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实施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桂霞 张慧 +7 位作者 施艳群 孟云 董秦玲 程金玲 杨秀英 周凤 鲍露露 李晓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病区161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二病区160例患者分为智慧护理组;两组护士均为14人。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智慧护理组优化实施输液管...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病区161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二病区160例患者分为智慧护理组;两组护士均为14人。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智慧护理组优化实施输液管理、健康教育、医嘱核对、诊疗护理信息查询、结构化护理文书书写、智能化护理质量管理等。实施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智慧护理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床铃呼叫次数、健康教育效果、患者满意度、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护士工作量、工作压力及职场疲劳得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P<0.01)。结论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可提高护理效率与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与职场疲劳,有利于优化患者住院体验及护理人员工作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智慧病房系统 智慧护理 自我感受负担 工作压力 职场疲劳 护理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水平在ICU重症肺炎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武道荣 闫雪波 +1 位作者 闻婷玉 宋秋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9-1535,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在重症肺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9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入ICU及治疗2... 目的探讨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在重症肺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9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入ICU及治疗24 h后的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分析血清SLPI与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TNF⁃α、IL⁃8的相关性;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对重症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存活组,余基线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均较治疗前升高,血清TNF⁃α、IL⁃8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存活组治疗后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均高于死亡组,血清TNF⁃α、IL⁃8均低于死亡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SLPI与TNF⁃α、IL⁃8呈负相关(r=-0.583、-0.672,P<0.001);而与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呈正相关(r=0.527,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是重症肺炎28 d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治疗后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3、0.968,血清SLPI<87.59 ng/mL、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835.68 ng/mL时患者预后差(P<0.05);二者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指标,AUC为0.991(P<0.05)。结论SLPI是重症肺炎的保护因素,血清及下呼吸道分泌物SLPI或可作为重症肺炎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重症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汪陶荣 邵玉宝 +3 位作者 刘楠楠 李文昊 李梦 陈晓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影响,并初步分析Res抑制FLS释放炎症因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患者FLS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20、40、80、160、320μmol/L)进行处理,12、24 h后CCK-8...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影响,并初步分析Res抑制FLS释放炎症因子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患者FLS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20、40、80、160、320μmol/L)进行处理,12、24 h后CCK-8法分别检测FLS细胞活力;采用不同浓度的Res(0、40、80、160μmol/L)进行处理FLS细胞24 h后,ELISA法分析FLS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刺激因子(STING)蛋白的表达水平;慢病毒感染FLS使其过表达cGAS,将细胞分为Control(对照)组、cGAS组(cGAS过表达)、Res+cGAS组(Res 160μmol/L+cGAS过表达)、Res组(Res 160μmol/L)。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STING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FLS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0μmol/L Res组比较,使用40、80、160μmol/L的Res处理24 h后的三组FLS细胞活力下降(P<0.01);ELISA结果也表明与0μmol/L Res组比较,使用40、80、160μmol/L的Res处理后的三组FLS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也降低(P<0.01)。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0μnmol/L的Res组相比,经过40、80、160μnmol/L的Res处理后的三组FLS细胞中STING和cGAS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Control组相比,过表达cGAS后,CGAS组中FLS中STING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Res组相比,Res+cGAS组中FLS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及FLS中STIN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适当剂量的Res能有效减少FLS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而这一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源于其对cGAS-STING信号传导途径的阻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白藜芦醇 cGAS-STING信号通路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突变的ⅣB期肺腺癌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生长模式与预后分析
4
