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丘脑弓状核的解剖与生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嵘 徐光尧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62-164,150,共4页
弓状核是下丘脑的一个重要核团,结构复杂,联系广泛。近10几年来对弓状核生理功能的研究愈来愈多,其作用也愈益受到重视,今扼要介绍如下:
关键词 下丘脑 弓状核 解剖学 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缝背核注射对氯苯丙氨酸观察睡眠的变化及5-羟色胺神经元形态学的改变 被引量:11
2
作者 章功良 赵乐章 +3 位作者 高隽 张景行 刘巧琼 范一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中缝背核 (DRN)微量注射对氯苯丙氨酸 (PCPA)后睡眠的变化及 5 羟色胺 (5 HT)能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采用核团微量注射、多导睡眠描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DRN内微量注射PCPA(10 μg)引起睡眠时间增加 ,尤... 目的 观察大鼠中缝背核 (DRN)微量注射对氯苯丙氨酸 (PCPA)后睡眠的变化及 5 羟色胺 (5 HT)能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采用核团微量注射、多导睡眠描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DRN内微量注射PCPA(10 μg)引起睡眠时间增加 ,尤以深慢波睡眠增加明显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DRN内 5 H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结论 大鼠DRN微量注射PCPA后睡眠增加且 5 H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 ,提示 5 HT神经元参与睡眠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背核 注射 对氯苯丙氨酸 睡眠 5-羟色胺 神经元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慢波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瑾 李春华 +5 位作者 钟明奎 朱国庆 章功良 刘巧琼 赵乐章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海马CA1区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运用立体定位技术进行海马微量注射,通过多导睡眠描记(PSG)观察大鼠睡眠的变化。结果NA引起慢波睡眠(SWS)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加,NA的β型受体阻断剂普奈洛尔减少SWS和TST... 目的探讨海马CA1区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运用立体定位技术进行海马微量注射,通过多导睡眠描记(PSG)观察大鼠睡眠的变化。结果NA引起慢波睡眠(SWS)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加,NA的β型受体阻断剂普奈洛尔减少SWS和TST,并可阻断NA的促睡眠效应;NA的α型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睡眠无影响,亦不能阻断NA的促睡眠效应。结论海马CA1区参与睡眠-觉醒的调节,海马中的NA通过β受体发挥其促进慢波睡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药理学 酚妥拉明/药理学 普奈洛尔/药理学 睡眠/药物作用 海马/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兰素衍生物对辐射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红 汪思应 +4 位作者 严雨倩 王林 徐勤枝 丛建波 周平坤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6-231,共6页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方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Colorimetric Assay.ATT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初步探讨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MTT方法进行香兰素衍生物VND3202-VND3209...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方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Colorimetric Assay.ATT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初步探讨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MTT方法进行香兰素衍生物VND3202-VND3209对人成纤维母细胞(HFS)的毒性检测,然后再通过MTT方法检测各衍生物对2Gy照射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VND3207对4Gy照射的正常T淋巴母细胞系AHH-1细胞的影响;并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检测香兰素和VND3207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8种衍生物单独作用HFS细胞72h,VND3206和VND3207在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正常细胞未见明显毒性;单独作用HeLa细胞72h后,VND3206在30μmol/L时对HeLa细胞有增殖作用(P〈0.05),而VND3207、VND3209对其没有明显的增殖效果,相反VND3208对HeLa细胞具有增敏作用;VND3207对照射后AHH-1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ESR进一步检测表明VND3207能够清除自由基,且清除能力大于香兰素(P〈0.05或P〈0.01)。本实验初步筛选出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对辐射损伤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香兰素衍生物 ^60CO γ射线细胞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酪氨酸磷酸酶在DNA损伤性放化疗引发的小鼠骨髓毒中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梅 李菲菲 +3 位作者 郑红 倪芳 瞿成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放、化疗引发的骨髓毒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从野生型(Wild-type,WT)、SHP-2杂合突变型(SHP-2+/-)及SHP-2纯合突变型(SHP-2-/-)胚胎鼠(9.0~9.5d)的卵黄囊中获取造血祖细胞,用细胞因... 目的研究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放、化疗引发的骨髓毒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从野生型(Wild-type,WT)、SHP-2杂合突变型(SHP-2+/-)及SHP-2纯合突变型(SHP-2-/-)胚胎鼠(9.0~9.5d)的卵黄囊中获取造血祖细胞,用细胞因子IL-3(Interleukin-3,0.5ng/ml)、SCF(stem cell factor,0.5ng/ml)将造血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粒-巨噬造血细胞系(granulocyte-macrophage,GM)。