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处理沟通型肿瘤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涵 王玉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解剖,以期为临床上切除该区域的沟通型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内镜下对15具尸头模拟经口入路,观察颈静脉孔区颅内外的暴露情况,定位解剖标志并记录相关参数。结果内镜下经口入路可很好显露颈静... 目的研究内镜下经口入路至颈静脉孔区解剖,以期为临床上切除该区域的沟通型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内镜下对15具尸头模拟经口入路,观察颈静脉孔区颅内外的暴露情况,定位解剖标志并记录相关参数。结果内镜下经口入路可很好显露颈静脉孔区颅外段,尤其是其前内侧区域,在磨除舌下神经管外口至中线骨质后可获得颅内脑干腹侧中线区域的最佳暴露。枕髁、髁上槽、颈动脉嵴为重要的解剖标志。其中枕髁前缘距舌下神经管外口下缘(14.51±2.30)mm,枕髁前缘距颈动脉嵴(24.11±2.19)mm,枕髁前缘距颈静脉结节上端(21.26±2.26)mm。结论该入路有助于处理肿瘤主体偏于颈静脉孔内侧的沟通型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内窥镜 沟通型肿瘤 经口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感染GDF11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王玉琴 曹少清 +3 位作者 王张羽 李成思 叶江平 宗刚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6-833,共8页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感染上调体内生长和分化因子11(GDF11)表达水平对2型糖尿病大鼠(T2DM)主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诱导,建立T2DM模型。正常大鼠和糖尿病模型大鼠随...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感染上调体内生长和分化因子11(GDF11)表达水平对2型糖尿病大鼠(T2DM)主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诱导,建立T2DM模型。正常大鼠和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阴性病毒对照组(NC组)、GDF11腺相关病毒组(GDF11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GDF11腺相关病毒组(DM+GDF11组)。喂养8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胰岛素(IN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重组生长转化因子11(GDF11)、总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丙二醛(MDA)浓度;采用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AS染色)观察糖原沉积部位,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血管损伤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弹性纤维损伤情况,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血管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动物实验中与Control组相比,生化指标提示:DM组大鼠血清中AGES、T-CHO、TG、LDL-C和MDA浓度升高(P<0.05),INS、GDF11、HDL-C、ADMA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DM+GDF11组AGES和HDL-C与DM组无明显差异,T-CHO、TG、LDL-C和MDA相比较DM组降低(P<0.05),INS、GDF11和ADMA相比较DM组升高(P<0.05)。病理染色提示:DM组PAS染色提示糖原颗粒在主动脉内皮及内皮下沉积,HE染色观察到主动脉中膜增厚,内皮细胞及弹性纤维断裂走形不规则,电镜观察到DM组血管内皮损伤,弹性纤维断裂,DM+GDF11组这些变化有所减轻。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表示内皮细胞相关蛋白在DM组中表达下降(P<0.05),间充质标志物在DM组中表达升高(P<0.05),DM+GDF11组中这些蛋白有所回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体内GDF11表达水平可以改善糖尿病导致的主动脉血管损伤,推断可能与其抑制内皮间充质转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改善血管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腺相关病毒 重组生长转化因子1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糖原沉积 链脲佐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减少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成思 王张羽 +5 位作者 曹少清 王玉琴 叶江平 刘叶红 靳天慧 宗刚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8-415,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SCr/Cys C)作为肌肉减少指数(S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院内不良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SI预测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SCr/Cys C)作为肌肉减少指数(S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院内不良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SI预测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接受急诊PCI的306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s分为MACEs组(n=43)与非MACES组(n=263)。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急诊PCI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对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I的预测效能。结果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s发生率为14.1%。术前MACEs组SI水平明显低于非MAC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多次校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发房颤、Killip 2-4级、SI、三酰甘油是急诊PCI术后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采用SCr/Cys C比值计算的SI(AUC=0.741,95%CI 0.666~0.816)对急诊PCI术后MACEs的预测价值优于单项Cys C(AUC=0.658,95%CI 0.570~0.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的最佳截断值为78.14。