作者 钱娟 张思远 +5 位作者 汪洋 杨茹雪 肖寒 董佳慧 王伟 叶元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2-850,共9页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胸腔外多发转移性(ⅣB期)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生长方式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EGFR突变ⅣB期肺腺癌患者488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EGFR基因突变亚型、转移部位、组织病理生...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胸腔外多发转移性(ⅣB期)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病理生长方式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EGFR突变ⅣB期肺腺癌患者488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EGFR基因突变亚型、转移部位、组织病理生长方式及生存信息,并使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探究转移情况与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临床特征下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临床特征对预后影响。结果EGFR突变的ⅣB期肺腺癌的转移方式与组织病理生长方式相关(P<0.05),单器官多处转移组微乳头型占比较多器官转移组高(51.1%vs 41.1%),而多器官转移组实体型占比较单器官多处转移组高(23.8%vs 14.2%);多发脑或多发骨转移与组织病理生长方式及肿瘤分化程度相关;相比于多发骨转移组,多发脑转移组腺泡型占比降低,而微乳头型占比升高,且低分化占比明显升高(P<0.05)。实体型生长方式为主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其他生长方式患者更短(12.7个月vs 17.8个月,P<0.05),低分化组患者PFS低于中分化组(15.6个月vs 17.8个月,P<0.05)。EGFR常见敏感突变和罕见突变患者的PFS差异显著(17.3个月vs 10.2个月,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实体生长方式、低分化、罕见单基因突变是预后的不良因素。结论EGFR突变的ⅣB期肺腺癌患者转移方式、转移部位均与肿瘤的组织病理生长方式相关,且患者的EGFR突变亚型、肿瘤的组织病理生长方式及分化程度能够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突变 ⅣB期肺腺癌 转移部位 单器官多处转移 多器官转移 生长方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5
作者 叶元滋 张思远 +3 位作者 夏万里 杨茹雪 肖寒 王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4-841,共8页
目的探究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NMA)临床病理、基因特征和预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NM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和基因检测分析,随... 目的探究ⅠA-ⅢB期肺浸润性非黏液腺癌(INMA)临床病理、基因特征和预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INM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和基因检测分析,随访记录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运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肿瘤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和基因特征的相关性,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Kaplan-Meier方法分析肿瘤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7例患者,年龄46~77岁,中位年龄61岁。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直径较大的肿瘤、肿瘤进展、接受术后辅助治疗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级较低的肿瘤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P=0.043)。驱动基因突变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差异,但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更常见,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共突变更常见。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FS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患者(P=0.002);虽然与采取治疗的患者相比,未治疗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FS更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化疗和靶向治疗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PFS差异均不显著。结论INMA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进展状态及基因共突变相关,是影响PFS的关键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ⅠA-ⅢB期浸润性非黏液腺癌 临床病理 基因特征 预后 疾病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K1调控LPS致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琪琪 吴翔晖 尤青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04-1711,共8页
目的探讨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屏障功能调控及其与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PMVEC,将RPMVEC随机分为:si-NC组、si-NC+LPS组、si-RACK1组、si-RACK1+LPS组、... 目的探讨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屏障功能调控及其与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PMVEC,将RPMVEC随机分为:si-NC组、si-NC+LPS组、si-RACK1组、si-RACK1+LPS组、si-RACK1+LPS+Vismodegib组和Vismodegib+SAG组;小干扰RNA(siRNA)技术沉默RPMVEC的RACK1,并给予LPS(10 mg/L)、SHH信号通路抑制剂(Vismodegib)(20μmol/L)和SHH信号通路激动剂(SAG)(1μmol/L)处理细胞。干预结束后,免疫荧光法检测RPMVEC中RACK1及小窝蛋白(caveolin-1)表达;Transwell法检测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各组RACK1、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和caveo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沉默RACK1可使LPS诱导RPMVEC的TEER值升高(P<0.05),caveolin-1表达降低(P<0.05),Gli-1表达升高(P<0.05);抑制SHH信号通路可逆转沉默RACK1所致LPS诱导RPMVEC增高的TEER值(P<0.05),且RACK1、caveolin-1表达升高(P<0.05);激活SHH信号通路则使沉默RACK1所致LPS诱导RPMVEC的TEER值升高(P<0.05),且RACK1、caveolin-1表达降低(P<0.05)。结论RACK1参与LPS致RPMVEC通透性升高,其作用可能通过调控SHH信号通路和caveolin-1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 音猬因子信号通路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通透性 CAVEOL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多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的因素分析
7
作者 申晓菲 梁雅雪 +1 位作者 夏文娟 范晓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3,共6页
目的分析肺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MDR-ECO)感染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ATB)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肺部感染MDR-ECO的住院患者204例,其中合并ATB患者共89例为观察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部MDR-ECO感染患者合并... 