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科大学在校生亚健康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从云 陶芳标 +2 位作者 吴强 万宇辉 王润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2505名学生,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分别评定亚健康状态和述情障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及其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2505名学生,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分别评定亚健康状态和述情障碍,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医学生亚健康状态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结果男生躯体、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7.7%、5.9%,女生分别为8.6%、5.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中,述情障碍及其3个因子与躯体和心理亚健康显著相关(除外向性思维和心理亚健康);在控制人口统计学指标等混杂因素后,躯体亚健康状态以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高,述情障碍得分>P75为其危险因素(P<0.05),"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是躯体亚健康的保护因素(P<0.01);心理亚健康状态以5年制临床相关专业最低,父亲和自己生活的家庭类型、识别情感不能得分>P50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亚健康状态在医学生中十分常见,述情障碍可能是医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况 情绪障碍 学生 医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苗苗 翁海燕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7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2例。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9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原位实性乳头状癌7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2例。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生长,结节呈圆形、类圆形,边缘光滑,可见神经及脂肪组织内浸润。结节内瘤细胞常见假菊形团及细胞核围绕脉管轴心呈栅栏状排列,7例见较明显黏液产生。9例癌组织巢内细胞CK8、ER均弥漫阳性,巢周及巢内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8例Syn阳性,3例CgA阳性。2例浸润性实性乳头状癌:浸润成分类似浸润性导管癌,但细胞形态类似原位癌,且免疫组化标记Syn阳性。结论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呈结节状生长,可见结节浸润神经及脂肪组织内,癌巢周围肌上皮SMA、p63、CD10均阴性。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可能是呈推挤性生长的浸润性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实性乳头状癌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肾源性腺瘤/化生10例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罗文武 李梅 +1 位作者 仲坤 尹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4-590,共7页
目的探讨膀胱肾源性腺瘤/化生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肾源性腺瘤/化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镜及显微镜下形态、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结果,然后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 目的探讨膀胱肾源性腺瘤/化生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膀胱肾源性腺瘤/化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膀胱镜及显微镜下形态、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结果,然后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入组患者女性6例,男性4例,年龄20~72岁,中位年龄46.5岁。3例有肾积水病史(其中2例为肾结石伴积水,1例合并急性白血病伴骨髓移植史),2例有肾结核病史,1例有勃起功能障碍史,3例有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手术史,1例有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患者均行膀胱镜下活检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肾源性腺瘤/化生。IHC结果显示10例均表达PAX-8和CK7,均未见GATA-3、p63/CK5/6和PSA蛋白表达,Ki67阳性率范围1%~10%。WES结果显示检测的7例膀胱肾源性腺瘤/化生患者中,均存在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SNV),并且这些变异涉及多种不同的基因和变异类型;另外,与膀胱肾源性腺瘤/化生发生相关的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有FAM186A(86%)、GOLGA6L2(86%)和AQP7(86%)。结论肾源性腺瘤/化生为良性病变,但部分可复发,多次复发后可恶变,建议综合病变区域组织形态的异型性和IHC结果确定初诊及鉴别方向,避免误诊和漏诊,并长期随访患者。另外,WES结果提示肾源性腺瘤/化生与FAM186A、GOLGA6L2和AQP7等基因的突变相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新生物 肾源性腺瘤/化生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全外显子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RRIG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4
作者 曹渊 张瑰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82-1282,共1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诱导基因1(RRIG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二步法检测7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10例导管原位癌和20例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RRIG1、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诱导基因1(RRIG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二步法检测7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10例导管原位癌和20例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RRIG1、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6例新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类型)、5例导管原位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增生组织RRIG1、ER及PR的mRNA表达。结果①乳腺良性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RRIG1 mRNA表达,导管原位癌组织和浸润性导管癌RRIG1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良性增生组织(P=0.004,P=0.036)。