根据截断值对SI分层后,与较高的SI组相比,较低的SI组具体不良事件心力衰竭(P<0.001)、恶性心律失常(P=0.009)、卒中(P=0.003)的发生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是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指数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血清肌酐/胱抑素C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王张羽 曹少清 +3 位作者 李成思 王玉琴 叶江平 宗刚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7-486,共10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SIIRI)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其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因胸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SIIRI)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其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因胸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45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35例)和非冠心病组(110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30分,272例)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为1~<30分,163例)。SIIRI计算公式为SIIRI=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冠心病患者随访1年,成功随访216例患者,根据有无终点事件分为MACE组(77例)、非MACE组(139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SIIRI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和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的SIIRI高于非冠心病组[305.19×10^(18)(170.98×10^(18),550.76×10^(18))/L^(2) vs 121.25×10^(18)(91.17×10^(18),194.41×10^(18))/L^(2),P<0.001];当SIIRI取临界值251.02×10^(18)/L^(2)时预测冠心病的效能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9%和90.9%。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的SIIRI高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420.75×10^(18)(238.76×10^(18),810.13×10^(18))/L^(2) vs 185.41×10^(18)(127.39×10^(18),294.07×10^(18))/L^(2),P<0.001];当SIIRI取临界值304.86×10^(18)/L^(2)时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和79.1%。MACE组的SIIRI高于非MACE组[942.38×10^(18)(528.00×10^(18),1494.43×10^(18))/L^(2) vs 319.93×10^(18)(176.41×10^(18),498.90×10^(18))/L^(2),P<0.001];当SIIRI取临界值650.23×10^(18)/L^(2)时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预测能力最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4.9%。SIIRI预测冠心病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AUC值分别为0.809(95%CI 0.770~0.848)、0.775(95%CI 0.732~0.819)、0.798(95%CI 0.732~0.864),均高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结论SIIRI是冠心病及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远期发生MACE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疾病严重程度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生大黄对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葛晨 吴国忠 +2 位作者 陆春雷 吴涛 姚豪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87,9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生大黄对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50例病人分为试验1~4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术后6h开始给予生大黄,剂量分别为0.3、0.6、0.9和1.2g/(kg·d),分2次给予,1次/12 h,持续至术后第2天...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生大黄对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150例病人分为试验1~4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术后6h开始给予生大黄,剂量分别为0.3、0.6、0.9和1.2g/(kg·d),分2次给予,1次/12 h,持续至术后第2天.对照组给予同药剂量的温开水滴入.观察给予不同剂量生大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费用等指标. 结果:试验1~4组病人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4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快于试验1、2组.但试验4组比其他几组腹泻次数明显增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生大黄可加速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0.9g/(kg·d)生大黄为最佳安全有效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大黄 胃肠肿瘤 剂量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ALPPS术后残肝再生与Wnt2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伟伟 余锋 +3 位作者 刘洪 李福利 柏杨 罗昆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后残余肝再生Wnt2蛋白的表达变化,进一步了解肝再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0~240g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LPPS组和假手术(Sham)组;Sham组仅游离出门静脉各分支,... 目的探讨大鼠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后残余肝再生Wnt2蛋白的表达变化,进一步了解肝再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0~240g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LPPS组和假手术(Sham)组;Sham组仅游离出门静脉各分支,不结扎即关腹;ALPPS组行大鼠肝左外叶、左中叶、右叶门静脉分支结扎,切除尾状叶,保留肝右中叶分支,并行肝中叶实质离断。分别于术后1、2、4、7 d处死5只大鼠,称取大鼠肝右中叶重量,计算肝再生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右中叶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右中叶Ki-67和Wnt2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LPPS术后保留侧肝脏开始再生,第2天肝再生率升高最快,随后肝再生率升高速度逐渐降低,第7天与Sham组相比肝再生率升高速度两者相近;(2)ALPPS术后Ki-67与Sham组比较,第1天开始升高,第2天达到最高,此后逐渐降低,第7天有少量阳性细胞,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Wnt2阳性表达主要在中央静脉周围,可能与肝干细胞的产生相关;与Sham组相比,肝右中叶Wnt2蛋白在ALPPS术后第1天即开始升高,第2天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第7天时仅有少量表达,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大鼠肝脏ALPPS术后Wnt2的表达与术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Wnt2在ALPPS术后肝脏再生及肝干细胞表达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ALPPS Wn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促进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研究