60Coγ射线及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CDDP)处理后,台盼蓝染色法观察比较三种GM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集落形成实验(Colony-forming Units,CFU)分析比较卵黄囊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差异;血细胞计数法检测比较WT小鼠和SHP-2+/-小鼠在照射或化疗后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rk在WT及SHP-2-/-造血细胞中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结果在CDDP或60Coγ射线导致的细胞损伤反应中,SHP-2-/-造血细胞的生存能力较SHP-2+/-和WT造血细胞增强;相比WT小鼠,SHP-2+/-组小鼠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降低程度减轻;SHP-2-/-造血祖细胞克隆集落形成能力较SHP-2+/-组及WT组增强;提示SHP-2-/-突变可以减轻CDDP或60Coγ导致的骨髓毒性。Western Blot显示在CDDP损伤反应中,SHP-2-/-抑制Erk的磷酸化。结论SHP-2参与调控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毒性,其分子机制可能与SHP-2对Erk活化调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骨髓/药物作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微量注射cGMP和亚甲蓝对大鼠睡眠和觉醒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施蕾 张景行 +4 位作者 朱国庆 钟明奎 赵乐章 王敏 柯道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杏仁核内微量注射鸟磷酸腺苷(cGMP)和亚甲蓝(MB)对大鼠睡眠和觉醒的影响。方法多导睡眠描记(PSG)。结果cGMP可使觉醒增多,慢波睡眠和总睡眠时间减少,浅慢波睡眠潜伏期延长;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MB除对睡... 目的观察杏仁核内微量注射鸟磷酸腺苷(cGMP)和亚甲蓝(MB)对大鼠睡眠和觉醒的影响。方法多导睡眠描记(PSG)。结果cGMP可使觉醒增多,慢波睡眠和总睡眠时间减少,浅慢波睡眠潜伏期延长;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MB除对睡眠潜伏期无显著影响外,其余作用与cGMP相反。结论内外源性cGMP在杏仁核中均具有显著的促进觉醒和抑制睡眠效应,杏仁核参与了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药理学 杏仁核 觉醒 鸟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微量注射谷氨酸和海人酸对大鼠睡眠—觉醒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国庆 赵乐章 +4 位作者 钟明奎 王敏 柯道平 张景行 施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目的研究杏仁核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多导睡眠描记术(PSG)和杏仁核微量注射。结果L-谷氨酸引起觉醒(W)增多、慢波睡眠(SWS)和总睡眠时间(TST)减少;注射海人酸后第1天引起失眠,第3天后W减少,SWS... 目的研究杏仁核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多导睡眠描记术(PSG)和杏仁核微量注射。结果L-谷氨酸引起觉醒(W)增多、慢波睡眠(SWS)和总睡眠时间(TST)减少;注射海人酸后第1天引起失眠,第3天后W减少,SWS和TST增多,而快波睡眠无显著变化。结论兴奋杏仁核神经元胞体可引起睡眠抑制,而损毁杏仁核神经元胞体则引起SWS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谷氨酸 睡眠 沉醒 海人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网状核内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春华 张瑾 +3 位作者 赵乐章 钟明奎 章功良 方继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研究丘脑网状核(RT)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埋管及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PSG)。结果RT双侧分别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2·0μg后引起睡眠增多;注射一氧... 目的研究丘脑网状核(RT)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埋管及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PSG)。结果RT双侧分别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2·0μg后引起睡眠增多;注射一氧化氮的前体左旋精氨酸0·5μg后对睡眠有改变,但无显著性意义,其促觉醒作用未能被左旋硝基精氨酸所阻断;注射一氧化氮的供体硝普钠0·2μg后可明显增加觉醒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并且可以阻断左旋硝基精氨酸的促睡眠作用。结论RT参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RT中的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可能有促觉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髓板内核/生理学 硝普钠/药理学 睡眠/药物作用 觉醒/药物作用 氮能神经元/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毁和兴奋基底外侧杏仁核对大鼠行为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钟明奎 张瑾 +3 位作者 朱国庆 张景行 赵乐章 章功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研究基底外侧杏仁核 (BLN)在行为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立体定位技术进行核团内微量注射和核团损毁 ,通过开野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活动的变化。结果 电损毁和红藻氨酸化学损毁双侧BLN后 ,自发活动减少 ,强... 目的 研究基底外侧杏仁核 (BLN)在行为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立体定位技术进行核团内微量注射和核团损毁 ,通过开野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活动的变化。结果 电损毁和红藻氨酸化学损毁双侧BLN后 ,自发活动减少 ,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 ;而用L 谷氨酸兴奋BLN时 ,则引起相反效应 ,使自发活动增加 ,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结论 损毁BLN使行为活动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外侧杏仁核 大鼠 行为活动 影响 立体定位技术 核团内微量注射 核团损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外侧视前核微量注射5-羟色胺酸和麦角新碱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章功良 赵乐章 +4 位作者 张瑾 钟明奎 刘巧琼 范一菲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在大鼠腹外侧视前核(VLPO)对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微量注射 5 羟色胺酸 (5 HTP ,5 HT前体 )使大鼠睡眠减少 ,觉醒增加 ;而VLPO微量注射...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在大鼠腹外侧视前核(VLPO)对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微量注射 5 羟色胺酸 (5 HTP ,5 HT前体 )使大鼠睡眠减少 ,觉醒增加 ;而VLPO微量注射非特异性 5 HT受体阻断剂麦角新碱可使大鼠睡眠增加、觉醒减少。结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侧视前核 微量注射 5-羟色胺酸 麦角新碱 睡眠-觉醒周期 脑立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血清中早孕因子的纯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松华 苏宝田 +2 位作者 徐振山 罗畅民 谭福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4-166,共3页
