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自-异体混编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迎 何俊山 +3 位作者 王亚东 吴继云 邓亚开 陈伟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兔的自-异体混编肌腱与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兔40只,随机分成混编组及异体组,每组20只,分4个时间节点(术后3、8、12、24周),每个时间节点样本量为5只。均行右膝关节ACL重建。混编组... 目的比较应用兔的自-异体混编肌腱与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兔40只,随机分成混编组及异体组,每组20只,分4个时间节点(术后3、8、12、24周),每个时间节点样本量为5只。均行右膝关节ACL重建。混编组采用自体肌腱与异体肌腱混合编织后重建ACL,异体组则完全采用异体肌腱编织后重建ACL。分别于术后3、8、12、24周处死每组的5只兔子,取右膝关节制成标本,行单轴拉力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8、12、24周,标本拉力测试显示,混编组的极限负荷、刚度均高于异体组,混编组拉伸长度均低于异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8周标本毁损模式两组均以移植物自骨隧道拔出为主,术后12、24周两组均多为移植物实质部断裂。4个时间节点毁损模式Fisher确切检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建ACL,自-异体混编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异体肌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异体混编肌腱 异体编织肌腱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阮汉江 李新武 +3 位作者 武鹏 姚建 张引 金根洋(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入院的92例A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外周血中N(中性粒细胞)、L(淋巴细胞)、PLT(血...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入院的92例A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外周血中N(中性粒细胞)、L(淋巴细胞)、PLT(血小板)、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ESR(红细胞沉降率)等生化指标,并计算SII(N×PLT/L)、NLR(N/L)和PLR(P/L)的值。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后行相关性分析,并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SII、NLR、PLR预测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在AS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中的WBC、N、PLT、SII、NLR、PLR、ESR、CRP、D-二聚体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PLT、WBC、ESR、CRP均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SII、NLR、P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8、0.722、0.7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II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是80.4%、74.0%。结论:SII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SII较NLR、PLR具有更好AS疾病的预测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强直性脊柱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C2椎弓根螺钉加“Ω”形横连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姚建 金根洋 +4 位作者 李新武 武鹏 阮汉江 肖俊 许沛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5-640,649,共7页
目的:探讨普通C2椎弓根螺钉和双螺纹中空万向螺钉(新型)加“Ω”形横连固定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对其颈椎C0-3椎节进行CT扫描,获得CT图像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0.01等软件建立正常颈椎C0-3椎... 目的:探讨普通C2椎弓根螺钉和双螺纹中空万向螺钉(新型)加“Ω”形横连固定Ⅱ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择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对其颈椎C0-3椎节进行CT扫描,获得CT图像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0.01等软件建立正常颈椎C0-3椎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椎间盘、韧带等组织),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已验证的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以下模型:Hangman骨折模型(Levine-EdwardsⅡ型);Hangman骨折+普通C2椎弓根螺钉+“Ω”横连模型;Hangman骨折+新型C2椎弓根螺钉+“Ω”横连模型;比较各模型在不同工况(屈伸、侧屈、旋转)下的三维活动范围(ROM)及置入螺钉所受应力情况,运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理载荷下Hangman骨折模型在屈伸、侧屈、扭转方向上的ROM较正常颈椎模型明显增大,集中表现在C2-3椎节,各工况下分别增加3.89°、5.65°、2.10°;内固定模型不同椎节ROM较骨折模型显著减小,其中两内固定模型之间的RO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况下,内固定模型中螺钉均在后伸时所受应力最大,分别为403.3MPa、370.4MPa,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通过骨折线的部分,而新型C2椎弓根螺钉在各工况下最大应力均小于普通C2椎弓根螺钉(P<0.05).结论:两种不同C2椎弓根螺钉(普通和新型)加“Ω”横连固定装置在最大限度保留颈椎生理性活动的同时,均能有效恢复Ⅱ型Hangman骨折颈椎稳定性;“Ω”横连下新型C2椎弓根螺钉较普通C2椎弓根螺钉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C2椎弓根螺钉 “Ω”形横连 三维有限元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