7
作者 王飞 孙应明 +3 位作者 李邦 王飞虎 杨聪翀 刘来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低浓度尼古丁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促进创伤愈合,文中旨在观察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挥发法(w/o/w)制备低浓度尼古丁缓释微粒,以... 目的低浓度尼古丁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促进创伤愈合,文中旨在观察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对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为载体材料,用复乳挥发法(w/o/w)制备低浓度尼古丁缓释微粒,以胶原膜为支架,制备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将Wistar大鼠48只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每组24只,在硬腭前部造直径3 mm的圆形创口,用6-0可吸收线分别将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和空白胶原膜缝合于创口上,观察1、3、7、10 d大鼠上腭组织创口愈合变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时间点愈合差异。结果电镜下尼古丁缓释微粒大体观呈现球形,大小均匀,球体表面粗糙,平均粒径(3.0±0.2)μm,其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50.2%和4.12%。尼古丁缓释微粒第1天体外释放量较大,第2天释放量较小,从第3天尼古丁的释放量趋于稳定,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约在10 d后急剧下降,在第3-10天尼古丁浓度为10-5-10-4mol/L波动。大体观术后3 d时,2组创面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实验组的创口愈合面积大于空白组(P=0.015,);术后10 d时,2组创面已基本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实验组上皮增生较空白组明显,且可见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及新生的毛细血管,上皮钉突较短,黏膜下层较疏松且新生大量的胶原纤维,固有层与骨膜紧密连接,创口基本愈合。空白组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创口未完全愈合;术后10 d时,2组创口上皮细胞增殖基本已完全完成,创口愈合。结论低浓度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可能具有促进大鼠硬腭黏膜创伤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胶原膜 尼古丁缓释微粒 复乳挥发法 尼古丁胶原膜缓释微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优化多肽对口腔常见微生物的杀菌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营秀 孙应明 +2 位作者 陶睿 张梦洁 姜秀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抗菌肽是近来口腔微生物研究的热点,文中研究新型抗菌多肽pm11对口腔常见微生物的抗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测定pm11对口腔常见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e ... 目的抗菌肽是近来口腔微生物研究的热点,文中研究新型抗菌多肽pm11对口腔常见微生物的抗菌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测定pm11对口腔常见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e concentration,MBC)及杀菌动力学曲线的方法,分析其对游离细菌的作用,以及测定唾液环境下pm11的抑菌圈直径分析其在口腔环境中的杀菌能力,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杀菌作用,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菌表面的结构变化。结果 pm11对8种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且抗菌活性相差很大,MIC范围为2~256μg/m L,MBC波动范围为4μg/m L至〉256μg/m L。杀菌动力学结果显示致龋菌随着pm11作用时间的增加,存活细菌数显著下降。抑菌圈pm11的唾液组和超纯水组没有明显差异,CLSM结果表明生物膜内有死菌存在,SEM结果直观地看到pm11作用下的细菌细胞膜表面有明显的孔洞、细胞皱缩、细菌溶胀及细胞裂解或碎片。结论 pm11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肽 变异链球菌 血链球菌 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与其他炎症参数对急诊PCI术后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苏文韬 吴祖飞 +4 位作者 陈诗 徐佰达 陈可 宗刚军 吴刚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6-1193,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与其他炎症参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行急诊PCI的34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与其他炎症参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行急诊PCI的34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将患者分为MACEs组(n=92)与无MACEs组(n=248)。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指标,并计算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炎症参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检验分析各炎症参数与MACEs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炎症参数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s的效能。