85枚成熟卵母细胞1PB进行活检,活检后行序贯培养至囊胚阶段。成功活检者和对照组186枚卵母细胞比较,分析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 目的建立第一极体(1PB)的活检方法,研究极体活检是否会对胚胎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方法利用激光打孔法对85枚成熟卵母细胞1PB进行活检,活检后行序贯培养至囊胚阶段。成功活检者和对照组186枚卵母细胞比较,分析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有无差异。将不同形态的极体分级,比较不同形态的极体活检对胚胎后续发育的影响。结果成功活检81枚,成功率95.3%。活检组和对照组在两原核形成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级别形态极体的活检和对照组相应级别相比较,囊胚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打孔法活检极体安全有效。1PB活检不会对胚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对不同形态极体进行活检也不会影响胚胎后续的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卵母细胞 囊胚 植入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女性行人工辅助生殖治疗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燕君 陈福才 +6 位作者 洪宝丽 邹慧娟 张小为 陈蓓丽 章志国 曹云霞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40岁患者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临床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助孕提供新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ET治疗1 075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移植时间分为新鲜胚胎移植(N-ET)周... 目的探讨年龄≥40岁患者接受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临床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助孕提供新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ICSI-ET治疗1 075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移植时间分为新鲜胚胎移植(N-ET)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组,再按女方年龄分为A(40~41岁)、B(42~43岁)和C(≥44岁)组,并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的结局。结果 N-ET组种植率为16.15%,临床妊娠率为27.36%,流产率为24.14%,F-ET组种植率为14.96%,临床妊娠率为23.14%,流产率为39.6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的N-ET及F-ET亚组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方案的获卵数显著高于短方案、拮抗剂及微刺激方案(P<0.05),但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使用天数也显著增加(P<0.001)。结论对于年龄≥40岁的高龄患者,冻融胚胎移植与新鲜胚胎移植具有相似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无禁忌者可选择鲜胚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新鲜胚胎移植 冻融胚胎移植 促排卵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表型及行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怡然 陈蓓丽 +2 位作者 朱静 章志国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5-1418,1424,共5页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表型及对于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过程中的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表型分类及助孕结局,并分别与Y染色体无缺失组及输卵管因素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各组...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表型及对于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过程中的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表型分类及助孕结局,并分别与Y染色体无缺失组及输卵管因素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各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共998例进行了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检测,其中检出131例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为13.12%。AZFc区微缺失及AZFc区联合d区微缺失较为多见。AZFa区的微缺失发生率低,但临床表型严重。Y染色体缺失组在精液量、精液pH、妊娠率及流产率上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Y染色体无缺失组、输卵管因素对照组的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及优质胚胎率均优于Y染色体微缺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通过对于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的检测和分类,可以在制定诊疗方案时减少对患者采用不必要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对于行辅助生殖助孕的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在能够获得可使用精子的情况下,Y染色体微缺失对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但胚胎质量存在差异,需密切随访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微缺失 男性不育 辅助生殖技术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第一极体基因组移植的时间窗探索
5
作者 袁锦 纪冬梅 +3 位作者 邹薇薇 武龙梅 章志国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59-1363,共5页