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RRIG1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28,P=0.029)。②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RIG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23);淋巴结转移组RRIG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浸润性导管癌中肿瘤>5 cm的患者RRIG1 mRNA表达高于肿瘤≤5 cm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RRIG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均无关。③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R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2.9±1.2,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与RRIG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43);浸润性导管癌组织PR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3.0±2.2,与RRIG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无关(P=0.057),ER、PR蛋白表达与RRIG1蛋白表达无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RRIG1 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提示RRIG1作为抑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浸润进展,其表达水平低下,对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RRIG1 免疫组织化学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尹玉 仲坤 +2 位作者 李雪 罗文武 蒋俊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GEPIA数据库或直接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分析HER2(ERBB2)表达与BUC的关系。结果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26.67%,16/60)显著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BUC(7.41%,2/27)和非浸润性高级别BUC(0,0/5)(P<0.05)。多灶性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75.00%,6/8)显著高于单灶性患者(19.23%,10/52)(P<0.05)。各组织学亚型中HER22+/3+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通型为30%(6/20)、腺样分化型为57.14%(4/7)、微乳头型为66.67%(4/6)、浆细胞样型为100.00%(2/2),余亚型均为0/1+。HER2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GEPIA数据库中,BUC肿瘤组织中HER2(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HER2(ERBB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HER2(ERBB2)低表达(P>0.05);对TCGA数据进行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T和N越高的患者OS较短。结论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和高级别BUC,并与肿瘤个数、组织学亚型密切相关,提示结合HER2表达状态、肿瘤个数和组织学亚型或有助于筛选出可能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浸润性高级别BU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HER2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相关蛋白ATG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6
作者 曲燕 石亭亭 +6 位作者 王娟如 罗军 王志皓 罗文武 郭欠影 赵敏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7-922,共6页
目的 探讨ATG7(autophagy-related 7, ATG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TG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shRNA干扰乳腺癌细胞MCF-7中ATG7的表达... 目的 探讨ATG7(autophagy-related 7, ATG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TG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shRNA干扰乳腺癌细胞MCF-7中ATG7的表达。应用嘌呤霉素筛选稳转细胞系,并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率。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ATG7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敲低ATG7对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TG7主要定位于乳腺癌细胞质,且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和Ki67显著相关(P<0.05)。ATG7-shRNA可显著干扰乳腺癌细胞MCF-7中ATG7的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低ATG7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低ATG7后小鼠成瘤能力明显升高。结论 ATG7表达可能抑制乳腺癌的增殖能力,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自噬 ATG7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腺癌组织中PLOD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陈强 刘胜胜 +5 位作者 高毅 张涛 罗文武 房永盛 吴正升 杜卫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PLOD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83例胃腺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腺癌组织中PLOD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索数据库资料,系统性荟萃分析多种肿瘤中PLOD... 目的探讨PLOD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83例胃腺癌,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腺癌组织中PLOD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索数据库资料,系统性荟萃分析多种肿瘤中PLOD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结果PLOD3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与PLOD3低表达组相比,PLOD3高表达与肿瘤大小(P=0.032)、分化程度(P=0.015)、远处转移(P=0.034)、淋巴结转移(P=0.034)和pTNM分期(P=0.049)等具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胃腺癌组织中PLOD3蛋白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PLOD3低表达患者有较好的总生存期(P=0.042)和无瘤生存期(P=0.027)。Meta分析显示,PLOD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01)和pTNM分期(P=0.040)相关。结论PLOD3蛋白在胃腺癌中异常高表达,并影响胃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预后。PLOD3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LOD3蛋白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FAM134B表达及其意义
