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AG-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周颖 许望翔 +6 位作者 郑红 李菲菲 詹轶群 李长燕 徐诚望 杨晓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 研究EDAG 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 4种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分别通过NorthernBlot、PCR、WesternBlot、SouthernBlot了解EDAG 1基因在mRNA、蛋白以及其基因组结构表达情况 ;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分析选用白血病... 目的 研究EDAG 1在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 4种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分别通过NorthernBlot、PCR、WesternBlot、SouthernBlot了解EDAG 1基因在mRNA、蛋白以及其基因组结构表达情况 ;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分析选用白血病细胞系NF κBDNA结合活性。结果 发现向红系分化的K 5 6 2、HEL在mRNA、蛋白水平均高表达EDAG 1基因 ,但未发现突变、扩增和重排。HL 6 0细胞缺失EDAG 1基因。 4种白血病细胞株NF κBDNA结合活性是增强的 ,以高表达EDAG 1基因的细胞株明显。结论 红系白血病细胞株高表达EDAG 1基因 ,该基因的激活可能与编码区结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表达 EDA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烟气凝集物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转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国蕊 郑红 +1 位作者 朱茂祥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建立卷烟烟气凝集物(CSC)诱发细胞转化的模型,模拟吸烟致肺癌的过程。方法利用CSC染毒体外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诱导转化。结果以0·001支烟/ml剂量每代染毒24h,连续染毒30代共720h后,诱发细胞发生明显转化改变,细胞... 目的建立卷烟烟气凝集物(CSC)诱发细胞转化的模型,模拟吸烟致肺癌的过程。方法利用CSC染毒体外培养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诱导转化。结果以0·001支烟/ml剂量每代染毒24h,连续染毒30代共720h后,诱发细胞发生明显转化改变,细胞逐渐发生生长动力学和形态学的改变,生长失去接触抑制,获得对血清诱导末端分化的抗性和锚着独立性生长能力,与对照细胞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增强。结论从BEP2D到CSC转化的细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体内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为深入了解吸烟致肺癌发生多阶段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提供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胺类 上皮细胞 突变 烟草/副作用 烟雾/副作用 支气管/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300基因在肝癌耐药细胞HepG2/VCR中的表达及功能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静 王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51-955,共5页
目的建立人肝癌HepG2/VCR耐药细胞株,检测ZNF300基因在HepG2/VCR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在肝癌多药耐药(MDR)中发挥的功能。方法采用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的诱导方法建立长春新碱(VCR)获得性HepG2/VCR耐药细胞株。MTT法检测确定HepG2/VCR耐... 目的建立人肝癌HepG2/VCR耐药细胞株,检测ZNF300基因在HepG2/VCR中的表达并初步分析其在肝癌多药耐药(MDR)中发挥的功能。方法采用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的诱导方法建立长春新碱(VCR)获得性HepG2/VCR耐药细胞株。MTT法检测确定HepG2/VCR耐药细胞株对VCR的耐药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锌指蛋白ZNF300基因编码的ZNF300及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在HepG2和HepG2/VCR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在HepG2/VCR细胞中转染ZNF300基因正向或反向cDNA质粒后,MTT法检测VCR对耐药细胞IC50值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确认HepG2/VCR耐药细胞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耐药细胞中ZNF300及P-gp的表达相对于HepG2细胞明显增高。在HepG2/VCR细胞中转染正向ZNF300 cDNA质粒后,MTT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ZNF300过表达可使VCR对耐药细胞的IC50值增高,并使细胞内P-gp表达上调;在转染反向cDNA质粒Knockdown ZNF300基因表达后得到相反的结果。结论 ZNF300基因在HepG2/VCR耐药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并能通过上调耐药蛋白P-gp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耐药性,可以作为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分子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F300 肝癌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化疗 锌指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SOE PCR高效组装人单链抗体在高容量人天然噬菌体抗体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晓明 杨俊涛 +1 位作者 王清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新式SOEPCR高效组装人单链抗体在高容量人天然噬菌体抗体库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引物设计的改变,将6种人VH基因和11种人VL基因利用两步法直接互相两两连接为人scFv基因,并且与传统的SOE法进行对比。