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蛋白偶联受体107的缺失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汪璟 赵韦 +3 位作者 徐德苹 廖开楠 臧丹丹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91,共7页
目的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107(GPR107)基因的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并初步探究GPR107的缺失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GPR107基因的HaCaT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GPR107缺失... 目的构建稳定敲除G蛋白偶联受体107(GPR107)基因的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并初步探究GPR107的缺失对HaCaT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GPR107基因的HaCaT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GPR107缺失的单克隆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和PCR扩增基因组DNA并测序验证验证敲除GPR107的单细胞克隆。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分化标记分子的变化;运用细胞划痕实验等方法分析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成功将LentiCas9-Blast与plenti-guide-RNA-GPR107质粒转染进HaCaT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得到了21株单克隆细胞,Western blot显示其中8株细胞GPR107表达显著降低;进一步采用细胞基因组PCR测序,显示获得了C4与2D82株GPR107-/-HaCaT单克隆细胞株。CCK-8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GPR107基因缺失导致HaCaT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凋亡水平增加;Western blot显示敲除GPR107后HaCaT细胞分化加快;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敲除GPR107后HaCaT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结论成功构建GPR107基因缺失的HaCaT细胞株;GPR107缺失阻滞HaCaT细胞G0G1期从而抑制了HaCaT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敲除GPR107后HaCaT细胞分化能力与迁移能力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107 人类角质形成细胞 CRISPR/Cas9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通过抑制足细胞的Ca^(2+)内流促进细胞自噬
2
作者 赵韦 徐德苹 +3 位作者 廖开楠 蔡春林 臧丹丹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79-1186,共8页
目的探究降血压药物氨氯地平对足细胞内Ca^(2+)内流及其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永生化的人足细胞(HPC),使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L型Ca^(2+)阻断剂氨氯地平单独或者联合处理HPC细胞,Ca^(2+)成像系统实时检测药物处理后HPC细胞... 目的探究降血压药物氨氯地平对足细胞内Ca^(2+)内流及其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永生化的人足细胞(HPC),使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L型Ca^(2+)阻断剂氨氯地平单独或者联合处理HPC细胞,Ca^(2+)成像系统实时检测药物处理后HPC细胞内Ca^(2+)通量的瞬时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B-Ⅱ/LC3B-Ⅰ比值变化、Beclin-1、P62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488 nm处Fluo-4AM的阳性细胞数以分析HPC细胞内Ca^(2+)内流水平;Lyso-Tracker Green活细胞染色分析溶酶体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HPC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Ca^(2+)瞬时通量和Fluo-4AM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01)、自噬标志蛋白LC3B-Ⅱ/LC3B-Ⅰ比值(P<0.001)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P<0.01)均降低、P62的表达升高(P<0.01)、溶酶体荧光强度减弱(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001)、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降低(P<0.01)、Bax蛋白升高(P<0.001)。与对照组比较,氨氯地平组Fluo-4AM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01)、LC3B-Ⅱ/LC3B-Ⅰ比值(P<0.001)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P<0.001)均升高、P62蛋白表达降低(P<0.05)、溶酶体荧光强度增强(P<0.01)、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01)、Bax蛋白降低(P<0.001)。与AngⅡ组比较,AngⅡ+氨氯地平组Fluo-4AM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01)、LC3B-Ⅱ/LC3B-Ⅰ比值(P<0.01)以及Beclin-1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P62蛋白降低(P<0.01)、溶酶体荧光强度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01)、Bax蛋白表达降低(P<0.001)。结论氨氯地平抑制足细胞内Ca^(2+)内流,促进足细胞自噬、抑制凋亡,对于预防高血压肾病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氨氯地平 血管紧张素Ⅱ 自噬 CA^(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盐在慢性肾病并发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萍 徐德苹 +3 位作者 童子文 陈琼 徐如月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6-1212,共7页