结果MACEs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病变血管数、血清复合炎症参数(CAR、NLR、PLR、MLR、SII等)均高于无MACEs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R是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AR与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等住院期间MACEs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134、0.436、0.18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R(AUC=0.751,95%CI 0.691~0.811,P<0.001)对急诊PCI术后MACEs的预测价值优于NLR(AUC=0.643,95%CI 0.576~0.711,P<0.001)、PLR(AUC=0.598,95%CI 0.530~0.665,P=0.006)等炎症参数。结论与传统炎症参数相比,CAR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MACEs的预测效能更优,可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ERK1/2通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钙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治源 叶挺 +4 位作者 凌秋洋 吴婷 马涛 王倩 宗刚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通过ERK1/2通路促进血管钙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 5 d后,用不同浓度梯度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内皮细胞,筛选出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钙化的最适浓度。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内皮细胞不同时间点(0、15、30、4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通过ERK1/2通路促进血管钙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 5 d后,用不同浓度梯度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内皮细胞,筛选出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钙化的最适浓度。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内皮细胞不同时间点(0、15、30、45、60 min),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通路磷酸化水平。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5 d的钙化内皮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用5%胎牛血清的ECM培养液)、血管紧张素Ⅱ组(100 nmol/L AngⅡ)、氯沙坦组(100 nmol/L AngⅡ+1μmol/L Losartan)、U0126组(100 nmol/L AngⅡ+U01261μmol/L)。通过Western blot、ELISA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4(BMP2、BMP4)钙化因子表达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钙化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BMP2、BMP4钙化因子表达(P<0.05);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和ERK1/2通路抑制剂U0126可下调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BMP2、BMP4的表达(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HUVECs钙化,其途径是通过ERK1/2通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钙化 ERK1/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1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初步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祖飞 陈诗 +3 位作者 苏文韬 周雨婷 宗刚军 吴刚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48-1156,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CRP、载脂蛋白A1(ApoA1)及CRP与ApoA1比值(CRP/ApoA1)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因胸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4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33例患者。根据Gensin... 目的探讨血清CRP、载脂蛋白A1(ApoA1)及CRP与ApoA1比值(CRP/ApoA1)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因胸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4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33例患者。根据Gensini积分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Gensini积分为0分,n=1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Gensini积分为1~18分但不满足冠心病诊断,n=109)和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为1~180分且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n=306)。依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为1~<30分,n=177)和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为30~180分,n=129)。根据血管病变数目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n=147)、冠状动脉双支血管病变组(n=90)、冠状动脉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组(n=69)。记录各组患者的血清CRP、ApoA1、白蛋白等血液学指标,并计算CRP/ApoA1。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确定冠心病及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CRP/ApoA1对冠心病、冠心病重度病变、冠状动脉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并与CRP/白蛋白比值(CAR)、CRP和ApoA1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CRP/ApoA1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1),冠心病重度病变组患者的CRP/ApoA1高于冠心病轻度病变组(P<0.01)。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提示CRP/ApoA1是冠心病和冠心病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1,95% CI 1.293~3.647,P<0.01;OR=6.306,95% CI 3.591~11.073,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RP/ApoA1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19,P<0.01),且CRP/ApoA1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0.43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ApoA1对冠心病、冠心病重度病变和冠状动脉3支及以上血管病变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值分别为0.704、0.796、0.820),且均优于CAR(AUC值分别为0.684、0.783、0.806)、CRP(AUC值分别为0.682、0.778、0.800)和ApoA1(AUC值分别为0.641、0.669、0.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RP/ApoA1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其诊断价值优于CAR、CRP、ApoA1,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与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载脂蛋白A1 GENSINI积分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RP/白蛋白、HCY/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4