8
作者 黄山 王弦 +1 位作者 卫晶晶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3,333,共8页
目的探讨FAM134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HCC组织和癌旁非肿瘤肝组织中FAM134B的表达,并分析FAM134B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应用Transwel... 目的探讨FAM134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HCC组织和癌旁非肿瘤肝组织中FAM134B的表达,并分析FAM134B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应用Transwell实验、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FAM134B对HCC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FAM134B在HCC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70.0%(42/60)和40.0%(24/60)。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FAM134B在HCC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01),与患者脉管侵犯、肿瘤最大径和早期复发呈正相关(P均<0.05)。生存分析表明FAM134B的高表达是HCC患者的不良预后(P均<0.05)和高复发风险的独立预后因子(P均<0.05)。体外实验表明,敲低FAM134B可抑制HC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P均<0.05)。运用TCGA数据库行GSEA分析,结果显示FAM134B的表达与AKT/mTOR通路呈正相关。结论FAM134B高表达可能是HCC高复发风险和不良预后的标志物,有望作为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FAM134B 预后 侵袭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CAN、THBS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关系
9
作者 武胤彤 方艳 +5 位作者 彭薇 汪树静 黄山 王弦 虞红珍 吴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 VCAN)、血小板反应蛋白2(thrombospondin 2, THBS2)的表达及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的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 VCAN)、血小板反应蛋白2(thrombospondin 2, THBS2)的表达及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的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及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提取PTC单细胞测序数据,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识别CAFs相关基因,并对与CAFs相关的枢纽基因进行富集分析;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30例PTC组织中VCAN、THBS2和α-SMA的表达,采用Masson染色法评估肿瘤间质纤维化程度。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VCAN、THBS2位于GEO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与CAFs相关性最强模块的交集核心基因中,与CAFs显著相关,富集分析显示VCAN、THBS2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相关通路。PTC中CAFs的增生率为83.1%(108/130),VCAN、THBS2阳性率分别为96.9%(126/130)、75.4%(98/130)。PTC的间质纤维化指数中位数为32.4,四分位距为22.7~50.0。CAFs的高度增生与淋巴结转移(P<0.001)、高TNM分期(P<0.05)呈正相关,并且与PTC的组织学亚型相关。VCAN表达、THBS2表达及PTC间质纤维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01,P<0.05,P<0.001),并且THBS2表达及PTC间质纤维化程度与PTC的组织学亚型相关。肿瘤间质α-SMA阳性细胞百分比与VCAN及THBS2的免疫反应评分(IRS)均呈正相关(r_(s)=0.713,P<0.001;r_(s)=0.646,P<0.001)。PTC中Masson染色面积百分比与肿瘤间质α-SMA阳性细胞百分比、VCAN及THBS2的IRS均呈正相关(r_(s)=0.892,P<0.001;r_(s)=0.729,P<0.001;r_(s)=0.616,P<0.001)。结论 VCAN与THBS2可作为评估PTC侵袭性与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标志物;VCAN、THBS2与CAFs的密切关系为进一步探究PT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VCAN THB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恶性潜能未定性平滑肌肿瘤98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鲍天辉 王岳君 +2 位作者 韩彪 方威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潜能未定性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8例初诊为STUMP(16例)和留有备注的子宫平滑肌肿瘤,以确诊的2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 目的探讨子宫恶性潜能未定性平滑肌肿瘤(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98例初诊为STUMP(16例)和留有备注的子宫平滑肌肿瘤,以确诊的2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及40例富于细胞平滑肌瘤(cellular leiomyoma,CLM)作为对照,结合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对98例的细胞密度、核分裂象、细胞异型性、坏死等重新观察、分类诊断。分析LMS、CLM及STUMP组肿瘤p53、p16、Ki-67表达特点及差异性、间质血管特征,探讨良恶性鉴别诊断综合指标。结果经重新诊断,98例分别归为LMS 2例、STUMP 7例、CLM 62例、平滑肌瘤(leiomyoma,LM)21例,非典型平滑肌瘤(atypical leiomyoma,ALM)3例和核分裂活跃的平滑肌瘤(mitotically active leiomyoma,MAL)3例。除外CLM与LM之间,p53表达在LMS、CLM、STUMP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16表达在LMS、CLM、STUMP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Ki-67增殖指数在LMS、STUMP、CLM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在CLM、STUMP、LM内无统计学意义。肿瘤间质内有厚壁血管丛状(≥3个)生长在LMS、CLMS、TUMP、LM组分别占0(0/30)、74.5%(76/102)、42.86%(3/7))和80.95%(17/21)。结论 STUMP临床较罕见,把握好三个主要诊断标准,结合是否浸润、间质血管特点及p53、p16和Ki-67的表达等,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恶性潜能未定 平滑肌肿瘤 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蛋白6D通过AURKA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恶性进展
11
作者 周静妮 赵荣荣 +3 位作者 罗文武 王弦 郭欠影 吴正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795,共8页