目的以杂交一代(BDF1)小鼠为模型,探索小鼠第一极体基因组移植(PB1T)的最佳时间窗,提高第一极体基因组移植重构胚存活率和体外发育能力,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前期动物实验基础。方法获取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后12.5、13.5、14.5... 目的以杂交一代(BDF1)小鼠为模型,探索小鼠第一极体基因组移植(PB1T)的最佳时间窗,提高第一极体基因组移植重构胚存活率和体外发育能力,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前期动物实验基础。方法获取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后12.5、13.5、14.5、15.5 h 4个时间点的MII卵子作为实验组。分别取第一极体作为核供体,取h CG后14h的MII卵子,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后作为胞质供体,构建四组第一极体基因组移植重构胚。获取MII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并培养作为对照组(IVF组)。体外培养并观察实验组4组重构胚以及对照组卵子存活情况、体外受精、卵裂和囊胚发育情况。结果在4组实验组中,13.5 h组的PB1T重构卵子的存活率、体外受精率、2-细胞形成率、4-细胞形成率和囊胚率均最高,与IVF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5 h组的重构卵子的存活率、体外受精率和后续发育率稍低于13.5 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5 h组的重构胚体外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均最低(76%、4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0,P=0.005 7)。结论 BDF1小鼠h CG后13.5 h和14.5 h的卵子的第一极体基因组在新的供体胞质中能够更好地重建发育潜能,行PB1T可能的最佳时间窗为h CG后13.5~14.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极体移植 核供体 时间窗 重构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妊娠方式妊娠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后妊娠结局的分析
6
作者 王影 董雨洁 +4 位作者 吴荣 胡晶晶 杨文娟 吴潇 魏兆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妊娠方式妊娠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入院行妊娠期宫颈息肉摘除术的孕妇125例。按妊娠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妊娠组(n=7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组(IVF-ET组,n=54例),回顾性分析孕妇年龄、怀孕孕次、生产产次... 目的 比较不同妊娠方式妊娠期宫颈息肉摘除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入院行妊娠期宫颈息肉摘除术的孕妇125例。按妊娠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妊娠组(n=7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组(IVF-ET组,n=54例),回顾性分析孕妇年龄、怀孕孕次、生产产次、流产次数、不良妊娠史、子宫内膜息肉史、发现宫颈息肉前是否有阴道流血、宫颈息肉摘除时的孕周、息肉数目、术后病理学检查及妊娠结局等临床资料。结果 妊娠期宫颈息肉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异常阴道流血,共有111例,约占88.8%(自然妊娠组有62例,发生率87.32%,IVF-ET组有49例,发生率为90.74%);部分患者出现分泌物增多或妇科检查时发现,共占11.2%。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宫颈息肉摘除,手术后13例发生流产(自然妊娠组7例,IVF组6例),10例早产(自然妊娠组6例,IVF组4例),93例孕足月分娩,约占74.4%(自然妊娠组54例,IVF组=39例),9例妊娠中(自然妊娠组4例,IVF-ET组5例);术后病理:炎性息肉105例,占84%,蜕膜息肉20例,占8%(自然妊娠组和IVF-ET组各10例,发生率分别为14.09%和18.52%)。IVF-ET组术前阴道流血发生率、蜕膜息肉发生率、术后流产及术后早产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然妊娠组患者和IVF-ET组患者行妊娠期宫颈息肉摘除术,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宫颈息肉摘除术 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廷 王梦瑶 +1 位作者 曹云霞(综述) 魏兆莲(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4-638,共5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影响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常伴随着明显的延误诊断,且缺乏有效的早期预测及诊断手段。代谢组学通过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来阐述机体在正常生命状态及环境变化后的代谢过程,其作为一种新...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影响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由于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常伴随着明显的延误诊断,且缺乏有效的早期预测及诊断手段。代谢组学通过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来阐述机体在正常生命状态及环境变化后的代谢过程,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EMT代谢组学主要通过核磁共振法(NMR)和质谱法(MS)对代谢谱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提供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信息。外周血的易获取性使其成为EMT代谢组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对象,但易受药物和其他疾病的影响。尿液的采集简便且无创,但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浓度较大。子宫内膜组织直接反应子宫内膜的代谢状态,诊断标志物可能更为可靠,但子宫内膜组织的取样较为困难。卵泡液样本对卵巢型EMT诊治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较大意义,卵泡液多在行体外受精(IVF)的EMT患者中获取,但因IVF治疗需要运用激素,可能会干扰代谢物组成。腹腔液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直接接触,可作为腹腔微环境的较好表征,对疾病分期和预后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胚胎移植98周期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欧阳冰清 周平 +2 位作者 曹云霞 丛林 魏兆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0-552,共3页