12
作者 吴祖飞 陈诗 +4 位作者 刘叶红 苏文韬 宣诗怡 宗刚军 吴刚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8-686,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CAR)、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HCY/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因胸痛症状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CAR)、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HCY/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因胸痛症状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577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245)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组(冠心病组,n=332);进一步将冠心病组分为两个亚组:冠状动脉轻度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30,n=183)、冠状动脉重度病变亚组(Gensini评分≥30,n=149)。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CRP、ALB、HCY、HDL-C等指标,计算CAR、HCY/HDL-C,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冠心病及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CAR、HCY/HDL-C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AR、HCY/HDL-C、年龄、高血压、性别均是冠心病及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AR、HCY/HDL-C均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27,P<0.01;r=0.247,P<0.01)。ROC分析结果显示,CAR、HCY/HDL-C及两者联合均对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有预测价值,且两因素联合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任一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及HCY/HDL-C升高可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病变,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指标,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GENSINI积分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大鼠舌黏膜创口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苗苗 孙应明 +3 位作者 张梦洁 张亚军 杨聪翀 刘来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阐明EMT与癌症转移,组织器官纤维化及皮肤创伤愈合的情况关系密切,但在口腔黏膜创伤愈合方面的作用却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文中通过对大鼠舌背部黏膜创口愈合过程的观察探讨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to-mesenc...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阐明EMT与癌症转移,组织器官纤维化及皮肤创伤愈合的情况关系密切,但在口腔黏膜创伤愈合方面的作用却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文中通过对大鼠舌背部黏膜创口愈合过程的观察探讨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 EMT)在大鼠舌黏膜创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取8周龄Wistar 大鼠,于舌背部黏膜处作一直径为3 mm的圆形缺损模型,分别于术后0、1、2、3、4、8 d处死,HE染色观察组织愈合过程,同时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 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 E-cad),波形蛋白(Vimentin)和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 specif-ic proteins, FSP1)在舌黏膜创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大鼠舌黏膜创口边缘E-cad表达术后2~4 d较0、1d减少,间质细胞特异蛋白Vimentin、FSP1在上皮基底层表达。术后8 d舌黏膜创口完全愈合,E-cad表达量与0 d相近,上皮基地层仍可见少量Vimentin、FSP1表达。结论 E-cad、Vimentin、FSP1参与舌黏膜创口愈合过程,部分上皮细胞向创口中心迁徙过程中具备了间质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E-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 舌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内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靳天慧 陈亮 +4 位作者 刘叶红 盛瑛 周雨婷 宣诗怡 宗刚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以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为研究对象,探讨敲减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β甘油磷酸、地塞米松、L-抗坏血酸诱导内皮间质转化(EndoMT)的保护作用。方法以(0、10、30、50)mmol/Lβ甘油磷酸联合100 nmol/L地塞米松和50μg/ml... 目的以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为研究对象,探讨敲减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对β甘油磷酸、地塞米松、L-抗坏血酸诱导内皮间质转化(EndoMT)的保护作用。方法以(0、10、30、50)mmol/Lβ甘油磷酸联合100 nmol/L地塞米松和50μg/ml L-抗坏血酸诱导HAEC建立EndoMT模型。采用PCSK9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i-PCSK9)转染HAEC,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HAEC的PCSK9的mRNA和蛋白表达。