目的探讨信号蛋白6D(SEMA6D)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化分析SEMA6D在TNBC和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稳定敲低SEMA6D表达的MDA-MB-231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 目的探讨信号蛋白6D(SEMA6D)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化分析SEMA6D在TNBC和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构建稳定敲低SEMA6D表达的MDA-MB-231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通过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研究SEMA6D对TNB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cBioPortal数据库和GEPIA2数据库筛选出与其负相关的基因,即极光激酶A(aurora kinase A,AURKA),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化分析AURKA在TNBC和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实验分析敲低SEMA6D后AURKA的表达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蛋白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钙黏蛋白N(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EMA6D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均P<0.05),AURKA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均P<0.05),SEMA6D和AURKA在TNBC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SEMA6D低表达和AURKA高表达均与TNBC患者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5);敲低SEMA6D促进TNB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低SEMA6D后AURKA表达上调并且促进肿瘤细胞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抑制了Claudin-1的表达。结论TNBC中SEMA6D表达下调,可能通过上调AURKA的表达以及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参与TNBC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信号蛋白6D AURKA 迁移 侵袭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2
作者 裴娅婷 沈玉婷 +3 位作者 王菊琴 罗文武 郭欠影 吴正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6-804,共9页
目的探讨抗增殖蛋白2(PH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HB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构建敲低和过表达PHB2的乳腺癌稳转细胞系,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 目的探讨抗增殖蛋白2(PH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中PHB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构建敲低和过表达PHB2的乳腺癌稳转细胞系,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HB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运用蛋白质印迹实验(WB)检测PHB2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钙黏蛋白E(E-cadherin)、钙黏蛋白N(N-cadherin)、蜗牛家族转录抑制因子1(Snail)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表达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PHB2对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HB2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大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增殖指数Ki-67显著正相关(P<0.05)。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HB2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过表达PHB2则促进其增殖、迁移和侵袭(P<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敲低PHB2小鼠的肿瘤体积和体质量明显减小(P<0.0001),过表达PHB2肿瘤的体积和体质量明显增加(P<0.001)。WB结果显示,敲低PHB2后乳腺癌细胞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上调,而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Snail、Vimentin下调(P<0.01);过表达PHB2后乳腺癌细胞的Claudin-1下调,而N-cadherin、Snail、Vimentin上调(均P<0.05)。结论PHB2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并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可能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HB2 免疫组化 迁移 侵袭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剪切在恶性肿瘤演进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郭欠影 吴正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782,共5页
可变剪切(AS)是转录后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使单个基因产生多种mRNA同种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类型的肿瘤均可发生AS,剪接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患者的疾病进展相关,可能成为判断肿瘤进展的潜在标志物。因此,该文就AS在肿瘤... 可变剪切(AS)是转录后调控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使单个基因产生多种mRNA同种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类型的肿瘤均可发生AS,剪接因子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患者的疾病进展相关,可能成为判断肿瘤进展的潜在标志物。因此,该文就AS在肿瘤中的作用、分子机制、临床相关性和治疗反应进行综述,发现AS可以通过调控肿瘤的侵袭转移、细胞凋亡、细胞代谢、促进肿瘤免疫逃逸和治疗抵抗参与恶性肿瘤的进展,为AS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精确鉴定肿瘤特异性AS,针对特异性异构体开发小分子抑制剂,可能为肿瘤的精准治疗及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剪切 侵袭转移 凋亡 代谢 免疫 治疗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T14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侵袭和迁移
14
