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7A促进肝部分切除后IL-6表达和肝脏再生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希 张秀红 李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4-1768,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对小鼠肝部分切除后肝脏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对小鼠进行肝切除手术,在手术后的不同时间点取肝脏组织匀浆检测肝脏中IL-17A的表达水平。给予小鼠anti-IL-17A中和抗体后进行肝切除手术,检测手术后小鼠肝脏...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对小鼠肝部分切除后肝脏再生的调控作用。方法对小鼠进行肝切除手术,在手术后的不同时间点取肝脏组织匀浆检测肝脏中IL-17A的表达水平。给予小鼠anti-IL-17A中和抗体后进行肝切除手术,检测手术后小鼠肝脏重量和肝重体重比,分离血清检测并比较在有无anti-IL-17A中和抗体的条件下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分离肝实质细胞检测并比较在有无anti-IL-17A中和抗体的条件下肝实质细胞中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小鼠肝切除后肝脏中的IL-17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给予anti-IL-17A中和抗体可以显著抑制肝脏再生、减少IL-6水平和阻止肝细胞增殖信号活化。结论肝切除后肝脏中升高的IL-17A促进IL-6表达和肝脏再生,该研究对肝切除后肝脏再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A IL-6 肝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柯旭 赵卫东 +1 位作者 李静 周荣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自然流产孕妇62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孕妇5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的空腹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并以ELISA法...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自然流产孕妇62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孕妇51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孕妇的空腹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并以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的巨细胞病毒(c MV) Ig M抗体(c MV-IgM)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通过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孕妇的HCMVDNA和c MV-IgM的阳性率,以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差异,探讨孕期中HCMV活动性感染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病例组HCMV-DNA和c MVIg M的阳性率以及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活动性感染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性感染组(P <0. 05);血清TNF-α、IL-1、IL-6水平的OR值均> 1,提示该三指标(升高)是HCMV活动性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结论 c MV感染是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HCMV感染会进一步引起孕妇免疫功能抑制,促使胎儿宫内感染并可能最终导致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自然流产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