将HAEC随机分为空白组、EndoMT组、转染阴性对照小干扰RNA的EndoMT组、转染si-PCSK9的EndoMT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FSP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VE-cadherin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α-SMA的表达。结果30 mmol/Lβ甘油磷酸诱导EndoMT效果最佳,发生EndoMT时,PCSK9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而PCSK9敲减后,α-SMA、FSP1的表达下调,VE-cadherin的表达上调。结论敲低PCSK9可抑制HAEC的Endo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间质转化(EndoMT)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 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自-异体混编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迎 何俊山 +3 位作者 王亚东 吴继云 邓亚开 陈伟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兔的自-异体混编肌腱与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兔40只,随机分成混编组及异体组,每组20只,分4个时间节点(术后3、8、12、24周),每个时间节点样本量为5只。均行右膝关节ACL重建。混编组... 目的比较应用兔的自-异体混编肌腱与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生物力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兔40只,随机分成混编组及异体组,每组20只,分4个时间节点(术后3、8、12、24周),每个时间节点样本量为5只。均行右膝关节ACL重建。混编组采用自体肌腱与异体肌腱混合编织后重建ACL,异体组则完全采用异体肌腱编织后重建ACL。分别于术后3、8、12、24周处死每组的5只兔子,取右膝关节制成标本,行单轴拉力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3、8、12、24周,标本拉力测试显示,混编组的极限负荷、刚度均高于异体组,混编组拉伸长度均低于异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8周标本毁损模式两组均以移植物自骨隧道拔出为主,术后12、24周两组均多为移植物实质部断裂。4个时间节点毁损模式Fisher确切检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建ACL,自-异体混编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优于异体肌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自-异体混编肌腱 异体编织肌腱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GDF11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钙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盛瑛 张宸铭 +5 位作者 陈亮 徐佰达 靳天慧 刘叶红 叶挺 宗刚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89-1694,共6页
目的建立体外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钙化模型,探讨外源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对钙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低浓度(10 mmol/L)/高浓度(30 mmol/L)β-甘油磷酸+100 nmol/L地塞米松+50μg/ml L-抗坏血酸刺激HAEC,筛选出有效钙化诱导方案;使用... 目的建立体外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钙化模型,探讨外源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对钙化的影响。方法使用低浓度(10 mmol/L)/高浓度(30 mmol/L)β-甘油磷酸+100 nmol/L地塞米松+50μg/ml L-抗坏血酸刺激HAEC,筛选出有效钙化诱导方案;使用不同浓度GDF11(0、30、50、100 ng/ml)刺激HAEC不同时间(0、8、24、48 h),筛选出GDF11有效作用浓度与时间;将HAEC分为空白组、GDF11组、钙化组、GDF11+钙化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BMP4、GDF11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检测GDF11的表达;RT-PCR检测成骨细胞特异转录因子(Runx2)、Runx2下游基因Osterix及GDF11的基因表达;茜素红S染色检测钙化沉积。结果 (1)高浓度组的GDF11、BMP4、BMP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的Runx2、Osterix、GDF11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茜素红染色显示,高浓度组钙盐沉积较空白对照组增加;(2) 100 ng/ml GDF11预处理24 h后, BMP2、BMP4蛋白表达较钙化组下降(P<0.05);(3)与钙化组比较,GDF11+钙化组BMP2、BMP4蛋白表达下降(P<0.05),GDF11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钙化组比较,GDF11+钙化组的钙化沉积减少, GDF11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F11+钙化组Runx2、Osterix基因水平均低于钙化组(P<0.05),但GDF11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GDF11可抑制HAEC钙化,可能与抑制HAEC成骨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分化因子11 血管钙化 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GDF11对SD大鼠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宸铭 刘宇 +7 位作者 盛瑛 徐佰达 靳天慧 刘叶红 马涛 王倩 徐红波 宗刚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予以重组生长转化因子11(r-GDF11)对SD大鼠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钙化组、溶媒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5组,适应性饲养1周后,每日分别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r-GDF11溶媒液及低、中、高浓度r-GDF... 目的探讨外源性予以重组生长转化因子11(r-GDF11)对SD大鼠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钙化组、溶媒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5组,适应性饲养1周后,每日分别予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r-GDF11溶媒液及低、中、高浓度r-GDF11,持续7周后开始诱导钙化。诱导钙化7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液,分离其主动脉血管。采用Von kossa·HE染色观察血管钙化病理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GDF11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中BMP4、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等钙化标志蛋白及GDF11表达及分布。