scFv基因用于构建噬菌体单链抗... 目的探讨新式SOEPCR高效组装人单链抗体在高容量人天然噬菌体抗体库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引物设计的改变,将6种人VH基因和11种人VL基因利用两步法直接互相两两连接为人scFv基因,并且与传统的SOE法进行对比。scFv基因用于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结果新式SOEPCR法成功的将6种人VH基因和11种人VL基因连接成66种不同的人scFv基因,与传统的SOEPCR法相比,效率高且方法简便,经过约130次电转化后,抗体库的总库容为5·58×109。结论成功地改进了传统的SOEPCR方法,高效组装了66种不同的人scFv基因,提高了抗体库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细菌 细菌噬菌体/免疫学 免疫球蛋白类 重链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转运体2对肝细胞肝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淑琦 张诗童 +4 位作者 王德政 孙漪 程美玲 阚晨 倪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9,共11页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主要特征,肿瘤细胞通过上调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转运体2(ASCT2)来适应其对谷氨酰胺的需求.本研究发现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ASCT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并且,高表达ASCT2的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在体外实验中,敲... 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主要特征,肿瘤细胞通过上调丙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转运体2(ASCT2)来适应其对谷氨酰胺的需求.本研究发现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ASCT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并且,高表达ASCT2的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在体外实验中,敲低ASCT2能显著抑制HC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敲低ASCT2抑制了HCC细胞S期的比例.裸鼠成瘤实验证实敲低HCC细胞中的ASCT2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敲低ASCT2可显著抑制HCC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OXPHOS)、ATP生成以及AKT/S6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敲低ASCT2可抑制HCC细胞的恶性行为.此外,ASCT2下调后的HCC细胞线粒体代谢以及AKT/S6通路的磷酸化水平也受到抑制,提示线粒体代谢失调以及AKT/S6通路的异常活化与HCC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CT2 肝细胞肝癌 增殖 侵袭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皮提取物及有效成分C3G对小鼠乳腺恶性肿瘤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郭强 汪心怡 +5 位作者 朱其苹 范楚苓 朱佩 任海风 李菲菲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1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苹果皮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矢车菊-3-葡萄糖苷(C3G)对乳腺恶性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E077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饮用苹果皮汁对小鼠乳腺恶性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分析饮用苹果皮汁与饮用普通无菌水组小鼠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苹果皮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矢车菊-3-葡萄糖苷(C3G)对乳腺恶性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E077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饮用苹果皮汁对小鼠乳腺恶性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法分析饮用苹果皮汁与饮用普通无菌水组小鼠恶性肿瘤组织中CD31表达差异。HPLC法分析苹果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3D Matrigel胶血管形成实验探讨苹果皮成分C3G对小鼠乳腺恶性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MTT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C3G对血管内皮细胞SVEC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饮用含有1%和2%浓度的苹果皮汁无菌水对乳腺恶性肿瘤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染色显示饮用苹果皮汁肿瘤中CD31表达低于未饮用苹果皮汁组。HPLC法分析显示C3G是苹果皮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之一。3D Matrige胶实验显示C3G抑制小鼠乳腺癌细胞E0771血管生成。C3G血管形成抑制小鼠内皮细胞SVEC的迁移能力。结论苹果皮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C3G抑制小鼠乳腺癌生长,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苹果皮 矢车菊-3-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突变引发SHP2蛋白相分离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7
作者 刘嘉 戴媛娟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21-1927,共7页