目的探讨尿酸盐在慢性肾病并发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0.2%腺嘌呤的饲料喂养小鼠9周,构建慢性肾病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小鼠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检测肾功能和血尿酸含量;HE染色和PAS染色分析肾脏组织病理变化;Masson... 目的探讨尿酸盐在慢性肾病并发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0.2%腺嘌呤的饲料喂养小鼠9周,构建慢性肾病小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小鼠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检测肾功能和血尿酸含量;HE染色和PAS染色分析肾脏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程度;尿酸盐染色观察肾组织中尿酸盐沉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目标分子的表达变化。利用不同浓度尿酸刺激原代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s)及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划痕实验观察尿酸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动物水平上,生化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血清尿素氮(P=0.0064)、肌酐(P=0.0080)、血尿酸(P=0.000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HE和PAS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出现严重肾小管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胶原沉积明显增加;尿酸盐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组织出现大量尿酸盐结晶;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E钙黏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细胞水平上,划痕结果显示,尿酸刺激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一致。结论尿酸可通过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TGF-β1,进而促进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加速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盐 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R108缺失对脂多糖诱发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银涛 杨萍 +3 位作者 臧丹丹 涂珍珍 徐如月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96-1902,共7页
目的探究G蛋白偶联受体108(GPR108)的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所产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和GPR108基因敲除鼠随机分为4组:WT组、WT-LPS组、KO组、KO-LPS组。观察不同组小鼠的生理特征,肝脏、肺组织的... 目的探究G蛋白偶联受体108(GPR108)的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所产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和GPR108基因敲除鼠随机分为4组:WT组、WT-LPS组、KO组、KO-LPS组。观察不同组小鼠的生理特征,肝脏、肺组织的形态变化。提取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流式检测其M1极化情况,同时检测其肝脏、肺组织、巨噬细胞及血清的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KO-LPS组小鼠肝脏、肺组织损伤表现明显,KO-LPS组小鼠较WT-LPS组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向M1极化的数量明显多;同时,KO-LPS组小鼠在组织水平、细胞水平、血清水平检测IL-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WT-LPS组小鼠(P<0.05)。结论在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全身性炎症感染时,GPR108缺失加重全身炎症反应。GPR108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G蛋白偶联受体108 巨噬细胞 脂多糖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炎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利春 陈冠军 +6 位作者 叶俊良 黄大雁 刘治春 孙玉秀 汪凌云 陈莉 鲁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选择GDM患者60例,正常糖耐量(NGT)孕妇44例,根据体重和身高计算晚孕期体重指数(BMI);...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与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选择GDM患者60例,正常糖耐量(NGT)孕妇44例,根据体重和身高计算晚孕期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比色法测定游离脂肪酸(FFA)水平;ELISA法检测所有孕妇血清中脂联素和RBP4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瘦素、IL-6、TNF-α水平。将两组孕妇的各指标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NGT组比较,GDM组的FPG、TG、TC、FFA、瘦素、IL-6、TNF-α、RBP4水平均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存在显著的炎性激活及胰岛素抵抗;HO-MA-IR、RBP4、瘦素与IL-6、TNF-α呈正相关;ISI、脂联素与IL-6、TNF-α呈负相关。结论 GDM患者由于过度分泌的脂肪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导致显著的炎性激活,可能是GDM中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脂肪细胞因子 胰岛素抵抗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诱导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白色脂肪组织中FGF21的表达及机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楠 张一 +1 位作者 章秋 鲁云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4-830,共7页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LRG)对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DM)及2...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LRG)对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DM)及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组(DM+LRG),后两组先给予高脂饮食,然后腹腔注射30 mg·kg^(-1)链脲佐菌素构建肥胖2型糖尿病模型,DM+LRG组再腹腔注射利拉鲁肽0.4 mg·kg^(-1)·d^(-1),每天2次,干预6周。检测血液生化指标以及FGF21水平,HE染色检测附睾脂肪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WAT中FGF21、PPARγ、FGFR3、β-Klotho、LKB1、AMPK、ACC的mRNA、蛋白表达与磷酸化及MAPK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DM组大鼠体重和血脂、ALT、AST增高,FGF21降低,附睾脂肪细胞体积增大,FGF21、PPARγ、p-FGFR3、β-Klotho、p-LKB1、p-AMPK、p-ACC的表达降低,p-ERK、p-JNK、p-p38的表达均升高;DM+LRG组上述各指标均逆转。