作者 程政 张曼曼 +2 位作者 周静妮 郭欠影 吴正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5-815,共11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14(KRT14)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和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KRT14 mRNA在BLBC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化检测KRT14在BLBC和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中... 目的探讨角蛋白14(KRT14)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和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KRT14 mRNA在BLBC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化检测KRT14在BLBC和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乳腺癌细胞中分别构建KRT14过表达和敲低模型,使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评估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通过WB和免疫荧光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无翼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Wnt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细胞性骨髓细胞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1(c-Myc)的表达和β-catenin的细胞定位,并使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验证KRT14的作用机制。结果KRT14在BLBC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或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P<0.05),并与T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KRT14过表达能够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反之则减弱(P<0.01)。KRT14过表达能够增加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Wnt1、MMP7和c-Myc的表达水平,并且抑制该通路后可消除KRT14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KRT14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T14 乳腺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A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15
作者 张曼曼 程政 +2 位作者 周静妮 郭欠影 吴正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6-824,共9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同源蛋白A8(HSPA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乳腺癌与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中HSPA8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数... 目的探讨热休克同源蛋白A8(HSPA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乳腺癌与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中HSPA8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HSPA8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别构建HSPA8敲低与过表达乳腺癌稳转细胞系;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细胞划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HSPA8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PA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P<0.05),且其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Ki-67增殖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HSPA8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细胞划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敲低HSPA8表达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功能和EMT(P<0.05);过表达HSPA8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功能和EMT(P<0.05)。结论HSPA8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并且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恶性表型,可能是乳腺癌治疗的潜在生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A8 乳腺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VAP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肝细胞癌增殖、迁移和侵袭
16
作者 王菊琴 何淋玲 +1 位作者 沈钰娜 王晓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0-868,共9页
目的探讨质膜囊泡相关蛋白(PLVAP)在肝细胞癌(HCC)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PLVAP在HCC和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构建敲低和... 目的探讨质膜囊泡相关蛋白(PLVAP)在肝细胞癌(HCC)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PLVAP在HCC和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构建敲低和过表达PLVAP的HCC稳转细胞系,通过CCK-8、克隆形成、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LVAP敲低及和过表达后PI3K/AKT通路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水平;利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PLVAP过表达细胞系并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PLVA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并与肿瘤Stage分期、T分期、M分期和微血管侵犯呈正相关(P<0.05);敲低PLVAP能够抑制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01),而过表达PLVAP能够促进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敲低PLVAP能够降低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PLVAP能够增加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而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能消除PLVAP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P<0.01)。结论PLVAP在HCC中高表达,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HCC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VAP 肝细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转移性黏液性肿瘤27例临床病理分析
17
作者 翁海燕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05-1207,1213,共4页