目的分析肺部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MDR-ECO)感染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ATB)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肺部感染MDR-ECO的住院患者204例,其中合并ATB患者共89例为观察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部MDR-ECO感染患者合并ATB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活动性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抗生素暴露史、1年内手术史等均是肺部MDR-ECO感染患者合并ATB的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高龄(95%CI:0.949~0.992,P=0.008)、中性粒细胞降低(95%CI:0.750~0.922,P<0.001)、抗生素暴露史(95%CI:1.202~2.596,P=0.004)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部分肺部MDR-ECO感染患者易合并ATB,应加强对高龄、中性粒细胞数少、既往有抗生素暴露史的高危患者进行ATB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 活动性结核病 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CD71水平对重症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徐秀娟 方长太 尤青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CD71水平对重症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117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28 d内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将预后结局...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受体CD71水平对重症肺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117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28 d内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将预后结局(1=死亡,0=存活)作为因变量,血清CRP和CD71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两者联合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CD71、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两者联合对重症肺炎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28 d内死亡50例,病死率为4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和CD71水平的OR(95%CI)分别为1.982(1.355~2.889)、3.615(2.654~4.575)。血清CD71、CRP水平及两者联合预测的AUC(95%CI)分别为0.831(0.752~0.911)、0.763(0.672~0.855)和0.848(0.773~0.923)。结论:血清CD71具有较好预测重症肺炎预后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转铁蛋白受体CD71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老化态度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与社会网络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露露 刘安诺 +3 位作者 尤梅 贾利远 刘洢灵 毛晓涵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42,73,共5页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人老化态度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社会网络的关系。方法2022年7-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市1133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化态度调查表和社会网络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老... 目的探索社区老年人老化态度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社会网络的关系。方法2022年7-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市1133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化态度调查表和社会网络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老化态度的分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网络对潜在类别的影响。结果老年人老化态度分为消极懈怠型(27.6%)、中度平稳型(39.4%)和积极应对型(33.0%)。3个类别的社会网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84,P<0.05)。婚姻状态、是否再就业、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以及社会网络为潜在分型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老化态度存在群体异质性,须重点关注消极懈怠型老年人,并在识别不同潜在类别特征的基础上,改善社会网络质量和数量,为精准干预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老化态度 社会网络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肺癌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10
作者 易芬 王勇 徐爱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01-4008,共8页
背景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且呈升高趋势,目前针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已有许多研究,但仍缺乏早期评估肺癌预后的简便、有效手段。目的探讨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背景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且呈升高趋势,目前针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已有许多研究,但仍缺乏早期评估肺癌预后的简便、有效手段。目的探讨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肺癌患者的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2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5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评估患者是否出现疾病进展,随访至2023年5月。将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患者纳入预后欠佳组,余纳入预后良好组,并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通过组间差异性比较筛选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讨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绘制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评估肺癌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其预测价值;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汇总数据和国际肺癌研究联盟分别收集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肺癌的相关数据集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评估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按照肺癌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72)和预后欠佳组(n=80),两组患者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肺癌生存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HR=1.58,95%CI=1.03~2.44,P=0.03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组(n=76)的平均PFS[(618.44±72.57)d]短于正常组(n=76)的平均PFS[(842.32±76.04)d](P=0.048)。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肺癌预后的AUC为0.634。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得出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能是东亚人群中肺癌的总体风险因素,且为不利因素(OR=1.07,95%CI=1.01~1.13,P=0.030)。