结论 利拉鲁肽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脂肪组织中FGF21的表达,进而激活AMPK信号通路和抑制MAP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肥胖2型糖尿病 白色脂肪组织 FGF21 AMPK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莉 陈冠军 +2 位作者 陈兵 程静静 鲁云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脂血症小鼠2种白色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SCD)、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组(HCD)及高热...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脂血症小鼠2种白色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SCD)、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组(HCD)及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白藜芦醇组[HCD+RES,白藜芦醇400 mg/(kg·d),12周]。葡萄糖耐量实验和胰岛素耐量实验分析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检测血脂指标,称取皮下脂肪(SAT)和肾周脂肪组织(VAT)重量,HE染色检测脂肪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Leptin、TNF-α、GRP78的胞内分布和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HCD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C(LDL-C)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C(HDL-C)明显降低,体重、SAT、VAT的重量均明显增加,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增大,Leptin、TNF-α、GRP78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且均位于胞质中;白藜芦醇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降低体重和逆转血脂水平变化,明显下调SAT和VAT中Leptin、TNF-α、GRP78的蛋白表达和分布,显著降低SAT中Leptin、TNF-α、GRP78和VAT中Leptin、TNF-αmRNA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炎、减少Leptin表达和内质网(ER)应激有关,但对不同部位白色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高脂血症 小鼠 白色脂肪组织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减缓内质网应激及增加eNOS的表达改善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内皮损伤 被引量:6
8
作者 程静静 陈莉 +3 位作者 李朝飞 陈冠军 鲍莹莹 鲁云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56-1762,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改善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是否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的改变有关。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SCD)、高热量高胆固...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改善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是否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表达的改变有关。方法将24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SCD)、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组(HCD)及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白藜芦醇组(HCD+RES,白藜芦醇,400 mg·kg-1·d-1),共12周。观察胸主动脉内皮的病理学变化,检测eNOS的表达和ERS上下游相关基因的表达。将血管内皮细胞(MAEC)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棕榈酸组,PA)、中浓度RES药物对照组(RES)、低中高剂量RES治疗组(RES dose+PA),观察其对棕榈酸(PA)诱导的小鼠MAEC增殖的影响,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转录因子GADD153(CHOP)蛋白和eN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CD组相比,HCD组小鼠胸主动脉管壁明显增厚,弹力纤维排列紊乱,ERS上下游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eN OS蛋白表达减少;与HCD组相比,HCD+RES组血管弹力纤维排列明显改善,ERS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eNOS蛋白表达增加。与NC组相比,PA组细胞增殖明显减少(P<0.05),GRP78和CHOP表达明显增加(P<0.05),eNOS表达降低,中、高剂量RES干预后MAECs增殖明显增强(P<0.05),GRP78和CHOP表达明显减少(P<0.05),eNOS蛋白表达增加。结论白藜芦醇有明显的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内皮损伤和PA诱导的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其减缓ERS、增加eN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内皮损伤 白藜芦醇 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 棕榈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甲基化特异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晓颖 汪惠园 +5 位作者 鲁云霞 周青 桂淑玉 夏瑞祥 袁凌云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建立 p16基因中CpG岛的甲基化分析方法 ,即甲基化特异的PCR(methylation 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 ,MSP)方法及其初步应用。方法 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变性后的被测DNA ,随之进行甲基化、非甲基化特异的PCR扩增。应用MSP法... 目的 建立 p16基因中CpG岛的甲基化分析方法 ,即甲基化特异的PCR(methylation 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 ,MSP)方法及其初步应用。方法 用亚硫酸氢钠修饰变性后的被测DNA ,随之进行甲基化、非甲基化特异的PCR扩增。应用MSP法分析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 p16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变异情况。结果 用加热法变性DNA ,亚硫酸氢盐修饰DNA ,WizardDNA纯化树脂除盐、纯化修饰后的DNA都获得了成功 ,并建立了MSP分析p16基因甲基化的方法。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 p16基因的 5′CpG岛有一定比例的甲基化变异。结论 MSP是一种较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甲基化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聚乳酸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世芸 徐超 +1 位作者 冯乙巳 宋礼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84-1587,共4页