目的分析冻融胚胎移植后结局,探索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方法。方法采用慢速冷冻-快速融冻方法行胚胎移植,子宫内膜的准备分自然排卵周期及激素替代周期,移植前融胚过程分为辅助孵化组和未辅助孵化组,对移植融胚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冻融胚胎移植后结局,探索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方法。方法采用慢速冷冻-快速融冻方法行胚胎移植,子宫内膜的准备分自然排卵周期及激素替代周期,移植前融胚过程分为辅助孵化组和未辅助孵化组,对移植融胚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冻融胚胎移植98周期,妊娠率24.5%。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比较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流产率亦无统计学意义。辅助孵化组与对照组相比妊娠率有差异,流产率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作为冻融胚胎移植前子宫内膜的准备可获得相近的妊娠率。应用激光辅助孵化技术可提高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冻融 激素替代 辅助孵化 胚胎组织移植 低温保存/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岁以上高龄妇女获卵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彭玲 储亚平 +3 位作者 魏兆莲 许孝凤 徐玉萍 章志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获卵数对40岁以上高龄不孕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后的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行IVF-ET治疗的40岁以上高龄妇女的229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获卵数分为3组,A组:获卵数<5个;B组:获卵数5~9个;C组... 目的探讨获卵数对40岁以上高龄不孕妇女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后的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行IVF-ET治疗的40岁以上高龄妇女的229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获卵数分为3组,A组:获卵数<5个;B组:获卵数5~9个;C组:获卵数≥10个。分析3组IVF-ET治疗的妊娠结局。结果统计229个移植周期,48个周期获临床妊娠,23个周期获活产,临床妊娠率为20.9%,活产率为10.0%。A、B、C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7%、23.0%、22.1%,活产率为5.9%、12.1%、10.6%。结论 40岁以上高龄不孕妇女IVF治疗活产率低,临床妊娠率以及活产率不随获卵数增多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高龄 卵子 获卵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见原核的卵母细胞发育形成的优质胚胎的移植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章师平 周平 +2 位作者 章志国 邢琼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优质的未见原核胚胎(0PN-E)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的移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助孕且无2原核胚胎(2PN-E)或2PN-E极少的98个新鲜周期,于取卵后第2天或第3天全部或部分移植优质的0PN-E,随访其生化妊娠率、临... 目的分析优质的未见原核胚胎(0PN-E)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的移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IVF助孕且无2原核胚胎(2PN-E)或2PN-E极少的98个新鲜周期,于取卵后第2天或第3天全部或部分移植优质的0PN-E,随访其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继续妊娠率。结果全部或部分移植0PN-E的生化妊娠率为41.84%,临床妊娠率为35.71%,着床率24.22%,继续妊娠率75.61%。结论在IVF-ET治疗周期中,对于2PN-E极少或无2PN-E的周期,0PN-E可作为备选移植胚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未见原核胚胎 妊娠率 移植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症合并瘢痕子宫患者胚胎解冻移植周期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培培 余照娟 +3 位作者 黄苗苗 向卉芬 曹云霞 魏兆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76-187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孕症合并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患者行胚胎解冻移植(F-ET)后妊娠结局及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F-ET助孕的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309个周期(瘢痕子宫组),按年龄匹配,随机选取同期行F... 目的探讨不孕症合并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患者行胚胎解冻移植(F-ET)后妊娠结局及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F-ET助孕的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309个周期(瘢痕子宫组),按年龄匹配,随机选取同期行F-ET的因输卵管因素不孕非瘢痕子宫309个周期(对照组),PCSD组(n=67),无PCSD(NPCSD)组(n=242),分别比较3组胚胎种植及妊娠结局等。结果单胚胎移植(SET)周期3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胚胎移植(DET)PCSD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低于NPCSD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CSD组及对照组在DET及三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不同的移植胚胎数目时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SET后均无多胎妊娠发生,NPCSD组及对照组患者移植3枚胚胎时多胎妊娠率较DBT时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流产率及双胎活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SD组患者报婴回家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SET可在不降低胚胎种植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多胎妊娠率。PCSD影响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报婴回家率,但不影响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解冻移植 剖宫产 子宫切口憩室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内人工授精中子宫内膜超声类型及厚度与妊娠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敏 曹云霞 +3 位作者 赵济华 丛林 魏兆莲 李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 分析使用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中子宫内膜的类型及厚度与妊娠的关系。方法 分析189个治疗周期中具有三线征内膜、均质征内膜以及子宫内膜厚度<8mm、≥8mm的妊娠结果。结果 189个治疗周期中,三线征子宫内膜为144个周期(76.2%),... 目的 分析使用宫腔内人工授精患者中子宫内膜的类型及厚度与妊娠的关系。方法 分析189个治疗周期中具有三线征内膜、均质征内膜以及子宫内膜厚度<8mm、≥8mm的妊娠结果。