结论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预后 COX回归分析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TLR2/PI3K信号诱导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和自噬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帅 方磊 +1 位作者 王炯 刘荣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TLR2)在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SA)诱导哮喘炎症反应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SA刺激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系建立炎症反应模型,分别用TLR2小干扰RNA(si RNA)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 目的探究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TLR2)在介导金黄色葡萄球菌(SA)诱导哮喘炎症反应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SA刺激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系建立炎症反应模型,分别用TLR2小干扰RNA(si RNA)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裂解液中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PI3K、核因子κBp65(NF-κBp65)磷酸化的NF-κBp65(p-NF-κBp65)以及自噬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的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溶酶体的数量。结果 SA刺激巨噬细胞活化TLR2等多种信号通路。TLR2 si RNA显著抑制PI3K、p-NF-κBp65以及自噬蛋白beclin-1和LC3B的表达,此外,自噬溶酶体的数量和TNF-α和IL-6的分泌也显著减少。3-MA在抑制自噬和炎症反应方面与TLR2 si RNA的作用效果相同。结论 TLR2通过PI3K信号通路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和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巨噬细胞 自噬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区≥60岁老人COVID-19疫苗接种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武道荣 闫雪波 +4 位作者 方磊 王鹏 冯开俊 李睿 宋秋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了解合肥市≥60岁老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分析目前影响60岁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疫苗的因素。方法选择合肥市区≥60岁老人,通过使用网络调查问卷方法开展疫苗接种... 目的了解合肥市≥60岁老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分析目前影响60岁以上老人接种新冠疫苗的因素。方法选择合肥市区≥60岁老人,通过使用网络调查问卷方法开展疫苗接种意愿调查,了解≥60岁老人接种COVID-19疫苗的意愿率,对COVID-19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老人们进行追踪调查,了解实际接种率及未接种原因。结果合肥市区≥60岁老人接种COVID-19疫苗意愿率为76.8%,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慢性基础疾病、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均不影响老人接种COVID-19疫苗意愿;认为自己可能会感染COVID-19、担心COVID-19疫苗副作用及有效性、认为国内安全不需接种、受近期市内新增病例影响为影响COVID-19疫苗接种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追踪调查结果显示,208例老人已接种新冠疫苗,实际接种率为46.2%,计划过段时间再接种、认为≥60岁人群疫苗接种尚未开放、有多种基础疾病被告知暂不能接种、认为天气炎热身体不方便长时间排队为目前60岁以上老人尚未接种疫苗的前四位原因。结论广泛开展≥60岁老人COVID-19疫苗接种安全性、有效性及COVID-19疫苗知识及政策的宣传、严格把握老人接种禁忌、增加疫苗接种工作的人力物力、加快疫苗生产对提高疫苗接种意愿率及实际接种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岁以上 COVID-19 疫苗 接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资料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闫雪波 王炯 李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了解肺部占位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特点,提高对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对已经进行气管镜活检或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明确病理结果的190例肺部占位患者,进行良恶性病变分组,恶性病变组进一步按病理类... 目的了解肺部占位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特点,提高对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对已经进行气管镜活检或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明确病理结果的190例肺部占位患者,进行良恶性病变分组,恶性病变组进一步按病理类型分组,比较各组间差异,详细记录全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 190例患者,良性病变患者37例(19.47%),恶性病变患者153例(80.53%),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间在吸烟、肺癌三项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77%的吸烟伴有肺癌三项升高或HSP90升高的肺内占位性病变是恶性病变。但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间在年龄、发病病程、性别、家族史、C反应蛋白(CRP)、异常糖链蛋白和D-二聚体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恶性病变组中以肺腺癌最多,占50.98%;其次是鳞癌,占30.07%;小细胞癌占17.65%,其他类型占1.31%。不同类型肺癌在发病病程、性别、家族史、吸烟、CRP和肺癌三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异常糖链蛋白、HSP90和D-二聚体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吸烟、伴有肺癌三项或HSP90升高的肺部占位系恶性病变可能性大,结合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特点可以对恶性病变类型进行进一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占位性病变 良性病变 恶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RACK1及rac1 被引量:5
14
作者 尤青海 王巾枚 +2 位作者 孙耕耘 蒋丽娟 李文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表达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和ras相关C3肉毒菌毒物底物1(rac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①LPS量效组:0、...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表达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和ras相关C3肉毒菌毒物底物1(rac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①LPS量效组:0、1、5、10 mg/L LPS与大鼠PMVEC孵育12 h;②LPS时效组:10 mg/L LPS与PMVEC孵育0、3、6、8、12、24 h;③IGF-1时效组:100 ng/ml IGF-1与PMVEC孵育0、3、6、8、12、24 h;④LPS+LY294002组:100 ng/ml LY294002预孵育PMVEC 1 h后加入10 mg/L LPS继续孵育12 h,设空白组、LPS组和LY294002组为对照。所有干预结束后Western blot法检测RACK1、rac1及p-Akt蛋白表达。结果①LPS量效组:RACK1、rac1及p-Akt蛋白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增加,各蛋白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455,P<0.001)、(F=165.813,P<0.001)及(F=309.346,P<0.001)。②LPS时效组:RACK1和rac1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加,LPS刺激24 h后达最高,各蛋白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4.034,P<0.001)和(F=423.630,P<0.001);p-Akt表达自3 h(0.460±0.089)上调,12 h达最高(2.022±0.244),24 h(1.264±0.074)仍高于0 h(0.237±0.0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726,P<0.001)。③IGF-1时效组:IGF-1诱导PMVEC表达RACK1、rac1及p-Akt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293,P<0.001)、(F=115.071,P<0.001)及(F=60.175,P<0.001)。④LY294002干预组:LPS+LY294002作用PMVEC后:RACK1蛋白表达量较LPS组下调[(0.732±0.137)vs(1.498±0.167),P<0.001];rac1蛋白表达量较LPS组下调[(0.758±0.084)vs(1.384±0.170),P<0.001];p-Akt蛋白表达量较LPS组下调[(0.492±0.148)vs(1.106±0.219),P<0.001]。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干预RACK1和rac1表达,参与LPS致PMVEC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 ras相关C3肉毒菌毒物底物1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节患者焦虑抑郁与Th17/Treg和炎症水平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3
