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能谱CT成像评价末端回肠炎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裴申军
吴兴旺
王侠
田晓燕
王斌
梅俏
宋建
-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安徽医科大学流行病与统计学教研室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5-1359,共5页
-
文摘
目的观察末端回肠炎宝石能谱CT成像(GSI)表现,并与常规CT小肠造影(CTE)比较,分析其对末端回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疑诊末端回肠疾病患者,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显示72例末端回肠炎,6例回盲部息肉或肿瘤样病变,30例回肠克罗恩病及7例回肠肠结核,5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中70例接受常规CTE,50例接受GSI,比较其影像学表现。分析2种方法检出末端回肠炎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相比常规CTE,GSI低keV单能量图像显示病灶较清晰,相应能谱曲线及碘基图能清晰区分病变肠壁、正常肠壁、肠腔液体及邻近脂肪组织;动、静脉期末端回肠炎病变肠壁碘浓度分别为(10.90±0.55)及(14.33±0.75)μg/cm^3。常规CTE及GSI检测末端回肠炎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差及较高(Kappa=0.35、0.72,P=0.16、<0.01);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敏感度、特异度(86.21%、85.71%)均高于常规CTE(65.12%、51.85%,χ^2=3.97、6.10,P均<0.05)。GSI检出末端回肠炎的AUC(0.86)高于常规CTE(0.57,Z=2.42,P=0.02)。结论GSI能清晰显示末端回肠炎病灶,对末端回肠炎有较高诊断效能。
-
关键词
回肠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
Keywords
ileitis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spectral imaging
-
分类号
R574.5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