文章研究了复乳法制备聚乳酸白蛋白复合微球和白蛋白的体外释放。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微球的大小、形态、负载率和体外释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外观圆整,粒径主要分布在10-μm,白蛋... 文章研究了复乳法制备聚乳酸白蛋白复合微球和白蛋白的体外释放。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对复合微球的大小、形态、负载率和体外释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外观圆整,粒径主要分布在10-μm,白蛋白的包封率为(85.25±2.5)%,负载率为(14.52±0.42)%。该复合微球在体外缓释白蛋白达27d以上,主要通过扩散控释机制,缓释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聚乳酸 微球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拟青霉代谢产物提取物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CORT、ACTH含量及下丘脑CRH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丽芳 阚红卫 +3 位作者 尹艳艳 张胜权 陈兵 明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62-1165,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拟青霉代谢产物提取物(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paecilomyces tenuipes,BCPT)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慢性温... 目的:研究一种拟青霉代谢产物提取物(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paecilomyces tenuipes,BCPT)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血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慢性温和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模型上,采用糖水消耗量法观测动物的奖赏反应;以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测定血清CORT及血浆ACTH含量;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下丘脑CRHmRNA的表达。结果:BCPT 40、80 mg·kg^(-1)可不同程度增加模型大鼠糖水消耗量,改善模型大鼠的奖赏反应,并能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大鼠血清CORT、血浆ACTH含量;下调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CRH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BCPT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其改善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功能亢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青霉 抑郁 皮质酮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蛭降糖胶囊治疗肥胖引起的慢性肾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斌 张一 +5 位作者 陈勇 刘权 李瑞 胡冰峰 方朝晖 鲁云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63-1169,共7页
目的探究丹蛭降糖胶囊(DJC)改善肥胖引起的大鼠慢性肾病的初步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CON)、高脂饲料组(HFD)、高脂饲料+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HFD+DJCL,500 mg·kg^(-1)·d^(-1))、高脂饲料+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 目的探究丹蛭降糖胶囊(DJC)改善肥胖引起的大鼠慢性肾病的初步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CON)、高脂饲料组(HFD)、高脂饲料+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HFD+DJCL,500 mg·kg^(-1)·d^(-1))、高脂饲料+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HFD+DJCH,1 000 mg·kg^(-1)·d^(-1)),除CON组外,均给予高脂饮食12周,治疗组再灌胃治疗8周。检测血清血脂和肾代谢指标,HE、油红O、PAS染色观察肾脏的病理学变化,10%肾匀浆测定肾组织TG、TSOD、Cu Zn-SOD、CAT、GSH-Px、TNOS、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CD36的表达变化,RT-PCR分析SREBP1c及FASN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DJC对AMPK、磷酸化AMPK、PPARα、PPARγ表达的影响。结果对比CON组,HFD组大鼠体质量增加,血清TC、TG、UA、BUN、Scr升高,HDL-C下降,肾小球出现明显的损伤及脂质沉积,GSH-Px、MDA升高,TSOD、CAT、Cu Zn-SOD、TNOS水平降低,CD36、SREBP1c、FASN、PPARγ的表达上升,PPARα、AMPK、磷酸化AMPK表达下降;对比HFD组,HFD+DJCL和HFD+DJCH组均明显逆转上述指标,且有一定的剂量效应。结论 DJC可有效降低高脂饮食引起的肾内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PPARα通路,抑制CD36和脂肪生成基因PPARγ、SREBP1c、FASN的表达,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蛭降糖胶囊 高脂血症 慢性肾病 氧化应激 AMPK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OP18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神经干细胞C17.2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贤 甘小凤 +4 位作者 程正阳 都建 罗庆礼 沈继龙 余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重组腺病毒载体,研究其对神经干细胞C17.2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弓形虫ROP18从PEGFP-G2-ROP18重组质粒上亚克隆至腺病毒载体pHBAd-MCMV-GFP,重组腺病毒载体pHBAd-MCMVGFP-ROP18经PCR、测序鉴定正确后,与骨架... 目的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ROP18重组腺病毒载体,研究其对神经干细胞C17.2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弓形虫ROP18从PEGFP-G2-ROP18重组质粒上亚克隆至腺病毒载体pHBAd-MCMV-GFP,重组腺病毒载体pHBAd-MCMVGFP-ROP18经PCR、测序鉴定正确后,与骨架质粒pHBAd-BHG共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收获、扩增重组腺病毒并对其滴度进行测定。