15
作者 王丽娜 韦媛媛 +3 位作者 胡华青 张晓雨 郑美娟 费广鹤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4-560,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人们在体检时尤其注重对肺进行检查,得益于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普及,不仅肺癌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很多肺结节也在体检时被发现,并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重要健康问题。肺结节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人们在体检时尤其注重对肺进行检查,得益于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普及,不仅肺癌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很多肺结节也在体检时被发现,并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重要健康问题。肺结节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研究表明情绪障碍患者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和炎症水平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结节患者焦虑抑郁与Th17/Treg和炎症水平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19年7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受试者共143例,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BDI-Ⅱ)进行评估。其中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40例;肺结节患者103例,依据量表评分分为焦虑和(或)抑郁(anxiety and/or depression,AD)组41例和无焦虑抑郁(non-anxiety and non-depression,NAD)组62例。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百分比,计算Th17细胞绝对值;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并分析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三组间Th17细胞百分比、Th17细胞绝对数、Th17/Treg、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D组高于HC组和NAD组(均P<0.05),HC组和NA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上指标与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Tregs百分比、IL-4、IL-10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肺结节患者焦虑和(或)抑郁比例高于男性(P<0.05)。结论肺结节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的情绪变化,进而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功能失调和低级别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焦虑 抑郁 免疫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并发肌肉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周华 季爽 +2 位作者 胡先纬 尤青海 费广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3310-3315,3322,共7页
背景肺癌患者常并发肌肉减少症,但对于肌肉减少症与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调查肌肉减少症在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情绪状况、生命质量等临床预后的影响,为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整体改善提... 背景肺癌患者常并发肌肉减少症,但对于肌肉减少症与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调查肌肉减少症在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情绪状况、生命质量等临床预后的影响,为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整体改善提供依据。方法招募2019年12月-2020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肺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情况、肿瘤病理类型、体力状况(PS)评分、患病时长、治疗情况、合并症情况、体质指数(BMI),测量患者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四肢肌肉量并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根据亚洲老年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OP)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46例)、无肌肉减少症组(41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2002)评价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价患者的情绪状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肺癌并发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肌肉减少症与生命质量和情绪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为52.9%(46/87)。肌肉减少症组患者年龄、长期吸烟比例、Charlson合并症指数、NRS2002评分、有营养不良风险比例高于无肌肉减少症组,BMI、四肢肌肉量、SMI低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史〔OR=5.515,95%CI(1.234,24.646)〕、患病时长〔OR=1.132,95%CI(1.007,1.272)〕、BMI〔OR=0.676,95%CI(0.519,0.880)〕、NRS2002评分〔OR=1.773,95%CI(1.012,3.108)〕均是肺癌并发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肌肉减少症患者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疲倦、疼痛、气促及食欲丧失得分高于无肌肉减少症组患者(P<0.05),QLQ-C30总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低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并发肌肉减少症与焦虑量表得分、抑郁量表得分及疲倦、疼痛、气促、食欲丧失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QLQ-C30总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患者病程及吸烟史越长、NRS2002评分越高、BMI越低,肌肉减少症发生风险越高;肌肉减少症的发生与肺癌患者较差的生命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症状之间等不良临床预后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肌肉减少症 营养风险 生命质量 情绪状况 焦虑 抑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RvD1抑制H_(2)O_(2)诱导的COPD患者气道上皮细胞炎症性黏液高分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旭 季爽 +1 位作者 郭燕 费广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53-1859,共7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或消退素D1(RvD1)抑制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原代气道上皮细胞(DHBE)炎症反应和黏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方法DHBE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以最佳H_(2)O_(2)浓度刺激DHBE细胞...