目的构建SHP2 E76K突变的小鼠模型,利用其间充质干细胞(MSC)研究激活突变引发的SHP2蛋白相分离对其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Ptpn11 E76K-neo/+的C57BL/6J小鼠与Mx1-cre工具鼠杂交,得到所需要的Mx1-cre;Ptpn11^(+/+)和Mx1-cre... 目的构建SHP2 E76K突变的小鼠模型,利用其间充质干细胞(MSC)研究激活突变引发的SHP2蛋白相分离对其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Ptpn11 E76K-neo/+的C57BL/6J小鼠与Mx1-cre工具鼠杂交,得到所需要的Mx1-cre;Ptpn11^(+/+)和Mx1-cre;Ptpn11^(E76K/+)小鼠,并对后者注射pI-pC以诱导Cre酶的表达,使Ptpn11在骨髓MSC中突变。从Mx1-cre;Ptpn11^(+/+)和Mx1-cre;Ptpn11^(E76K/+)小鼠体内分离培养MSC,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确定所分离的细胞为MSC。以Ptpn11^(+/+)的MSC为对照组,Ptpn11^(E76K/+)的MSC为实验组,通过加药将两种细胞分成6组:Ptpn11^(+/+)组;Ptpn11^(+/+)+SHP099组;Ptpn11^(+/+)+ET070组;Ptpn11^(E76K/+)组;Ptpn11^(E76K/+)+SHP099组;Ptpn11^(E76K/+)+ET070组。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6组细胞内SHP2蛋白相分离的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6组MSC中SHP2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CCK-8检测相分离被影响之后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提取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ERK/p-ERK、AMPK/p-AMPK、mTOR/p-mTOR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小鼠基因型鉴定证实得到Mx1-cre;Ptpn11^(E76K/+)和Mx1-cre;Ptpn11^(+/+)小鼠并分离出原代Ptpn11^(+/+)和Ptpn11^(E76K/+)骨髓MSC。与Ptpn11^(+/+)组相比,Ptpn11^(E76K/+)组的SHP2蛋白产生更多的相分离冷凝物;与Ptpn11^(E76K/+)组相比,Ptpn11^(E76K/+)+SHP099组和Ptpn11^(E76K/+)+ET070组SHP2蛋白凝聚成的冷凝物在均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HP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tpn11^(+/+)组相比,Ptpn11^(+/+)+SHP099组和Ptpn11^(+/+)+ET070组MSC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内p-ERK和p-mTOR蛋白表达减少,p-AMPK蛋白表达增加;与Ptpn11^(E76K/+)组相比,Ptpn11^(E76K/+)+SHP099组和Ptpn11^(E76K/+)+ET070组MSC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内p-ERK和p-mTOR蛋白表达减少,p-AMPK蛋白表达增加。结论SHP2的相分离通过刺激AMPK-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参与了SHP2 E76K激活突变的MSC的增殖能力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相分离 SHP2蛋白 激活突变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MST1小鼠模型的构建
8
作者 薛茜 李鉴洋 +1 位作者 高文茜 张玉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72-1677,共6页
目的制备髓系(包括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特异敲除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基因小鼠,为研究巨噬细胞MST1在临床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利用MST1基因携带loxP位点的小鼠(Mst1^(flox/flox))和髓系细胞特异表达Lys... 目的制备髓系(包括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特异敲除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基因小鼠,为研究巨噬细胞MST1在临床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利用MST1基因携带loxP位点的小鼠(Mst1^(flox/flox))和髓系细胞特异表达LysM-Cre小鼠杂交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MST1小鼠(Mst1^(flox/flox)LysM-Cre^(+),即Mst1^(ΔM/ΔM));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别扩增loxP位点和Cre基因进行基因型鉴定;通过定量PCR以及免疫荧光验证MST1在巨噬细胞中的敲除效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脏主要免疫细胞群。结果Mst1^(flox/flox)LysM-Cre^(+),即Mst1^(ΔM/ΔM)为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MST1小鼠基因型;q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表明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MST1敲除效率达70%以上;流式检测表明敲除巨噬细胞MST1基因对小鼠肝脏的主要免疫细胞群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敲除MST1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MST1在临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 CRE-LOXP 巨噬细胞 基因敲除小鼠 Hippo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β-环糊精通过限制脂质代谢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9
作者 胡亚飞 阚晨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10-2018,共9页