本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等技术,分离纯化妊娠3~6周正常早孕妇女静脉血混合血清中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以花结抑制实验检测各阶段层析物中EPF活性,以放射免... 本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等技术,分离纯化妊娠3~6周正常早孕妇女静脉血混合血清中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以花结抑制实验检测各阶段层析物中EPF活性,以放射免疫法测定hCG含量.结果表明,经凝胶过滤后,提取物中hCG均为阴性(<3.1ng/ml),高EPF活性部分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分子量分别为24KD.和41KD_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孕因子 孕血清 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及儿茶酚胺在海仁酸刺激延髓腹侧面头端引起的升压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娟 徐承焘 +3 位作者 韩建德 朱国庆 张艳萍 申利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5-219,共5页
海仁酸(KA)刺激大鼠延髓腹侧面头端(RVM)引起血压上升,同时伴有脊髓胸段和延髓的P物质样免疫活性(SPLI)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D)含量增高;而中枢各脑区的NA和AD含量无明显变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P物质(SP)拮抗... 海仁酸(KA)刺激大鼠延髓腹侧面头端(RVM)引起血压上升,同时伴有脊髓胸段和延髓的P物质样免疫活性(SPLI)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D)含量增高;而中枢各脑区的NA和AD含量无明显变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P物质(SP)拮抗剂D-脯~2,D-苯丙~7,D-色~9-P物质(D-SP)可拮抗KA引起的增高血浆NA和AD的作用,从而阻断了KA的升压效应。提示延髓—脊髓SP能下行通路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KA的升压效应;而中枢儿茶酚胺系统不参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肾上腺素 海仁酸 延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因子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邓松华 苏宝田 徐振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早孕因子(EPF)活性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在胎母免疫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技术提纯3~6周孕妇血清中EPF;用淋巴细胞转化法观察EPF对淋巴细胞的作用。结果:EPF... 目的:探讨早孕因子(EPF)活性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在胎母免疫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技术提纯3~6周孕妇血清中EPF;用淋巴细胞转化法观察EPF对淋巴细胞的作用。结果:EPF活性物G4、G3及孕血清均能抑制淋巴细胞DNA合成,尤以G4作用更为明显,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EPF可能在介导、调控妊娠早期诱导的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免疫抑制 生殖 早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血清中早孕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飞虎 余前 +4 位作者 苏宝田 徐光尧 苏诚钦 吴亦伦 何丽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9-12,共4页
用纯化的早孕因子(EPF)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筛选,以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杂交瘤细胞经过2~3次克隆后。阳检率达lOO%,建立了1B_6、2F_(10)二株分泌EPF单克隆抗体(EPF—... 用纯化的早孕因子(EPF)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筛选,以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杂交瘤细胞经过2~3次克隆后。阳检率达lOO%,建立了1B_6、2F_(10)二株分泌EPF单克隆抗体(EPF—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用ELISA检测其诱生腹水效价均达1:1.28×10~5,初步鉴定该McAb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应用EPF—McAb—ELISA对孕血清中的早孕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阳性率达9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免疫酶技术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奋和抑制下丘脑背内侧核对大鼠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巧琼 赵乐章 +5 位作者 韩要武 钟明奎 张瑾 章功良 李春华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观察兴奋和抑制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团(DMH)对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DMH微量注入兴奋性神经递质L 谷氨酸引起睡眠减少,觉醒增加;DMH微量注入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 目的 观察兴奋和抑制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团(DMH)对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DMH微量注入兴奋性神经递质L 谷氨酸引起睡眠减少,觉醒增加;DMH微量注入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引起觉醒减少,睡眠增加。结论 DMH参与觉醒睡眠周期的调节,其神经元兴奋具有促觉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投药和剂量 谷氨酸/投药和剂量 下丘脑背内侧核/生理学 睡眠/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RAQ法分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浆中蛋白组学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倩 张立宇 +2 位作者 蒋正轩 沈兵 许育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0-644,共5页