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或消退素D1(RvD1)抑制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原代气道上皮细胞(DHBE)炎症反应和黏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方法DHBE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以最佳H_(2)O_(2)浓度刺激DHBE细胞制备体外氧化应激模型,利用NAC和RvD1进行干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KKβ和NF-κ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qRT-PCR和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的表达水平;qRT-PCR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黏蛋白5AC(MUC5AC)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_(2)O_(2)刺激DHBE细胞后,ROS表达水平升高(P<0.05),p-IKKβ和p-NF-κB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细胞内TNF-α、IL-8 mRNA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8蛋白水平增多(P<0.05),MUC5AC的表达量增多(P<0.05)。NAC或RvD1抑制H_(2)O_(2)诱导的TNF-α、IL-8和MUC5AC的表达(P<0.05)。结论NAC、RvD1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在氧化应激对DHBE细胞炎症和黏液高分泌反应中发挥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气道上皮细胞 消退素D1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黏液高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调控VEGFα表达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血管形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祥春 季爽 +1 位作者 张文英 费广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62-1266,共5页
目的研究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在肺腺癌A549细胞微环境中,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α,VEGFα)诱导肿瘤血管形成的发生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3组:PBS组、10 nmol·L^-1 E2组、10 nmol... 目的研究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在肺腺癌A549细胞微环境中,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α,VEGFα)诱导肿瘤血管形成的发生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3组:PBS组、10 nmol·L^-1 E2组、10 nmol·L^-1 E2+5μmol·L^-1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组。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肺腺癌A549细胞和培养基中VEGFα的表达;MTT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HUVEC细胞迁移能力;小管生成实验检测HUVEC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与对照组(PBS)相比,E2刺激后的A549细胞中VEGFα的表达量增加,而加入ICI后,VEGFα表达量明显下降;同时,E2诱导A549细胞及上清液中VEGFα的表达,促进了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能力,ICI则相反。结论E2通过作用于A549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刺激肺腺癌微环境中VEGFα的表达,促进肺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能力,诱导肺腺癌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雌激素受体 肺腺癌 VEGFα 迁移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伴发胸膜结核瘤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晔 刘晓宁 +3 位作者 章鑫丽 沙巍 卫卫 尤青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1-463,共3页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伴发胸膜结核瘤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发胸膜结核瘤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伴发胸膜结核瘤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发胸膜结核瘤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使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结果共纳入了27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年龄(39.22±18.12)岁,其中84例患者伴发了胸膜结核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积液量、注入尿激酶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患者发生胸膜结核瘤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含量、注入尿激酶以及使用糖皮质激素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结核瘤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3、<0.001、0.001)。结论胸腔积液含量、注入尿激酶以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能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结核瘤的发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胸膜结核瘤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的疾病感知与创伤后成长 被引量:21
20
作者 黄琦 尤青海 王巾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1-784,共4页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的疾病感知(IP)特点与创伤后成长。方法选择疾病感知问卷中文修订版(CIPQ-R)对肺癌患者进行IP评价,选择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对患者患病后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IP以及创伤后成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的疾病感知(IP)特点与创伤后成长。方法选择疾病感知问卷中文修订版(CIPQ-R)对肺癌患者进行IP评价,选择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对患者患病后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IP以及创伤后成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患者CIPQ-R严重后果因子、个人控制性因子、治疗控制性因子、情绪陈述因子分数偏高。Pearson偏相关分析显示疾病急慢性因子与严重后果因子、疾病周期性因子和情绪陈述因子呈正相关性(r=0.49、0.34、0.20,P<0.05),与个人控制性因子呈负相关(r=-0.28,P<0.05)。疾病严重后果因子与治疗控制性因子、情绪陈述因子呈正相关(r=0.26、0.35,P<0.05);疾病相关性因子与疾病周期性因子和情绪陈述因子呈负相关性(r=-0.31、﹣0.42,P<0.05);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均分为(50.27±15.78)。CIPQ-R量表中治疗控制性因子与PTGI量标中精神变化维度、欣赏生活维度呈正相关性(r=0.31、0.29,P<0.05),疾病周期性因子与新的可能性维度呈正相关性(r=0.29,P<0.05)。结论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负性IP,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心理层面上有不同程度的成长,改变对疾病的认识可以促进患者心理的成长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疾病感知 创伤后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