以MOI=70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C17.2,转染不同时间荧光显微镜观察基因的表达情况。转染48h用CCK-8法检测C17.2的增殖情况;转染24h采用Annexin V-AP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重组ROP18过表达腺病毒在C17.2神经干细胞内能有效表达。转染48h,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C17.2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5);转染24h,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ROP18基因转染组C17.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aspase-3活性片段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弓形虫ROP18重组腺病毒并在神经干细胞C17.2中表达,ROP18重组腺病毒能诱导C17.2神经干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棒状体蛋白18 神经干细胞C17.2 重组腺病毒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保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馨茹 鲁云霞 章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1-725,共5页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是否与内质网应激(ERS)有关。方法采用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HCD)建立NAFLD小鼠模型,非诺贝特40 mg/(kg·d)灌胃治疗2周,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分...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是否与内质网应激(ERS)有关。方法采用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HCD)建立NAFLD小鼠模型,非诺贝特40 mg/(kg·d)灌胃治疗2周,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分析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检测血清血脂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指标,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转录因子GADD153(CHO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饮食(SCD)组相比,HCD组小鼠胰岛素抵抗明显,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P<0.01,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形成,可见气球样变的肝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PPARα、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HCD组相比,HCD+非诺贝特(HCF)组小鼠血清TG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脂滴含量、变性肝细胞及浸润的炎细胞明显减少,PPARα、GRP78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CHOP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非诺贝特有明显的改善NAFLD小鼠胰岛素抵抗、降低TG的作用,这可能与激活PPARα及减轻ER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内质网应激 PPARΑ PPAR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PCR分析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汪渊 李旭 周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与HBV感染患者肝脏病变的关系,建立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PCR分析方法。方法根据HBV前C区DNA序列,采用3′-碱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HBV第1896位核苷酸的...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与HBV感染患者肝脏病变的关系,建立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的PCR分析方法。方法根据HBV前C区DNA序列,采用3′-碱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分析HBV第1896位核苷酸的突变,并检测了126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成功分析了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126例临床标本突变株检出率为47.2%。结论本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 前C区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GRHL3抑制SNX16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利利 曾凡军 +4 位作者 涂珍珍 郭立钰 郭思佳 邓庆梅 周海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1-396,共6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GRHL3参与调控分拣连接蛋白16(SNX16)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RHL3和SNX16的表达变化;通过建立过量表达GRHL3的乳腺癌细胞MCF7,Western blo...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GRHL3参与调控分拣连接蛋白16(SNX16)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RHL3和SNX16的表达变化;通过建立过量表达GRHL3的乳腺癌细胞MCF7,Western blot检测GRHL3、SNX16在MCF7细胞中表达变化;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有SNX16基因启动子和突变的SNX16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变化观察GRHL3对SNX16基因启动子的调控作用;利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GRHL3过量表达的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转染SNX16 cDNA的表达载体回补SNX16表达,观察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GRHL3高水平表达,而SNX16的表达水平较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量表达GRHL3的MCF7,SNX16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SNX16基因启动子和突变的SNX16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实验结果显示GRHL3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SNX16启动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突变后GRHL3结合位点,GRHL3对SNX16基因启动子的负调控作用消失;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说明过表达GRHL3的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回补SNX16后,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转录因子GRHL3对SNX16的启动子具有负调控作用,GRHL3通过结合SNX16基因启动子抑制SNX16表达,促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HL3 