结果 189个治疗周期中,三线征子宫内膜为144个周期(76.2%),妊娠率29.9%;均质征子宫内膜45个周期(23.8%),妊娠率为26.7%。二者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680)。子宫内膜厚度≥8 mm时,妊娠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宫腔内人工授精中,子宫内膜厚度<8 mm时,妊娠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授精 子宫内膜 超声检查 妊娠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精子显微受精治疗男性不育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文香 曹云霞 +2 位作者 周平 章志国 赵济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 回顾分析不同来源精子的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CSI)治疗男性不育 6 2个周期。方法 比较采用手淫射精获得精子、睾丸活切及附睾穿刺获得精子行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射出精子组 5 0个周期 ... 目的 回顾分析不同来源精子的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CSI)治疗男性不育 6 2个周期。方法 比较采用手淫射精获得精子、睾丸活切及附睾穿刺获得精子行ICSI治疗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射出精子组 5 0个周期 ,受精率 72 3%、卵裂率 80 %、优质胚胎率4 0 %及临床妊娠率 4 0 % ;睾丸及附睾精子组 12个周期 ,受精率 6 4 1%、卵裂率 76 3%、优质胚胎率 35 2 %及临床妊娠率 33 3%。两组结果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治疗男性因素不育可以获得相似的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精子胞浆内注射技术 不育 男性 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受精与传统受精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晶晶 章志国 +2 位作者 邢琼 周平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比较短时受精与传统受精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了解体外受精中采取短时受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接受常规超促排卵治疗获得卵母细胞,根据患者接受体外受精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加精5h,共30个周期;对照组30例,加精16~18h,... 目的比较短时受精与传统受精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了解体外受精中采取短时受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接受常规超促排卵治疗获得卵母细胞,根据患者接受体外受精的不同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加精5h,共30个周期;对照组30例,加精16~18h,共30个周期。分别比较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总卵裂率、正常卵裂率及妊娠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受精率96.44%,正常受精率86.96%,总卵裂率97.61%,正常卵裂率100%,妊娠率56.67%;对照组受精率94.00%,正常受精率85.82%,总卵裂率93.34%,正常卵裂率98.35%,妊娠率36.67%。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总卵裂率及正常卵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方便、有效、能获得超出传统受精的临床效果,为短时受精替代传统受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早孕蜕膜单层细胞与鼠胚共培养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平 曹云霞 +1 位作者 赵济华 王艳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 获得鼠胚与人早孕蜕膜单层细胞的共培养系统。方法 经过细胞培养、传代获得蜕膜单层细胞 ;冻融后接种获得冻融蜕膜单层细胞 ;对单层细胞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人早孕蜕膜细胞有良好的体外培养活力 ,... 目的 获得鼠胚与人早孕蜕膜单层细胞的共培养系统。方法 经过细胞培养、传代获得蜕膜单层细胞 ;冻融后接种获得冻融蜕膜单层细胞 ;对单层细胞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人早孕蜕膜细胞有良好的体外培养活力 ,易于获得培养及传代。将获得的冻融蜕膜单层细胞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查 ,见阳性表达。获得昆明白小鼠超促排卵后的单细胞受精卵 ,分别与传代及冻融的蜕膜细胞共培养获得囊胚孵出。结论 人早孕蜕膜单层细胞与鼠胚共培养系统的建立为人胚胎与其冻融的自体子宫内膜单层细胞共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早孕蜕膜 单层细胞 鼠胚 共培养系统 细胞培养 胚泡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冻融卵母细胞赠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云霞 许孝凤 +4 位作者 章志国 丛林 赵济华 魏兆莲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为要求接受赠卵的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人卵母细胞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供卵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自愿捐献的多余的成熟卵母细胞29个,慢冻快融后采用受者丈夫精子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观察受精、卵裂及发育过程,选择... 目的为要求接受赠卵的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人卵母细胞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供卵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自愿捐献的多余的成熟卵母细胞29个,慢冻快融后采用受者丈夫精子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观察受精、卵裂及发育过程,选择形态好的胚胎移植。结果29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存活22个(存活率75.86%),17个正常受精(受精率77.27%),形成胚胎12枚(胚胎形成率70.59%),移植9个胚胎。4例接受赠卵者中1例获临床妊娠。结论慢速冷冻快速融冻人卵母细胞是一种可行的卵母细胞的冻融方法。并获得赠卵临床妊娠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移植 低温保存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西班对不同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行解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影 胡晶晶 +3 位作者 吴荣 王超 李君 魏兆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0-192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行解冻胚胎移植(F-ET)术前使用阿托西班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F-ET的子宫内膜异症不孕患者,共684例。