结果①钙化组及溶媒组血清BMP4、GDF11水平较低、中、高浓度组明显升高,且低、中、高浓度组血清BMP4、GDF11水平依次减少;②低、中、高浓度组较钙化组及溶媒组钙盐沉积减少,弹力纤维更为完整,且r-GDF11浓度越高,钙盐沉积越少,弹力纤维越完整;③低、中、高浓度组的钙化标志蛋白RUNX2、BMP4较钙化组及溶媒组表达降低,r-GDF11浓度越高,钙化标志蛋白表达越低,免疫组化中分布越稀少;r-GDF11浓度越高,组织中GDF11表达越高,免疫组化中分布越密集。结论外源性予以r-GDF11可以减轻SD大鼠动脉血管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钙化 外源性 重组生长转化因子11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NQQ诱导小鼠舌癌形成过程中的血清差异蛋白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邦 王飞 +2 位作者 张亚军 刘来奎 孙应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i BT技术,筛选舌癌形成过程中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筛选出舌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方法使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Q)诱导小鼠舌黏膜癌变,收取小鼠舌癌形成过程中特定时间点血清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在24周时...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i BT技术,筛选舌癌形成过程中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筛选出舌癌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方法使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Q)诱导小鼠舌黏膜癌变,收取小鼠舌癌形成过程中特定时间点血清行蛋白组学分析。结果在24周时成功诱导小鼠舌黏膜癌变并有部分小鼠出现了浸润癌,血清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在8周和16周对比组中显示癌相关蛋白胶原蛋白α-1高表达,纤连蛋白(FN)低表达;在16周和24周的对比组中显示癌相关蛋白FHL1、FN、热休克蛋白84b(HSP 84b)、Serine/threonine-protein(PP2A)、(14-3-3)低表达。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在舌癌形成过程中,RAS通路(RAS)、NF-κB通路(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JAK-STAT通路(JAKSTAT)癌相关通路异常。结论在蛋白组学的结果中发现的差异蛋白FHL1、FN、HSP、PP2A、14-3-3等在舌癌形成的过程中异常表达,有可能成为舌癌诊断的标志物,异常表达的通路如:NF-κB、PI3K、JAK-STAT等则有可能成为舌癌免疫治疗重要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动物模型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C57BL/6小鼠 肿瘤标志物 舌癌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减压技术影响兔重型颅脑损伤后NDRG2表达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潘晓飞 曹鑫意 +3 位作者 张崇辉 何建青 陈军辉 王玉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24-1828,共5页
选取30只健康成年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快速减压组、控制减压组、假手术组。术后24 h评价各组动物行为学评分,检测脑组织含水量、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Caspase-3表达水平以及脑细胞凋亡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控制减压组和... 选取30只健康成年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快速减压组、控制减压组、假手术组。术后24 h评价各组动物行为学评分,检测脑组织含水量、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Caspase-3表达水平以及脑细胞凋亡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控制减压组和快速减压组中动物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Caspase-3的表达水平增加以及脑细胞凋亡程度增加,但NDRG2的表达水平降低;与快速减压组相比,控制减压组中动物行为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Caspase-3表达水平以及脑细胞凋亡程度降低,但NDRG2的表达水平增加。控制减压技术通过增加NDRG2的表达减轻了脑水肿程度,抑制了脑细胞凋亡程度,从而减轻了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程度,改善脑损伤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RG2 颅脑控制减压技术 创伤性脑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在维生素D3和尼古丁诱导大鼠血管钙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涛 王倩 +4 位作者 程治源 叶挺 张宸铭 盛瑛 宗刚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管钙化(VC)模型并探讨Ghrelin在VC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钙化组、对照组、钙化+低浓度Ghrelin组、钙化+高浓度Ghrelin组。钙化组用尼古丁灌胃(溶解于花生油中)联合维生素D 3(VD 3)溶解于无水乙醇... 目的建立大鼠血管钙化(VC)模型并探讨Ghrelin在VC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钙化组、对照组、钙化+低浓度Ghrelin组、钙化+高浓度Ghrelin组。钙化组用尼古丁灌胃(溶解于花生油中)联合维生素D 3(VD 3)溶解于无水乙醇肌肉注射,对照组仅用花生油和无水乙醇做相同处理,钙化+低浓度Ghrelin组和钙化+高浓度Ghrelin组分别在VD 3和尼古丁处理基础上分别腹腔注射50 μg/kg、100 μg/kg剂量的Ghrelin每日1次,连续4周。用Von Kossa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VC程度,ELISA法测血清钙离子(Ca^2+)、碱性磷酸酶(ALP)及胸主动脉骨形态发生蛋白-2、4(BMP-2、BMP-4)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胸主动脉BMP-2、BMP-4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4组BMP-2、BMP-4和Ghrelin的表达。结果钙化组和对照组Von Kossa染色证实VC模型建立成功,且高浓度Ghrelin比低浓度Ghrelin有更明显的抑制VC作用,ELISA法测得血清Ca 2+、ALP、胸主动脉BMP-2、BMP-4含量以及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测BMP-2、BMP-4蛋白表达验证Ghrelin有抑制VC的作用,高浓度Ghrelin抑制VC更加明显( P <0.05)。Western blot检测4组Ghrelin表达情况,其中钙化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维生素D 3联合尼古丁可以成功建立大鼠VC模型,Ghrelin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VC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大鼠 血管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