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桌面级3D打印机的放射性粒子肺癌植入导板的剂量学验证 被引量:6
1
作者 方曙 周金华 +2 位作者 杨涵 金铭 王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7-402,共6页
目的采用桌面级3D打印机设计打印聚乳酸(PLA)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导板,比较该植入导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验证剂量与术前计划剂量的差异、验证剂量的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 目的采用桌面级3D打印机设计打印聚乳酸(PLA)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导板,比较该植入导板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验证剂量与术前计划剂量的差异、验证剂量的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确诊的实施放射性粒子植入的10例肺癌患者,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采用桌面级3D打印机打印的PLA导板做引导,观察手术前后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9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90、V100、V150)及粒子数量有无差异。结果 10例肺癌患者术中复位良好,PLA手术导板有效地指导了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术前计划D90、V90、V100、V150及粒子数量分别为(12 598±1 084) cGy、(92.9±1.5)%、(89.5±1.0)%、(58.6±1.6)%、(94±53)颗,术后验证D90、V90、V100、V150及粒子数量分别为(12 629±1 538) cGy、(93.6±1.3)%、(88.9±1.7)%、(59.8±2.0)%、(94±54)颗,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桌面级3D打印机打印的PLA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导板能够有效地指导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较好地实现术前TPS治疗计划,满足临床肺癌放射性粒子导板引导植入手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导板 聚乳酸 3D打印 放射性粒子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纳米颗粒介导干扰LMO4对皮肤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
作者 项明华 郭立钰 +2 位作者 涂珍珍 王月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07-1812,共6页
目的运用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DNA转染皮肤鳞癌细胞,以靶向干扰LIM结构域蛋白4(LMO4)表达,探讨转录因子LMO4在皮肤鳞癌中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技术(RT-q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的分子表达。利用经典... 目的运用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DNA转染皮肤鳞癌细胞,以靶向干扰LIM结构域蛋白4(LMO4)表达,探讨转录因子LMO4在皮肤鳞癌中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PCR技术(RT-q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的分子表达。利用经典方法制备磷酸钙纳米颗粒,包裹含有靶向干扰LMO4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人皮肤鳞癌细胞A431。采用噻唑蓝(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LMO4在皮肤鳞癌组织和A431细胞中高水平表达。磷酸钙纳米颗粒与DNA的最佳包裹比例为10∶1。此纳米颗粒包裹的DNA可以有效转染A431细胞并有效干扰LMO4表达,与脂质体转染后的干扰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在A431细胞中干扰LMO4后的24、36和48 h,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干扰组G_(0)/G_(1)期细胞为39.82%±1.86%,与对照组G_(0)/G_(1)期细胞(30.76%±1.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干扰组的S期细胞为39.56%±0.65%,与对照组的S期细胞(50.65%±0.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扰LMO4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周期素蛋白E和周期素蛋白激酶2(CDK2)的表达。结论磷酸钙纳米颗粒能有效包裹DNA,并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干扰LMO4表达可抑制细胞周期素蛋白E和CDK2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纳米颗粒 LMO4 皮肤鳞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3
作者 项明华 涂珍珍 +1 位作者 王月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LIM结构域蛋白4(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小鼠红系白血病细胞系MEL)中克隆小鼠Lmo4的cDNA,并亚克隆到含有小鼠胎肝激酶-1(Flk-1)...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LIM结构域蛋白4(LMO4)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及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小鼠红系白血病细胞系MEL)中克隆小鼠Lmo4的cDNA,并亚克隆到含有小鼠胎肝激酶-1(Flk-1)启动子驱动表达Gfp的载体(pFG),构建成血管细胞特异性表达的LMO4的载体pFLG。将表达载体转染mESC,通过遗传霉素(G418)筛选,获得mESC/pFG和mESC/pFLG的细胞株;将这些mESC在体外进行自我分化,以形成4 d和10 d的胚胎体(EB),并进行成血管细胞的集落细胞形成实验(BL-CFC);以10 d-EB进行新生血管出芽实验,观察和分析出芽长短、数目;运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或定量RT-PCR方法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CR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成血管细胞特异性表达的LMO4的表达载体pFLG。通过G418筛选获得mESC/pFG和mESC/pFLG的细胞株。这些mESC通过自我分化形成4 d-EB和10 d-EB,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B内均可见绿色荧光标记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mESC相比,4 d-EB和10 d-EB的LMO4的表达显著增加。过量表达LMO4的mESC/pFLG产生BL-CFC效率为(7.70%±1.27%),而mESC/pFG细胞产生BL-CFC效率为(1.15%±0.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定量RT-PCR结果显示,Flk-1、C-kit、Tie-2、Ve-cad基因在10 d-EB/pFLG中的表达,均较10 d-EB/pFG中表达增加2倍以上。新生血管出芽实验结果显示,10 d-EB/pFLG的新生血管数量和长度均较10 d-EB/pFG增加(P<0.05)。结论过量表达LMO4促进mESC形成成血管细胞,并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和血管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胚胎体 成血管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