根据F-ET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9例)于移植前0. 5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行解冻胚胎移植(F-ET)术前使用阿托西班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F-ET的子宫内膜异症不孕患者,共684例。根据F-ET日是否使用阿托西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9例)于移植前0. 5 h静脉推注小剂量阿托西班(6. 75 mg/0. 9 ml),对照组(355例)未使用阿托西班。因年龄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将观察组与对照组以35岁为界再次分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中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年龄组中观察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5岁年龄组中观察组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阿托西班、患者年龄和移植胚胎数对妊娠结局有影响。使用阿托西班(OR=4. 04,P <0. 01)、移植胚胎数(OR=1. 87,P <0. 01)是临床妊娠率的提高因素,患者年龄(OR=0. 62,P=0. 04)是临床妊娠率的降低因素。结论不同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在F-ET日移植前给予小剂量阿托西班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其临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西班 冷冻胚胎 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率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泡刺破及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平 曹云霞 +1 位作者 丛林 魏兆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 针对促排卵中出现多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 ,采用卵泡刺破 (FP)及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治疗不孕症。方法 使用hMG或serophene +hMG/hCG等方案共 38个周期 ,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 ,对于多卵泡发育的患者 ,采用多余卵泡液及卵子吸出... 目的 针对促排卵中出现多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 ,采用卵泡刺破 (FP)及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治疗不孕症。方法 使用hMG或serophene +hMG/hCG等方案共 38个周期 ,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 ,对于多卵泡发育的患者 ,采用多余卵泡液及卵子吸出、卵泡刺破及宫腔内人工授精。对 1~3个卵泡发育但排卵障碍 ,亦予卵泡刺破及人工授精。结果 总的临床妊娠率 /周期为 31 6 % (12 / 38) ,A组、B组临床妊娠 /周期分别为 10 / 30、2 / 8,3例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例妊娠 ) ,双胎 3例 ,无三胎发生。结论 对于促排卵多卵泡发育和排卵障碍 ,FP IUI是一个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卵泡刺破 宫腔内 人工授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兆莲 周平 +4 位作者 曹云霞 丛林 章志国 赵济华 张文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05-406,共2页
目的 研究一种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技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使其获得妊娠。方法 在月经第 3~ 5天给予PCOS患者小剂量促排卵药物 ,待卵泡直径达 10mm左右 ,取出未成熟卵子进行体外培养成熟 36h ,再行单精子胞浆... 目的 研究一种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技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使其获得妊娠。方法 在月经第 3~ 5天给予PCOS患者小剂量促排卵药物 ,待卵泡直径达 10mm左右 ,取出未成熟卵子进行体外培养成熟 36h ,再行单精子胞浆注射 ,优质胚胎移植宫腔。结果  17例难治性PCOS患者经此方法治疗 4例获得妊娠。结论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技术是使难治性PCOS患者获得妊娠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 卵母细胞 受精 体外 细胞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超 邢琼 +2 位作者 向卉芬 徐祖滢 曹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07-1910,共4页
目的分析曾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并比较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复苏周期囊胚移植共89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具有宫腔镜息肉切除病史者(息肉组)共405个周期,无此病... 目的分析曾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的临床结局,并比较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复苏周期囊胚移植共89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具有宫腔镜息肉切除病史者(息肉组)共405个周期,无此病史者(对照组)共493个周期。息肉组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亚组(n=201)及激素替代周期亚组(n=204)。分析各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息肉组与对照组比较,息肉组中自然周期亚组与激素替代周期亚组比较,其年龄、不孕年限、基础FSH、BMI、移植胚胎数及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息肉组患者移植日内膜显著厚于对照组,息肉组中自然周期亚组内膜显著厚于激素替代周期亚组。结论不孕症患者行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有息肉切除病史者移植日内膜可能会厚于正常者,但并不影响其移植结局,且息肉切除病史的存在亦不影响对内膜准备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宫腔镜 复苏周期 自然周期 激素替代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