目的探讨抑制脂质合成对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肿瘤基因表达数据库检查人骨骼肌细胞(HSMC)和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角鲨烯环氧化酶(SQLE)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 目的探讨抑制脂质合成对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肿瘤基因表达数据库检查人骨骼肌细胞(HSMC)和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角鲨烯环氧化酶(SQLE)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qRT-PCR验证。通过细胞增殖实验选出脂质抑制剂甲基-β-环糊精(mβCD)的细胞处理浓度。分别将3株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RD、SJCRH30和A673)作为对照组,1 mmol/L mβCD处理的三株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分别作为实验组。平板克隆实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细胞迁移及侵袭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对照组和mβCD处理组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肿瘤生长的变化。通过脂质组学及三酰甘油(TG)分析探究mβCD抑制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恶性的分子机制。结果相对于HSMC,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SQLE表达增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mβCD组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的增殖、平板克隆、迁移侵袭和集落形成能力减弱(P<0.05);裸鼠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增加也减少(P<0.05);脂质组学和TG试剂盒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βCD组TG含量降低(P<0.01)。结论mβCD可能通过降低TG等脂质代谢过程从而抑制人骨骼横纹肌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脂质合成 脂质代谢 三酰甘油 甲基-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0基因敲除小鼠的建立及造血表型初步分析
10
作者 王幸幸 黄珍 +4 位作者 周浇 李桂玲 阚晨 郑红 汪思应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5-67,共13页
目的建立miR-100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初步探索miR-100基因缺失对小鼠造血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将EIIa-Cre-;miR-100fl/fl小鼠和EIIa-Cre+;miR-100+/+小鼠进行配繁,培育出EIIa-Cre+;miR-100fl/fl(miR-100-/-)小鼠,也就是miR-100全身敲... 目的建立miR-100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初步探索miR-100基因缺失对小鼠造血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将EIIa-Cre-;miR-100fl/fl小鼠和EIIa-Cre+;miR-100+/+小鼠进行配繁,培育出EIIa-Cre+;miR-100fl/fl(miR-100-/-)小鼠,也就是miR-100全身敲除小鼠。通过PCR技术以及q-PCR技术鉴定小鼠基因型并验证miR-100基因在小鼠骨髓和脾的敲除效率。分离小鼠外周血、骨髓、脾,制备单细胞悬液,利用血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甲基纤维素血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析该基因缺失对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并通过q-PCR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RIP)验证miR-100与Mospd2之间的关系。结果PCR和q-PCR结果表明,成功构建miR-100基因敲除小鼠。血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及甲基纤维素血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miR-100基因缺失小鼠外周血髓系细胞比例增多,但其对小鼠骨髓和脾的髓系细胞,T/B淋巴细胞、红细胞的比例和绝对细胞计数无影响,并且miR-100基因缺失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群体比例和数量及骨髓单个核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无影响。q-PCR结果表明,miR-100缺失可以促进小鼠骨髓细胞中Mospd2的表达。RIP实验表明,miR-100以AGO2蛋白复合物的形式与Mospd2结合在一起,进而调控Mospd2的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miR-100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该基因缺失影响小鼠外周血髓系细胞占比,验证了miR-100与Mospd2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在小鼠造血调控中的作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0 造血干细胞 髓系细胞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结合蛋白对小鼠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11
作者 钟敏 孙业祥 方皓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1478-1484,共7页
目的通过对比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LBP基因敲除(LBP-/-)小鼠烫伤创面的愈合速度及愈合质量差异,探索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皮肤重建过程的影响。方法基于WT小鼠和LBP-/-小鼠,建立背部皮肤烫伤模型,烫伤后定期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创面... 目的通过对比C57BL/6J野生型(WT)小鼠和LBP基因敲除(LBP-/-)小鼠烫伤创面的愈合速度及愈合质量差异,探索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皮肤重建过程的影响。方法基于WT小鼠和LBP-/-小鼠,建立背部皮肤烫伤模型,烫伤后定期观察小鼠背部皮肤创面愈合情况,并进行图像采集与称重。待瘢痕成熟后,取材进行HE染色、油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新生皮肤质量。结果WT小鼠和LBP-/-小鼠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分别为18 d和24 d,LBP缺失会导致创面愈合速度变慢。皮肤组织病理染色结果表明,相比WT小鼠,LBP-/-小鼠的皮肤新生脂肪层更薄、毛囊数量较少,且附属器腺体发育不良;LBP-/-小鼠的成熟瘢痕组织更厚,且胶原含量更高。结论LBP-/-小鼠烫伤后,LBP缺失会导致创面愈合速度减慢且存在皮肤结构重建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结合蛋白 烫伤模型 创面修复 脂代谢 蛋白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