SNX16 乳腺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卫凤 王萍 +1 位作者 鲁云霞 章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08-1412,共5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对VEC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VE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lu 5.5 mmol/L)、高糖组(Glu 33 mmol/L)、高糖+3个不同浓度SIM组,MTT法检测VEC增殖的...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对VEC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VE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Glu 5.5 mmol/L)、高糖组(Glu 33 mmol/L)、高糖+3个不同浓度SIM组,MTT法检测VEC增殖的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的水平和凋亡率;增加高糖+SP600125组(SP600125 10.0μmol/L),Western blot法检测JNK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上清中NO水平明显下降、ET-1水平明显上升、ROS含量和凋亡率明显增加、JNK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后,VEC的p-JNK表达显著减少。SIM可显著逆转上述高糖效应,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 SIM对VEC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增殖、减少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降低JNK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高糖 细胞凋亡 辛伐他汀 J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16基因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及启动子甲基化变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颖 汪惠园 +2 位作者 周青 袁凌云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p16基因的失活机制。方法 从29例患者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PCR、PCR SSCP、MSP分析方法,对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及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p16基...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p16基因的失活机制。方法 从29例患者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PCR、PCR SSCP、MSP分析方法,对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及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率为27. 6% (8 /29),未见其点突变;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率为13. 8% (4 /29)。结论 p16基因的失活和ALL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基因 P16 基因缺失 外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功林 张葵 +3 位作者 周青 刘家全 李玉琴 高理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16-18,共3页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肺部疾病患者血清中DNA聚合酶(DNAP)、血清总唾液酸(TSA)、血清铁蛋白(SF)、甲胎蛋白(AFD)及癌胚抗原(CEA)水平。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间的DNA-P和AFP无差异(P>0....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肺部疾病患者血清中DNA聚合酶(DNAP)、血清总唾液酸(TSA)、血清铁蛋白(SF)、甲胎蛋白(AFD)及癌胚抗原(CEA)水平。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间的DNA-P和AFP无差异(P>0.05);肺癌组的TSA、SF、CEA分别是614.98±68.08mg·L-1、364.39±137.22μg·L-1、21.08±13.33μg·L-1,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两组间P<0.001。单独检测血中TSA、SP、CEA,肺癌组的阳性率分别是60%(12/20)、70%(14/20)、65%(13/20);联合测定,以该3项指标中任2项阳性,可高度怀疑其肺癌的可能性,其敏感性为80%(16/20),特异性可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抗人A_1亚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研制及其免疫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凌云 徐从贞 +1 位作者 陈华堂 王晓琴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应用杂交瘤技术,以2种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从3次细胞融合中,筛选出4株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抗A1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经多种免疫化学试验证明:其中B523-H10、D243-H92株杂交瘤扩大培... 应用杂交瘤技术,以2种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从3次细胞融合中,筛选出4株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抗A1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经多种免疫化学试验证明:其中B523-H10、D243-H92株杂交瘤扩大培养上清液仅凝集A1红细胞,而不凝集A2、B、O型红血胞。它们结合部位的结构互补于:人工接上脂肪链的A-活性三糖。从而表明该2株单抗为首次获得的抗A1亚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不仅为研究A1亚型血本质提供了极好的材料,也为医学临床提供A1亚型血分型试剂准备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 单克隆抗体 血型糖蛋白类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