目的 探讨卵巢转移性黏液性肿瘤(metastatic mucinous neoplasms,M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7例卵巢MMN标本行HE、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27例卵巢MMN肿瘤直径2~28cm,平均12.5cm;发生于双侧者12例,单侧者15... 目的 探讨卵巢转移性黏液性肿瘤(metastatic mucinous neoplasms,M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7例卵巢MMN标本行HE、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 27例卵巢MMN肿瘤直径2~28cm,平均12.5cm;发生于双侧者12例,单侧者15例(右侧13例);来源于阑尾19例、结肠5例、子宫颈2例、胰腺1例;大体呈囊性或囊实性者16例,实性11例;光镜下来源于阑尾及胰腺者可见类似良性的囊腺瘤样区域,实性区域可见毁损性的间质浸润,来源于结肠及子宫颈者可见弥漫性间质浸润及黏液渗出;免疫组化标记CK20多数阳性,CK7少数阳性,MUC-2的阳性率高于MUC-1,CDX-2及villin绝大多数阳性。结论 卵巢MMN的诊断需紧密联系临床,免疫组化标记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转移性黏液性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超声C-TIRADS 5征象的组织病理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天宇 程岚卿 +3 位作者 彭梅 王弦 秦蓉 虞红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3-438,共6页
目的从组织结构角度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C-TIRADS 5征象的病理基础。方法选取不同病理诊断结果的甲状腺结节600例,分析其组织病理图像中实质与间质排列分布情况,并收集对应超声中关于结构、回声水平、边界、纵横比、点状强回声团5征象信... 目的从组织结构角度探讨甲状腺结节超声C-TIRADS 5征象的病理基础。方法选取不同病理诊断结果的甲状腺结节600例,分析其组织病理图像中实质与间质排列分布情况,并收集对应超声中关于结构、回声水平、边界、纵横比、点状强回声团5征象信息,应用单因素χ^(2)检验及非条件二元、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超声C-TIRADS 5征象的组织病理结构影响因素。结果实性结构与囊性或囊实性结构的结节恶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回声水平的组织病理影响因素包括:广泛纤维化(P<0.001,OR=8.849)、乳头结构(P<0.001,OR=8.685)、微滤泡结构(P<0.001,OR=4.199)、局灶纤维化(P<0.001,OR=2.728);边界不清的影响因素包括:广泛纤维化(P<0.001,OR=8.326)、乳头结构(P<0.001,OR=4.073)、局灶纤维化(P=0.016,OR=1.914)、炎细胞浸润(P=0.042,OR=1.743);纵横比≥1的影响因素包括:广泛纤维化(P<0.001,OR=6.765)、乳头结构(P<0.001,OR=4.515)、微滤泡结构(P=0.049,OR=1.88);点状强回声团的影响因素包括:乳头结构(P<0.001,OR=18.407)、砂粒体(P=0.031,OR=9.465)、广泛纤维化(P<0.001,OR=6.594)、粗钙化(P=0.041,OR=2.602)、局灶纤维化(P=0.011,OR=2.545)、微滤泡结构(P=0.009,OR=2.452)。C-TIRADS≥4B的恶性概率为83.3%。结论间质广泛纤维化是影响甲状腺结节C-TIRADS各征象最显著的组织病理因素,从而能解释部分伴间质广泛显著纤维化的良性结节出现C-TIRADS分类较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病理 超声 C-TIR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P3表达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稳庚 江燕 +4 位作者 何银环 程平 窦红漫 胡乃中 蔡永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FOXP3表达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感染性肠炎及孤立性直肠黏膜溃疡综合征(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SRU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4例UC、24例感染性肠炎和14例SRUS。采用... 目的探讨FOXP3表达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感染性肠炎及孤立性直肠黏膜溃疡综合征(solitary rectal ulcer syndrome,SRU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4例UC、24例感染性肠炎和14例SRUS。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FOXP3在UC、感染性肠炎和SRUS淋巴细胞中的表达,计数10个高倍镜视野(high power field,HPF)下阳性淋巴细胞数目,取平均值;评估三组病变中4项病理组织学特征:黏膜腺体结构改变、固有层慢性炎细胞增多、黏膜基底部淋巴浆细胞增多和隐窝炎、隐窝脓肿。结果UC组中FOXP3阳性淋巴细胞数(52.60个/HPF)明显高于感染性肠炎组(11.30个/HPF)和SRUS组(9.30个/H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特征:与感染性肠炎组相比,UC组具有明显的黏膜腺体结构改变(UC组:61/64;感染性肠炎组:5/24)和黏膜基底部淋巴浆细胞增多(UC组:55/64;感染性肠炎组:5/24),而在固有层慢性炎细胞增多(UC组:64/64;感染性肠炎组:24/24)和隐窝炎、隐窝脓肿(UC组:36/64;感染性肠炎组:14/2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RUS组相比,UC组具有明显的固有层慢性炎细胞增多(UC组:64/64;SRUS组:1/14)、黏膜基底部淋巴浆细胞增多(UC组:55/64;SRUS组:1/14)和隐窝炎、隐窝脓肿(UC组:36/64;SRUS组:1/14),而在黏膜腺体结构改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组:61/64;SRUS组:14/14)。FOXP3阳性细胞数>23个/HPF(Cut-off值)时,联合组织学特征高度支持UC的诊断。结论联合FOXP3表达和组织学特点有助于UC的诊断及与感染性肠炎和SRUS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感染性肠炎 孤立性直肠黏膜溃疡综合征 FOXP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BI-RADS分级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倪暾 王玲 +3 位作者 詹小林 陈永超 杨苗苗 孟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BI-RADS分级与病理检查结果在诊断乳腺癌过程中的相关性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有乳腺包块患者,先对其进行超声BI-RADS分级评估,再进行术后病理检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运用价值。结果70例患者中被评估为5级23例,4a...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BI-RADS分级与病理检查结果在诊断乳腺癌过程中的相关性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有乳腺包块患者,先对其进行超声BI-RADS分级评估,再进行术后病理检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运用价值。结果70例患者中被评估为5级23例,4a级17例,4b级10例,4c级13例,3级7例,BI-RADS5级和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BI-RADS3~4级和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肿块直径<2cm,纵横比<1的乳腺癌患者与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的鉴别诊断中,超声BI-RADS分级评估仍然有一定的困难,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癌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逐步成为乳腺癌筛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BI-RADS分级 病理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