通过分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血浆中蛋白组学的变化,找出血浆差异蛋白(DEPs),发现该病可能存在的血浆蛋白标志物。采集实验对象血浆,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标记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后... 通过分析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血浆中蛋白组学的变化,找出血浆差异蛋白(DEPs),发现该病可能存在的血浆蛋白标志物。采集实验对象血浆,通过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iTRAQ)标记蛋白,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后对DEPs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KEGG分析),根据DEPs的主要作用途径找出关键蛋白。质谱分析共筛选出14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DEPs(P<0.05),其中49个上调,94个下调。GO分析明确DEPs分子功能、生物过程和细胞组成3个部分的分布情况。KEGG分析显示DEPs主要与代谢通路和补体凝集联级反应有关,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以下3类:①调节青光眼视神经节细胞相关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激动剂(HGFA);②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3)、过氧化物酶(Peroxiredoxin-2);③免疫反应相关蛋白:补体4(C4)、补体4结合蛋白(C4BP)。这些DEPs可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血浆标志物,为明确CPACG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ACG iTRAQ法 LC-MS/MS 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差异显示杂交技术筛选与造血相关的新基因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思应 卢海妹 +5 位作者 郑红 王丹 胡兆平 许望翔 魏汉东 杨晓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 建立 4月龄人胎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EST库 ,并分离未知功能基因以寻找造血相关的新基因。方法 表达性差异显示技术 (RDA)、核苷酸序列分析、竞争PCR及Northern杂交。结果 建立了 4月龄人胎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EST库。该文库富集... 目的 建立 4月龄人胎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EST库 ,并分离未知功能基因以寻找造血相关的新基因。方法 表达性差异显示技术 (RDA)、核苷酸序列分析、竞争PCR及Northern杂交。结果 建立了 4月龄人胎肝组织差异表达基因EST库。该文库富集了造血及肝生长调控相关基因 ,部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该库含有重要的未知功能新基因 ,具有一株新基因可能与红细胞增殖、分化有关。结论 RDA技术为寻找新的基因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系统 RNA 差异显示杂交技术 EST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建立人肾透明细胞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及其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玉侠 曹广文 +6 位作者 温宗梅 张明霞 蔡春晓 潭晓洁 贺松琴 于德新 邓松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建立人肾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肾癌完整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肾包膜形成原位移植瘤,并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的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肾癌完... 目的建立人肾癌裸小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肾癌完整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肾包膜形成原位移植瘤,并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的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肾癌完整组织块接种的原位成瘤率达75·0%,肾、肺门淋巴结转移率均73·3%,肺转移发生率53·3%;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成瘤时间较组织块法延迟10d,成瘤率为40·0%,肺、肾门淋巴结转移率均12·5%,肺脏无转移。结论两种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肾细胞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肾癌完整组织块原位移植模型优于细胞悬液原位接种模型,为研究人肾细胞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疾病模型 动物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反应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调控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术成 苏宝田 史敏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72-274,共3页
本文采用绵羊红细胞(SRBC)经腹腔注入C_(57)BL小鼠作为免疫反应模型,观察小鼠在免疫反应中脾脏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数的变化,发现自SRBC致敏后第五天始小鼠脾脏细胞GCR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第七天达高峰,第十一天恢复至正... 本文采用绵羊红细胞(SRBC)经腹腔注入C_(57)BL小鼠作为免疫反应模型,观察小鼠在免疫反应中脾脏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数的变化,发现自SRBC致敏后第五天始小鼠脾脏细胞GCR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第七天达高峰,第十一天恢复至正常水平。地塞米松对致敏组和对照组小鼠脾脏细胞由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程度的明显差异可能与脾脏细胞GCR数变化有关。本文还用上述方法研究了妊娠小鼠,发现妊娠小鼠脾脏细胞GCR数明显高于未妊娠小鼠(P<0.05),这在调节母胎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反应 GCR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外侧杏仁核微量注射吗啡和纳络酮对大鼠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延龙 高隽 +3 位作者 赵乐章 钟明奎 王敏 朱国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观察基底外侧杏仁核 (BLA)内注射吗啡和纳络酮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 多导睡眠描记术和杏仁核微量注射。结果 BLA注射吗啡可增加觉醒 ,减少慢波睡眠和总睡眠时间 ,而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引起的作用则与之相反 ,并可完全阻断... 目的 观察基底外侧杏仁核 (BLA)内注射吗啡和纳络酮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 多导睡眠描记术和杏仁核微量注射。结果 BLA注射吗啡可增加觉醒 ,减少慢波睡眠和总睡眠时间 ,而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引起的作用则与之相反 ,并可完全阻断吗啡的作用。结论 BLA应用外源性阿片受体激动剂抑制慢波睡眠 ,而阻断内源性阿片受体活动可促进慢波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药理学 纳络酮/药理学 杏仁核/药物作用 睡眠/药物作用 觉醒/药物作用 多导睡眠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